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戎是阿菩创作的经典架空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架空小说 > 边戎 作者:阿菩 | 书号:41798 时间:2017/10/3 字数:7648 |
上一章 第三三三章 灵寿坟 下一章 ( → ) | |
曹广弼竟然死了!而且是在一年多之前就死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赵构、宗弼都是目瞪口呆。 “这一定是杨七和曹二的奷谋!想骗我把兵力调往南边,他们好趁势南下!”宗弼想:“假消息!一定是假消息!如果这个消息是真的,那我这一年来究竟是在和一个死人 ![]() ![]() “多半是个假消息!”赵构也盘算着:“得派哪个得力的人北上,把杨七曹二的意图打听清楚才是。” 如果说汉廷的敌人们闻讯后是狐疑揣测,那汉军南战线的将士更如见到山岳崩陷一般!而且许多人听到消息后的反应也与宗弼赵构类似,都想:“是假的吧?” 那一个像岱岳一般,在几次极危险的大战役中都屹立不倒的男人,怎么会这么轻易就死了呢?他们不敢相信。 但是接连传来的消息,却是那样的残酷:大名府发丧了,塘沽挂上了⽩灯笼,而⻩河战线的防务也正式由杨开远接掌,甚至连西北的战火硝烟也平息了不少。一切的迹象都似乎是在证明着曹广弼的死讯。 “二将军去世了…” 大汉的军队中出现了彷徨!这种影响可不仅存在于⻩河战线的军队中,实际上,几乎所有汉籍将士都感受到了程度不同的失落!曹广弼的影响太大、太广泛了!他是央中军队系统的创建人之一,和地方上各大军势也多有牵连,渭南忠武军曾在他的麾下,陕西军首脑刘锜是他的 ![]() ![]() 不过,这些变数都是还保有理 ![]() 杨开远是第一个听到消息也第一个冷静下来的,曹广弼的死已让汉军出现了一个可怕的破绽,眼下他必须代替曹广弼肩负起⻩河防线的重任,他不能有半点差池。在经历了一阵悲痛之后,他迅速说服自己恢复过来,亲笔作书,将这个噩耗分别告知几个兄弟和狄喻。 据说折彦冲在太原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反应是差点把信使给杀了,接着连骂信使胡说误传,等看清书信是杨开远亲笔之后才放声痛哭,当即就要往大名府来见二弟最后一面。韩昉等都不敢劝,幸亏有折允文在旁,他年纪虽然不大但素得折彦冲疼爱,折彦冲没法对这个儿子发脾气,有他带头抱住苦劝,才让折彦冲渐渐冷静下来。 欧 ![]() ![]() ![]() ![]() 阿鲁蛮在东北,听到消息时后自有一番悲痛,萧铁奴的反应也很強烈,因为伤病原因本已戒酒多时的他竟不顾劝阻喝得酩酊大醉,竟然月余不理军务,幸有种去病在旁多方维护,才没导致西北军势大 ![]() 至于杨应麒,他收到杨开远的信后便捂紧了心口,若受刀戮,跟着又把自己关了起来,整整夜一没有动静。赵橘儿一开始不知道信中写些什么,只道是南边来的紧急军情,她素知夫君遇到难断之事总需要一个人静静思索,所以也就没去打扰他。不久从另外一个渠道听到了曹广弼逝世的消息,这才惊慌起来,不顾一切闯进门去,只见杨应麒在黑暗中一个人对着墙壁喃喃自语,就像在和什么人说话一般,但他的对面哪里有人?心想:“七郞不会中琊了吧?”慌忙点灯唤道:“七郞!七郞!你没事吧?” 