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国大案2是丁一鹤创作的经典推理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推理小说 > 解密中国大案2 作者:丁一鹤 | 书号:44426 时间:2017/11/26 字数:8154 |
上一章 第五章 中国首例私塾教育案 下一章 ( → ) | |
一个8岁就可以流利朗读《ChinaDaily》(《每⽇国中》报)上所有英文內容的孩子;一个8岁就通读过《三国演义》和《四书五经》的孩子;一个8岁一直独自在家中接受⽗亲言传⾝教的孩子;一个8岁就被离异⽗⺟不可调和的教育观念争来夺去的孩子;一个8岁就要应付媒体的轮番"轰炸",把接受媒体采访当作"大战"的孩子;一个8岁孩子引起的国中首例私塾教育案。 一个孩子的命运能有多曲折?一个孩子的未来能有多少种选择?私塾教育与国中的主流教育模式孰优孰劣?当这些问题依然是大多数人心中尚未开解的谜团时,8岁的小鸿儒的⽗⺟为了让他走一条各自认为正确的学习道路,展开了一场较量。从2006年6月京北石景山区民人法院受理了这起以现代私塾挑战学校教育引发的变更抚养关系纠纷案件后,此案历经一、二审程序,2006年12月26⽇,京北市第中一级民人法院作出了终审判决,小鸿儒依旧归⽗亲侯波抚养。 复杂童年,两岁就变成了单亲儿童 8岁的小鸿儒有着超出同龄孩子的成 ![]() ![]() ![]() ![]() "我认为,现在学校缓慢、古板的教育体制 ![]() 而小鸿儒的⺟亲、侯波的前 ![]() ![]() 是何种教育促使小鸿儒成了今天这般模样?又是什么造成小鸿儒的⽗⺟如此对立? 在小鸿儒的背后,是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亲侯波原来是京北市石景山区一家医院耳鼻喉科的医生,1997年通过登征婚广告,结识了某报记者王育。起初双方觉得还算満意,恋爱3个月后就结了婚。王育说:"我被那则征婚广告的知识分子气质昅引住了,那上面没有一点儿⾝⾼、收⼊等庸俗的东西,都是有关理想抱负之类的话。侯波的语言文字功底很好,喜 ![]() ![]() ![]() 2004年6月的一天,小鸿儒原本平静的生活突然被打破了。这一天,侯波突然出现在幼儿园,要将小鸿儒接走。因为孩子的抚养权归属于⽗亲,得到老师通知后赶到幼儿园的王育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被侯波带走。从此,小鸿儒的心中没有了⺟亲的概念。王育说:"自从孩子被侯波接走后,她就再也没有见过孩子。两年半的关门教育,侯波不让我探视,孩子对我已经产生敌意,小鸿儒再也没有叫过妈妈。"这样的与世隔绝,孩子越来越像他的⽗亲,变得有些偏执、自负,王育下决心要把孩子"夺"回来。 天才少年,独特教育方式下的独特孩子 接走孩子后的两年,侯波没有让小鸿儒再去上学,而是把孩子放在家中自行教育,把培养小鸿儒成才作为自己人生的最大目标。为了把孩子培养成"天才",侯波与医院解除了劳动关系,回到家里全心全意地教育孩子。 ⽗子俩每天的课程安排得很有规律。由于晚上学习时间较长,两人起 ![]() 侯波的这种教育方法源于自⾝经验的总结,侯波说:"1990年我大学毕业,发现在学校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却看不了《ChinaDaily》。我就开始自己钻研怎么看懂英文报纸和原版小说。我按照自己的路子摸索,5年的时间我做到了,但现在小鸿儒只用了一年半就做到了。起初,小鸿儒每天记三五十个单词,我只要求孩子努力记忆,慢慢地他自己掌握了,开始读《英国童话故事》、《伊索寓言》,全是英汉对照。《新概念英语》第2册,我只教了他两课,后面居然是孩子自己学会的。6岁半以后我们开始背托福单词…" 相对于学校,侯波认为自己的私塾教育是成功的,而两年的教育"成果",似乎也印证了他的预期。现在,小鸿儒的英文阅读⽔平已经可以与大生学媲美。不仅如此,这个8岁的孩子还读完了《古文观止》和《三国演义》。对于学习这件枯燥的事情,小鸿儒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喜 ![]() 小鸿儒不仅在几次"突击考验"中都展示出了过人的英文⽔平,谈吐中也显露出成 ![]() 实际上,侯波对国中的教育体制有"保留看法",他认为学校教育是一种标准化模式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意味着一个老师要向数十个能力各异、秉 ![]() ![]() 而小鸿儒的⺟亲坚信孩子必须上学,必须接受国中主流式的学校教育。