一百个人的十年是冯骥才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综合其它 > 一百个人的十年 作者:冯骥才 | 书号:44541 时间:2017/12/2 字数:6068 |
上一章 拾纸救夫 下一章 ( → ) | |
1978年35岁男S省E市驻军支左人员 1978年31岁男S省Y县某公社小学语文教师 一百零八将回梁山来了——为了一个没有出处的⾰命故事坐了八年牢——拾遍天下纸也要救出丈夫——大火烧死这女人和孩子——从梁上掉下来奇迹才出现——谢觉哉写的《浏 ![]() 那时,我是驻扎×省×队部坦克师二团的一个搞宣传的⼲部。一九七三年接到上级命令去到鲁西南地区一个县"支左"。这期间社会上的"文⾰"已经相对平稳,呼杀喊打声稀稀落落,清队的狂嘲也过去了。我们的任务大多是解决前五年动 ![]() 这个县地处当年⽔泊梁山的旧址,县招待所传说是宋江的乌龙院,还有一个残破的塔,也是那时遗物。我们"支左"人员总共一百零八员,和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正好巧合。我们笑了,说一百零八将回梁山来了。谁不想看看《⽔浒传》里的⽔泊梁山?出发时的心情相当愉快。 可没想到,这八百年前草莽英豪奔突出没之地,至今依然十分荒僻。地处⻩河边,一片盐碱地。头年大⽔滥泛留下的淤泥,舂天又旱得満地大碎泥片子,柳树芽子没蹿出叶儿就⼲死在枝上了。真荒凉呀!地貌也不对,完全不是《⽔浒传》里所描写的崇山峻岭,不过一个个小山包儿。可这里的人还是那股子劲儿,大襟在前头一挽, ![]() ![]() 一天,我在宿舍里,一个 ![]() 好一个有 ![]() 他说:"我这事难办。" 我说:"我不怕难办,只要你说真话。" 他拿一双灰眼珠紧盯着瞅了瞅我,坐在凳上给我讲了一桩旷古罕闻的奇冤。我听罢就知真冤。我必须先讲过这件事才能说为什么真冤—— 这人姓李,在离县城三四十里路、紧挨着潘金莲老家的一个公社小学,当语文教师。此人善讲故事;无论听来的还是从书上看来的故事,全能记住,装満一肚子。张口就来,很少重样儿。他属于那种在课堂上随意发挥的老师,课讲得活,趣味横生,生学们都喜 ![]() 六五年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也是"文⾰"的前⾝了,人们争着要表达对⽑主席的忠诚,便回过头来,翻箱倒柜,查找有哪些对⽑主席不忠的人和事。反右派时各单位抓右派,都是从上边下比例数的,按人员比例定右派。从那以后,一搞运动,不揪出人算没成绩,惭渐发展得揪出的人愈多成绩愈大,于是学校里就一轰而起找起来,上上下下一同回忆。这位李老师 ![]() ![]() ![]() 他老婆是个乡下女人,跟他结婚一年多,有六个月的⾝孕,带着大肚子探监时,他跟这乡下女人说:"八年的⽇子可不算短了,你要受不住,跟俺离了,俺也决不怨你。可是得实话对你说,俺决没坑害你,那故事确确实实是俺从书本上看来的呀…"这女人转⾝就跑到县里喊冤叫屈。县导领说:"你去找,只要你找到这 ![]() 乡下女人心实,把这话揣在肚子里,就四处找开了。这时,"文⾰"已经开始了,县城的小书店里除去⽑主席著作,别的书全没有;图书馆也封闭了。她找到图书馆员,求他。图书馆员哪有胆量去揭封条,散布封资修呀。他是县城看书最多的人,可他也没读过这么一个故事。这女人就到处去找书,找不到书就拾印字的纸,从纸上找。她不识字,拾到纸便请亲友或小生学绘她念,听听有没有那故事。有时拾一块当时印的"文⾰"小报,也拿去请人看。她一个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妇女,没文化,哪知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书,文字里究竟都是些什么。当人念到什么科技的、政治的、文化的那些古怪难懂的话,她一动不动站在一边傻听,傻等,等那故事的出现。有人看烦了,草草扫一眼,就说:"没有了。"她也信,再去找。有人劝她:"你靠拣纸,哪能拣到那故事,你又不认字,天底下那么多带字的纸,你哪能都拾来?"可谁也说不动这女人,她依然天天提个破篮子在街上拾。只要发现一块带宇的纸,就如获至宝。别人手里有张带字的纸,求不到手,也要请人念给她纸上写着的是什么,人家要是不肯,她就跪下来求人念给她。甚至连在茅房发现一张有字的纸也拣出来,涮⼲净叫人看。天天拾,天天求人念,天天找不着。天天早上的希望在晚间破灭,但她从不灰心。她坚信那故事不是她爷们儿编的,坚信早晚一天能找到这个故事。这么久了,自然有点疯疯癫癫。 孩子小时,她背着孩子拾;孩子大了,她领着孩子拾。拾到的纸,不是,就卖掉糊口。那时,⽔泊梁山方圆百里的人都见过这么一个带着孩子拾废纸的半疯的女人,都见过她那双总是东张西望却空茫茫的眼睛,都见过她始终提着的那装満烂纸的破草篮,但未必都知道她决非拾纸度⽇,而是为了一个辉煌的愿望——救夫。 一年到头,舂夏秋冬,雨雪风寒,从没有停过一天。心诚未必能感动苍天。她整整拾了七八年纸,可是在她爷们儿刑満前半年的一天夜里,灶膛里的火,引着了她堆満屋角的废纸,着了大火。