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是袁腾飞创作的经典架空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架空小说 > 两宋风云 作者:袁腾飞 | 书号:43615 时间:2017/11/9 字数:6688 |
上一章 第六讲 康王赵构 下一章 ( → ) | |
北宋灭亡的当年,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即皇帝位,改元建炎,这标志着南宋的开始。赵构就是宋⾼宗。提起宋⾼宗,可能大家脑海中浮现出的形象是自私懦弱,忠奷不辨,宠信奷臣,杀害岳飞,不念⽗兄在北国受苦,偏安于半壁江山,不思恢复中原。他为什么会这样?他难道不知道⽗兄在北国受苦,不知道恢复中原祖宗的基业是他作为一个君王应尽的职责吗?追![]() 赵构的⺟亲是韦贤妃,这个封号也是直到赵构19岁的时候才得到的宋徽宗是书画皇帝、风流天子,嫔妃非常多。其中大刘妃和小刘妃 ![]() 韦贤妃能够生下赵构,也纯粹是一件机缘巧合的事。韦贤妃跟乔贵妃关系非常好,当年都在宮里做宮女,俩人情同姐妹。没有发达的时候,俩人约定“先贵毋相忘”谁发达了都别忘了提携一下对方,有点像义结金兰的意思。乔贵妃很快就被皇上看中了,于是她便推举韦贤妃,说皇上是不是也可以宠幸一下她啊。皇上看了看韦贤妃,没有什么趣兴,但是拗不过乔贵妃,所以就临幸了她。结果韦贤妃,用老百姓的话讲,肚⽪很争气,一下子就诞育龙种,而且还是男孩,也就是赵构。 在赵构很小的时候,有一幅画面便定格在了他的脑海当中:每到夕 ![]() 宋徽宗后宮美女如云,皇子公主有几十个,所以韦贤妃虽然生下了皇子赵构,也并没有因此得到宋徽宗的宠爱。在宮中的嫔妃中,赵构的⺟亲地位是很低的。⺟亲的失宠和地位的卑微,给童年的赵构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有一件事对幼年的赵构刺 ![]() ![]() ![]() ![]() 没想到,酒席宴摆上之后,宋徽宗的一句话让赵构⺟子的心从沸点降到了冰点。他说要不是乔娘子提醒,我都忘了今天是你的生⽇了。⺟子俩相顾无言,没了笑语,只是默默地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宮人来报,说王贵妃临产。徽宗一听,站起来就要走。赵构上前抓住⽗皇的龙袍,说今天是⺟亲的生⽇,难道⽗皇不能多陪⺟亲一会儿吗?这时徽宗一只脚已经跨出门槛了,他回头摸了一下赵构的脑袋,说我去去就来,你们娘俩儿等着我。那天王贵妃生的是一个公主,并不是皇子,可徽宗却一去就没再回来。 赵构⺟子俩在宮里地位很低,在皇室中也没有什么影响。赵构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对他⽇后的人生经历肯定有影响。最起码我们可以分析出来,他对他的⽗皇和皇兄,从感情上应该是比较疏远的。 宋⾼宗赵构在许多民间评书和野史中,常常被形容成是一个胆小懦弱、贪生怕死、只会逃跑的皇帝。在实真的历史记载中,赵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 ![]() ![]() 四年后,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前面我们讲过,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军一路南下,兵临汴梁城下。宋朝提出议和,最后达成了赔付500万两⻩金、5000万两⽩银、10000头牛马,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遣宰相、亲王赴金营为人质的条件。面对这样屈辱的条款,宋钦宗全盘接受,立刻着手搜罗金银牛马,准备给金国人送去。人质方面,宰相好说,可让少宰张邦昌出使,然而亲王派谁去呢?皇帝也不好钦点哪一位亲王去。于是,钦宗便召开皇族会议,把他的十几个弟弟叫来,说现在金国提出以亲王为人质的条件,你们都是王爷,谁愿意去?一听这话,全场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宋钦宗非常失望,说你们都是朕的股肱手⾜,而今家国有难,贤弟们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为朕分忧吗?