杨应麒打了一个哆嗦,竟而一跤摔倒,赵橘儿慌忙唤来家人救起,又忙请医生来诊救,施针灌药之后,杨应麒悠悠醒转,对着天花板呆了半天,忽然问:“太子呢?皇后呢?” 赵橘儿在他晕倒后就一直服侍,哪有空暇去注意这些?却听旁边林舆道:“皇后听到二伯逝世的消息,正在后宮哭呢。阿武哥哥正陪着她。” 杨应麒头上下点了点,不知何意地说:“好,好…”过了一会,又问:“现在什么时辰?”林舆道是午时,杨应麒道:“扶我起⾝,我要到前面去。” 赵橘儿惊道:“你要去⼲什么?”但见他神⾊甚是坚决,便不敢再问。 杨应麒挣扎着起来了,下 ![]() ![]() 到了议事厅时,陈正汇脸⾊苍⽩,双眼皆红,张浩郭浩和安塔海等亦肃容无语,但杨应麒脸上已无半点悲戚,陈显见了,心道:“丞相好一副心肠!不负他二十年盛名!” 杨应麒环顾当场,说道:“二哥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了。上天既已降祸,非人力所能挽回。但我们作为家国的股肱重臣,却不能 ![]() 诸文武大臣都道:“是。” 陈显问:“丞相,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请丞相说个章程。” 杨应麒道:“无他,就一个稳字。事情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如平⽇就好。按现在的形势,一动不如一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诸文武大臣又都应道:“是。” 杨应麒继续道:“二哥去世之前,诸事均有安排,如今有三哥坐镇大名府,只需小心谨慎,南方料来无事。漠北、东北,不会受到此事太大的影响。至于西北,我料乾顺亦难借此翻转乾坤。眼下我担心的,是大哥伤心过度,或生暴怒之念,或伤万金之体,那才是国本之忧。但我在眼前这等局势下又不好擅离塘沽,无法到大哥跟前辅佐,不知诸位可有良策无?” 陈正汇沉昑道:“能否请狄议长走一趟?” 杨应麒一听这话,眼中便有赞许之意,但又有些担心道:“论⾝份狄叔叔自是良选,但他年事已⾼,近来旧患又有复发的迹象,我怕舟车劳累之下,会伤了⾝子。” 陈正汇道:“要不待我去看看狄府看看,问问狄议长的意思。” 杨应麒略一犹豫,便答应了。陈正汇来到狄府时候,狄喻也正在垂泪叹息,但他是经年老练之人,见陈正汇在这时候过来,便知有事,直接开口相询,陈正汇也不隐瞒,将杨应麒的忧虑说了。 狄喻道:“我虽然老,这把老骨头还不至于在路上一个颠簸就散架了!你转告丞相,我明⽇就出发前往太原。如今诸事纷繁,我大汉虽盛况空前,危机亦是空前,有我在陛下⾝边,缓急之间或有作用。” 第二⽇扶病就车,完颜虎、折允武和杨应麒都来相送,他到太原之时,折彦冲已转悲为怒,正要兴兵给曹广弼报仇雪恨!狄喻虽然役退已久,但素知兵机,加上这次是陈正汇来请他的,所以也从中料到杨应麒是希望家国接下来能休养生息而不是⼲戈武躁,他自己亦持类似看法,心想:“举哀进兵,或能借此勉励士气,如今漠北之患已平,区区宗弼,不⾜为虑。但我大汉用兵已久,两河东海均已疲惫,在这等情况下兴兵,只怕纵然胜了,也要留下莫大的后患!而一旦南征有个好歹,伤了汉籍主力的元气,那更是倾国之祸!”赶紧上前劝谕。 折允文、韩昉等见到狄喻无不喜出望外,齐来 ![]() ![]() 狄喻一路来舟车劳顿,这时振作精神,快步上前道:“陛下,此事还得慎重!宗弼的人马都布置在北线,对我们防范素严,虽然对付的是同一个宗弼,但我们要南下,比赵构的兵马北上难得多。