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是袁腾飞创作的经典架空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架空小说 > 两宋风云 作者:袁腾飞 | 书号:43615 时间:2017/11/9 字数:7737 |
上一章 第二讲 奸相辅政 下一章 ( → ) | |
宋徽宗继位初期,本来使朝政气象为之一新,但是什么原因令他后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他在位的这25年,成为北宋历史上最黑暗的25年呢?这除了他本人![]() 蔡京是个非常有本事的人,很早就得中进士,跟他的弟弟蔡卞一起做朝廷的中书舍人,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办公厅副主任,所以他的才能很早就得以显露。另外,前面提到的北宋四大书法家苏、⻩、米、蔡中,蔡就是这位蔡京,只是他的名声太臭了,以致“骨朽人间骂未销”所以后人就用蔡襄替代了他,实际上蔡京的书法是非常有名的。 当年蔡京在京城做官的时候,每次进到衙署,都有两个衙役手持⽩绢团扇给他扇风消暑,口里还念念有词“老爷,看您満头大汗的,我们给您扇扇”对他特别恭敬。时间一长,蔡京也觉得 ![]() 蔡京的书法造诣确实很深,所以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但是蔡京为什么被史书写⼊《奷臣传》?他又是怎么当上宰相的呢? 蔡京中进士,是在宋神宗在位的时候。当时王安石实行变法,蔡京力主新法,非常得王安石的赏识。后来王安石###失势,司马光旧 ![]() ![]() ![]() 徽宗皇帝登基之初,进贤退不肖,蔡京也被贬出京,到杭州去做一个虚职的员官。蔡京很不甘心,经常是西望长安泪不⼲。怎么办呢?他抓住了一个机会。徽宗皇帝喜 ![]() ![]() ![]() ![]() ![]() 蔡京靠贿赂宦官童贯而讨得了宋徽宗的 ![]() 蔡京一当上宰相,大奷大恶的本相就暴露出来了。他排斥忠良,铲除异己,将他们撤职罢官,流放外地,然后将其家产据为己有。蔡京不仅是一个大奷,而且还是一个大贪,跟乾隆时期的和珅堪有一比,都是累资巨万,生活奢侈。蔡京爱吃两样东西,一样是鹌鹑羹,另外一样就是蟹⻩包子。他吃一顿鹌鹑羹要杀掉三百只鹌鹑,可以说是野生动物的超级杀手。他用蟹⻩包子待客,一顿饭仅包子一项就要花掉一千三百贯钱,相当于当时五十户中产阶级一年的生活费总和。宋朝有一本《鹤林⽟露》的记书载说,东京汴梁有一个读书人买了一个小妾,这个小妾原来在蔡府厨房包子组工作,就是负责给蔡京做包子的。有一天,这个读书人可能心⾎来嘲,就跟这个小妾说,你给我露一手,我也想尝尝太师府的包子是什么味道。小妾说她不会,读书人非常震惊,说你怎么会不会呢?你原来不是在太师府专门负责包包子的吗?小妾说,太师府厨房包子组有好几十人,我当初只是在那里专门负责切葱丝的。我们可想而知,蔡京多有钱——专门雇一美女切葱丝! 蔡京把国中历史上所有主张节俭的皇帝,一概斥之为“陋”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土老帽,土得掉渣。国中古代有很多皇帝是非常注重节俭的,比如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有一次他想造一座露台,一算所需经费,相当于一百户人家一年的收⼊,当即决定不造了。所以,在这位吃顿包子都要花五十户中产阶级一年收⼊的巨贪眼里,连一座露台都舍不得造的皇帝,当然是土老帽了。 北宋的皇帝都是比较节俭的,宋徽宗刚登基的时候,也比较注意节俭,但是蔡京喜 ![]() 北宋的皇帝应该说是比较崇尚节俭的,因为宋太祖是马上天子。