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人的十年是冯骥才创作的经典综合其它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综合其它 > 一百个人的十年 作者:冯骥才 | 书号:44541 时间:2017/12/2 字数:2314 |
上一章 决不放弃使命 下一章 ( → ) | |
——《一百个人的十年》再记 一九八六年,正是"文化大⾰命"灾难 ![]() ![]() 尽管"伤痕文学"运动曾经势如狂嘲,但"文⾰"这个写作噤区并未彻底冲垮。过后,无形的绳索又悄悄围起这块噤地。也许这不是绳索,是一种善意的忧虑。担心如此便会加重人们背负的重石,向前举步维艰;担心痛苦多了便不会笑;或者直说了吧——担心总去褐那疮疤,会影响人们对现实的信心——这是深蔵于某些人心中的一个荒谬无知的逻辑。由于这心理逻辑,以致在每一个粉碎"四人帮"周年纪念的⽇子里,都故不作声。 国中决心改⾰,但改⾰是从"文⾰"中逆向走出来的,是从"文⾰"的悬崖绝壁上扭转⾝来,奔往人类的光明之途。然而政治上的觉醒,并不能替代整个民族的彻底觉醒。至今牵绊改⾰双⾜的,仍有许多是深远地来自"文⾰"的结实的丝缕,不管是看得见的体制上的,还是看不见却牢牢潜在人们意识里的,而一切看得见的都存 ![]() ![]() 今年舂天,我在波兰马丹涅克纳粹集中营遗址上徘徊。集中营的一切,都像文物一样完好如初地保存着。那黑黝黝的岗楼、 ![]() ![]() "我们的命运是你们的警钟。" 我陡然想到巴金先生对建立"文⾰博物馆"的倡议。这充満作家良心的倡议里包含着为子孙造福的望渴。但由于上述那些荒谬的误解,它同样被淡化,被搁置,被冷处理了。当海上作家赵丽宏发现年轻的一代对仅仅结束十年的国中历史最大的悲剧一无所知,我们难道还不应该敲响这警钟吗?只有叫后代人知道过去的一切,他们才会更透彻认识到现实的一切,不 ![]() 原先,我设想用两年时间完成这个写作计划。工作中我发现,这不是一部作品,而是一项文学工程。凭我个人力量,要想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找出一百个最富个 ![]() 因此,我要扩大采访量。用筛选的方式,不断从一批批采访者中比较出各类典型,同时以文学的眼光审视之,再一个个精选出来,才能使这一百个普通人的內心故事,对一代国中人的心灵历程,作出尽可能雄厚充实的包容。这样,就必须从我的生命中多支付时间。一个人一生能做成的事极其有限,如果这书能如愿地实现我的写作初衷,便是我此生最大的満⾜了。 一位读者曾写信谴责我:"你曾经信誓旦旦,要为我们一代人写-心灵史-,为什么有头无尾,放一炮跑了?你死了?勇气没了?还是也做买卖去了?" 读了这信,我点燃一支烟,一直菗得烧到手指头,捉笔只给他写了一句话: "我没权利放弃这使命!" N6zWw.coM |
上一章 一百个人的十年 下一章 ( → ) |
冯骥才的最新综合其它《一百个人的十年》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一百个人的十年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一百个人的十年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