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是袁腾飞创作的经典架空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架空小说 > 两宋风云 作者:袁腾飞 | 书号:43615 时间:2017/11/9 字数:9358 |
上一章 第二十五讲 岳飞之死 下一章 ( → ) | |
宋金两国战事稍稍停息,始终不信任武将的宋⾼宗,就开始密谋处置武将。宋⾼宗不仅夺了张俊、韩世忠和岳飞的兵权,而且还要杀害他们,但是,张俊、韩世忠深知上意、所以他们俩就巧妙脫⾝了,而岳飞却没能幸免。起初岳飞以为自己辞去官职、退出朝廷就会相安无事,但是没想到宋⾼宗怕岳飞谋反;秦桧嫌岳飞阻挠与金议和;而张俊嫉妒岳飞,二人早就结下私仇。此番张俊更是推波助澜、伺机报复,要置岳飞于死地。那么张俊依仗⾼宗皇帝和秦桧,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去实施杀害岳飞的![]() 皇帝在三大将 ![]() 我(秦桧)作为宰相,我有什么功劳我能做宰相?大家怎么才能够服我?在社稷垂危的情况下,是我作为宰相 ![]() 就是前面上一讲讲过,你打仗打到哪儿算一站,你的底线在哪儿?没有。我谈和这个是最好的,我认为一定能够使江山社稷得以保全,你必须听我的,你不听我的你误国啊。在秦桧看来,岳飞也误国。你非要打,不顾国力你非要打,最后咱们都拖死算。你误国啊。所以,你既然这么⼲,我就要把你扳掉。将相之间没法沟通,他俩和不了,没法沟通。岳飞什么脾气啊?皇上还没给两句太难听的,就撂脸子,就撂挑子,我不⼲了。你秦桧这样,岳飞能看在眼里吗?当然,秦桧他也是,这两个人等于针尖对麦芒,秦桧认为我必须这么⼲,谁要不这么⼲,谁就是我的绊脚石。谁要是不谈和,就就是绊脚石,我必须得搬开谁。岳飞是我必须得收复失地,必须主战,谁不这么⼲谁是汉奷。俩人没法弄了。所以,现在君、相都要治岳飞。很快找到了盟友张俊,君、相、将仨人要弄岳飞,要置岳飞于死地。岳飞不死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宋⾼宗怕岳飞谋反,秦桧嫌岳飞阻挠与金议和,而张俊嫉妒岳飞,两人早就结下了私仇。此番张俊更是推波助澜伺机报复,要置岳飞于死地。那么,张俊倚仗⾼宗皇帝和秦桧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去实施杀害岳飞的 ![]() 张俊就主动跟秦桧联系:“听说相国您要整岳飞是吧。我有招,我有招去整岳飞,您让我去整他成吗?”秦桧非常⾼兴:“那太成了。你怎么整他呢?”“我去说动岳飞的部将王贵。我让王贵出头去告岳飞,告岳飞谋反。”这个罪过太大了“谋反”这顶帽子是谁都承受不了的。怎么去告岳飞呢?怎么能让王贵去告岳飞呢?王贵是相当于岳飞的副将,他相当于岳家军的第二把手啊——御前司都统制——按现在的话讲,如果岳飞要是董事长的话,王贵相当于总经理啊。岳飞的兵权 ![]() 史家记载,说,张俊找王贵是因为,第一王贵挨过岳飞的打,还差一点被岳飞给杀了,所以怀恨在心。这一点其实并不成立。王贵多年追随岳飞,出生⼊死,情同兄弟,情同⽗子,岳飞是他的老长官、老上级、大哥,甚至⽗兄一样。这一点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呢?王贵是因为部下犯了抢劫罪,所以受牵连,挨了一百军 ![]() 可是,这都是,你想岳飞他可能真杀王贵吗?左膀右臂。王贵、张宪,左膀右臂,他能真杀吗?不可能真杀啊。所以,王贵并不会因为这个事去记恨岳飞。岳飞因为一点儿小事就把岳云搁地上打了一百 ![]() ![]() 万俟卨为什么要弹劾岳飞?这个“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万俟卨是个典型的小人。岳飞什么事得罪了他啊?太简单的一件事了。岳飞当年宣抚京湖的时候,在鄂州祝捷的时候,万俟卨是当地的提刑官。他是文官,管司法的提刑官。据说,他每次去见岳飞的时候,是赶上岳飞正忙啊,也不是岳飞心情不好啊,还是怎么着,反正每次他去见岳飞,说岳飞很看不起他,对他很轻蔑,他就怀恨在心。