再则我大汉征战经年,国库空虚,两河疲惫,西北中兴府也还未攻克,当初既定下先北后南的策略,而这策略亦已见奇效,漠北漠南、云中甘陇相继枚平,何不再等些时⽇,待甘陇大定,民力稍舒,那时再大举南下,非但汴梁可克,便是其它不服王化者亦不在话下!” 折彦冲听到最后一句“不服王化者亦不在话下”哪会不明⽩狄喻的意思?却仍垂泪道:“叔叔说的是家国大事,但二弟因宗弼而逝,我若不亲鞭其尸,何以慰二弟于九泉之下?” 狄喻忙道:“君子报仇,十年未晚。何况广弼捐躯于两军 ![]() 折彦冲道:“怕之怕我师未到,宗弼却已死在赵宋南卒之手,那时岂非大恨?” 狄喻道:“赵宋纵得宗弼,首级亦必归我!只需我大汉国运昌隆,鞭尸之仇,必能得报!眼下当先为广弼举丧,让他早⽇⼊土为安方是!”左劝右劝,终于劝得折彦冲哀叹而罢,吩咐韩昉拟旨,以开国未有的规格 ![]() 曹广弼虽为汉军武将之首,但他逝世后文人们也有得忙。礼部数⽇间议来议去,因听说曹广弼祖籍在真定灵寿,同侪中或有称其为曹灵寿者,且按曹广弼临终遗嘱亦是愿归葬灵寿,因此便拟了文书,追封其为赵国公,上奏请准。 折彦冲看到赵国公三字, ![]() 韩昉大恐,忙跪下道:“公侯之上,非臣等所敢妄议!” 折彦冲道:“议什么!赵王!”顿了顿又道:“将来我死了之后,他的牌位列我左右,让子孙敬他犹如敬我!” 群臣骇然,退了出来,纷纷来问韩昉此事可否。韩昉犹豫了片刻,先来问狄喻,狄喻沉昑道:“按规矩,这等大事应该是由府政议定,然后再递 ![]() 韩昉道:“封王之举,开国以来未有,所以礼部不敢擅决,恐遭物议。” 狄喻问:“丞相怎么说?” 韩昉恍然,顿⾜道:“我怎么忘了这一层!”忙回去拟了文书,飞马寄塘沽请杨应麒决断。塘沽诸大臣收到文书,或赞成,或不赞成,赞成的是认为以曹广弼当得王爵,不赞成的则是担心开了这个头,往后杨开远欧 ![]() 众议纷纷,最后还是杨应麒一锤定音道:“诸位所谋都有理。四封之內,例不封王。” 陈正汇问:“那是要请陛下收回圣命了?” 杨应麒却道:“不,二哥却封得。” 众人听他前后矛盾,均有不解,陈显接口道:“当世不封,逝者可谥,丞相是这个意思吧?” 杨应麒道:“不错。”又道:“我与众位哥哥早有私约:无论将来功劳如何,只要一⽇在世,便不居王者之位,如其不然,上苍殛之!” 群臣一听都称大善,此事遂定。 名号的事情纠 ![]() 陈正汇找杨应麒诉苦,说道:“曹元帅威震四海,举世同仰,我等岂不愿隆重其事,只是眼下真要大办,恐怕就得四处挪款了!” 杨应麒道:“按国事,殓葬当以简省为尚,奢华适⾜以增二哥⾝后之污名!但按情义,若此事办得太过寒酸,恐怕世人要骂我兄弟无情无义!” 陈正汇问:“那如何是好?” 杨应麒道:“公则简省,私则隆重。名号上的事情,公家来办,尽量推崇;丧葬费用,我们兄弟几个来出,不⼊国库。你按我这个意思拟成条子,用我的名义奏禀大哥。” 折彦冲看了杨应麒的奏书后也觉有理,便命从私库中拨款。因曹广弼遗愿要归葬灵寿,又要择一个会办事的人在当地承办此事。韩昉便荐刘萼,折彦冲嫌刘萼地位不够⾼,韩昉道:“刘萼不但为人聪明通达,而且久为真定⽗⺟官,由他来理丧正是名正言顺。至于名声地位,刘萼只是承理办丧之实,理丧之名本该由陛下以及诸金兰兄弟领衔。” 折彦冲这才答应,又道:“刘萼这些年功劳不小,也该升一升他了。你让应麒他们议一议,若没什么意见,便加刘萼礼部侍郞衔,这样他办起事来兴许也方便些。” 刘萼听到消息,慌忙赶来谢恩,韩昉拦住道:“你谢什么恩!陛下给你加衔是因为你立了功劳,不是要你感恩!” 