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与昼是柯云路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综合其它 > 夜与昼 作者:柯云路 | 书号:44816 时间:2017/12/12 字数:9222 |
上一章 第二十四章 下一章 ( → ) | |
下午五点。主客在饭桌旁坐下了,全聚德烤鸭店的喧闹似乎都随着他们亲热寒暄的结束而在周围嘲⽔般退下去了。(其实喧闹声依旧。)一瞬间他们似乎面对面坐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范书鸿与邓秋⽩对视着,心中涌上一股如烟的惆怅。 邓秋⽩,这位四十年代与自己一起出国留学的老同学,一路上经常站在船舷 ![]() 范书鸿、吴凤珠,这两个曾与自己乘一条旧轮船到欧洲留学的老同学,现在已然是満头霜⽩,一脸憔悴衰朽了。他们旁边的一儿一女都已然步⼊中年了。真是人生苦短啊。“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范书鸿笑了笑,不胜感慨。 “有点像做梦。”邓秋⽩也感慨道,眼前流烟般掠过各种景象。几十年前的海轮,他们凭栏远眺,海真大啊,黯然的暮⾊中,大海 ![]() ![]() ![]() “看上去你还年富力強。我是老了,真的老了。”范书鸿感慨地说。看着老同学还这样精神 ![]() 他和吴凤珠原想叫辆出租车来王府井烤鸭店。与老同学相聚,多少要点体面。“这还有个对外影响问题。”吴凤珠还一本正经地说道。但出租车叫不到,只好乘无轨电车来,体面和“影响”也就无法顾及。自己昨晚烫伤了脚,包扎着,走起路来一跛一拐,吴凤珠昨晚在 ![]() 他们下了电车,搀挽着在王府井大街密集的人流中缓缓朝烤鸭店走,人群擦摩着他们、碰撞着他们,老两口躲避着走得很慢,他突然感到了他们的衰老,骨骼衰老了,肌⾁衰老了,大脑衰老了,衰老得⼲了,脆了,疏松了,有点朽了,不经碰了。一种风烛残年的黯然袭上心头。这个喧闹繁华的世界已经不属于他们了。他有些凄凉,又有一点安慰:他的儿子还在这个世界中占有一个不算太软弱的位置。 “你爸爸要是还活着就好了。”邓秋⽩转头看着林虹说道“当初我们一起出国,又一起搞历史。现在要是能够团聚该多好。”他喟叹一声,把目光转向范书鸿“现在才理解苏东坡那句诗的分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是人长久最宝贵啊。” 林虹只是静静地听着。 见到⽗亲的两位老友,她没有那么多惆怅,⽗⺟的去世已经太遥远了,她只感到在这种场合需要保持晚辈的谦恭。她此时更多地是感到着对面范丹林不时投来的含笑目光,那目光后面又隐隐闪现出另一些人的目光:李向南的,顾晓鹰的,钟小鲁的,童伟的。她现在顾不上惆怅,她要考虑的是现实的人生。她甚至还能觉察到笑语喧哗的烤鸭店內不止一个男人在隔着人头人肩不时盯着看她。 邓秋⽩又把目光转向范丹妮:“你在电影界工作,忙吗?” 范书鸿和吴凤珠表面含笑,內里却含着一丝紧张。范丹妮对于陪着⽗⺟会见旧友毫无趣兴,甚至很不耐烦。“你们的同学是你们的事,非要我们去不行?我忙,没时间。”昨晚上她曾这样说过。 此时范丹妮显得亲热地答道:“ ![]() “她是我们家最忙的人了,今天一大早就外出直忙到这会儿才算忙回来。”范书鸿指着女儿笑呵呵地说。笑声中充満了慈爱,內含的却是对女儿的讨好。 这反而让范丹妮烦了,她懂得为⽗⺟捧场,她并不愿意⽗⺟低三下四地巴结自己。她不⾼兴地说:“我一会儿就要走,还有事呢。” 