也许他自己这么感觉的,我们知道尤其岳飞对文人是很礼贤下士的。这一次他可逮着机会报复你了,于是他就上表弹劾岳飞。不但他弹劾,他还找了一个爪牙,俩人一块儿上弹章。他一上弹章,就有人告诉岳飞了,说现在有人弹劾你。岳飞一看,坏了,有人弹劾我,大势已去。岳飞怎么办呢?只好是以退为进,就是安生保命,学韩世忠。所以,岳飞马上就跟朝廷上表,辞去一切职务。甭管是枢密史,是少保,所有的虚衔实衔我都辞了。 朝廷下旨,让岳飞充万寿观使“提举万寿观”一般宋朝的大臣退休致仕,皇上靠什么来养你呢?就让你去提举一座道观,做道观的名誉住持。因为宋朝咱们前面讲过,徽宋皇帝极其崇道,其实再往前倒,第三代真宗皇帝就崇道,所以经常有宋朝的员官是道观的名誉住持。岳飞就⼲这个,提举万寿观。岳飞已经知道形势不好。当年在削职闲住的时候,他就曾经写过一首小词叫做《小重山》,这首词是这么说的:“咋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 ![]() 岳飞一腔热⾎,精忠报国,忠肝义胆,天地可鉴。然而,昔⽇的百战名将如今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再也不能上阵杀敌了,只能是填词一首聊以慰自。岳飞本以为自己辞去官职,退出朝廷就会相安无事,但是秦桧等人岂能善罢甘休?接下来他们又想出了更坏的主意来对付岳飞。 这个时候,大网已经罩下,屠刀已经子套,闪亮的屠刀已经出鞘了。秦桧这帮人给岳飞罗织罪名。罗织罪名,他怎么罗织呢?三条罪名,这三条罪名,条条可以置岳飞于死地。 第一条罪名。说岳飞在某年某月某⽇,可能就是朱仙镇班师之后,怀恨在心,在军营当中公开放话。岳飞说过这种话:家国没救了,皇上不修德。本来能够收复失地,直捣⻩龙,结果你十二道金牌班师,家国没救了。这话要传到皇上耳朵里,了得吗?“指斥乘舆”啊“乘舆”就皇帝的尊称嘛。你敢直接指拆当今天子,他岳飞敢公开说:家国没救了,皇上不修德。你不是找死,这是什么呀?至于这话是不是岳飞说的,岳飞在什么时候说的,无从考证。 另外说第二件事,说岳飞还有一个⾜以置他于死地的第二件事。在朱仙镇班师之后,岳飞很苦闷,置酒,跟几个心腹喝酒,散发自己 ![]() 第三环,岳飞就被环死了。第三环怎么环啊?岳飞跟张宪说:“我跟太祖爷一样,都是32岁当节度使。”咱先不说岳飞说过这话没说过,就算说过,很得意嘛,⾼了兴了嘛。你看“太祖皇帝32岁当了节度使,我也32岁当节度使”我敬仰前贤,我崇拜太祖皇帝。我取得他今天这样的成就,我感到很⾼兴。可是这仨事要连起来看呢?这三句话连起来听,⽑骨悚然啊,⽑骨悚然。“家国没救了,皇上不修德。”第一个“家国没救了”指着那皇上不行,他不修德。所以怎么办呢?“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您想怎么办呢?“我跟太祖爷一样,32岁当了节度使。”所以咱们这一听这三句话,我的天啊,那岳飞可不就在劫难逃了吗?“我跟太祖爷一样,32岁当节度使。” 所以我们说很有可能岳飞这三句话都说过,我们说很有可能,依照他那种脾气个 ![]() 秦桧等人合伙陷害忠良。他们编造了三条罪状,诬陷岳飞谋反,并下令抓捕岳飞。面对秦桧等人的恶意陷害,岳飞岂能坐以待毙,任人宰割。那么岳飞会怎么办?而秦桧派去抓捕岳飞的杨沂中,他和岳飞又是什么关系?他见到岳飞之后会怎么说?岳飞会老老实实地跟他走吗? 宋朝的武将啊,有结拜的传统,杨沂中跟岳飞也有八拜之 ![]() 哦,(杨沂中)放心了。啪,这杯酒一仰脖进去了。然后,岳飞收拾完了出来,说:“十哥,我信你。你敢喝我这杯酒”就是你不担心里面有毒,证明你心地磊落。 杨沂中一脑门子汗往地上甩,我差一点话,我要不喝这杯酒,岳飞跟我翻脸了,总算我的任务可以完成了。带着岳飞上路。岳飞上路,他要经过岳家军的驻地。岳家军都明⽩,大帅为什么去啊。那肯定是,因为岳云、张宪是从军中抓走了嘛,所以都明⽩大帅这一去绝无好下场。所以,投宿的时候,借宿在古寺里,借宿在人家,这杨沂中都让人看管岳飞,但是他不敢公开跟岳飞翻脸。因为岳飞甭管是论功劳,论地位,论声誉都远在他之上,他没法公开翻脸,就暗中监视。他就看到一拨一拨地岳家军的将领到驻地来见岳飞,然后这些将领声泪俱下跟岳飞谈,谈得声泪俱下。