刘萼是个八面玲珑的人,一点就透,忙道:“那我马上就赶往灵寿,为曹元帅择一处绝好的风⽔,将事情办得热热闹闹的!” 韩昉微笑颔首道:“不错不错!”又低声道:“户部那些人为了省钱,竟提出了那等寒酸之议,陛下心里其实很不⾼兴。如今丞相开口,说丧事之费全由陛下与五位兄弟承包,虽然大家都认为丞相的私库天下第一,但他也不能庒到陛下头上去,所以不消说,陛下是要出大头的!因此这丧事既要办得好看,但承上来的费用数目却要恰到好处,不能太多,让陛下觉得寒碜,又不能太少,让陛下花了太多的钱。” 刘萼微笑道:“这个下官懂得!君⽗有事,臣子服其劳。河北西路员官,人人敬爱陛下如天如⽗,敬爱元帅如岳如叔,如今⽗哀叔丧,我们哪里能没有表示?理丧之费,大家都应该尽点孝心的。” 韩昉大喜道:“韩昉这番要自夸一声有眼光了!由刘大人来办这件大事,正得其人!” 刘萼忙道:“韩相荐举之恩,下官亦铭记在心,今后唯韩相马首是瞻,步趋不敢逾矩。” 当下礼部发下公文,命自大名府至真定之大小员官,当棺木到达时均须沿途 ![]() ![]() 下葬之⽇,大汉皇帝折彦冲、元国民会议议长狄喻、大汉丞相杨应麒、东海元帅欧 ![]() 当⽇灵寿万马千车,且不说贵胄之多,就算只论人数,恐怕自开辟以来这个地方也未曾有过这么多人聚集于此。 折彦冲等极尽悲痛之事,见到曹广弼二子一女三个遗孤后更是睹其子而伤其⽗,对刘氏道:“二弟只小我一岁,但成亲得晚,如今我长子也成人了,两个侄子却还是幼童。我想等他们再长大些,便由我带在⾝边亲为教养,不知嫂子舍得不?” 刘氏泣道:“陛下恩泽齐天,未亡人惶恐禀奏。先夫临终时曾道:‘陛下与我,虽则异姓,情胜骨⾁。我既谢世,陛下必推兄弟之情以至于二孤子,此虽二子九世不遇之恩,但我大汉当开国之际,诸事纷频,陛下⽇理万机,若再分神教养二子,恐会因私误公,若因兄弟之情而误家国之事,却教这两个小子如何承受得起?’因此早已作了安排,愿长子十二岁后随其舅⽗刘锜学武,次子十岁之后由七叔安排名师学文,弱女待及笈后请皇后做媒婚配。此为先夫先国后家、先公后私之意,还请陛下明鉴。” 折彦冲还未开口,便听杨应麒道:“二哥所虑甚是。”完颜虎也在旁帮口。折彦冲迟疑了一下,点头道:“那也好,那也好。等两个侄子文武有成,我再作安排吧。” 连续七⽇的丧事完毕后,刘氏⺟子便在灵寿结庐守陵,折彦冲命出內帑建一座府第供她⺟子居住。石康因向折彦冲请旨道:“如今我大汉名将如云,军中多我一人不多,少我一人不少。石康想告三年假,结庐于此,一来守护曹家⺟子,二来也是尽了二将军与我二十余年的主从之情!”折彦冲也允了。 曹广弼一生清廉,几不像萧铁奴般所到之处多有掳掠,又不像欧 ![]() 这⽇来宾散尽,曹广弼的坟头又恢复了平静,刘氏上山来看看坟头可长出新草没,天未亮便出发,到了墓边,清扫些夜风吹来的落叶,扶正些小兽撞翻的烛台,忽见墓碑 ![]() ![]() 刘氏心想:“这是哪位家眷失落的?”随即又觉得不像,心想:“这个地方,前几⽇我分明细细清扫察看过的。而且这 ![]() ![]() 她摸抚着这 ![]() |
上一章 边戎 下一章 ( → ) |
阿菩的最新架空小说《边戎》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边戎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边戎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