话声未落,大殿外面就有人喊,陛下,臣愿往。只见一个人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钦宗定睛一眼,正是年仅19岁的康王赵构。宋钦宗特别⾼兴,也非常感动,他走下御座,拉着赵构的手说,金乃虎狼之国,他们不讲信义,不像辽国久沾王化,这一去是九死一生,你再好好考虑考虑,真的愿意去吗?说罢充満期待地看着赵构。赵构说,我⾝为皇族,家国有难,理当 ![]() 去金国做人质是有生命危险的,很可能有去无回。宋徽宗有31个儿子,却只有年仅19岁的赵构 ![]() 赵构回家跟夫人告别后,进宮去见⺟亲。宮人报告说韦妃去了太上皇的寝宮,赵构赶紧跟了过去。他刚一进门,就看到⺟亲跪在地上,正抱着太上皇的腿失声痛哭,头上的首饰掉了一地。太上皇神⾊尴尬,还有几分不耐烦。徽宗说,九哥有胆有识,你应该为生下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他愿意为国尽忠,你⼲吗不让他去啊?韦妃说,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他要是死了的话,我也没法活了。言外之意,陛下您有31个儿子,他对您来说只是三十一分之一,就是死了您也不心疼。太上皇说,这样吧,我现在就晋封你为贤妃,你的寝宮可以安在孤家的寝宮边上。如果赵构能够平安回来,封他做太傅,加节度使。可韦妃还是抱着太上皇的腿哭个不停。赵构走过去,向⽗亲行了个礼,又把⺟亲搀扶起来,说孩儿是自愿的,能为国尽忠我很⾼兴,⺟亲不要哭,也不要为难⽗亲了。宋徽宗听到这话,非常⾼兴,尴尬的局面可算解除了。赵构又向徽宗施礼,说儿这一去有可能就回不来了,请⽗亲多保重,说完就告辞了。 第二天,宋钦宗带着文武百官为赵构送行。分别时赵构跟宋钦宗讲:“朝廷若有用兵之机,勿以一亲王为念。”如果朝廷有机会出兵,不要管我,该打就打,死了我也认了。跟他一起出使的宰相张邦昌一听这话,当场就吓哭了。赵构回过头,冷冷地看了张邦昌一眼,说相公你这算何意啊?大丈夫报国是理所当然的,我刚19岁,年纪轻轻的都不怕,你那么大岁数,头发胡子都⽩了,你哭个什么劲儿呀?张邦昌一听,脸上挂不住了,只得赧然一笑,无可奈何地跟着赵构去了金营。 金国人知道宋朝重文轻武,又跟宋军打了几场仗,很清楚宋朝领兵的大将们是什么情况。宰相肯定是文官,亲王又才19岁,宮里长大的⽑头小孩,肯定没见过大世面,心想一定要吓唬吓唬他们。于是金国的武士在大帐门口排成两列,刀出鞘,箭上弦,横眉怒目,杀气腾腾。 金国与宋联盟灭辽之后,发现宋朝的员官个个怕死,宋军毫无战斗力。所以金国大军意 ![]() ![]() ![]() 来到金军大营,赵构昂首 ![]() ![]() 看到赵构整天悠哉游哉地念书,斡离不感到很奇怪,装作很随意地踱进帐中,斜着眼看赵构,问他看的是什么书,赵构说看的是《孙子兵法》,斡离不一听仰天大笑,说你们宋朝人学什么兵法都没有用,就你们那样的兵将,看什么也不过是我们的刀下之鬼。赵构反问说,是吗?然后手指斡离不⾝后的一张宝弓说,这张弓是你的吗?斡离不说,是我的这是张铁胎宝弓,在大金国內除了我没人能把它拉开。赵构说要试一下,斡离不随手把弓递给赵构,说你当心,别把手指头割下来了。赵构神⾊自若地搭上箭,拉満弓,突然间对准了斡离不,吓得斡离不赶紧窜出帐外。赵构面⾊不改,将弓竖起,一箭穿透大帐 ![]() 斡离不一看,这么一个19岁的小孩居然能把铁胎宝弓拉开,他倍感诧异,又隐隐不服,便说你敢跟我比试比试 ![]() ![]() ![]() ![]() ![]() 当赵构在金营做人质的时候,宋朝各路勤王兵马云集京师。有人提出趁着金国人立脚未稳,夜袭金营,打他们个大败亏输,并定下由宋将姚平仲率军袭营。袭营原本是做得越隐蔽越好,可袭营的军士们认为此去九死一生,归来的可能 ![]() 这次劫营之后,金国人非常生气,就来质问赵构和张邦昌。南宋史记书载:“邦昌恐惧啼泣,帝不为动,斡离不异之,更请肃王。”说张邦昌吓得大哭,而赵构则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斡离不感到奇怪,问赵构到底是不是王爷,赵构说当然是。斡离不觉得宋朝在骗他,认为赵构肯定是将门虎子冒充的王爷。