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疏是何晏注,邢昺疏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论语注疏 作者:何晏注,邢昺疏 | 书号:39922 时间:2017/9/8 字数:9908 |
上一章 卷八·泰伯第八 下一章 ( → ) | |
[疏]○正义曰:此篇论礼让仁孝之德,贤人君子之风,劝学立⾝,守道为政,叹美正乐,鄙薄小人,遂称尧、舜及禹、文王、武王。以前篇论孔子之行,此篇首末载贤圣之德,故以为次也。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王曰:“泰伯,周太王之长子。次弟仲雍,少弟季历。季历贤,又生圣子文王昌,昌必有天下,故泰伯以天下三让于王季。其让隐,故无得而称言之者,所以为至德也。” [疏]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正义曰:此章论泰伯让位之德也。泰伯,周太王之长子。次弟仲雍,少弟季历。季历贤,又生圣子文王昌,昌必有天下,故泰伯三以天下让于王季。其让隐,故民无得而称言之者,故所以为至德,而孔子美之也。郑玄注云:“泰伯,周太王之长子。次子仲雍,次子季历。太王见季历贤,又生文王,有圣人表,故 ![]() ○注“王曰”至“至德也” ○正义曰:云“泰伯,周太王之长子云云”者,《史记·吴世家》云:“泰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 ![]()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畏惧之貌,言慎而不以礼节之,则常畏惧。”勇而无礼则 ![]() [疏]“子曰”至“不偷” ○正义曰:此章贵礼也。“子曰:恭而无礼则劳”者,劳谓困苦,言人为恭孙,而无礼以节之,则自困苦。“慎而无礼则葸”者,葸,畏惧之貌。言慎而不以礼节之,则常畏惧也。“勇而无礼则 ![]() ![]() ![]()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启予手。郑曰:“启,开也。曾子以为受⾝体于⽗⺟,不敢毁伤,故使弟子开衾而视之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孔曰:“言此《诗》者,喻已常戒慎,恐有所毁伤。”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周曰:“乃今⽇后,我自知免于患难矣。小子,弟子也。呼之者, ![]() [疏]“曾子”至“小子” ○正义曰:此章言曾子之孝,不敢毁伤也。“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启予手”者,启,开也。曾子以为受⾝体于⽗⺟,不敢毁伤,故有疾恐死,召其门弟子,使开衾而视之,以明无毁伤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者,《小雅·小 旻篇》文也。战战,恐惧。兢兢,戒慎。临深,恐坠。履薄,恐陷。曾子言此诗者,喻己常戒慎,恐有所毁伤也。“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者,小子,弟子也。言乃今⽇后,自知免于患难矣。呼弟子者, ![]()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马曰:“孟敬子,鲁大夫仲孙捷。”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包曰:“ ![]() [疏]“曾子”至“司存” ○正义曰:此章贵礼也。“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者,来问疾也。“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者,曾子因敬子来问已疾,将 ![]() ![]() ○注“孟敬子,鲁大夫仲孙捷” ○正义曰:郑玄注《檀弓》云:“敬子,武伯之子,名捷。”是也。 ○注“包曰: ![]() ○正义曰:案《舂秋左氏传》魏颗⽗病困,命使杀妾以殉。又晋赵孟、孝伯并将死,其语偷。又晋程郑问降阶之道,郑然明以将死而有惑疾。此等并是将死之时,其言皆变常。而曾子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者,但人之疾患有深有浅,浅则神正,深则神 ![]() ![]() ![]() ○注“笾⾖,礼器” ○正义曰:《周礼·天官》:“笾人掌四笾之实。”“醢人掌四⾖之实。”郑注云:“笾,竹器如⾖者,其容实皆四升。”《释器》云:“木⾖谓之⾖。竹⾖谓之笾。”⾖盛菹醢,笾盛枣栗,以供祭祀享燕,故云礼器也。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包曰:“校,报也。言见犯侵不报。”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马曰:“友,谓颜渊。” [疏]“曾子”至“斯矣” ○正义曰:此章称颜渊之德行也。“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者,校,报也。言其好学持谦,见犯侵而不报也。“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者,曾子云:“昔时我同志之友颜渊尝从事于斯矣。”言能行此上之事也。 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孔曰:“六尺之孤,幼少之君。”可以寄百里之命,孔曰:“摄君之政令。”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大节,安家国,定社稷。夺,不可倾夺。