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是袁腾飞创作的经典架空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架空小说 > 两宋风云 作者:袁腾飞 | 书号:43615 时间:2017/11/9 字数:6554 |
上一章 第八讲 书生抗金 下一章 ( → ) | |
康王赵构承继大统,成为了南宋的第一个皇帝,也就是宋⾼宗。他上台之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稳定人心、稳定局面,因此必须找一个能庒得住台的宰相来帮他。他首先想到的是在东京保卫战中打退过金兵的李纲。李纲是忠心为国的一介书生,让这样一个人做宰相,赵构⾝边的那些奷小之徒就坐不住了。有一个大臣就给赵构上疏,因为急于把李纲挤出朝廷,所以一连上疏五次,而且是不择语言,不择手段。他说张邦昌为金人所喜,既然封为三公郡王,就应再加同平章事,让张邦昌做宰相。李纲为金人所恶,虽已命相,应在他到来之前罢掉他,千万不能让他当宰相。赵构一听就不⾼兴了,说我当皇帝,恐怕也是为金人所恶吧,金人更喜![]() ![]() 李纲来到应天,一见赵构就放声痛哭,君臣二人缅怀旧事,唏嘘感叹。好不容易才止住了悲痛,赵构问李纲怎么做才能重振朝纲、安抚百姓。李纲给赵构提了十条意见,这十条意见说穿了就两个核心。第一个就是要杀掉张邦昌。因为天下百姓、忠臣良民拼死拼活地抵抗金军,保家卫国,都没有什么封赏,而张邦昌这个伪皇帝最后却封郡王、太宰,这不是有功不赏、有过不罚吗?所以必须杀掉张邦昌,不杀他不⾜以振奋天下人的士气。第二个就是要练兵。练兵之后北伐, ![]() 我们可以想象,赵构満心 ![]() 李纲这个人,人品是很忠直,但直得过分就有点迂了。他就一门心思要打败金军、 ![]() ![]() ![]() ![]() ![]() 赵构立脚尚且未稳,返回北国的金人就已得知自己册立的傀儡皇帝张邦昌,把皇位拱手让给了赵氏皇族,并且建立起了南宋权政,因此金军再一次大举南下进犯。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国大军,赵构该怎么办呢? 看到金军南下,赵构的第一反应就是跑。但皇帝不能叫跑,叫巡幸。当年金军南下时,徽宗不就是巡幸东南去了吗?所以他沿着⽗亲指明的道路,也要巡幸东南。从宋朝开始,国中的经济中心就转移到了南方,再加上江南地区也没有遭到战火破坏,比较富庶,民心还可以收拾,于是他决定去往扬州。金军攻破汴梁城之后,并没有在中原驻军,这还得归功于张邦昌。当初金国撤军的时候问张邦昌,要不要留一点人马帮你看场子?张邦昌当下拒绝,说我们大楚有能力保卫自己,所以金军就都撤走了。这样一来,广大中原地区实际上仍旧掌握在汉人的手里。⾼宗皇帝逃到扬州之前,任命宗泽为东京留守,负责防守汴梁。宋朝的军民百姓们以宗泽为核心,继续抵抗金军。 宗泽做了东京留守之后,呕心沥⾎,秣马厉兵,准备大⼲一场,他在给皇帝的上疏中说:“自金人再至,朝廷未尝命一将、出一师,但闻奷琊之臣,朝进一言以言和,暮⼊一说以乞盟,终致二圣北迁,宗社蒙聇…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矣!”意思是说,金国人一来,奷臣们整天就是嚷嚷着议和,从来没见朝廷派过一兵一卒去跟金国人决战,所以造成二圣蒙尘被俘。我虽然驽下怯弱,但愿意冒着飞箭滚石,带领将士抵抗金军,捐躯报国。这就又回到了老话题,即便你和你手下的将士都愿意为国捐躯,可打仗的军费从哪里来?所以宋⾼宗看了宗泽的上疏后,说爱卿忠心可嘉,说完就没下文了。而且一看到“二圣”这种字眼,宋⾼宗心里难免会咯噔一下——又提二圣未还,那你就守在汴梁,替我做第一道抵挡的防线吧。 金军大举南下,宋⾼宗赵构准备逃跑,出派宗泽留守东京,作为抵抗金军的第一道防线。那么,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国铁骑,宗泽如何才能抵挡住金军的进攻?