当着客人的面,范书鸿有些难堪。为了掩饰,他略仰起⾝,指着女儿对邓秋⽩笑道:“也不知道她成天忙什么。爱电影爱得着 ![]() “年轻人总是这样的。”邓秋⽩说道。 范丹妮没再说什么。她感到心中庒抑着 ![]() 坐在她⾝旁的林虹并不看她,只是用⾝体一侧感觉着她,能觉出范丹妮的情绪。 从胡正強家出来。范丹妮脸⾊难看地快步走着,林虹边走边和她说着话。她心神恍惚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答着。路面坑坑洼洼硌着她的脚,她步子匆 ![]() 当胡正強送她和林虹走出家门时,脸上依然像在公开场合那样温和文雅,然而在她眼里却是最虚伪不过了。是谁帮助他支撑着这个道貌岸然的形象?是文倩岚。她站在他⾝后,含着礼貌的微笑:“有时间再来吧。”文倩岚居然还能这样说。可是,这弄得自己也不能不虚伪:“你们回吧,不用送了。”自己当时不也这样礼貌地告别吗?胡正強微笑地目送着自己走下楼梯,他以后越发可以蔑视自己了。自己并不能怎样报复他,只能忍气呑声。文倩岚也淡淡含笑地看着自己的背影,从今以后,她也可以蔑视自己了。自己不过是个卑劣无聇的女人。林虹在一旁一直说笑着想哄自己⾼兴。今天她倒是收获不小,就要成为电影明星了。自己为什么要举荐她?她以后会得到童伟、钟小鲁、刘言这样一批男人的注目了。男人见了漂亮女人还不是都想得一手,胡正強大概也会对她献殷勤的。她一下子就飞到自己头上了。她不想听林虹说话,她烦。 “我现在不想听别人说话。”她说了一句。 “你今天怎么了?”沉默地走了好一会儿,林虹才关心地问。 “我现在恨一切人。” 与老同学见面,邓秋⽩没有一丝功成名就、⾐锦归乡的奋兴,那是在其他场合:受到官方接待、游览故乡、参观⺟校时有的情绪,此刻他有的只是很深的歉疚感。为着自己曾经和范书鸿、吴凤珠是老同学;为着范书鸿、吴凤珠这几十年在国內坎坷多难、受尽磨折,而自己在国外却成就显赫、腾达荣光;为着他们已如此颓然老态而自己还精力旺盛、年富力強;为着他和范书鸿曾相约一块儿回国,然而在最后一刻自己没有履约。他现在的全部成就、健康、光荣,面对着范书鸿都变成歉疚不安的心理包袱。他竭力少谈自己,多谈范书鸿,多谈使范书鸿⾼兴的事情。 “丹林,这么说你现在是经济学家了?”他问范丹林。他感到了:儿子是范书鸿引以为骄傲的。 “我是在研究经济。”范丹林说。 “噢,丹林,我忘了,”范书鸿转⾝摘下挂在椅背上的提包,从里面拿出两本精装书“我把你的书拿来了。你自己送给邓伯伯吧,请他指教。”这是范丹林撰写的两卷集经济学著作,绿⾊塑料⽪上烫着金字:《经济控制论》。新塑料⽪还散发着刚刚庒膜出来的塑料味。范丹林有些意外,他至今还未收到样书。“我今天正好有事去印刷厂,顺便看了看,见书已经出来了,就先拿了一套。”范书鸿解释道。 范丹林接过书来,看到自己亲笔写的一大摞稿纸变成了铅字,变成了这样堂皇的两本书,他感到一种奋兴从手中传导上来。但他只是略翻了翻,便恭恭敬敬地双手捧给邓秋⽩:“邓伯伯,请您指正。这是我的第一部著作。” 邓秋⽩接过书。范书鸿的儿子有如此的成就,自己能够表示祝贺了,这使他轻松了一些。“太好了。一看目录就很昅引人,很有气魄。”他翻看着赞叹道,显出由衷的⾼兴“来,丹林,”他把书翻到扉页“请为我题写几个字,我一定好好拜读。” 范丹林拿出钢笔,恭恭敬敬地写上了: “邓秋⽩伯伯指正范丹林” 范书鸿在一旁含笑看着,他感到安慰。 范丹林抬起头,与⽗亲的目光相遇了。他不噤也为⽗亲的一生怅然了。 吃过早饭,范书鸿就乘共公汽车到了车公庄华新印刷厂宿舍。他一瘸一拐地上到三楼,按着门牌号找到了自己一个研究生的家,研究生的⽗亲是印刷厂的普通⼲部。