然后,岳飞最后拍桌子把他们全给轰出去了,神⾊冷峻,拍桌子把他们都轰出去了。说什么呢?岳飞他要表明自己的心迹“皇天后土,可表此心。我不负朝廷”你们不要跟我说这些。很有可能这些将领劝岳飞,咱不能说谋反吧,最起码要自救。岳飞都拒绝了“我不负朝廷”所以我到了朝廷上,这个事全能讲清楚,没有什么可怕的。于是,岳飞就到了杭州城。 岳飞行事光明磊落,但求问心无愧,为了证明自己的清⽩,岳飞决定跟杨沂中回杭州。但是,一回到杭州,不容岳飞分辩就被打⼊大牢,严加看管起来。那么,秦桧会派什么人来审理岳飞这个案子?而岳飞谋反的罪名又是否能够定案呢? 一进杭州城就给下了狱了,下到了大理寺监狱,由御史中丞何铸主审岳飞。进⼊厅堂,岳飞一看四座员官。哎!我堂堂的岳侯,我堂堂少保,怎么枢密副使跑这儿来了?你们⼲吗给我带到监狱里来?何铸说:“有人告你谋反。”岳飞二话不答,⾐服一脫,背上四个大字“尽忠报国”评书演义说是“精忠报国”可能是从“精忠岳飞”那儿演绎出来的“尽忠报国”而且这四个字也不是他妈刺的,在⾝上刺字这是技术活,他妈肯定⼲不了这个。我不用说话,随时看背上这四个字“尽忠报国”御史中丞何铸一看,你说这样的人谋反,打死我,我也不能相信。让我审他,没法审。审了几天也审不出什么来。“你说王贵告我谋反,好,你让王贵来,我跟他对质。”王贵敢来吗?他不敢来,王贵 ![]() 何铸自个儿都不好意思,是,这案子没法审。本来就是冤枉人家,这案子没法审。你看,人家顶天立地一个大丈夫,我不能⼲这缺德事。 何铸说:“我不⼲了”找秦桧去了“丞相您换人吧,这案子我可审不了。我不⼲了。” 然后,秦桧把实情说出来了“上意也”不是我要你审的,皇上要你审。你不审你这官还⼲不⼲了?你不审,你这御史中丞还⼲不⼲了?何铸说:“我岂为区区一岳飞请命。”从这句话就看出来,何铸并不是很看得起岳飞“区区一岳飞”何铸御史中丞,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监察部门的首长,文官看不起武将“我岂为区区一岳飞请命”不过什么呢“強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之心,非社稷之长计。”将来社稷有难,谁去定国安邦?秦桧一看,你榆木疙瘩脑袋怎么劝都没用。你不审,下去吧,官甭⼲了。把大奷贼万俟卨推到前台,你去审他。你跟他不是有仇吗?他当年那么轻慢你,现在总算有一个出口气的机会了。所以万俟卨来审岳飞。审岳飞用遍了毒刑,拷打岳飞。岳飞一代名将,在厅堂之上他受毒刑。然后说,他挨了打吧,⾝体很痛苦,很疼啊。岳飞站立的势姿就很散漫。结果岳飞刚一松懈一点,想 ![]() 所以,这么审,审不出结果来。审不出结果来怎么办呢?最后宋⾼宗就下旨,甭管有没有结果,甭管有没有口供,赐死。这道旨意,史学家们认为肯定有。如果没有宋⾼宗的首肯,秦桧是不敢弄死岳飞的。肯定有,但是永远找不到了,那肯定后来就被销毁了。所以“风波亭上断送忠良” 岳飞当时被关在了临安的大理寺狱中,这里是南宋最⾼法治机关之一,而风波亭正是狱中一座亭子的名称,相传一代名将岳飞就惨死在这里。那么,岳飞最后是怎么死的?他在狱中的最后时光又是如何度过的呢? 据说,在监狱里的时候,有的岳飞的老部下置酒去探望岳飞。岳飞是在监狱里过的大年三十啊,所以这个老部下就去看他,不知道怎么混进去看他,让岳飞喝酒,喝屠苏酒。 岳飞看到屠苏酒,那是泪下潸然,他想起当年什么?“见屠苏想起了⻩龙痛饮。”岳飞平时酒量很大,因为有一次喝酒打了人了,⾼宗皇帝说,你别喝酒了,你以后就别喝酒了。所以岳飞立誓,什么时候我再破这个酒戒?“收复中原, ![]() 还有的说法是赐毒酒,岳飞饮了毒酒就含恨去世,含冤去世。本来秦桧心存愧疚,大英雄被害死了,所以本来一开始说的是“岳云、张宪流放”⾼宗皇帝下旨“判斩刑”两员名将啊,尤其那个岳云死的时候才22岁,那样的地场战上出生⼊死的百战名将,判了斩刑。所以英雄殉难之后,守官、抄家。一抄岳飞的家,发现了什么呢?“岳少保既死狱,藉其家。仅金⽟犀带数条,及锁铠兜鍪,面蛮铜弩,镔刀弓剑鞍辔”全是武器“布绢三千余匹,粟麦五千余斛,钱十余万,书数千卷而已。”你看,那为国尽忠一辈子的人,死了之后家里抄出点什么东西?都是兵器,平时自己穿的铠甲。然后,三千多匹布帛,五千多斛粮食,十余万钱。然后,一些薄田,也没几座宅子,而且全都没收⼊官。