所以他跟宋朝说,这个人我不要,你们把徽宗第五子肃王赵枢送过来做人质。赵构因为不怕死而得以免死,回到了宋营。肃王成了人质,留在了金营,最后跟⽗兄一起死在了北国。 赵构在金营里坦然自若的表现,不仅使自己免于一死,也赢得了金军统帅斡离不,也就是完颜宗望的敬佩。赵构如此胆气过人,后来为什么却留下了“逃跑皇帝”的恶名呢?赵构回到宋朝后,又经历了一些什么事情呢? 赵构一回来,太上皇和他的皇兄都非常⾼兴,晋封赵构为太傅,加封节度使。节度使虽然是一个虚衔,但级别相当⾼,相当于今天的上将,享受大区军正级待遇。赵构年仅19岁就官居⾼位,文封太傅,武封节度,一下子成为了皇族当中的一颗新星。 金军擒走肃王,撤兵退去。之后,宋朝不割三镇。金国大怒,斥责宋朝言而无信,打算给宋朝点颜⾊看看,于是再度挥师南下。宋朝地方财政匮乏,军队战斗力很差,既无力反攻,又无力防守。金军突破宋朝边境,又直奔东京而来。宋钦宗无计可施,只好议和。宋朝就这样,只要金国人一撤军, ![]() 这一次,赵构跟刑部尚书王云一起出使。行至磁州,当地守将知州宗泽闻讯赶来,在城外的一个小庙门口拜见二人。宗泽说,金贼狡诈,殿下此番前行,实在不妥。肃王一去便被扣住了,从此杳无音讯。金贼用心叵测,明显是想把殿下您也扣在那儿。赵构这个时候也明⽩过来了:已经有一个亲王做了人质,而且被带过了⻩河, ![]() 就在赵构沉昑不语的时候,很多百姓渐渐地围了上来,想听听知州大人跟王爷都说了些什么,直把赵构和王云的队伍围了个⽔怈不通。王云可能急于完成使命,想赶紧把皇上的意思转达到,然后就可以回朝复命,跟家人团聚了。因此,王云呵斥百姓,说朝廷自有法度在,你们这些人拦住出使的官轿,成何体统,都给我闪开。王云曾主张采取坚壁清野的办法抵抗金军,将城外所有民房都扒掉了,很多老百姓因此被強制拆迁。此时有人认出了王云,就忿忿嚷道,他当初拆我们房时说是为了抵抗金军,我也是大宋百姓,为家国做出点牺牲也是应该的,结果现在又去金国大营议和,这叫什么事?老百姓久经战火搅扰,疲于奔波,早就憋了一肚子怨气。王云的呵斥,将百姓心中的积怨一下子引爆了,纷纷大骂王云。百姓一边骂着一边一哄而上,将王云拽下马就打。宗泽很鄙视王云的为人,在旁边看着不说话,赵构知众怒难犯,也不说话。结果没一会儿,王云被百姓活活打死了。赵构看到这一幕,心想自己如果再坚持前去议和的话,恐怕就成第二个王云了,不如先在此盘桓几⽇,静观其变。 王云的死,深深地刺 ![]() ![]() 王云之死使赵构对老百姓产生了深深的恐惧,他后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不敢信任老百姓的。也正是因为王云之死,赵构没有再去金营。当赵构在磁州盘桓之时,金军第二次过了⻩河,直取东京汴梁,一举灭了北宋。这国破家亡的悲剧,又对赵构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前面我们提到过,金军万把来人第二次攻⼊宋境,在⻩河边上扎下营寨。夜里,金军把羊绑在木桩子上,借用羊腿敲了夜一战鼓。第二天一看,守河的十四万宋军不战而退,金军从容地用小船渡过了⻩河,一直攻到开封城下。这一幕赵构虽然没有亲见,但已听说。十几万军队居然连挡都没挡一下就一哄而散,可见军队是靠不住的。靠老百姓?老百姓把刑部尚书活活打死了,所以老百姓也靠不住。靠朝廷?朝廷员官一见金军来犯,自个儿先撒大脚丫跑了,哪里还敢指望他们领军抵挡。在赵构看来,抵抗金国是一件很冒险、很没有把握的事情,没有任何力量是可以作为依靠的。另外,赵构在金营待了那么多天, ![]() 随着金军的临近,磁州也⽇益危险了。赵构离开磁州,但他不知道要去哪里,有点流浪的感觉。在这最为危难的时候,相州刺史汪伯彦带着兵马来 ![]() ![]() 史学家们评价两宋,说“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北宋名相很多,有范仲淹、王安石、欧 ![]() |
上一章 两宋风云 下一章 ( → ) |
袁腾飞的最新架空小说《两宋风云》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两宋风云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两宋风云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