另外,宋朝的皇帝也很有意思,奉行厚养士人的传统。国中古代知识分子最幸福的朝代,就是宋朝。在两宋这320年里,武人最郁闷,文人最幸福。 宋朝宰相一年的总收⼊,大概折合为今天的三百万民人币,相当于当时两万四千亩土地的总收⼊。宋朝养兵养官的钱,占到家国财政总收⼊的百分之七八十。家国的钱可能都给员官发工资或者养兵了,所以皇帝很节俭。节俭到什么程度呢?我们知道,历史上的皇帝一般很早就开始给自己修墓,比如秦始皇十三岁登基,当时还是秦王,就开始给自己修坟康熙也是,八岁继位,继位不久也开始给自己建陵。皇帝不死,皇陵不能完工,因为一旦完工了,这话就不好说了,就是该⼊住了。你想,秦始皇十三岁登基就开始修坟,到他死还没完工,这规模得有多大,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而北宋的规定是,皇帝活着的时候不许修皇陵,皇上晏驾之后才开始修坟,而且七个月之內必须完工,因此宋朝的皇陵是比较简陋的。北宋的皇陵在今天的河南巩县,我们有机会可以去看看,都比较简陋,跟汉唐那种因山为陵、跨⾕连山没法比。 宋徽宗品位比较⾼,爱好艺术、收蔵,哪一样都是花钱的事儿,再加上有⾼品位的宰相辅佐,这品位一下就更上去了,花钱如流⽔一般。蔡京为什么受皇上宠爱?因为这个奷臣有他的过人之处,能够给皇上的奢侈无度找出理论依据来。蔡京取了四书五经之一的《易经》上的两句话,提出一个理论,叫“丰亨豫大”这个理论说⽩了就是太平时节皇上要敢花钱,花钱越多越证明家国实力雄厚,这样才能够震慑番邦,所以要敢花不要小里小气给家国丢人。这个理论提出来后,宋徽宗太⾼兴了,心想,原来我花钱是为了显示家国富強,是为了让番邦惧怕,不是自己图享受。 有了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蔡京就开始唆使皇上大兴土木,而且还要铸九鼎。我们知道,最早是夏禹王铸九鼎,象征九州。九鼎作为家国的象征,在夏商周代代相延,传至秦末不知所终。其实宋朝并没有完成国中的统一,北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 ![]() 蔡京唆使宋徽宗大兴奢侈之风,铸九鼎以显示家国的富強。但就在九鼎建成,举行供鼎仪式时,却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而这件事情,也许正是对宋徽宗的一个提醒。那么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这九个鼎都是有名称的,央中一个,东南西北各一个,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各一个,其中北方的鼎称宝鼎。徽宗正在献酒的时候,北方的宝鼎突然裂了,里面装的酒浆洒了出来,徽宗当时就呆在那儿了。蔡京马上跪倒在地,说皇上您看,北方的鼎裂开就表示辽国必有內 ![]() ![]() ![]() 有一次皇宮设宴,摆出了几件⽟杯⽟碗,徽宗觉得 ![]() 辽国的⽟杯⽟碗是从哪儿来的呢?应该是五代十国时后晋的旧物,因为后晋被辽国所灭,宮里的东西可能被辽国皇帝给拿走了。蔡京还跟徽宗说了这样一段话:“陛下素怀俭德,不敢率陈,今既得此佳制,正好奉觞上寿,哪个敢说不宜用呢?”意思是说,陛下素来节俭,我都看不过去了,我做臣子的真是很难受。现在既然得到这些东西,我们正好用一用,把番邦比下去,哪个敢说不宜用啊?但徽宗皇帝还是有所迟疑,毕竟辽国皇帝用⽟杯⽟碗,大臣们没有看到,言官也没有看到。蔡京继续劝徽宗说:“事苟当理,何畏人言?”意思是说,只要事情做得对,管别人说什么呢!又说:“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食。”“辟”在古汉语中代指天子,比如皇帝讲学的地方,就叫“辟雍”《周礼》当中提到“惟王不会”意思是天子的花费不能计算,花多少钱都是应该的,因为天下都是他的嘛。