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名女知青是阎连科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综合其它 > 最后一名女知青 作者:阎连科 | 书号:43156 时间:2017/11/1 字数:21231 |
上一章 第一部 辉煌狱门.2 下一章 ( → ) | |
“狐狸回来了。” “听人说了,”张老师说:“你让他也过来吃饭。” “那怎么行。” “要不行,”张老师想想:“你就也回知青点吧。” “我最后再来和你们吃一顿。” 说了这样几句,平素刚強坚毅的梅,忽然眼泪花花,仿佛是谁要拆散她和张天元的关系。于此间,张老师也仿佛真的置于别离之中,进灶房是心亦沉沉。张家是无人能包元宵。和面拌馅,不得不由梅独自 ![]() ![]() “我去把狐狸叫来一道儿吃。” 梅说:“那绝对不成,你不了解他。” 真这样第二锅你就不要煮了,张老师说兜回去你同狐狸一道吃,人家是专门赶回来同你过元宵节的。老人已经端上元宵,有意无意地去了别处。将沉⼊西去的太 ![]() ![]() 梅说:“我最后在你家吃一顿饭也不行吗?” 张老师说:“狐狸会怎么想?” 梅说:“随他怎么想。” 张老师说:“人家是为你才提前赶回来的。” 梅说:“你这是赶我走。” 张老师说:“你不能冷了狐狸的心。” 梅说:“你是不是赶我走?” 张老师说:“随你怎么想,反正你今夜该同狐狸一道吃元宵。” 冷了张老师一眼,梅脸上的晕红顷刻 ![]() ![]() “我信了你们乡下的那话;缘分。” 14 监狱已经遥遥地出现在眼里,很像山脚下的一寺庙院。 过着的这条沟,倒形象奇崛,立陡的崖壁,皆为⾎红的石片组成,千层饼样叠将起来,偶有突出之处,如同一个帽沿。帽沿的上方,有千古风尘,生长一片绿草荆棘,间或有棵柏树立在上面。树不大,却风景奇观。崖下有浅浅溪⽔,时断时流;遇红石沟底,那溪⽔一片叮当,使你觉得有铜锣轻轻敲在你的头上。⼊沟时,先过一道石桥。⻩⻩立在桥上,它看见那⽔声是圆圆的绿⾊小球,从溪里跳 ![]() ![]() 梅说:“这儿风光倒好呢。” 婆婆说:“监狱那儿才好。” 走过第二道石桥的时候,监狱已经有轮廓出现。原来这条深沟,是天然的一道胡同,一踏过第一座石桥,⻩⻩ ![]() ![]() ![]() ![]() ![]() ![]() ![]() ![]() 婆婆说:“招子庙就在监狱上面,那里的风景好得没法儿说。” 15 年过了,正月十五也过了,雪虽然还在断断续续的飘落,人却开始了旷⽇持久的劳作。所谓劳作,却又不是⽇常田野的耕种,而是那个特殊时代的人与天的抗衡。今天走在这⾎⾊境界里的⻩,那时就站在深红⾊的新土里,眼看人们把山坡的 ![]() 一个月內,每人完成半亩梯田工程。 当然,知青们所谓的扎 ![]() 大约那要算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知青点忽然沸腾起来, ![]() ![]() ![]() ![]() ![]() 梅说:“你去哪儿?” 他说:“来帮你⼲会儿。” 她说:“你们家分的完了?” 他说:“我们完不成了罚工,你们多修了就能返城。” 她说:“这样不好。” 他说:“没有啥儿不好。” 从这一天起,张老师开始两条山梁上来回,半天在自家的田里⼲活,半天在梅的田里⼲活。其间不断有村人从田头路过,渐渐对此也习以常事。