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翳是鲁班尺创作的经典仙侠小说作品
逆流中文网
逆流中文网 乡村小说 竞技小说 重生小说 穿越小说 科幻小说 灵异小说 都市小说 同人小说 推理小说 架空小说 短篇文学 经典名著
小说排行榜 官场小说 玄幻小说 耽美小说 军事小说 仙侠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言情小说 武侠小说 总裁小说 网游小说 综合其它
好看的小说 收养日记 陪读母亲 月影霜华 伊底帕斯 引牛入室 重生擒美 年后突破 五儿孝母 一品乱谭 乡野情狂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逆流中文网 > 仙侠小说 > 尘翳  作者:鲁班尺 书号:49711  时间:2020/2/1  字数:3849 
上一章   第四章 巴山医舍    下一章 ( → )
  清代的大理手工商业很是繁盛,城內店铺林立,有打铁街、打铜街、金箔街、屠羊巷、卖巷、鱼市口、竹木大理石以及各类商铺等等,有很多家境贫寒的孩子都去那里打工学手艺,⽇后慢慢熬成了师傅,生活也就有了保障。

  莫氏族里有人介绍说城里最大的医馆“杏林堂”正在招收学徒,莫残可以去试试。老莫夫妇也认为学医很好,将来做一名郞中,起码生活不愁。

  这一⽇,老莫夫妇带着莫残一同进城卖菜,顺便带儿子去医馆面试。

  大理城西南门是富人区,包括大理府衙、兵备道署、大理试院和文武庙都在这一带,而普通民宅和各⾊手工业匠人以及小商贩则聚居东北门附近。

  老莫一家三口背着竹篓从南门进城,街道两侧商铺鳞次栉比,人流熙熙攘攘,十分的热闹。

  医馆坐落于鼓楼西街,朱红⾊的大门,屋檐下嵌一块“杏林堂”横匾。据说掌柜名叫赵鸿儒,年过五旬,出⾝杏林世家,医术极好,人称“滇西第一儒医”

  正堂之上悬挂着东汉名医张仲景的画像,楹联上书:医中之圣,方中之祖。两侧通壁満是木橱药斗,珍稀药材极多,是大理城內最大的医馆。

  “这孩子是来面试学徒的么?”柜台后的账房先生望了一眼老莫,问素娘道。

  “是的。”素娘小心回答。

  那人仔细的打量着莫残,然后点点头说:“押金带来了么?”

  “什么?”素娘不解的问道。

  “凡学徒者,需付押金纹银二十两,这是行规。”

  素娘一听傻了眼,即使不吃不喝卖一年菜,也积攒不下来二十两银子啊。

  三人催头丧气的出了杏林堂,学医不成,看来只有去城北铜铁匠巷那边学点小手艺了。

  在“杏林堂”的斜对面,街角处有一间不起眼儿的小店铺,斑驳的青砖墙,屋顶生有几簇杂草,屋檐下铁环连缀吊着个木鱼形药幌子,门楣上挂块脏兮兮的小匾额,上面写着“巴山医舍”

  “娘,对面那家也是医馆。”莫残指向那间小店铺。

  “唉,娘没有那么多的押金。”素娘叹了口气。

  老莫拄着木,盲眼望向对面,轻声说:“他娘,去看看吧,兴许那边要的押金少。”

  “好吧。”素娘望着莫残苦笑了下,搀着老莫走了过去。

  进得门来,面墙壁上嵌有一个神龛,供奉着一个面目慈祥的泥塑瘦老头,手中握着几株药草。两面书有楹联:九里山前龙讨药,八宝石上虎求丹。后来得知,那老头便是药王孙思邈。

  城里的药铺,大都是前堂后诊室,求医者先到里间诊病,开好方子后拿到外面来算账和取药。

  “是来看病的么?”柜台后转出一长衫老者,満脸的皱纹,双眼惺忪,一绺山羊胡子,说话时露出参差不齐的⻩牙。

  “先生,你们这儿招不招学徒?”素娘小心翼翼的问道。

  “学徒?”老者愣了下神儿,打量着对方,然后缓缓说道“我铺子里倒是缺个人手。”

  “您看这孩子行吗?”

  “嗯,⾝体还蛮结实的,可以试试。”老者目光落在莫残⾝上。

  “要收押金么?”素娘迟疑的问道。

  “要什么押金,”老者胡子一扬,不忿的说道“对面那些所谓的名医招学徒才要银子,老夫只看人品,就是不收押金。”

  老莫夫妇一听大喜过望,连声道谢。

  “老夫夏巴山,这间医舍就是我的,这孩子叫什么?”

  “莫残。”

  “叫他明天来吧。”夏巴山慡快的答应了。

  当晚,素娘炒了几个菜,老莫还喝了几口烧酒,莫残在城里学医,全家人都很⾼兴。素娘百般嘱咐莫残,出门在外处处要听掌柜的话,用心学习,将来当个郞中,生活就再也不愁了。

  第二天一早,莫残背着包袱进城,老莫夫妇俩一直送他到村口,素娘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噤不住落下泪来。

  在药铺做学徒,跟学别的手艺不同,有学“儒医”和“生意”之分。如果学儒医,须得先读几年《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打好文化底子,在先生的指导下再去读医书,基础好才学得扎实,俗话说“秀才学医,笼里捉”便是这个道理。之后随先生侍诊,学习如何诊病、用方及开药,经过实践练达,若要出徒自己开诊,非下个十年八年的苦功不可。如果进药铺只是当作一门生意来学,则简单得多,但也必须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师⽗领进门,学艺在个人”但凭自己悟了。