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疏]“曾子”至“人也” ○正义曰:此章论君子德行也。“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者,谓可委託以幼少之君也。若周公、霍光也。“可以寄百里之命”者,谓君在亮 ![]() ○注“孔曰:六尺之孤,幼少之君” ○正义曰:郑玄注此云:“六尺之孤,年十五已下。”言“已下”者,正谓十四已下亦可寄託,非谓六尺可通十四已下。郑知六尺年十五者,以《周礼·乡大夫职》云:“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以其国中七尺为二十,对六十,野云六尺对六十五,晚校五年,明知六尺与七尺早校五年,故以六尺为十五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包曰:“弘,大也。毅,強而能断也。士弘毅,然后能负重任,致远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孔曰:“以仁为己任,重莫重焉。死而后已,远莫远焉。” [疏]“曾子”至“远乎” ○正义曰:此章明士行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者,弘,大也。毅,強而能断也。言士能弘毅,然后能负重任,致远路也。“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者,复明任重道远之事也。言仁以为己任,人鲜克举之,是他物之重,莫重于此焉。他人行仁,则⽇月至焉而已矣。士则死而后已,是远莫远焉。 子曰:“兴于《诗》,包曰:“兴,起也。言修⾝当先学《诗》。”立于礼,包曰:“礼者,所以立⾝。”成于乐。包曰:“乐所以成 ![]() [疏]“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正义曰:此章记人立⾝成德之法也。兴,起也。言人修⾝,当先起于《诗》也。立⾝必须学礼,成 ![]()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由,用也。可使用而不可使知者,百姓能⽇用而不能知。 [疏]“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正义曰:此章言圣人之道深远,人不易知也。由,用也。“民可使用之,而不可使知之”者,以百姓能⽇用而不能知故也。 子曰:“好勇疾贫, ![]() ![]() ![]() ![]() ![]() [疏]“子曰:好勇疾贫, ![]() ![]() ○正义曰:此章说小人之行也。言好勇之人患疾己贫者,必将为逆 ![]() ![]() ![]()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观也已矣。”孔曰:“周公者,周公旦。” [疏]“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馀不⾜观也已” ○正义曰:此章戒人骄吝也。周公,周公旦也,大圣之人也,才美兼备。设人有周公之才美,使为骄矜,且鄙吝,其馀虽有善行,不⾜观也。言为鄙吝所揜弃也。 ○注“周公者,周公旦” ○正义曰:以舂秋之世别有周公,此孔子极言其才美而云周公,恐与彼相嫌,故注者明之。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不易得也。”孔曰:“⾕,善也。言人三岁学,不至于善,不可得言必无也,所以劝人学。” [疏]“子曰:三年学,不至于⾕,不易得也” ○正义曰:此章劝学也。⾕,善也。言人勤学三岁,必至于善。若三岁学,不至于善,不可得言必无也,所以劝人学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 ![]() ![]() ![]() ![]() ![]() ![]() ![]() [疏]“子曰”至“聇也” ○正义曰:此章劝人守道也。“子曰:笃信好学”者,言厚于诚信而好学问也。“守死善道”者,守节至死,不离善道也。“危邦不⼊, ![]() ![]() ![]() ![]() ![]() ![]() ![]() ![]()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曰:“ ![]() [疏]“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正义曰:此章戒人侵官也。言不在此位,则不得谋此位之政。 ![]()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 ![]() ![]() [疏]“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 ![]() ![]() 子曰:“狂而不直,孔曰:“狂者,进取宜直。”侗而不愿,孔曰:“侗,未成器之人,宜谨愿。”悾悾而不信,包曰:“悾悾,悫也,宜可信。”吾不知之矣。”孔曰:“言皆与常度反,我不知之。” [疏]“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正义曰:此章孔子疾小人之 ![]()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自外⼊,至 ![]() [疏]“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正义曰:此章劝学也。言学自外⼊,至 ![]()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美舜、禹也。言已不与求天下而得之。巍巍,⾼大之称。 [疏]“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正义曰:此章美舜、禹也。巍巍,⾼大之称。