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是袁腾飞创作的经典架空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架空小说 > 两宋风云 作者:袁腾飞 | 书号:43615 时间:2017/11/9 字数:7465 |
上一章 第一讲 徽宗即位 下一章 ( → ) | |
金庸先生的《![]() 如果您对宋徽宗不了解不要紧,《⽔浒传》大家都看过,里面那些梁山好汉是被谁 ![]() 是不是因果报应我们这里暂且不论,但李后主和宋徽宗两人确实有相似之处。第一,两个人都是艺术天才,李煜是词人,宋徽宗是书画家,不管是瘦金体书法,还是他的花鸟画,都是精工到极点。第二,两个人都治国无方,欠缺治国的才能,把好端端的家国治得 ![]() 宋徽宗名赵佶,生于公元1082年,是宋朝的第八代皇帝,他的书画非常有名,留传到现代的宋徽宗书画,都已经成了无价之宝。他如果不当皇帝,应该是国中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那么,宋徽宗这样一个很有艺术天分,却不善于治理家国的人,是怎么登上皇位的呢? 宋徽宗能当上皇帝,第一个原因就是他的皇兄哲宗死后无子。哲宗和徽宗就是北宋的第七、第八代皇帝,是兄弟俩。他们的⽗亲,是北宋的第六代皇帝宋神宗。神宗一共有十四个儿子,但是从老大到老五,及老七、老八、老十这八个儿子全都夭折了,只留下六个长成年的皇子,哲宗是第六子,徽宗是第十一子。 哲宗归天,又没有儿子,那么到底由五个弟弟里面的哪个来承继大统呢?当时的太后,也就是神宗的皇后向氏,就召集百官来商量这事。向氏在徽宗承继大统这件事上,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向太后本人并没有亲生的儿子,哲宗也不是她生的,所以哲宗下面这五个弟弟谁来继统,在她眼里是无所谓的。向太后隔着帘子问大臣:“大行皇帝归天,没有子嗣,诸位爱卿,你们看谁来继统?”这个时候,给宋徽宗帮忙的人出现了,他就是宰相章惇。当然,这并不是章惇的本意,可是他的话却 ![]() ![]() 章惇这个人,年轻的时候跟大文豪苏东坡关系很好。有一次,两个人出去游玩,到了一条⽔流很急的溪边,溪上有一座独木桥,对面是一座峭壁。章惇就对苏轼说,老苏,咱俩过去在峭壁上题诗怎么样?苏东坡一看太危险了,说我不去。章惇却若无其事地沿着独木桥走到溪流对面,把长袍往 ![]() ![]() ![]() 章惇是个做事很冒险的人。哲宗皇帝驾崩,章惇⾝为宰相,自然要率先提出人选。那么,他推举了谁来当皇帝?又为什么说章惇帮了宋徽宗的大忙呢? 向太后问众位大臣谁能继统,章惇作为宰相,当然应该第一个发言。他张嘴就说:“⺟以子贵,如果继统的话,应立先帝同⺟弟简王。”也就是说,应该立跟先帝同一个妈生的第十三子简王。他这句话一说完,太后的脸⾊马上就变了。虽然隔着帘子章惇可能看不到,但是他也马上明⽩这话说得太鲁莽了。果然,太后隔帘就发问:“宰相你说的这叫什么话,什么叫同⺟弟啊,这六个皇子难道不都是哀家的儿子吗?”这下宰相就傻了。 因为哲宗皇帝本⾝就是庶出,不是向太后亲生,而是朱太妃所生。现在如果再立朱太妃所生的简王,那朱太妃就有两个儿子先后为帝。太后虽然是正位中宮,有这个位份,但是倘若朱太妃的两个儿子都当皇帝了,那太后和朱太妃的关系就不好处了。因此,太后 ![]() 既然立简王不行,章惇于是又提了一个人。他说:“按照长幼之序,当立九子申王。”因为皇子前十位里就剩老九了,所以应该立老九申王。他一说完,満朝文武,包括太后都乐了。为什么?因为申王有目疾,是个盲人。甭说国中历史,就是世界历史上,好像也没有盲人做皇帝的。太后心想,你说立申王,他连奏章都看不了,你这不是成心的吗?所以章惇一说,大家一乐就完了, ![]() 再往下数,就该十一子端王了。章惇心中暗说,不好不好,实在不好!因为他知道,这个端王整天就是踢球、赏花、写字、画画,跟名 ![]() ![]() 太后听了章惇的这句话很生气,心想,你说立谁就立谁,我立的你就给否了,而且连君臣礼仪都不顾,这还得了?这个时候,同僚们也开始落井下石了。当时的枢密使曾布,觊觎宰相的位置已久,他想,先帝在位十年,章惇当了六年宰相,如果再让章惇看中的人做了皇帝,那还有我当宰相的时候吗?