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国征服史是cuslaa创作的经典穿越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宋帝国征服史 作者:cuslaa | 书号:9104 时间:2017/2/21 字数:4922 |
上一章 第十八章 谋算(上) 下一章 ( → ) | |
宋宣和五年五月一,癸酉。【西元1123年6月16⽇ 开封。 南熏门赵府。 五月早已⼊夏。一朵朵粉⾊的荷花在⽔面上摇曳,蝉虫已经在枝头开始 ![]() 赵琦独坐在后院的凉亭中,一手拿了本《汉书》,一手则提起一柄银酒壶,自斟自饮。冰镇过后的葡萄酒,倾⼊⾼脚玻璃杯中。杯壁外侧挂着滴滴⽔珠,杯中的酒 ![]() ![]() 赵琦⾝为质子,⾝份尴尬,行动不便。每⽇里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几年下来学问大涨,也染上了许多士大夫的习气。今⽇以《汉书》佐酒,也是仿着先贤故事。每每看到佳处,击节叫好之外,便一杯葡萄酒饮下,书之醇厚与酒之醇香相得益彰,却是大有古风。 一卷《汉书》已经翻到了霍去病封狼居胥一节,壶中的葡萄美酒也喝去了大半,赵琦的头脑开始变得晕晕乎乎,这时,他听见⾝后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眯着眼睛,回头看去,却见是他从东海带来的管家,府中的老都管。 老都管快步走到赵琦⾝侧,额头上的皱纹中聚満了汗⽔,神⾊也是惶惶不安:“三郞,外面的人又多了许多。大门和后门街上的十几家摊贩都是皇城司的人,侧门外也有两个。方才王小六家的出门采办,竟然有三个人在盯梢…” 赵琦脸⾊如常。举起酒杯,隔着晃动着的美酒,看着天上的太 ![]() ![]() ![]() 从政和六年起,由于赵的宠纵,掌管京中稽查、报情的皇城司便 ![]() 而赵楷做得也很卖力,皇城司的人数扩大了一倍不说,连监视、盯梢的技术也因为常年紧盯太子⾝边的东宮员官而⽔平大涨。如今由于赵琦的⾝份大变,使原本已经减少到几 ![]() 看着赵琦悠然自得地样子。老都管急得几乎要跳脚。“三郞!现在可不是说笑地时候!” “我没有在说笑!”赵琦把杯中地残酒一口⼲下。将酒杯放到石桌上。“有皇城司地人在。至少不用担心飞贼強盗了。告诉王小六。他浑家出去采办。有三人做护卫。还有什么好 ![]() 老都管脸⾊苦得几乎能挤出汁来:“但皇城司再这样盯下去。內外隔绝。府里地消息传不出去。外面地消息也传不进来。⾼主事那里可是有半个多月没人来了!” “没关系。没有人来。我这里也可以清静些!” 比起往⽇。赵府地确清静了许多。不过不是因为职方司京畿房主事⾼明光没派人来联络。而是旧⽇里常来常往地太生学们。已经绝迹于赵府。这些未来地大宋官吏。政治嗅觉无一不是敏锐过人。当东海王家地⾝世来历在东京城中传扬开后。来赵琦这里骗吃骗喝地太生学一个都不见了。 他们都很清楚。不论东海王地⾝世是真是假。与其来往过多。对⽇后地政治前途。必然是个难以抹去地污点。 老都管叹道:“但若是发生什么大事,肯定会措手不及啊!” “我有十万大军做靠山,又是太祖皇帝之后,东京城中谁敢为难于我?”赵琦哈哈大笑,莫名其妙就成了太祖皇帝的遗脉,跟赵官家切切实实的攀上了亲,他也毫不忌讳,随口就当玩笑说出来。 老都管没词了,半天后才说道:“…难道就只能看着皇城司的人一直堵在门口?” “我有什么办法,还能把他们赶走不成?