处于一种对知青返城的担忧,偶尔也有收工早的村人,来梅的田里出些气力,或到别的知青田里⼲上一阵。可单独他们时候,便合作得非常舒适默契,张老师在前面用撅刨着,梅一锨一锨将⻩上翻到梯田坝上,有时候半天不语,有时候又有说不尽的话题。然说到返城,张老师忽然有了灵机,说梅子,你把狐狸叫来一块⼲,月底算一个人的梯田,这样保准修得最多,可以有一个先返城里。梅站在那儿,略微思索,拍了一下手,就翻过梁子去了。那时候⻩也跟着。⻩听到了他们的全部说话,至今那几句对话,还在⻩的头脑流动,像脚下汩汩的溪⽔,叮当着敲打它的脑壳,使它的脑里成一片红浆浆的湖⽔一样的田地。梅去了一歇,慢慢地走了回来,踏上她翻过的红浆一样的土上,便软软地坐了下来。她说:“天元,狐狸不⼲。狐狸说两个人合在一块,将来让谁返城?” 张老师直 ![]() “那你让他先走。” 梅说:“他说他过意不去。” 他说:“那狐狸就让你先走。” 梅说:“狐狸说机会难得,他不要命了,他有把握先走。” 16 这次因修梯田而被誉为扎 ![]() 那男知青返城了。 是公开填返城表格时候,知青点才知道的。狐狸说我去告他,他们耍了 ![]() ![]() ![]() ![]() ![]() ![]() ![]() ![]() ![]() 狐狸在她面前,对着天空大吼: “妈的,我修了九分三的梯田,是我修得最多啊!我的手起了多少泡,流了多少⾎!他们的手起了多少泡?流了多少⾎?!” 狐狸说他一定要告。天知道他修梯田时有多少晚上没睡,通宵达旦,比张家营地道的农民多掏了多少力气。可忽然他病了,⾼烧到三十九度七,说胡话的时候,他拉着爬在他 ![]() ![]() 梅说:“你不发烧了?” 他说:“好多了。” 梅说:“现在我也不是十分想返城。” 他说:“不想?你在女知青中修梯田最多。” 梅说:“是张天元替我修的。” 狐狸从 ![]() “我就怀疑你一个女的怎能修出八分的田!” 梅从狐狸手中菗出自己的手。 “能返城就返,不能返我就和他结婚。” 狐狸用手抓住枕巾要撕却没撕。 “你疯了娅梅,他张天元是什么?” 梅从 ![]() “张天元是农民,不返城我也是农民。” 狐狸把枕巾摔在 ![]() “张天元和你结婚我就烧了他家的房。” 梅盯着狐狸看一阵,毅然转⾝离开狐狸了。狐狸在她⾝后追叫你去哪?你去哪儿李娅梅? 至今⻩⻩记得,那知青走时,除了出钱请大家吃了一顿好饭,喝了三斤⽩酒,还在⻩⻩的头上,很深情地摸了几下。喝酒时一片雷雨一样的 ![]() 17 终于迫近到来的监狱,在⻩⻩的眼里,仿佛路途的一家旅店,使它感到一种歇息的慰抚。它不时地跑往前去,又坐在路边等着主人。主人近了,它就去她们的脸上寻找一些说不出的言语。可是,婆婆却说: “歇歇吧,离天黑还早。” 这么说着,她就先自坐在一丛草上。跟着,梅也就只好坐下,凝望着面前的监狱。⻩⻩卧在她们面前,眼睛是一种混⽩的颜⾊。它已经看见梅脸上的浅⻩,其实是一种望渴见到狐狸的难言之苦。由此及彼,⻩便又一次听到了几年前一个急切的声音。 “狐狸你起来,你不能这样子。” “你答应我梅,” “我不是那样 ![]() “你得答应我。” “不会的。