  从这一天开始,莫残便正式开始了学徒生涯。

  巴山医舍只有他们两个人,每⽇里除了侍奉夏巴山的⽇常起居、端茶倒夜壶以及洗菜烧饭刷碗等零碎杂务外,余下的时间才学习药铺的生意。

  药铺生意大致分为挑簸晾晒和切打团吊。

  凡购进的中草药材,都需要进一步的加工。挑除杂质,簸出尘土和细小杂物,无须暴晒的,要风⼲和⼲。此外,一般药铺都按“配本”自行配制成药。具体说来,先用药刀和脚蹬铁碾子把整药轧碎,再打成⽔丸或团成藌丸,最后藌丸用蜡⽪封严,称之为吊蜡⽪。

  莫残⼲起活来细心⿇利,上手很快,夏巴山十分満意。

  素娘进城卖菜的时候,时常会送一些新鲜蔬菜过来,顺便瞧一眼莫残,见儿子和夏巴山相处还融洽,也就放心了。

  每到晚饭时,夏巴山一口酒落肚,就照例发起了牢,说来说去,还是怪那杏林堂抢走了生意。酒至半酣,又开始讲述自己年轻时闯江湖如何风光以及一些民间医林异事,莫残倒也听得津津有味。

  夏巴山早年是一名江湖游医,后来因为医死了人,遭仇家追杀,只得远避滇西在大理古城开了间医馆。由于医术一般,上门求医者寥寥,收⼊很少,只能够勉強度⽇,因而铺內不但缺少人参、鹿茸、虎骨等一些珍贵的药材,就连一般便宜的草药也储备得不多。

  早上,莫残看见对门杏林堂门前集合了十余名学徒,年岁大的有二十出头,小的与自己相仿,都⾝背着药篓,看来是要上山采药去。

  “先生,店里草药不多了,我也想跟着去采些回来。”莫残指着对面对夏巴山说。

  夏巴山点头应允了。

  莫残背起药篓,带了些⼲粮,拎着小药锄悄悄地尾随在了杏林堂采药队伍的后面。

  自药铺学徒以来,莫残虽然对中草药有所了解,但上山采药却还是头一回。平⽇里寸步不离医舍,能出外透透气心情格外的好。

  苍山方圆百里,中草药种类众多,如当归、柴胡、草乌、丹参、⻩芩、天南星、半夏以及红景天、蔵红花等,有的猎户偶尔还能打到麝鹿、云豹或黑熊。卖到城里的麝香、豹骨和熊胆价钱很⾼,只有像杏林堂那样的大铺子才能收,夏巴山想都不敢想。

  进⼊到⾼原灌木丛里,草药开始逐渐多了起来,杏林堂的学徒们四面散开分头寻找,莫残混⼊其间,并无人察觉。

  一直到午后,莫残只采到些独活、柴胡及牛蒡之类的草药,不⾜二三十棵,而杏林堂的学徒们,则大都装満了大半个药篓。

  莫残坐在一道清澈的溪⽔旁,就⼲粮饮着溪⽔填了肚子。那些杏林堂的学徒们经常上山采药,自然比不上他们,不过自己出⾝猎户,小时候听惯了村里大人们讲述的狩猎故事,索不如抓点什么回去也好。

  他沿着溪流向上攀登,同时注意聆听着岸边草丛里的动静,不久便有了发现。

  不远处凉嘲的灌木丛里,发出了轻微的窸窸窣窣声音,⽔边泥地上留有清晰地五趾⾜印,中间第三趾尤长,莫残知道那是穿山甲,鳞片可以⼊药,而且价钱不菲。穿山甲动作迟缓,一般只有夜里才出来觅食⽩蚁,⽩天离开巢⽳则很少见,大都是出来排便的,这东西爱⼲净,绝不肯弄脏自己的窝。

  他蹑手蹑脚的追踪过去,那只黑褐⾊的穿山甲似乎觉察到了危险,正要一头钻⼊土洞时,莫残迅速抓起一把泥土甩了过去,穿山甲遇袭随即缩成一团,以‮硬坚‬的鳞甲抵御敌人。

  莫残跳过去一把抱起它,掂量一下,⾜有五六斤重,是一只成年雄穿山甲。放⼊药篓后,莫残⾼⾼兴兴的下山,颠簸中的穿山甲始终团着⾝子,一动不动。

  夏巴山见捉到了穿山甲,口中连连称赞:“巴山医舍的人就是比杏林堂強,老夫没有看走眼。”当即宰杀后炖了満満一锅⾁,鳞片则挂起晾⼲⼊药。

  晚上,夏巴山喝得満脸通红,夹起红扑扑的⾁块,随口哼起了小调:“穿山甲,王不留,妇人食了啂长流,哎呀呀。”

  趁着他⾼兴,莫残提出平时多去上山采药,以弥补店里药材的不⾜,夏巴山认为这主意不错,遂満口答应。

  莫残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继续按照书中的‮部腹‬逆气法练气。一段时间以来,他感到自己的肺活量大增,今天爬山也未曾觉得累,只不过闭嘴说话仍是含糊不清,看来火候还不到。

  随后的半年里,只要天气好,莫残都会去采药,开始是在北坡,以后越行越远翻过山垭到西坡。苍山周边以西坡中草药最多,只不过山⾼路险,悬崖峭壁且多毒虫猛兽,人迹罕至。莫残有时一去两三⽇,但每次回来都是満载而归,连一些名贵的苍山贝⺟、天⿇、雪莲以及虫草、蔵红花等也有不少。夏巴山的药厨渐渐満了,巴山医舍的生意也开始有了好转。 n6ZwW.cOm
上一章   尘翳   下一章 ( → )
鲁班尺的最新仙侠小说《尘翳》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尘翳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尘翳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