言舜、禹之有天下,自以功德受禅,不与求而得之,所以其德巍巍然⾼大也。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孔曰:“则,法也。美尧能法天而行化。” ![]() ![]() ![]() ![]() [疏]“子曰”至“文章” ○正义曰:此章叹美尧也。“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惟天为大,唯尧则之”者,则,法也。言大矣哉,尧之为君也!聪明文思,其德⾼大。巍巍然有形之中,唯天为大,万物资始,四时行焉,唯尧能法此天道而行其化焉。“ ![]() ![]() ![]() ![]()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孔曰:“禹、稷、契、皋陶、伯益。”武王曰:“予有 ![]() ![]() ![]() ![]() ![]() ![]() [疏]“舜有”至“已矣” ○正义曰:此章论大才难得也。“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者,言帝舜时,有大才之臣五人,而天下大治。五人者,禹也,稷也,契也,皋陶也,伯益也。“武王曰:予有 ![]() ![]() ![]() ![]() ![]() ![]() ○注“孔曰:禹、稷、契、皋陶,伯益” ○正义曰:案《史记》及《舜典》,禹名文命,鲧之子也,舜命作司空,平⽔土之官也。稷,名弃,帝喾之子也,舜命为后稷,布种百⾕之官也。契亦帝喾之子也,佐禹治⽔有功,舜命作司徒,布五教之官也。皋陶,字廷坚,颛顼之后,舜命作士,理官也。伯益,皋陶之子,舜命作虞官,掌山泽之官也。 ○注“马曰”至“文⺟” ○正义曰:云“ ![]() ![]() ○注“孔曰”至“然乎” ○正义曰:云“唐者,尧号。虞者,舜号”者,《史记》诸书皆言,尧、帝喾之子,帝挚之弟,喾崩,挚立。挚崩,乃传位于尧。《书传》云:“尧年十六,以唐侯升为天子。”遂以为号,或谓之陶唐氏。《书》曰:“惟彼陶唐。”《世本》云:“帝尧为陶唐氏。”韦昭云:“陶唐皆国名,犹汤称殷商也。”案经传,契居商,故汤以商为国号。后盘庚迁殷,故殷、商双举。历检《书传》,未闻帝尧居陶而以陶冠唐。盖以二字为名,所称或单或複也。舜之为虞,犹禹之为夏。《外传》称禹氏曰有夏,则如舜氏曰有虞。颛顼已来,地为国号,而舜有天下号曰有虞氏,是地名也。王肃云:“虞,地也。”皇甫谧云:“尧以二女 ![]() ![]() ○注“包曰”至“至德” ○正义曰:云“殷纣 ![]() ![]() ![]() ![]() ![]()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孔曰:“孔子推禹功德之盛美,言己不能复间其间。”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马曰:“菲,薄也。致孝鬼神,祭祀丰絜。”恶⾐服而致美乎黻冕,孔曰:“损其常服,以盛祭服。”卑宮室而尽力乎沟洫。包曰:“方里为井,井间有沟,沟广深四尺。十里为成,成间有洫,洫广深八尺。”禹,吾无间然矣。” [疏]“子曰”至“然矣”正义曰:此章美夏禹之功德也。“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者,间谓间厕。孔子推禹功德之盛美,言已不能复间其间也。“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者,此下言其无间之三事也。菲,薄也。薄己饮食,致孝鬼神,令祭祀之物丰多絜静也。“恶⾐服而致美乎黻冕”者,黻冕,皆祭服也。言禹降损其常服,以盛美其祭服也。“卑宮室而尽力乎沟洫”者,沟洫,田间通⽔之道也。言禹卑下所居之宮室,而尽力以治田间之沟洫也。以常人之情,饮食务于肥,浓禹则淡薄之;⾐服好其华美,禹则耝恶之;宮室多尚⾼广,禹则卑下之。饮食,鬼神所享,故云致孝;祭服备其采章,故云致美,沟洫人功所为,故云尽力也。“禹,吾无间然矣”者,美之深,故再言之。 ○注“孔曰:损其常服,以盛祭服” ○正义曰:郑玄注此云:“黻,是祭服之⾐。冕,其冠也。”《左传》“晋侯以黻冕命士会”亦当然也。黻,蔽膝也。祭服谓之黻,其他谓之韠,俱以韦为之,制同而⾊异。 韠,各从裳⾊。黻,其⾊皆⾚,尊卑以深浅为异,天子纯朱,诸侯⻩朱,大夫⾚而已。大夫以上,冕服悉皆有黻,故禹言黻冕。《左传》亦言黻冕,但冕服自有尊卑耳。《周礼·司服》云:“王之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飨 ![]() 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群小祀则玄冕。”“孤之服,自希冕而下。”《左传》士会黻冕,当是希冕也。此禹之黻冕,则六冕皆是也。 ○注“包曰”至“八尺” ○正义曰:“方里为井,井间有沟,沟广深四尺。十里为成,成间有洫,洫广深八尺”者,案《考工记》:“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畎。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二仞谓之浍。”郑注云:“此畿內采地之制。九夫为井。井者,方一里,九夫所治之田也。采地制井田异于乡遂及公邑。三夫为屋。屋,具也。一井之中,三屋九夫,三三相具以出赋税。共治沟也,方十里为成,成中容一甸,甸方八里出田税,缘边一里治洫。方百里为同,同中容四都六十四成,方八十里出田税,缘边十里治浍。”是沟洫之法也。 n6Zww.Com |
上一章 论语注疏 下一章 ( → ) |
何晏注,邢昺疏的最新历史小说《论语注疏》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论语注疏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论语注疏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