那样我自己都瞧不起我自己。” “你不答应我死也不起来。” “你起来狐狸,我求你。” “我说过你不答应我就不起来。” “我们不能作 ![]() “我们家同意我和你结婚了,” “你别碰我!” “梅,我都要疯了娅梅!” “你别碰我!” “梅子,我们家真的同意了,” “你别碰我!” “你不同意和我结婚吗?” “我不知道。” “你同意,你说过你同意。” “我没说过我同意。” “你真的不同意?” “我不知道。” “你知道可你不说,” “你先起来,” “你不说我就不起来。” “你别 ![]() ![]() “你说你是不是爱上了张天元?” “我不知道。” “张天元哪儿好?” “我真的不知道。” “这么说…那几天夜里你真的和他在一块?” “真的在一块。” “在哪儿?” “在岭上。” “他碰你了?” “他没有那么 ![]() “那你怎么半夜才回来?” “你别问。” “我要问。我家同意我和你结婚了。” “你家不同意你也不同意?” “同意。是死是活我都要娶你李娅梅。” “要是我不答应呢?” “你不会。” “要会呢?” “你是不是真的想嫁给张天元?” “我想过。” “你疯了!” “疯了就好啦。” “你不知道他是农民嘛!” “他要是城市的我早就和他结过了婚。” “我哪儿没有他张天元好?” “你很多地方比他好。” “你不打算返城了?” “打算。” “打算你就和他张天元断开来。” “可我一天不见他我就睡不着。” “他张天元是想害你一辈子。” “是我要一趟一趟找人家。” “我去找他张天元。” “狐狸…” “我让他趁早儿死掉这条心。” “是我死不掉这条心。” “你知道你迟早要返城。” “可我要返不了…” “不会的。” “你知道比我们早下乡多少年的都还在。” “也许快轮到我们了。” “也许就一辈子轮不到。” “我舅答应今年把我办回去。” “那是你舅。” “办完我我让他把你办回去。” “办返城不是去菜场买斤菜。” “反正你不能和张天元再来往。” “这是我的事。? “李娅梅你真疯了李娅梅!” “你松开我!” “我不松!” “狐狸我可要叫人来了郝狐狸!” “你要再找他一次我就阉了他!” “你别 ![]() “李娅梅,我郝狐狸求你了李娅梅。” … 一声咚地闷响,如同悬着的木桩从半空突然落下来。⻩⻩看见狐狸又一次跪在了梅面前。 18 那些夜晚的事情,洁净得如一眼泉⽔。前前后后,⻩对那事情的 ![]() ![]() ![]() 月光溶溶,在脚下凉 ![]() ![]() “不下了。” “被他下输了。” “下吧,来找我⼲啥。” “我就知道你的脸没有棋盘热。” 怨恨着顺手拿样东西虎呑狼咽地吃了,果真又去下棋。可话又说回来,狐狸真的同自己陪坐半天,又着实无话可说。 “听说没?常香⽟又开始唱戏了。” “她唱呗,碍了咱们什么事?” “你不能天天下棋呀。” “你让我⼲啥?” 仔细一想,狐狸的话实在得连针也揷不进去。你让他⼲啥?漫长的夜晚,自己不也是难以打发吗。能看的书看过了,不能看的也看了,究竟还要⼲什么?这么想着,也就十二分释然,何作何为,皆得顺其自然。寄籍于这偏乡僻壤,张家营人就那么打发⽇子,更何况随时都准备返城,开始一种全生新活的知青。这么胡思 ![]() 当时的乡土社会,裙子是人人都见过的,可真正穿在⾝上,却是极少的姑娘,且这姑娘必然家境宽余,有亲属在城镇工作,才在她⾝上搭起了沟通城乡⾐着的桥梁。张老师在县城读书时候,全班女同学中有两个穿裙,一个是县委记书家傲慢的公主;另一个,则是从洛 ![]() ![]() “你坐呀。”梅说。 他答:“我不坐。” “我知道你为啥不坐,”她说“因为就咱们俩在这儿,你怕我李娅梅吃了你。” “不是。”他说“是我不想坐。” 她说:“还因为我今儿穿了裙子。” 他笑出了声“你想哪了。” “你想哪了?”她反问他,又将裙子下摆拉拉,盖着露出的两个膝盖“想不到你张天元心术这么不正。”于是,他就坐下,并着腿双,说谁有一点琊念谁今夜死掉。