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安华文集是崔安华创作的经典短篇文学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短篇文学 > 崔安华文集 作者:崔安华 | 书号:5103 时间:2016/11/12 字数:2250 |
上一章 柿子落了一地 下一章 ( → ) | |
在我家老宅的后院有两棵树,两颗柿子树。树⼲有脸盆一样耝细,黑黢黢的,很难看。树枝低矮,但很耝,小孩子能顺利上下翻腾,再攀着上一层树枝,做引体向上,就这样一层层攀⾼,两棵柿树的枝⼲互相![]() ![]() 这时候,⽩內障的老 ![]() ![]() 这两棵柿树究竟有多老,问⽗亲,他说他小的时候就有这两棵柿树了。⽗亲已近八十,看来这两棵柿树也超过一百多岁了吧。 我们家宗祖在本姓里面是大户人家,又是长门,所以男 ![]() 我家住在村子的西南角,两棵柿树⾼大繁茂,远远看去,一团葱绿,成了村子的重要标志。儿时,我们一帮小孩子在田野捡秋拾柴,和外村的孩子发生口角,他们会说,你们就会在自己村庄门口瞎能,等你们望不到那两棵柿树时,再能能试试。现在的柿树已经不觉得⾼了,随着村长不断长⾼,两层楼三层楼甚至四层楼雨后舂笋般拔地而起,两棵柿子树像耄耋老人一样被萎缩到村子里,失去了地标的作用。但是,故乡人在外地见了面,说起谁家见了新房,在哪儿见了新房,还是习惯拿两个柿树做参照物。 每年元宵灯节,端着的面灯,点燃的是香油,结出的灯花很好看,⺟亲看看灯花就知道当年收获什么果实,是枣是梨还是柿子,也许是巧合,一说一个准。那年的灯花结的像柿子,果然舂夏之 ![]() 最热闹的是在深秋初冬,柿叶簌簌落下,不落的是三个一团五个一族的柿子,⻩⻩的,红红的,小灯笼一样挂満一树。有的历经风霜,软了,甜了,可以直接⼊口。去掉柿梗,用手一捏,用嘴一昅,凉凉的,润心润肺。摘柿子也很有趣,低处的,在头顶的,直接用手摘。⾼处的,就⿇烦一些。在 ![]() ![]() 我们家的柿子,个大,⽪薄,易去涩,形态也各异,有的像梨状,尖顶,模样圆润俊俏;有的像磨盘,扁扁的,⺟亲说这是磨盘柿子。那时还不懂得可以用苹果和梨去涩,就用土办法,平地挖一个圆窖,大约一米深,在旁边再挖一个小坑,与柿子窖掏小洞连接,用⾖角⽪熰火加热,或者用大⽔缸代替柿窖,同样熰火加热,几天后,柿子就软了,甜了。在过去每年摘柿的季节里,这是孩子们一份最快乐的差使。⺟亲很大方,除了到集市上换点油盐钱,其它的,东家送一篮西家给一瓢,最后剩下的,每天在太 ![]() 我在煤矿工作后,⺟亲觉得柿子不易久放,担心给我留不住,就把柿子和炒 ![]() 这两棵百年老树现在怎么样了呢,是否还活着,是否还结果子。去年年末,我回趟老家。院子常年锁着,门锁锈迹斑斑,我半天都没有打开。其实,我不必打开大门,西侧的院墙已经坍塌,我很轻易地就迈进院子。曾经人烟鼎盛的四合院显得破落不堪,五间主房⽗⺟住三间我住两间,台阶的石 ![]() 我心里一阵酸楚,再看看靠近南院墙的⽩杨,那棵曾经被女儿千雅攥着打转转的⽩杨,也已老年斑斑。一瞬间,女儿牙牙学语的模样,如梦如幻,犹在我眼前。 后院呢?我不敢太走近。我远远地和坚守后院的那两棵柿子树对视着。我觉得我和这两棵老树一下子陌生了许多,仿佛隔着千山万⽔。站在老树面前的我已不再是整天攀上爬下的顽童少年,而是两鬓落霜,灰头土脸。柿树的枝⼲外⽪皲裂,又黑有硬,像穿山甲的盔甲。树上光秃秃的没有叶子更没有果实,它还活着吗?低头一看,落叶満地,⾁⾁的,厚厚的一层,像棉被一样覆盖着树下的土地。柿子也落了一地,⼲⼲的,瘪瘪的,黑黑的,风⼲了⽔分。还有被风儿折断的枯枝,横七竖八地躺着,那些新枝儿呢,正牢牢地长在树顶。 老树依然活着,依然很健壮地活着。我很⾼兴,老树明年还会开花的,柿子还会再落一地,不管有没有人欣赏它,有没有人吃它。 n6zwW.cOM |
上一章 崔安华文集 下一章 ( → ) |
崔安华的最新短篇文学《崔安华文集》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崔安华文集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崔安华文集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