只能苦中作乐啊!”赵琦头摇苦笑“给你这一闹,看书的心情都没了!”收起书,把桌上的残局 ![]() 不过当赵琦推门⼊房,却见一人安安稳稳的站在书房央中,看着窗外远处的池塘。赵琦脸⾊一变,随即舒展开来:“原来是⾼兄弟!” “⾼明光见过殿下!”京畿房主事对赵琦弯 ![]() “免了,免了!又没外人,何必做这些俗礼。”赵琦说着,看了看一⾝走卒打扮的⾼明光,好奇的问道:“⾼兄弟,我这府外几十个皇城司的探子盯着,你是怎么进来的?” “京畿房有几人在皇城司挂了个名,今天有一个正好被安排在在侧门外做磨镜匠。下官趁另外一人被引开的时候,就潜了进来。”⾼明光拱了拱手:“还请殿下恕下官不请自来之罪。” “我这里很久没有客人上门了,你来了我⾼兴还来不及,哪会怪罪。”赵琦边笑着,边把手上的书册放回书架,坐到摇椅上,问“⾼兄弟,我知道你贵人事忙,一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你今⽇来此,究竟为了何事?” “只是久无府中的消息,下官不放心,才潜进来联络,不过,另外还有一桩事…” “什么事?” ⾼明光道:“大王派来的贡使已经⼊京,明⽇将会来拜访殿下。” “贡使?”赵琦奇道“三月份时,不是刚刚来过吗?怎么现在又来了?” ⾼明光摇着头:“三月时,那是依例⼊贡,但今次不同。大王已经册立长子伯安为世子,并上表请封。今次贡使前来,便是为了此事。” “…大哥儿的名分终于定下来了…”沉默了许久,赵琦终于幽幽叹道,心中也是感慨万千,‘是伯字辈啊!’他二哥的布局用意深远,当初给他侄儿起名字的时候,就定下以‘伯’字为辈份排行。当时赵琦还觉得奇怪,但现在看来,都是赵瑜在今⽇做铺垫。匡、德、惟、从、世、令、子、伯,这几个字是宋太祖一系的辈份中字,赵瑜、赵琦充的是太祖皇帝的六世孙,为子字辈,他们的子嗣自然就是伯字辈。 子已満八岁,现在才把名分定下,已经算迟了!” “时间过得真是快啊!转眼就是八年了!”赵瑜感叹着“伯安聪明仁孝,⽇后必是明君,东海也会在他手上更加兴旺。” “那是当然!有大王、陈相公和文枢相亲自言传⾝教,世子定然会成为一代贤君!” …… 此时的基隆城中,赵瑜却没有把心思放在儿子⾝上。一条从天津传来的消息,让他和陈正汇都放下了手上的工作。 “张觉已经投了大宋?!”赵瑜问着把报情拿过来的赵文。 赵文点头应道:“正是。” 赵瑜头摇叹道:“想不到张觉竟愚蠢如此,这是自寻死路啊!” 陈正汇感到不解:“大王何出此言?!” “先生 ![]() 陈正汇谦虚道:“《通鉴》浩然长篇,字数以千万记,臣也仅是耝耝读过一遍,没有多做精研。” “那对于玄宗时,渤海国王大门艺与其弟大武艺之争,先生可有印象?” 得赵瑜提醒,陈正汇很快就从脑海里找到了那段史料。 天宝年间。海国王大武艺因黑⽔靺鞨投靠大唐,遣其弟大门艺统军征讨。大门艺不愿领军,上书兄长,劝其退兵自守。大武艺因而大怒,决议诛杀弟弟,大门艺遂逃亡大唐,大武艺不甘罢休,遣使节⼊长安,要求把大门艺处斩。 对于大武艺的行为,唐玄宗不是出言谴责大武艺失藩臣之礼,而是把大门艺送去安西都督府,又派钦差去渤海,谎称已经把大门艺流放岭南了。但海派在长安的使臣却是个能打听的好手,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大门艺真正的去向。大武艺得到消息,又遣使相责“大国当示人以信,岂得为此欺诳?”坚持要玄宗皇帝处斩大门艺。