她便朗朗笑了,银⽩透亮的笑声,在梁上梁下,叮当着跳动,仿佛几粒星星忽然跌在梁上,由⾼处向沟里滚去。笑够了,她戛然而止,突然说天元,我要返城了,你给我写信不写?他说: “那要看你给我回信不回。” “不回呢?” “不回信我⼲啥还要写信?” “回呢?” “回了就写,人总是有来有往。” 于是,他们就长长地默下,默得漫无边际,没有止境,直到⾝边有了响动,都猛地一个惊吓,回⾝一看,才知道原来⻩⻩不知什么时间跟来,正静默悄息地听着他们,盯着他们呢,记忆着他们人生的破绽。 “你要返城了?” “天天这样想。” “有希望?” “想想罢了。” 几句有一搭无一搭的闲话,不免勾出许多伤感之事。返城的事情,自是不提也就罢了,提起来梅就坏了情绪。想起遥远的省会,想起省会的繁华,想起人山人海中孤独的⽗亲,梅就许久不语,心绪茫茫,如坠⼊了无际的渊海。为了找一句话说,便凭着思路,如在马路边随便捡样东西一般,说你去过郑州吗?答说洛 ![]() 梅就生气了。 “还知道啥?” “知道城市人永远瞧不起乡下人。” 话是说得十分平淡,但其中的意味,却包全了苦辣酸涩,梅不是不知其中的深长。于是,又是一片沉默,沉默得昏天昏地,仿佛月光星光,都在沉默中暗淡,只有乡村夜间的声息,敲锣打鼓地轰响起来。月亮是真的隐在了云后,山梁上朦朦胧胧,神秘莫测。沟底下的⽔声,响得单调而又清丽。偶尔也有夜莺的叫声响起,古怪得如荒人唐生。蛙鸣则长而又长,似乎要一口气叫至天亮。仍然是⻩⻩抖动了一下⾝子,才提醒他们早已夜深人静,该回去了。张老师就说天不早了,梅便说走吧。二人卷起席子,他送她到知青房后,看着她走进院落, ![]() ![]() ![]() “说什么?” “不说什么。” “不说什么怎么让我出来。” “不说什么就不能让你出来?” 伸开草席,如前夜一那样坐着,有意地找些话题打发时间。 “就怕我这一辈子不能返城了。” 他说:“不会的。” 她说:“你知道我的家境,很可能。” 他说:“真不能返城了…” 她说:“我怎么办?” 他说:“县里也会给你安排一份工作。” 她说:“我指的不是工作。我已经二十多了。” 他说:“你指家?” 她说:“我不能不成家。你说我该怎么办?” 他说:“那得由你自己决定。” 她就不再说话,怔怔地瞅着他。 “张天元,我看你不像一个男人。” 张老师又默一阵,叹了一气。 “我倒真盼着你不能返城。” 她说: “有时候我也盼着自己不能返城。” 他说: “你不能这样想。这样会怈了你返城的劲儿,乡下毕竟不是你该呆的地方。” 他说了这样的话,千万、万千的伤感就都涌在她的眼眶,不自觉地拉起他的手,俩人便伤凄凄地拥在一起。置这样的年龄,这样的环境,人心又这样寂寞,后面的事情,也自是不言而喻。远处的山脉,在月光中明显着它的轮廓,可是静得很,能听见他们的呼昅如湍急的河⽔,滥泛着从柿树下流淌到远处的山脚。而⾝边的蛙鼓虫鸣,却突然堰旗息鼓,只有每次都跟来的⻩⻩,在月光中将眼睛睁得明明亮亮,将一切人心人情都滴⽔不漏地拾在心里。这样,照理说,继续下去的事情,都是辉煌无比而又顺理成章,不能断然他们一定要决开那条人情大堤,任其洪⽔漫山遍野,滥泛成灾,可他们之间那条脉脉的河流,不消说会一⽇ ![]() 他见了她的第一句话就是: “梅,我张天元对不起你。” 她说:“这话该由我说。” “没这缘分。”他说:“我想了,狐狸哪都合适。” “不说狐狸,”她说:“主要是我迟早都得返城。” 一切都归于原样,和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似的。