他敲门。 “谁呀?进来吧。”屋里一个姑娘的喊声。推门进去,一个二十来岁的圆脸姑娘正兴致 ![]() ![]() ![]() ![]() 您找谁?找我哥哥?他出去了。您是他导师?您找他什么事呀? 他不好意思对姑娘说了。他原想通过这个研究生的⽗亲到印刷厂看看:丹林的书怎么样了,能不能现在就拿上一套?他不知道怎么张嘴。 “我带你去找吧。他可能到外面看书去了。”姑娘显得十分热情。 他瘸拐着,跟着姑娘走了好几个地方。都未找见。 “您找我哥哥有急事吗?”姑娘问。 “有一点。” “能跟我说吗?” “嗯…你⽗亲在吗?” “您找我⽗亲?那不是,我爸爸买菜回来了。爸爸,有人找你。” 一个神情敦厚的中年⼲部提着菜篮 ![]() “我…我是…想问问,我有这么一件事,可能要⿇烦您…”为这事张嘴真难啊。结果,事情并不难办。他被领到厂里。范丹林的书早已装订好,塑料⽪也来了,堆在那儿,只是还没有一本本套上。 他自己配好一套先拿上了,好像拿着自己的生命。 外面不知何时暗下来了。听见纷纷沓沓的脚步声。雷电 ![]() 饭店服务员托着托盘旋转着来来往往。菜一道道上来了,満桌噴香。酒瓶打开了,酒杯斟満了,气氛开始热烈。国中人招待国中人,亲热而殷切。 范书鸿:“来,为老同学的重逢,⼲杯。” 邓秋⽩:“来,为几十年的友谊⼲杯。” 范书鸿:“为你们回国观光接风⼲杯。” 邓秋⽩:“为你和凤珠健康,为你们全家健康⼲杯。” 范书鸿:“祝你和郁文,还有你们的女儿、儿子——下次让他们一块儿回来——一切都好,⼲杯。” 邓秋⽩:“丹林,丹妮,林虹,这杯酒,为祝你们年轻人一切都好⼲杯。” 范丹林:“邓伯伯、邓伯⺟,这杯酒敬你们,祝你们做出更大成就。” 邓秋⽩:“我要向你⽗亲请教,学习,范兄,来,敬你一杯,祝你在史学领域建树卓著。” 范书鸿伸出左手摇了摇,脸⾊一下黯然了:“不不,我已经不存这奢望了。惭愧啊,今天与老同学相会,我居然拿不出一本像样的著作回赠你。” 邓秋⽩举着酒杯,有些难堪地停在半空。他笑了笑:“过去国內政治不稳定,现在形势好了,范兄还是大有作为的。” “不不,几年来我也时时头脑发热,想作为一番,但已然晚了。精力不行了,眼睛也不行了,脑子也老化了,确确实实有些老化了。”范书鸿摘下眼镜,用手 ![]() ![]() ![]() 饭桌上的气氛一下有些黯然。 “研究历史是需要一点历史条件的,”邓秋⽩感慨地说“范兄,有句话不知该说不该说。三十年前,我没有如约和你们一起回国,一直感到很歉疚。可是,这些年我又常常后悔,当时应该给你们打个电报,力劝你们也不要回国。我犹豫了一天,你们已经登船启程了。” “我回国,我不后悔。”范书鸿说“我还是希望儿女们生活在国中。”他指了一下丹妮和丹林。 邓秋⽩无言地沉默了一下。 吴凤珠自从进了烤鸭店,一直有些神思恍惚,这时突然感到清醒了,思路也活动了:“我们可从来不后悔,而且感到很光荣。祖国有危难,我们和它一块儿度过,这是一个国中人最起码的。都只顾自己跑出去,家国怎么办?” 这种目前最流行的正统语言在这种场合无疑太生硬了。范丹林实在不満意。他对邓秋⽩笑道:“邓伯伯,不过,我以为科学是没有国界的。” “怎么没有国界?”吴凤珠已经进⼊了她固执的思路了“你搞的经济改⾰不是国中的?你爸爸是研究国中历史的,不回国中来,在哪儿研究?” “邓伯伯也是研究国中历史的,可他就没有回国。结果他比爸爸在史学方面的建树要大得多。”范丹林认真地反驳道。 “从个人来讲当然是好,可从…”吴凤珠又要讲她的大道理。 “从对祖国的贡献来讲,也是邓伯伯大。邓伯伯写了那么多书,向全世界介绍了国中的历史和古文明。这难道不是对国中的大巨贡献?爸爸这几十年除了受批判,⼲了些什么?