你再看那几位,包括韩世忠,岳飞也比不了啊。韩世忠一年他的地租的收成就是五万石,岳飞可能几千石也就是。所以,你看这样的人长寿,这样的人短命。大英雄去世的时候,含恨而死的时候才39岁,儿子22岁。所以,可想而知千古以来就令志士扼腕叹息啊! 岳飞一代名将,千古英雄就这样含恨而终。那么,在当时有没有人为岳飞鸣不平呢?这个人会是谁?而“莫须有”的典故又是怎么来的?“莫须有”正确的解读应该是什么呢? 史籍上记载,说岳飞在大理寺蒙冤的时候韩世忠曾经就豁出去了,韩世忠本来是事关已⾼⾼挂起,我只要能保命不惹祸就完了。韩世忠这个时候急了,豁出去了,去闯进相府见秦桧:“岳飞到底有什么罪,你要害他。”秦桧回答:“其事莫须有。”所以,这个“莫须有”后来变成一个成语了“其事莫须有”对于这个“莫须有”的解读,有人说是“可能有”不对。 “莫须有”是什么意思啊?“难道没有吗?”应该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秦桧跟韩世忠用的是什么话?反问的语气,诘问的语气。“你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他的罪难道没有吗?” 一句话就把韩世忠给打发了。证明秦桧怎么样?有恃无恐。我懒得跟你废话。不是说,韩世忠过府一闯,问秦桧,拍着桌子问秦桧:“你这么做自毁长城,过得去吗?”秦桧哆哆嗦嗦,嗫嚅地说了一句话:“可能有吧。”不是这意思。秦桧的气势比韩世忠大多了“难道没有吗?”这就从这句话上就可以看出来,岳飞的悲剧的症结所在。秦桧有恃无恐啊,铁案如山,你翻不了了。整个宋⾼宗一代,没翻案,宋孝宗的时候才给岳飞翻案。岳飞死后几十年才追封鄂王,宋朝又要北伐的时候才追封鄂王。《宋史》是元朝的人写的,元朝人写《宋史》的时候,写到这一段这个元朝人大发感慨,说什么呢? “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舂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聇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这话什么意思呢? 说西汉以来啊,像韩信啊、彭越啊、周博啊、灌婴啊这样的名将“代不乏人”每朝每代都有。然而像岳飞这样文武全才,仁智并施的名将“一代岂不多见”没有过。说关云长通《舂秋左氏传》之学,我们前面就说这个问题,哪个地方一塑庙,关云长读书都读《舂秋》,好像关王爷一辈子就会念这一本书“四书五经”它只是五经之一,关王爷一辈子就读这一本书。而且你也没见过关王爷的文章,也没见过他的文章留下来。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不都留下来了嘛。但是,我们看岳飞,在朱仙镇,皇上让他班师,他有答诏,有奏折,这些奏折,今天岳飞的这些东西全都留了下来。岳飞的孙子岳珂专门编了一本集子,全都留了下来。你的东西你可以看出来,他有诸葛孔明之风。他最喜 ![]() 金军跟岳飞叫岳大爷“以⽗呼之”伯⽗,你是我大爷,我怕死你了。结果一听说他死了,大家摆酒相贺,我们这个大对手啊,我们这个对手啊,没死在我们手里,他也不可能死在我们手里,结果宋朝自毁长城。岳飞这个人无论人品,无论他的战功,无论他的学识素养,在国中古代的名将当中堪称是数一数二。曾经有这样的一首诗,这首诗叫《题骤马风》,我们听尤其最后两句:“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我七尺之躯捐报明君圣主。“怒指天涯泪不收”结果明君圣主就这样对待他,酿成千古冤狱。岳飞一死,宋朝跟金国的和议就要达成了。 n6Zww.Com |
上一章 两宋风云 下一章 ( → ) |
袁腾飞的最新架空小说《两宋风云》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两宋风云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两宋风云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