这女人和孩子活活被烧死了。 李老师在狱里听到消息,自己也不想活了,几次杀自都没成。那种县城的监狱一无所有,一是因为穷,二是怕犯人拿什么东西杀自。连吃饭用的碗,使完跟着就要走,怕犯人摔碎后使碗片割脖子。有一次,他去上厕所,看见茅房地上有 ![]() 他写了一份申诉,连同这纸片递上去,心想就等着平反雪冤,出狱了。可没过几夫,县里说这纸片是油印品,仍然没来源和出处,不能作为依据,把他的申诉驳回了。但这次他非但没绝望,反而更有信心。有这纸片,迟早会找到这故事。有一阵子,他在监狱里忽然害怕是自己真的记错了,怕这故事并不是看来的,而是谁瞎诌讲绘他的,那就永远无招无对。现在这个可怕的疑心病不再磨折他了。心里有了光。 他来找我这天,是他刑満八年刚被放出来不久,案并没翻。小学校因为他是服过刑的反⾰命,拒绝他回校工作,没有工资,自然也没有路费去大地方找那本书,那故事。他无家无业,子然一⾝。穷得穿一件单褂,经不住舂寒,直打哆嗦。 听完他的经历,我说:"你回去吧,这事我可以给你解决。" 他见我这样⼲脆的回答,不信。仿佛有打发他之嫌,可是他万万没料到,他碰巧了——这故事我读过,我知道在哪本书上。我热乎乎觉得自己完全有力量,把庒在他背上八年而至今犹在的巨石推掉。 第二天,我到县⾰委调他的案卷看了。他所说的完全实真,使在县⾰委会上把事情摆出来。有人说:"这人就是怎么治也治不服他。" 我说:"法律不治人的 ![]() 我是军代表,有权威 ![]() ![]() 一本紫红⾊封⽪的⾰命回忆录,文⾰前解放军文艺社出版,书名叫作《秋收起义和我军初创时期》。打开书,其中一篇就是这故事《浏 ![]() ![]() ![]() 当时县⾰委的头头们看着这书都征住,没话。只有一个自言自语说:"怎么谢老会写这篇东西?" 一个山村教师,就因为讲了这篇歌颐⽑主席的故事,被当作反对⽑主席而坐牢八年,家破人亡,这难道不是一桩千古罕闻的奇冤?我紧盯住这案子不放松,很快给他平反了结。那天,李老师跑到我家来,趴在地上,又绘我叩个头,这个头叩得却是有板有眼呵,如谢救命思人。我当时倍感惶惑,我不过正巧也看过这故事罢了,我又何德何能接受这个大不幸者叩的这个头呢?我沉默良久,不知讲什么,只说:"是呵,是呵…。" 随后,他请求我把这本致使他 ![]() ![]() 李老师的冤案一翻,找我告状,求我平反的人,天天堵満我的门口。后来我复员回到老家安徽,省委调我到岳西地区去搞落实政策,真没想到那个小小县城里,冤案也是堆积如山。含冤抱屈的人都是连夜排队找我,从我来到我走,也没间断。而且再没一个和李老师那案子一样容易办。各种稀奇古怪的冤案很难揷进手,揷进去就把你的手 ![]() 以我的感受,大人物的经历不管多悲惨,也不能和小百姓们相比。大人物的冤枉总容易解决,小百姓们如果没碰对了人,碰巧了机会,也许很难得到命运的晴天,就像梁山的李老师正好碰上我读过使他冤屈的故事那样。我想,至今天下还有多少人含冤未平,无论是活着还是已经死去的? ***民人的经历,才是时代的经历。*** (附件l)《浏 ![]() 谢觉哉 一九二七年准备秋收起义的时候,⽑泽东同志以央中特派员资格并受湖南省委的委托,到铜鼓去导领驻军起义。一块去的共有三个人,走到浏 ![]() 团防军押着他们走,⽑泽东同志在路上故意装作腿痛,一步一步地拐,落在后面。他掏出一把钱来,对团防军说:"朋友,拿去喝茶吧!"那些人接了钱,他就定。没有走出几丈远,那些人喊起来,其中有一个人追到了他跟前,他只得站住,又给守追的人一点钱,并且说:"没有了,朋友,再见吧!"等他定上前面的岭上的时候,追他的那个人才大喊起来:"跑了,跑了!"跟着大队就从他后面追来;⽑泽东同志急忙走下岭,躺在一个⽔沟里。他听见追的人在喊:"明明看见他向这里跑,怎么不见了?"到处搜寻,只是没有找到他躺的那个地方。 人声听不见了,他爬起来,徐了些泥在腿上,装作农民的样子,走上一个⾼岭,这已经是江西地界了。看见有个打柴的,他对打柴的喊:"喂,下面打仗!""什么事打仗呀?"两个人于是走到一起, ![]() 天快黑时,打柴的来了,拿来了草鞋和饭。并且从偏僻的小路上把⽑泽东同志送到江西地界。⽑泽东同志问他姓名,打柴的始终不肯说出;他哪里梦想到他所救的是一位伟大的民人领袖呢! ⿇烦还并没有完。走了一天,到了一个市镇,那地方情况也有些紧张了。⽑泽东同志没有行李,⾝上穿一件短褂,一个汗衫,他便把短褂脫下来扎成包袱模样,横背在肩上。每走到一家店门口时,就问:"老板,歇得客吗?"老板眼睛一睁:"歇不得!"连碰了几个钉子。定到街尾最后一家店时,他索 ![]() (原载《秋收起义和我军初创时期》) N6zWw.CoM |
上一章 一百个人的十年 下一章 ( → ) |
冯骥才的最新综合其它《一百个人的十年》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一百个人的十年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一百个人的十年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