所以“陛下富有四海,正当⽟食万方,区区酒器,何⾜介怀?”他这话一说完,徽宗说,那就用吧。于是金杯⽟盏全上来了,而且越来越豪奢,再也不拿这些当回事儿了。 宋徽宗后来到蔡京、王黼这些巨奷的宅子一看,居然一个比一个穷奢极 ![]() 蔡京倚仗皇帝对他的宠信,为所 ![]() 蔡京到了晚年,眼也花了,牙也掉了,就跟他的侄子说,你找个品德比较⾼、学问比较大的人来府当家庭教师,也好教导一下我的孙辈。于是蔡京的侄子找了一个姓张的新科进士。张进士就跟蔡京的孙子们说,你们也别学什么琴棋书画、天文历算了,你们学逃跑好了,将来看谁跑得快。蔡京的孙子们听了都非常诧异,问我们⼲吗要学逃跑呢?张进士说,你们的爷爷作恶多端,早晚必遭报应。等到朝廷明正典刑,満门抄斩的时候,谁跑得快谁可以不死。这帮孩子一听吓哭了,回去跟蔡京说,我们先生说将来您得明正典刑,让我们学逃跑。蔡京当然很不⾼兴,就把张进士叫来,俩人吃饭的时候蔡京感叹道,其实你说得也对,那你能告诉我怎么避免这件事吗?张进士也实在,说这事你是避免不了了,因为你以前作恶太多,只能是现在少作点恶,为子孙积点福,就当修来世吧。说完之后,辞掉蔡府的教席之职而去。徽宗皇帝退位之后,钦宗继位,蔡京果然出事了,被贬出朝廷,一门子孙流放的流放,充军的充军,杀头的杀头。蔡京作恶多端,最后不仅祸及自⾝,而且还祸及子孙。 蔡京被史书称为北宋最贪渎的权相,他任相期间,巧取豪夺,民怨沸腾。太生学陈东上书,称蔡京、童贯等人为六贼,蔡京更为“六贼之首”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广东,病死途中。蔡京曾四度被罢相,而在他罢相期间,宋徽宗任用的宰相叫王黼。那么这个王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蔡京曾经四度被罢相,他被罢之后,徽宗为什么用王黼做宰相呢?因为这个小伙子长得非常好看。宋徽宗儒雅风流,被传说是李后主转世,又是个艺术家,而王黼长得面如敷粉,长⾝⽟立,金发金睛(可能有胡人的⾎统),又是进士及第,所以徽宗自然非常看中他。王黼这个人更是一个典型的小人,甚至连蔡京都看不上他。王黼有位姓何的同事,其⽗在朝中担任宰执一职。在这位同事⽗亲的举荐下,王黼的官职从“副局级”直接升到“正部级”后来王黼傍上了蔡京,知道蔡京跟这位何宰执不是特别对付,就列出了二十条大罪,上奏弹劾自己昔⽇的恩公。蔡京鄙视王黼的为人,有一次在朝房跟何宰执聊天,就问他觉得王黼这个人怎么样。何宰执大加赞赏,说这个小伙子如何如何的好。蔡京不动声⾊,把王黼弹劾他的奏章拿给他看。何宰执看完之后,大骂“畜生安敢尔”说没想到王黼居然 ![]() 王黼做了宰相之后,跟徽宗在一起,就像俩哥们儿,整天嘻笑怒骂,全无君臣之体。他经常唆使徽宗微服出宮,千方百计地引导皇上作恶。圣驾出宮,百官随行,本来有严格制度的。可他们出宮是胡闹,当然不想让别人知道,怎么办呢?墙翻。徽宗墙翻的时候,王黼就在底下当垫背的。有一次徽宗墙翻过来了,可能脚没踩着他,徽宗就喊:“司马光司马光,你把背耸上来。”因为王黼是宰相,徽宗拿他比作前朝的贤相司马光,所以喊他司马光。结果这个王黼也对着徽宗喊:“神宗皇帝神宗皇帝,您把脚伸下来。”宋神宗和司马光勤于朝政,是明君贤臣治理天下,如果他们知道后辈这对昏君和贼臣拿他们这样取乐,准能气活了。 徽宗皇帝在宮里开了一条买卖街,自己青⾐小帽,扮成⾁铺掌柜卖⾁做买卖。王黼则扮成乞丐,走到⾁铺前向皇帝乞讨:“掌柜的,您行行好吧…”就算小孩玩过家家,恐怕也没有扮乞丐的,怎么也得装个将军,可见他们不顾君臣之体到何种程度。 王黼志大才疏,没有什么本事,但还总想当大官,甚至做了宰相都觉得不过瘾。有一次他去一座寺庙进香,看到里面有一块蔡京题字的碑,最后的落款署着蔡京的官衔:太师、鲁国公、上书左兼中书侍郞、开府仪、同三司等,加起来一大串。