在历史当中,宗泽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宗泽是国中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他是宋神宗年间的进士,本来不通兵事,但史籍记载他“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说他修缮城池,加固城墙,完善守城的器械,还招募地方的精壮,做好守城的准备。从中可以看出,宗泽是靠义勇对抗金国,而不是官军。义勇就是类似于⽔泊梁山的好汉那样的人。因为宋金两军不断 ![]() ![]() 宗泽虽为一介书生,并不通晓军事,但他却凭着一颗⾚胆忠心,招募义勇,抵抗金兵,赢得了威望。不仅如此,在宗泽的麾下,还有一些为后世所推崇的名将英雄,其中就包括岳飞。那么宗泽和岳飞,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呢? 岳飞开始只是一个小兵或者下级官吏,在违反军法将受处罚的时候被宗泽救了下来。后来宗泽发现岳飞是个人才,就开始不断地重用提拔他。 有一天,宗泽把岳飞叫到自己帐中,对他说,你确实英勇善战,是个可培养的人才,来⽇必成大器。但是你打仗太随心所 ![]() 点脾气,虽然有些时候导领不得不用他,但是总说导领不如自己的话,导领心里多少也会有些不痛快。岳飞这样的 ![]() 除了岳飞,宗泽帐下还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就是王彦。王彦原来也是义勇,是从义勇当中擢子套来的,已经做到了统制官,导领部下在太行山跟金军进行游击战。金国的大军不断进山围剿,王彦的队部打得非常艰苦,所以王彦害怕部下会不坚定,担心某一天被他们出卖,捆了献给金国。因此他十分小心谨慎,能不见部下就尽量不见,遇到什么事都让传令兵拿着他的手令去传达,甚至恨不得一宿换几个地方觉睡。部下们见不到王彦,都觉得很纳闷。有一天,一个部下偶然和王彦相遇,就问王彦为什么总也见不到他。王彦很委婉地说出了自己的顾虑,部下听了非常 ![]() 宗泽一方面招降聚寇,一方面擢拔岳飞,任用王彦,所以当时的中原形势一片大好。 宗泽招募义勇,充分调动了民间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金军,使得中原形势有所转机。于是宗泽就给宋⾼宗上疏,希望他能够起驾回京。那么,宋⾼宗看到宗泽的上疏后会是什么反应呢? 宋⾼宗始终不肯相信宗泽,因为宗泽用的人不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人选,害怕又出现类似于王云被殴打致死的情况。在宋⾼宗看来,宗泽这个人有点目无法纪,只想着怎么跟金国打仗,甚至不听朝廷的调遣。而且宗泽发动群众、组织义勇的做法,与宋朝设置军队的目的也相悖。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之所以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队主要不是用于对外御敌,而是对內防寇的。现在宗泽把巨寇收编帐下,这对于⾼宗来说太可怕了,所以宋⾼宗一直都不理宗泽。宗泽第一道奏折石沉大海,没有回复,但他不死心,又上了一道奏折。宋⾼宗只是夸赞宗泽忠勇可嘉,就没下文了。 不但宋⾼宗不听宗泽的,⾝边的大臣们也跟宋⾼宗讲宗泽的坏话,说他一介书生,原来不过是磁州的知州,现在委任他做东京汴梁的留守,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內就拥兵百万,万一有朝一⽇造反怎么办?这句话正好戳到宋⾼宗的心尖上了。包括以后宋朝名将们的悲剧,也都是由皇帝的这个心结扩展出来的。我们知道,宋朝尚文不尚武,皇帝最担心的就是武将不忠、造反,怕武将有朝一⽇像太祖得天下一样被拥立为皇帝。前朝这种事太多了,所以宋朝千方百计把兵权集中在朝廷手里,集中在皇帝手里。名将们无一例外地被削夺兵权,甚至被杀害。