所以,曾布这个时候就跳出来指责章惇,说他“所发议论,令人惊骇,不知居心何在”这样的大帽子一扣,给了章惇一个承受不了的罪名,他就没法再说话了。这时,太后发言:“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于诸王。”说这个孩子有福寿,而且非常孝顺,不同于其他的皇子。最后太后拍板,说就立端王。随即召端王⼊宮,在大行皇帝灵柩前继位,这就是宋徽宗。 在皇兄早亡,又无子嗣,宰相失言,太后力 ![]() 宋徽宗赵佶是宋神宗的第十一个皇子,自幼喜 ![]() ![]() ![]() 宋徽宗刚继位时,表现得还不错,看不出来是个昏君。在他继位的头七个月,向太后垂帘听政。关于此事,有人说是徽宗仁孝,既然是太后扶持他当的皇帝,所以就让太后垂帘听政;也有人说是徽宗本来就不想当皇帝,对皇位没有趣兴,他留恋的是书法、绘画,有太后处理国政,他正好可以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去了。可是向太后对处理朝政也不感冒,只垂帘了七个月就归政了。又过了三个月,向太后就归天了。 这样一来,徽宗在继位十个月后,便要开始自己处理朝政了。宋徽宗继位之初,就发布诏书求贤。他的诏书写得情真意切:“其言可用,朕则有赏;言而失中,朕不加罪。”意思是说,你们给我提意见或指摘朝政,可用的有赏,该做官做官,该赏钱赏钱。即使说得不对,我也不加罪,不会因言获罪。宋徽宗这样一说,几百道条陈就送到皇帝案头了。 我们知道,在古代不是谁都可以给皇帝上奏折、写奏章的,只有一定品级以上或者皇上授予专折奏事权的员官才能写,所以几百道条陈就够多了。宋徽宗一一看过条陈,进贤退不肖,并给遭###害迫的人一一平反,其中就包括苏东坡。可惜苏东坡在平反召回的路上就去世了,一代文豪巨星就此陨落。宋徽宗还把遭到章惇害迫的老宰相范纯仁召回朝,准备让他处理整顿朝政。范纯仁是仁宗朝名相范仲淹的儿宋徽宗像子,可惜这位范宰相当时已是七十岁⾼龄,回来不久也去世了。所以,徽宗皇帝非常感慨,说好人自己一个没赶上,全都去世了。但是下诏求贤这一点,他确实做到了。 另外,在这段时间,宋徽宗特别能够虚心纳谏,听取不同意见。当时的宰相张商英对宋徽宗说,陛下一定要注意节俭,不要奢侈,奢侈就会亡国。宋徽宗听后,夸赞宰相的建议非常好。有一次宮里整修殿宇,宋徽宗视察工地时就告诉工头,如果宰相从这儿过,你们都蔵起来,别让他看见你们在整修宮殿。因为宰相劝我节俭时我同意了,如果让他看见的话,我会很没面子。连皇帝都这样注意节俭,底下的人应该也是注意节俭的。 宋徽宗登基之初,青舂年少,意气风发,也有雄心把家国治理好。他下诏求贤,广开言路,一时间朝廷上下,政治清明,甚至还留下了能够虚心纳谏的美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一次,徽宗皇帝在殿中跟一位大臣论事。这个大臣讲得口沫飞溅,慷慨 ![]() ![]() ![]() ![]() 宋徽宗的这个故事,跟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很相似。唐太宗和魏征是国中历史上有名的一对君臣。魏征给唐太宗提意见的时候,也是这样廷争面折。一次,魏征又当面跟唐太宗呛起茬儿来了,唐太宗很生气,说今天先到这儿,说完转⾝就要走。魏征上去抓住唐太宗的袖子,也是说话没讲完,不让他走。可能唐太宗是马上天子,还是有点劲儿的,没被扯破⾐服。周围的言官见状忙提醒魏征,说你要注意人臣之礼。魏征也不像抓宋徽宗袖子的那个大臣那么愣,知道自己有所失态,马上跪了下来。唐太宗对魏征说,你等着瞧,我非宰了你这个乡巴佬不可。魏征是瓦岗军出⾝,参加农民起义出来的,所以唐太宗骂他是乡巴佬。唐太宗回到后宮还在生气,长孙皇后就问,您跟谁发这么大火啊?太宗说,我跟魏征生气,他竟敢抓我袖子,要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是一代贤后,她听了没说什么,就让人伺候唐太宗更⾐、饮茶。后来,长孙皇后带着后宮的嫔妃、女官,着凤冠礼服盛装来参驾。唐太宗被吓了一跳,说既不上朝,也非祭祖,你穿成这样⼲什么?长孙皇后说,我特来为陛下道贺。唐太宗问,我何喜之有?她说,魏征就是一喜,您有魏征这样的臣子,怎能不喜?唐太宗说,魏征跟我廷争面折,抓我袖子,撅我面子,有什么可喜的?