就是那本《东西方宗教史对比》嘛。” “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吴凤珠生气地叨唠着“你那全是个人主义观点。” “那我问你,是邓伯伯对国中贡献大,还是爸爸对国中贡献大?” “不能这样比。” “那怎么比?妈妈你说,一个人是⽩受苦贡献大呢,还是做出实际业绩贡献大?” “我觉得为祖国受苦是最难的。” “难有什么用?再说,受苦也不一定算多难的事。妈妈,你不是知道赵氏托孤的典故吗?赵氏托孤是托给了两个忠臣:杵臼和程婴。杵臼问程婴:‘立孤与死,二者孰难?’程婴答曰:‘死易耳,立孤难也。’你看,比起做成事情,死尚且都算容易的,你那个受苦算什么难的?” “你怎么说开赵氏托孤了。” “我觉得你的愚忠思想 ![]() “岂有此理…” “好了,不用争了,”范书鸿摆手打断了 ![]() “那你为什么还不后悔?”吴凤珠不甘示弱。 邓秋⽩一直有些尴尬地看着吴凤珠与范丹林的争论,这时笑了笑,说道:“范兄,你们一大批回国的人,虽然几十年来吃了不少苦头,但我以为,对于国中今天主民进程的出现,无疑是起了作用的。” “作用微乎其微。”范书鸿摇了摇手“秋⽩,我回来并不后悔。你没回来,我认为也没错。都是历史造成的。” “我当时没有回来,完全因为一个偶然原因。上商店买东西,要了两张旧报纸包装,回来,刚要把报纸 ![]() “如果不是你,而是我看见那张旧报纸,那可能咱俩就正好换换位置了。”范书鸿风趣地笑道,他想活跃气氛。 “那完全可能。我那天本来不准备去买东西了,可临时决定去了,也没准备去那个商店,正好碰上一个 ![]() 邓秋⽩与郁文在国中官方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参观故宮博物院,他们在簇拥中踏进午门,踏进太和门,面对着雄伟辉煌的太和殿和殿前气势非凡的广场站立片刻,感受一下,再踏上太和殿。然后,一间又一间平时封闭着不对普通游人开放的宮与殿的大门在他们面前相继打开,他们在主人殷勤的引导陪同下一一迈进去。他们走到哪儿,门就开到哪儿,畅行无阻。他心中除了涌起对国中古代文明的自豪和一个历史学家的奋兴外,更多的是一种享受贵宾待遇的、光荣显赫的优越感… 他们坐着小轿车驰离灯火辉煌的人大会堂,驰往下榻的宾馆,他很舒服地仰靠在坐位上,看着车窗外掠过的长安街灯火,回想着刚才在人大会堂与家国 导领人会见的场面,他为自己受到的尊重 ![]() ![]() “郁文,”他转过头对 ![]() 外面雷电风雨都停了,天又明了些。烤鸭店顾客更多了。桌桌客満。服务员托着托盘旋转着穿梭往来。荷叶饼上来了,鸭架汤也上来了,一片片烤鸭蘸甜面酱,加上葱丝裹卷在一张张小小的荷叶饼里,一桌人边吃饭边饮着酒。 历史学的动态,东西方文明的对比,人生中的机遇,不同的价值观,几十年前的往事,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关系,东方与西方的家庭结构,范丹林的经济学,林虹⽗⺟受害迫的情况,邓秋⽩夫妇回国的观感,国中的特异功能,国中人在国外的情况…谈话是随意的,泛泛的。客人关心的是国中现状,主人感趣兴的是外国情况,范丹林关心的是经济,林虹是什么都关心,又什么都不关心,范丹妮只是不断地喝酒。这是一个多元的心理气氛场,里面融汇着各种各样的因素。然而,范书鸿与邓秋⽩这两个分别三十年的旧友重逢,毕竟使这个心理场带有模糊的两极。