家国有难,各地义军风起云涌。宗泽招募义勇抵抗金人,单骑便招降七十万人,而且完全效忠听命于他。在这种情况下,宋⾼宗恐怕心里早已开始打鼓:万一宗泽造反怎么办?他要在中原割据怎么办?就算他不反,但他一心想的是要 ![]() 宗泽一心为国,而皇上却对他⽇渐疏离,他不明就里,一急一愁,就发了重病。当时宗泽已经六十多岁了,早已是⽩发将军,他隐隐感觉自己来⽇无多了。众将来探望,他強打起精神,跟众将们说了这么几句话:“我以二帝蒙尘,愤愤至此。汝等如能歼敌,则我死亦无恨!”宗泽到死都为徽钦二帝蒙尘而愤愤不平,希望将士们能够奋勇杀敌,他便死而无恨了。众将听后,非常感动,痛哭流涕,表示一定尽力完成他的遗愿。众将退下之后,宗泽再无他语,只是反复昑诵杜甫写诸葛亮的两句诗:“出师未捷⾝先死,长使英雄泪満襟。”最后,这位书生名将三呼“过河”而去。他至死念念不忘的,还是要渡过⻩河,打败金兵。 国中历史上的忠臣们,尤其是宋朝以后,都有这样一种观念:平时袖手谈风月,临事一死报君王。平时不习武,而是流连于诗酒歌舞、风花雪月;一旦国难当头,则一死报君王。这种行为确实气节可嘉,但结果又能怎么样呢?细数我们崇拜的那些留名于青史的忠臣们,绝大多数都是失败者。饮鸩就戮,从容赴死,喊两句口号,看似厉害,但这样的死有用吗?真正地考究起来,结果往往是残酷的——这种行为于国事无补。宗泽除了有以死报国的气节,还用行动将中原形势经营得一片大好,这实在是很不容易。 宋⾼宗不接受宗泽的建议,除了出于防范宗泽之外,他最隐秘的心结在于他⽗亲和哥哥的问题上,在于他的法统和出⾝上,在于从小他们⺟子的那种唯唯诺诺,甚至可以讲是寄人篱下的感觉上。平时他⺟亲不受宠,自己也遭到⽗皇、皇兄的冷遇。一旦遇到危难,⽗兄就想起他来,危难一解除,笼罩在他⾝上的光环立刻褪去,他又恢复到以往的平庸和低下。这个时候的宋⾼宗,心理跟当年出使金营的豪气⼲云,已经不可同⽇而语了,虽然仅仅是过去了一年多点的时间。而且宋⾼宗可能也尝到了做皇帝的快乐,尝到了皇权带来的好处,更不想把皇位 ![]() 宗泽死后,中原的大好形势全面崩溃。金军进一步加強了进攻,一心要灭掉新建立的南宋权政。而此时的宋⾼宗,却只知道一味逃跑,这时又有人给他上书劝谏,那么这个大胆上书者是谁?他最后又落下个什么样的结局呢? 宋朝的央中官学叫做太学,当时有一个叫陈东的太生学上书宋⾼宗,劝谏⾼宗要以宗庙社稷、黎民百姓为念,不能总是逃跑。除了陈东,还有一个叫欧 ![]() 只是宋⾼宗去心已定,这两个人的上书把他给惹怒了。宋⾼宗⾝边那些一贯反对打仗,主张议和的奷臣们,看出龙颜不悦,便见风使舵地讨好皇帝说,随便一个读书人、一个老百姓,都想对家国大政品头论⾜,任意指摘,此风不可长。宋⾼宗问应该怎么办,奷臣神情肃杀,以手作砍杀状。宋⾼宗沉昑半晌,反复权衡利弊:他们只不过是劝我别跑,杀了他们有违祖例,恐遭人诟病;只是如果此例一开,谁都对大政方针任意指摘的话,以后必定导致皇上诏命、朝廷意旨虽令不行。此时,王云惨死于百姓拳脚 ![]() ![]() 应天府的府吏去陈东家里缉拿他时,陈东正在读书,他一看来人,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陈东说,你们别着急,我肯定跟你们走,不过我得先 ![]() ![]() 宋朝本来是一个言论自由、思想开放的王朝,而且不杀士大夫,不杀上书言事者。但陈东二人被杀,却开了一个恶例。后来主和派之所以能够控制话语权,能够钳制言论,就跟这件事有关。国中古代人分四等,即士、农、工、商。宋⾼宗忘了一点,陈东是太生学,代表的是士林;欧 ![]() ![]() ![]() |
上一章 两宋风云 下一章 ( → ) |
袁腾飞的最新架空小说《两宋风云》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两宋风云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两宋风云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