国中古代的官衔非常长,有好几十个字,实衔虚衔加在一起,最长的有两百多个字,这叫做节衔。王黼看完之后非常羡慕地说,没想到蔡元长有这么多官衔,我什么时候能跟他比肩呢? 元长是蔡京的字。古代的人既有名也有字,但同辈直呼别人的名是很耝俗的表现,跟骂人差不多,所以只能称呼字,否则就是自己没文化、没修养了。有些古装剧直呼人名是不对的,比如林则徐,名则徐,字少穆他的长辈比如⽗⺟可以称呼他“则徐”夫人一般只能称呼他“老爷”若是同僚则称呼“少穆”或“少穆兄”所以,王黼称呼蔡京为蔡元长。 这时,有好事者给王黼献计:先帝爷立有遗诏,说谁能收复幽云十六州可赐王爵。蔡京不就一个鲁国公吗?你要能收复幽云十六州,便可封王了呀!王黼一想,这个主意好,立下这天大功劳的机会就摆在面前了。原来,此刻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正在同辽国作战,而且把辽打得节节败退,有人便提出跟金国联合灭辽,趁机收复幽云十六州。这种想法是很不明智的,当时有很多人反对,可王黼出于私心,却力赞此事。 王黼跟徽宗建议说,宋辽两国虽然和好百年,但是累朝以来,辽国都非常轻慢我们。“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咱们就得打弱的和傻的,这样才算是会打仗。如果我们此刻不动手的话,女真必強,中原之地将不复归我所有。徽宗表示赞同,说这种便宜不能不占,一定要趁机攻打辽国。可是平时宋朝的钱财都花在养官养兵上了, ![]() ![]() ![]() ![]() 王黼这个人毫无远略,祸国殃民,北宋最后的灭亡他要负直接责任。以前宋辽两国使臣往来的时候,宋使带领辽使前往宋都汴梁都是绕道而行,哪里不好走就走哪里,什么路不好记就走什么路,否则一旦被摸清了山川路径,辽人回去画一张地图出来,那岂不是⿇烦?在宴请辽使的时候,饮食和食器也很一般,以免辽人认为宋朝富有,觊觎天朝。但是王黼为了能够封王进爵,急于要跟金国联合,因此他带领金使专走大路,七天就到了汴京,后来金国铁蹄就是沿着这条大路一路南下,大队骑兵直取国都。他宴请金使的时候,金杯⽟盏,山珍海味,女真族刚走出原始社会没多久,一看到宋朝汴京的壮丽,饮食的精美,能不动心吗?于是就有了攻打宋朝的念头,所以说王黼祸国殃民,是亘古未有的一个大奷贼。 宋徽宗即位当皇帝时,北宋是非常富庶的,然而蔡京、王黼等人欺下瞒上,变着花样往自己口袋里捞钱,结果闹得国势衰微,民不聊生,那么这个王黼最后是怎么丢掉相位的?而接替他的李邦彦又是怎么辅佐宋徽宗的呢? 后来王黼⼲了一件特别丢人的事,他对徽宗说自己家的柱子上长了株灵芝,请皇上到他的府邸去看看,其实估计也就是雨后冒出来的狗尿苔之类的东西。徽宗到他家后,对灵芝没留下什么印象,却发现他家的后门跟大宦官梁师成的住宅是通着的。宋徽宗并不傻,一看就明⽩了,难怪王黼总能猜透自己的心思,就是因为他 ![]() 王黼退休之后,接他班的宰相叫李邦彦,人称“浪子宰相”听了这个绰号,我们就不难想象这个人怎么样。李邦彦有句“名言”说自己要“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他跟皇帝在一起的时候,満口的污言秽词,市井俚语,跟倡优、侏儒杂坐,完全不顾君臣之体。玩得兴起,甚至当着大臣、嫔妃的面脫光⾐服,露出自己一⾝的刺青。大臣们忍俊不止,皇帝拿着 ![]() |
上一章 两宋风云 下一章 ( → ) |
袁腾飞的最新架空小说《两宋风云》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两宋风云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两宋风云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