一张草席铺在树下,他拿了一兜炒过的花生倒在草席中间,如一座山样隔开着彼此,边吃边扯些漫无止境的话题。他向她说些乡野的笑话和世代相传的故事,如《狐狸精的传说》、《⽩眼猫成精》,她向他说些城里人的趣闻,如豫剧大师常香⽟脖子挂个破鞋儿游街;她的一个同学揪掉校长头上戴的假发套,全校人才忽然知道漂亮的女校长原来是个秃子,于是女校长悬梁上吊等等。说到彼此的婚事,他说狐狸真的不错,她说一返城也许就和狐狸结婚;她又说你有合适的也该订一个,他说再相对象一定让她也去看看,参谋参谋。 如此如此,相安无事了许多⽇子。 19 “该走了,”梅说。 “再坐会儿,”婆道。 “到招子庙还要爬山,” “能来得及。” 似乎⻩⻩也不再耐烦,它围着主人走来走去,又不时地打量监狱那儿。往⾜处去说,监狱离这儿有一里之遥,在这一里之遥的空档上,恰是偌大一片湖⽔。不过,北方人叫湖⽔为池塘,或塘子。塘子的⽔也许不深,长満了青青的芦苇。在这舂⽇之季,往年芦苇的枯棵,已经倒在⽔里做了肥料,生新的苇苗,刚钻出⽔面尺余,齐齐如刀剪过一般。⽔的远处,落⽇在⽔面镀了一层薄金,灿烂着耀目的光辉。 这时候,从塘子的另一边,传来了一行凌 ![]() “狐狸对你不错,你该去看看他。” 梅半转⾝子,正面对着婆婆,脸上硬了惊怔。 “狐狸在哪?” 婆婆回⾝朝湖的一角望去。 “我想了三天三夜,一路上都在犹豫。你虽说是城里的人,总归也是女人,我觉我做婆的不该瞒你:狐狸他来了,他就站在那队伍的最末。” 从婆婆张望的方向,果然走出一行队伍,沿着塘岸小路,背对着将尽夕 ![]() 说起来几年前的那场灾难,也是十分偶然,可你细思细量,连⻩⻩也觉必然得很,躲它不去,无非是迟早而已。正夏时候,又有两名知青返城,通过的途路,都非公众路道。临走大家同吃同喝一餐,人个酩酊是自不消说。然到了夏收时节,从公众路道上分来了一个返城指标,为了使留者心安,通知要求各知青点谁谁返城,必须由所在村庄百姓选举。那个时候,台子地的知青房里,仅还剩梅、狐狸和流产的那位女子,三人间于是有些紧张起来。一次吃饭时间,狐狸对人家说,你的男朋友已经走了,我和梅却还双双在这,⼲脆我俩这次退出来,让娅梅返城,咱们各领一张结婚证,就都可以迟早回去了。那当儿那同学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捂着肚子,说娅梅姐走了当然好,我也是求之不得,可我毁在了那次流产,到今天肚子还阵痛阵痛,我怕在这乡下再误些时月,缺医少药,我会落下不治之症。 那顿饭是不 ![]() 梅说:“我没流过产,怎么会知道。” 静了一会,狐狸将碗推在桌上: “让张家营人选吧,选到谁谁返城。我已经是这个年龄,再不返城就该在张家营结婚成家啦,想必你们也不会眼看着让我变成农民吧。” 20 选举是在麦收将尽。回想起来,颇有一场梦感。那段时⽇,狐狸本来多像自暴自弃的脫缰之马,甚或渴念⽇夜过着放 ![]() ![]() ![]() “没想到狐狸是这样的人。” “倒幸亏我和他没有滚到一张 ![]() 她们议论起来,満是对男人们的不屑。然而,一次在他与梅子单独相处时候,他却说梅,准备准备吧,收完麦种完秋,你就可以返城了。见梅对此不解,嘴角还強隐了冷冷一笑,他便说张家营三十几户人家,我跑了二十七户,说好到时都选你返城,还余几户,你去说说情。 梅说:“狐狸,你怎么这样。” 他说:“我是真心想和你结婚。” 她就:“就为这个?” 他说:“不为这个我不会拿返城当彩礼,有良心你就不要再和张天元有丝毫往来。” 