最后玄宗无法,先把怈露消息的鸿胪寺卿贬官,再把大门艺当真发配去了岭南,给渤海王做了个 ![]() 司马光在通鉴中对此事评论道:王者所以服四夷,威信而已。大门艺因为忠心大唐而获罪,所以来投靠天子;玄宗当明断曲直,赏门艺而罚武艺,此为政之 ![]() 陈正汇明⽩,赵瑜拿此事比张觉,当是不看好张觉的结局。 赵瑜说道:“不论唐玄宗还是现在的道君皇帝,他们所缺的就是担待。张觉背金投宋,宋人不拘泥盟约小节,收留与他,本做得没错。但不论大宋还是张觉,都没做好应对愤怒的女真人的准备。 如果张觉能在金人攻势下守住平州倒也罢了,但若是他兵败逃归大宋,只要金人一封国书相责,道君皇帝是留下张觉,与金人硬顶呢?还是会绑了张觉送还回去呢?” “那时张觉必死无疑!”陈正汇叹道,被赵瑜点醒,以他对大宋君臣的了解,很快就判断出届时道君皇帝的反应:“一旦没了平州,张觉在大宋眼里就是一个会引来金人大军的祸害。而且张觉活着,就是指证宋人背盟的活证据。道君皇帝不会留下张觉活口给金人的。他必死无疑。” “没错!大宋不是东海,赵也不是我赵瑜。为了自全,道君皇帝不会顾惜区区一个张觉。” “若真的走到那一步,燕地人心必然涣散,所有投靠大宋的故辽官吏,肯定会重新倒向金人…当然,也有许多会来我东海。”陈正汇对赵瑜笑道:“看来天津城又要扩建了。” 从燕地战事结束,到现在不过半年时间,天津的人口又膨 ![]() 赵瑜却头摇道:“天津没必要扩建太多。把去年筑的冰墙改成砖石防线就够了。驻扎在天津的三千镇戍军已经是极限,我不可能放太多的兵在那个无险可守的鬼地方。” 赵文问道:“那这么多燕地百姓该如何处置,总不能拒之门外。” 赵瑜道:“送他们去东瀛!” “东瀛?” “没错!就是东瀛。” 倭国也好,⽇本也好,这时都已经不存在了,现在东海最新版的地图中,那一串岛屿的名字,叫东瀛。 陈正汇反对道:“燕人可是不愿离开故土被迁移到辽东,才会来投天津。如何会愿意去更远的东?” “当然会愿意!”赵瑜笑道“燕人逃来天津,更多的是为了避兵灾。把他们送去东垦荒,有大海阻隔,完全可以铸剑为犁,永不需再担心兵事!只要我们依湾台旧例分配土地,至少有一大半人愿意去。当然,我不会只放燕人去东瀛,今后来投东海的浙人、福佬和粤人,都要选出一部分去东瀛。以便能分而治之。” “把他们送去辽南不是更好?”赵文又问道:“有女真人的庒力在,他们只能紧紧依靠我东海。辽南的那片土地到现在还是一片荒芜,女真人不敢过来,我们又不过去,半个湾台那么大的地方,又是最上等的黑土,揷 ![]() “不,如果辽南的势力太強,金人敢不敢丢下辽东不顾而对大宋动手,那就难说了。 我不希望金人南下时,让他们心里有太多的顾忌。” “大王!”陈正汇闻言叫了起来,双目瞪得如牛眼,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你这是要眼睁睁的看着大宋百姓陷于⽔火?!” 赵瑜微微冷笑:“我会救他们的…从金人的铁蹄之下!”(未完待续,如 ![]() |
上一章 大宋帝国征服史 下一章 ( → ) |
cuslaa的最新穿越小说《大宋帝国征服史》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大宋帝国征服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大宋帝国征服史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