皇后说,主明臣直,您是明君,大臣才敢直言。您要是隋炀帝那样的昏君,说了就要掉脑袋,那还有谁敢直言呢?有魏征这样的臣子,正是因为您是明君。再者说,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作为君主,很难听到不同意见,现在有魏征这样的大臣冒着生命危险给您提意见,这是社稷百姓之福啊!唐太宗一听,不噤感叹皇后的觉悟比自己⾼,后来跟魏征的感情也越来越融洽了。 宋徽宗被大臣抓住袖子、撕破⾐服,却仍能坐下来听取意见,也可以说是明主了。而且,这个时候的宋徽宗特别喜 ![]() 宋徽宗能够如此虚心纳谏,并且扶持正气,应该说是一个很难得的好皇帝了。但是北宋的政治,为什么会越来越混 ![]() ![]() 青年时代的宋徽宗,还是想有一番作为的,希望通过整顿朝政,恢复他⽗亲神宗实行的新法,使家国更強盛。但是我们也能看出来,宋徽宗此时的一些所作所为,已经为他后面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宋徽宗特别喜 ![]() ![]() ![]() ![]() 米芾这个人,文人 ![]() ![]() 还有一次上朝的时候,徽宗让米芾在殿內写字。米芾手里拿着一个手札,徽宗让他搁在椅子上,结果米芾竟大模大样地往椅子上一坐,对徽宗说,给我拿个唾壶(痰桶)来。风纪官听了这话很生气,就弹劾米芾,说他不能这样跟皇上说话,太没大没小了。徽宗却说,对这种俊逸之士,不要用礼法来约束。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徽宗本⾝也是不守礼法的,米芾这样做不用礼法约束,也就不能再用礼法约束别人了,因为法应该是一样的,不能针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法。米芾给徽宗写完字,徽宗赏赐他900两⽩银。米芾拿到这900两银子,⾼兴得发疯,说知臣莫若君,皇上真了解我,我就是傻,就是疯。900两⽩银是什么意思?在宋朝,900就是傻的意思,跟我们今天说的“二百五”一样。明清时候,500两银子是一封,那么250两就是半封,所以这250就是“半封(疯)”就是傻的意思。宋徽宗赏赐给米芾900两⽩银,是故意跟米芾逗着玩儿。但徽宗作为天子,跟大臣这么逗着玩儿,就有失体统了,就不合适了。所以,宋徽宗跟米芾的这种 ![]()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宋徽宗⾝为一国之君,却无视奖功罚过的礼法,全凭自己⾼兴就进行封赏。宋徽宗这样做,都给朝政带来了什么影响?而最终导致宋徽宗成为亡国之君的重要因素又是什么呢? 米芾在当时的官职,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央中美院院长这个级别,那时称为博士。他对珍贵的器玩非常感趣兴,比如古代的文房四宝。一次,米芾进宮给徽宗写字,看中了御用的一方名贵的砚台,皇家的东西当然都是极品中的极品。写完字之后,他居然跟皇上讲,这方御砚已经被臣污染过了,所以皇上您不能再用了,您就把它赏给我吧。宋徽宗虽然也非常喜 ![]() 皇帝跟文人 ![]() ![]() ![]() ![]() ![]() 我们看到,宋徽宗在位初期还是比较勤政,很想有一番作为的。但是,他后来弄得华中大地狼虎満街,烽烟四起,満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最后⾝死国灭,这是为什么?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遇到了是宋朝三百年第一大奷臣,正是他引导着宋徽宗一步一步地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n6Zww.COm |
上一章 两宋风云 下一章 ( → ) |
袁腾飞的最新架空小说《两宋风云》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两宋风云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两宋风云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