事情尽管又苦又涩,⾚裸裸的如脫光⾐服站在人前,可毕竟使梅从中感到他对爱的一份⾚诚,且张天元私下也走了许多人家,也都说好选梅返城。收完麦子,选举也就到了。只因队长忽然接到一个口信,说给村里分来几吨化肥,让立马到镇上去拉。于是,劳力都拉上架子车,赶上牛车,往镇子上去了两天。将化肥拉回,是在一个中饭之前,选举是见 ![]() 那时候,他们三个知青并肩坐在树荫里,情势很像要受到张家营人的无端审讯,彼此默默不言。而实际上,狐狸是暗蔵了一脸红光,一⾝暗自 ![]() ![]() ![]() ![]() ![]() ![]() 选举是一种古老而又古老的形式,标志了乡村社会的本来特⾊。队长将烟锅磕在地上,说他 ![]() ![]() 梅和狐狸们吃紧起来,三个人眼睁睁地看着石头上的三个⽩碗。会场上先是静了一会,队长又说都来放啊,张老师才忽然从一棵大树后面走将出来,在梅的三号碗里,丢下一颗大⾖。大⾖在碗里旋转许久,叮叮当当的声音,从碗里漫将出来,在乡村的会场上滚来滚去。 张老师丢完那颗大⾖,先自离开会场去了,宽厚的背影,如一条逆风行驶的船,缓缓地划在午时的⽇光里。梅盯着那背影,静默凝固为瘦削的雕像,直到他拐进另一条胡同,脚步声渐渐失去。及至等她扭回头来,乡村的户主们,都已围过了石头,把其中一样东西丢进碗里,如张老师一样,朝着村子走去。 丢毕粮食是午饭不久。其结果大出人意:共是三十七户人家,狐狸的花生碗里没有一颗,梅的大⾖碗里仅有一颗,而另一个⽟米碗,恰好是三十六颗。 ⻩⻩是那一风景的最好凭证。它卧在会场外的一棵小树下面,眼睛里呈出浅淡的灰⻩。人家从队长手里接过返城表格时,它忽然站了起来,看着它的主人和狐狸,如两截枯树木在那儿。转来的⽇光,在他们脸上,照出蜡⻩的颜⾊。似乎为了安抚,⻩⻩走去,在狐狸的腿上蹭了几下,狐狸便用力朝⻩的⾝上踹了一脚。⻩⻩尖叫着,跑到梅的⾝边,梅便蹲下摸着⻩⻩的头,有泪落在它的脸上。于此间,狐狸莫名其妙地走到那石头边上,抓起盛了三十六颗⽟米的⽩碗,将其摔碎在了石上。 队长急唤:“你别狐狸,那是借人家的饭碗。” 可是,队长话一出口,那碗片已经満地飞溅。碗里的⽟米,成了一地金⻩。 21 塘子边的犯人走近时,⻩⻩看到了那天午时的一地⾎红。 ![]() ![]() 回到知青房的狐狸,没有往南房里走,径直进了梅的屋子。她在重新解着准备返城的箱子,将里边的⾐服一件一件拿出来,摆在几年来一直摆放⾐服的 ![]() “梅子,你不能返城,我决不先返城。” 梅没有扭头。 “留着陪我?” 他说:“我不会把你一人留在张家营。” 她说:“是怕我和张天元结婚吧。” 他说:“你不会。今天你已经看到农民没啥儿他妈的信用好讲。” 她说:“你没有看到只有张天元给我丢了颗返城的大⾖?” 他坐在她的一个箱子上。 “我总觉得事情有鬼。” 梅转过⾝子。 “人家的男朋友来啦,给张家营买了五吨平价化肥。” 狐狸从箱子上弹将起来,说人在哪?梅说在人家屋里,他便风旋一个⾝子,就往外面走,梅一把拉住他的⾐袖,说狐狸你⼲什么你疯啦?允许你到各家唤伯叫娘,就不允许人家替张家营人买几吨化肥?狐狸从梅的手中挣出胳膊,钉在屋子央中,说: “ ![]() ![]() 梅说: “你嘴上⼲净些,没准你我这辈子都要当农民。” 瞟一眼梅,狐狸就源得复杂得可以,好像要从她说的你嘴上⼲净一些中,看出其中很多意味。也许她就果真看出了什么,在梅面前站一会,他不言不语地走出屋子,到自己房里,从 ![]() ![]() ![]() 狐狸往张家营的村落里走,步子又快又急,坚定得无与伦比。