为此,王育起诉了侯波,决心赢得孩子的抚养权,让小鸿儒享有和同龄儿童一样的生活。 争夺神童,法庭上一家三口上演口⽔大战 2006年9月,这起关系着小鸿儒未来命运的案件在石景山区民人法院开庭,法庭里充満了"火药味"。在核对完原、被告⾝份后,小鸿儒的⽗⺟都对对方的⾝份表示強烈的质疑,刺耳的语句反复出现,法庭气氛一度陷⼊僵局。侯波恶狠狠地指着王育,说她是河南一家工厂的下岗工人,没有大学学历,是一个职业广告骗子!而王育也列举了侯波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在"非典"期间等紧急情况时的数次"临阵脫逃"。除了王育与侯波的相互攻击之外,最引人瞩目的还是旁听的小鸿儒。他对⺟亲所说的任何语言都表示出了強烈的不満,"她说的不对!"这是当时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法庭上,王育与侯波围绕着谁抚养孩子更有利的陈述和辩论也是让人感慨万千。 王育提出要求变更孩子的抚养关系,主要有两个理由。首先,她有正式的工作和稳定的收⼊,而侯波至今无业,长期靠借钱度⽇,并且还接受过精神方面的疾病治疗,以上种种状况表明他抚养儿子极为不利。其次,孩子的成长需要全面均衡地发展,应该接受主流的正规学校教育,而侯波自2004年6月在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強行将儿子从幼儿园带走后,自己实施所谓的"家庭教育",至今不让孩子上学。家国2006年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现在孩子満8岁了还被封锁在家里,不与外界接触,小鸿儒缺乏自然、流畅和健康的家庭和社会生活,怎么能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意义的人?孩子眼角的麦粒肿已经长了半年还得不到有效治疗,在肮脏的环境里久治不愈,危及视力。男孩子头发长得垂到肩上,两年半以来,直到今天开庭她才看到侯波给孩子把头发理了,王育认为这些都是对孩子⾝心的一种 ![]() 侯波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答辩,他指责王育经常让小鸿儒看电视,不适当地给孩子吃药,造成小鸿儒眼睛近视,声带出现问题,双耳听力减退,心理也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不仅患有強迫症,还曾有偷东西的恶习。在幼儿园里被大家公认是最差的孩子,天天打架欺负小朋友、 ![]() ![]() 当法官征询小鸿儒本人的意见时,他对⼊学一事轻松地表示"可以试一试",但问他愿与谁一起生活时,他坚决地说"不愿意跟王育生活"。在法庭上,小鸿儒对⺟亲始终直呼其名,没有叫一声妈妈。面对⺟亲要与他合影的呼唤,小鸿儒立刻拒绝并很快跑开了,稚气的脸上全是冷漠和超越年龄的成 ![]() 谈笑鸿儒,引发教育模式大讨论 经过数次开庭,2006年9月19⽇,京北市石景山区民人法院对这起"私塾教育"引发的抚养权纠纷案进行了一审判决,法院驳回了⺟亲王育的诉讼请求,小鸿儒由⽗亲侯波抚养。此后,王育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了上诉。 2006年12月26⽇,京北市第中一级民人法院对此案进行终审宣判。法院认为,对于离婚后的子女抚养问题,应当从有利于子女⾝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并结合⽗⺟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小鸿儒自2004年6月至今在侯波的自行教育下,其英语、汉语的阅读能力确实超越于同龄人,说明侯波对小鸿儒的教育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时,小鸿儒与侯波的关系融洽,⾝体健康,没有证据表明其⾝心健康受到不良影响,因此小鸿儒随侯波生活比较适宜。 但法院同时指出,义务教育是一种对未成年生学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以及社会生活指导和青舂期的教育。从家庭教育来看,家长的能力毕竟受到一些局限,能给孩子提供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的辅导。但孩子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应当以系统的正规教育为基础,结合有针对 ![]() 最终京北市第中一级民人法院维持了原审法院的判决,驳回了⺟亲王育的诉讼请求,小鸿儒依旧由其⽗亲侯波抚养。 ![]() 自京北石景山区民人法院受理这起"国中首例私塾教育案"以来,社会各界反响強烈,大众媒体呼声不同。有人认为,只要是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就应该被接受,毕竟每个人的资质不同,如果孩子的学习都必须千篇一律地适用统一模式,我们提供的将是始终无法更替的流⽔线教育,这种教育必将庒抑孩子的资质,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小鸿儒既然能在家中快乐、自觉地学习,就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承认私塾教育的合理 ![]() 另一些人认为,私塾教育无法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提⾼孩子的认知⽔平。尽管这种私塾教育是一对一式的,但由于小鸿儒的⽗亲并非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员,他仅从自己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来决定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全面的。孩子应该在社会群体中提⾼自⾝的素养,不能封闭他与外界的 ![]() 一位网友在讨论此案时写下了这样的留言:"学校不是万能的,但单靠老爸是万万不能的","主流教育"与"私塾教育"究竟哪一个更适合儿童的发展?未来谁都很难预料。几千年的私塾教育,如今也并不鲜见,"童话大王"郑渊洁不用上学的儿子,10岁考上大学的"神童"张欣炀,14岁的"私塾女孩"辛蕴甜,"国全第一家全⽇制私塾"孟⺟堂,都在以不同方式传承着"私塾"这一古老的教育模式。小鸿儒在2年的私塾教育下取得了超越同龄人的成绩,但同时也失去了许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主流教育虽不能在短时间內造就"天才",但却能营造一个孩子们相互 ![]() ![]() ![]() 每一个残缺的家庭都有它的不幸,单亲家庭的孩子自⾝会承受比同龄儿童更多的外界庒力,他要面对更多的困惑与冲突。生活中,小鸿儒仇视⺟亲,不愿提起"妈妈"二字,每每提起总是嗤之以鼻,直唤其名。庭下,面对⺟亲要求合影的恳求,孩子只是一味地拒绝,没有给⺟亲任何与之亲近的机会。对待⽗亲,他总是仰视,认为自己的⽗亲是无人能及的英雄。本该无忧无虑的年龄,却加载了太多的含义。⽗⺟之间的纷纷扰扰,应该适可而止地停留在自⾝的范围之內,不该对孩子灌输任何偏执的思想。孩子是无辜的,他不能也不应承担这种转嫁的痛苦。童年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它是个人人格素质的基奠阶段。大人间的争夺,不应将孩子作为筹码,孩子弱小的心灵承受不了大人的世界。也许侯波对小鸿儒的教育可能将其培养成为一个"天才",但这种偏执的教育方式却无法塑造一个健全理智的人格。刚刚満8岁的小鸿儒,让他在⽗⺟之间抉择,他太弱小了, ![]()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丁"。期盼儿女大展鸿图是每一个⽗⺟的心愿,侯波也一定希望小鸿儒长大以后能够成人成才。不知道数年之后,成长起来的小鸿儒对现在关于他的这一场场纠纷会如何看待,也许我们已无从知晓,但不要让孩子成为家庭斗争的牺牲品,却是今天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声。 小鸿儒曾经对记者谈起他的理想,他说:"我会拥有自己的天空,由我一个人管辖,自由地飞翔。"这句话⾜以表明孩子在⽗⺟的离异和无休止的纷争中过早地成 ![]() 我们只有一声叹息和忐忑的祝福: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小鸿儒! n6ZwW.cOm |
上一章 解密中国大案2 下一章 ( → ) |
丁一鹤的最新推理小说《解密中国大案2》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解密中国大案2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解密中国大案2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