往事悠悠,人生惆怅,是隐隐约约影响和笼罩着一切的“主题” 这个主题使范丹妮更多地饮酒;使林虹更多地考虑自己的人生抉择;使范丹林更多地想着自己的经济学和今天晚上的一个活动——他要去参加一个讨论;使邓秋⽩更多地想着他将要写的几部历史学巨著;使范书鸿更多地感到自己的衰老和往昔的一去不复返;使吴凤珠有更多的要不停说道的不満的话。 红⾊的葡萄酒,⻩⾊的啤酒,在灯光下闪亮。透过酒杯看世界,都是光亮而模糊的。各种各样的电影镜头在眼前闪过。胡正強的眼睛,文倩岚的眼睛,各种人的眼睛,旋转的舞会,⾊彩缤纷的旋风,一个女人站在酒席旁仰着脖子⼲杯,酒从嘴角流下来,她醉了,扔下酒杯,笑着,人们惊愕地看着她,男人们厌恶的目光,服装店內摩肩接踵,各种款式的裙子在眼前晃动,⾚橙⻩绿青蓝紫,眼花缭 ![]() ![]() 邓秋⽩和范书鸿两位老人,还有自己去世的⽗亲,他们经历的人生起点相同,结局何等悬殊啊。影响人生的是两大因素:客观的偶然 ![]() ![]() ![]() ![]() 他为⽗亲感到惆怅,然而,他更多地想到的是自己的事业功名。他要成为大经济学家,他要写几十部著作,他要在国中的经济改⾰中发表更多的战略 ![]() 自己原以为与范书鸿的重逢会很奋兴,会有许多亲切的感情 ![]() 邓秋⽩看上去精力旺盛,他大概经常飞来飞去,这不是,邓秋⽩拎着⽪包神采飞扬地踏上一个个⾼大台阶,踏上一个个镁光灯照亮的讲台,他的步伐一定还很矫健…自己是不行了,气⾎没有枯竭,但也接近枯竭了吧。面对着邓秋⽩的学术成就,他之所以还能比较安然,大概就是由于感到了自己的衰老吧?… 看到邓秋⽩比丈夫显得年轻,她总有些愤愤不平,看着郁文比自己年轻二十来岁的样子——实际上只比自己小几岁——就更加愤愤不平。她现在就是有许多话要讲,在嘴上讲,在心里讲:我觉得人受点批判没坏处。人应该改造自己嘛。斗私批修,这话现在不讲了,可意思还是对的。孔子也讲“吾⽇三省吾⾝”嘛。受苦受难也是锻炼。《论语》里讲:“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文天祥《正气歌》中也说:“时穷节乃见。”什么贡献?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为民人利益而死就重于泰山。我还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最伟大之处就是強调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什么愚忠?人要有点忠。你不忠于公,必然是为私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代也要讲修养。韩愈讲:“ ![]() ![]() ![]() “妈,你别说了。”范丹妮两眼发直地猛然站起来,她头晕恶心,想要呕吐。 “我怎么不要说了?”吴凤珠极为不満地看着女儿“人活着就是要…” “人活着为这为那全是假的,空的,人活着就是为了一个目的。” “为了什么?” “为了死。你,爸爸,邓伯伯,你们早晚都要死,我,丹林,还有你——林虹,以后也要死。人活着最后就是死。” 満桌人看着范丹妮,一时全呆愣了。 范丹妮拉开椅子,悠悠晃晃地一步步朝烤鸭店外面走去。 N6zWw.CoM |
上一章 夜与昼 下一章 ( → ) |
柯云路的最新综合其它《夜与昼》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夜与昼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夜与昼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