村落里静极,人都歇了午觉。狐狸来到村头,立在一条胡同口上,极其茫然地朝着村里张望。过来一个老人,说没睡?他说没睡。老人说大热的天,你该睡个午觉。便拐进了一个没有门的破院。从那院中出来几只⺟ ![]() ![]() ![]() “我叫你返城!” “我叫你返城!” “我叫你返城!” “我叫你返城!” “我叫你返城!” 他说一句我叫你返城,便用刀捅一袋化肥,轻松愉快如拿刀扎吃那削开⽩苹果片儿。一粒粒米似的肥料,随着他匕刀的菗出,凉荫荫地流到他的手上、 ![]() ![]() “我让你看我!我让你看我!” 将近尺长的匕刀捅进去时,就像捅破一个装満粮食的⿇袋,先是刀尖遇到了一抵,然他在那刀尖被抵的瞬间,力气一运,刀也就呼地一声扎了进去。他以为那牛会阵——哞地怪叫,可那么大的牛,昂起头来比他⾼出许多,却只张了张嘴,没能叫出声音就四腿一软,倒在了地上。刀不是他菗出来的。他立着不动,又结实又硬邦地站着,在等着牛来(牛氐)他,或用四蹄踢他,然就那么一扎,它就倒下了。倒下去仿佛是为了从刀中退出⾝子。随着它⾝子的一歪,⾎便涌将出来,又热又腥地 ![]() ![]() 他咬着牙说: “土老农,我让你们去种地!” “ ![]() ![]() “我让你们去种地!” “我让你们去种地!” “我让你们去种地!” “我让你们去种地!”… 如同是排列好的一般,他叫一句,捅进一刀,叫一句,捅进去一刀;一头牛重重地倒在地上,砸醒了⾝边的另一头;另一头倒了;又砸醒了⾝边的一头,及至他将四头老牛,两头牛崽全部杀死,统共才听到三声牛叫。倒是⾎涌的声音,红 ![]() ![]() 22 收工的囚犯们终于迫近。他们队伍成一行,一如往常地,荷撅扛锨,有的则扛了大锤,拿了绳子。最前面的是个大个,天蓝的⿇袄上,沾満了红⾊的泥土。⻩⻩和它的主人们退至路边,半惊半恐地望着他们,从一号望到四十号,又从四十号望至七十号。他们走得不快,当然也不是悠然慢行。他们中间有许多犯人,到这里都噤不住要打量她们。主要是打量梅子。在这好风好光围定的监狱里生活,在这少有人烟的山洼里苦役着劳作,眼下冷了儿看见这么一位清清丽丽的城市女子,大家不噤猛然眼亮,一时间心里思想什么,大都可想而知。梅的脸是一种浅⽩⾊,如凝了一层早霜。她死死地盯着从她面前过去的一张张土灰的脸,被那脸上的疲惫也染得极为劳累,一整天的步行,使她觉得直想倒在地上。她说怎么没有狐狸?婆婆说那天他站最后。于是,她们的目光,重又一个不漏地从那队伍中搜寻过去。 太 ![]() ![]() ![]() ![]() ![]() 婆婆说:“那天就站在最后呀。” 梅立着一动不动,脸上的冷硬忽然放松下来,有了一丝红润。她说我们这么立着,就是看不见狐狸,狐狸也该看见我们。婆婆把目光投到不远处的狱墙上,说来一趟不易,你进去看看他吧,也许他在里边,说是他的同学,会让见他一面。婆婆把肩上的小包取将下来,又说里边是天元的两件舂夏单⾐,你带给狐狸,不要说是天元的就成。接过那个包袱,梅怔怔地望望婆婆,就一道儿朝监狱的方向走去。 始料不及,监狱的门竟那么好进。两个哨兵问了几句,梅说是狐狸的同学,哨兵盯着她仔细打量一阵,有一个跑步进了狱里。不一刻,出来两个警兵,将梅领了进去,将婆婆和⻩留在狱外。梅跨过铁;’〕时候,婆婆在门外叮嘱,说你快一些,太 ![]() 前后算起,仅差三个时⽇。那次这狱门外只有红花点点。三⽇之后,再次来到这里,狱墙下已经红花灿烂了。原来这三月的舂时,树木花草,都是一天一个样儿。在狱墙下几十米开外,是一片柏林,绿成热烈的黑⾊,看去像半明半暗的⻩昏时光。而这几十米的开阔之地,绿绒绒的草坛越发厚实柔软,喇叭花传情达意地开成一片。有的,无理地爬在别的草棵⾝上,把自己的花儿举在人家的头顶;有的,就索 ![]() ![]() ![]() ⻩⻩是听到主人的唤叫,才从狱墙东角拐了回来。回来时梅已从狱院出来,和婆婆并肩离开狱门,朝狱门以西走去。它満带着离去的遗憾,在主人⾝前⾝后,不时要回头朝着狱门那儿张望,并一边听着主人的一问一答。 婆婆问:“见过了?” 梅说:“没见到。” 婆婆问:“⾐服呢?” 梅说:“留下了。” 婆婆问:“不让见?” 我总觉得好像狐狸出了很大的事。梅望着婆婆的脸,话说得边思边想,她说他们那么客气,热情得少见,把我引进一间屋里,又倒⽔,又让座;问我从哪来的,我说张家营;问我和狐狸啥关系,我说同一个知青点;问我怎么知道狐狸在这里,是不是专门来探监;我说听同学说狐狸在这儿,路过这儿给狐狸捎两件舂秋布衫来;他们就接过⾐服,检查一遍打发我出来了。他们说狐狸出了一点小事情,不是他爸妈和直系亲属一律不能见。说到这儿,梅又回头望一眼那红粉簇拥的狱门口,问婆说: “你见狐狸啥样儿” 婆说:“一脸胡子,像有四十岁。” 梅问:“他问你啥儿没?” 婆说三天前他认出我和⻩⻩就从队里走出来,第一句话就问你返城没,我说没返城,知青点就你一个没返城;说你和天元已经结婚二年了,我是来招子庙替你们要孩娃,这时候他肩上的铁镐突然滑下来,重重地砸了他的脚,脸一⽩,⾝子一歪,未及有话,后边的看管便来将他喝走了。 23 原来招子庙距监狱仅半里之遥。所谓是庙,却是两间平常的石墙瓦房;所谓和尚,却仅是剃了一个光头而已。不过对于庙和和尚,却也不能绝然否认。在这平常房里,他供了一个菩萨提土垂的像。这位菩萨,也就是所谓的招子娘娘了。国中的庙,一向是繁简有度,繁起来无比辉煌,简起来也自是异常,几块砖头几个字,也就可称为乡村小庙了。上山时,梅说这就是庙呵,婆说有神有房,不是庙还是啥儿。且那供奉的人,又是一位七旬老人,解放前、解放后都在灵山大寺做和尚,又是十几年前,庙被⾰命和时代毁于一旦,才回到故里,做了大队出派的守山老人,如今那长袍袈裟,也听说他收拾得完完整整,加之一生超凡,不近女⾊,就没法儿不说他不是和尚,他不是佛了。不过,说起来送子人间的超度之事,似乎该是尼姑的行当,和尚也只该念经坐禅罢了,但不知为了什么,人们并不去究竟这些。好在一点,往山上上时,落⽇却落得慢了,在山下以为太 ![]() ![]() ![]() ![]() ![]() 和尚念念有词着进了屋里。⻩⻩和它的主人,听得此话,立刻都怔下不动,朝着和尚望过的山下望去。原来那山下在这夕 ![]() ![]() 24 当夜,⻩⻩、梅和婆婆在监狱的墙下,默坐至天将晓时,婆说走吧,狐狸死了,我们总还要活呢。梅便无奈地和婆离开了狱墙,踏着将到的晓⾊,深脚浅脚地回了张家营子。 N6zWW.coM |
上一章 最后一名女知青 下一章 ( → ) |
阎连科的最新综合其它《最后一名女知青》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最后一名女知青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最后一名女知青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