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佚名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作者:佚名 | 书号:39915 时间:2017/9/8 字数:7528 |
上一章 欲火远离 下一章 ( → ) | |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草,火来须避,道人见![]() 【释】这是第三十章,告诉人们远离一切的 ![]() ![]() ![]() 这是告诉我们,六 ![]() ![]() ![]() ![]() ![]() ![]() ![]() 你没有到心和境双亡的时候,不再打妄想,没⼊直心的时候,这个六 ![]() 不是说我们到那种心境双亡的时候,还有个听见,说:“我这听不见了,还能分别。”他不会分别的,也听不到,所以非常好。而且不等于事情不做了,事情还照样⼲,而这个事情做得更好。所以大家应该清楚这个。 应该修远离的胜行,远离是一种胜行。 【释】什么叫心境双亡呢?就是“內观其心,心无其心”心也没有了,真是空了。“外观其形,形无其形”也没有一种境界。心也空,⾝也空,心境双亡。眼看一切物也都没有了,这时候就不为六 ![]() 六 ![]() 弟子:本来就没有六 ![]() 本来就没有,虚幻破了。谁还能说一说? 弟子:能不能问一问,为什么你说本来就没有? ![]() 就是说为什么现在还存在,为什么又说没有? 弟子:自己的分别。 弟子:我来说一说。 你说。 弟子:现在大家看见师⽗喝⽔的那个杯子了吧,大家一致认为杯子是有的,那么师⽗把杯子拿走的时候,大家看见桌面说:“噢,这是空的。”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杯子在这的时候,那个杯子就是空的,它本来就是个空,如果认为师⽗把杯子拿走了那才是空,那是不对的。因为它 ![]() 好,就是说空。我们应该做这种空想和空观。虽然它还存在,因为我们六 ![]() ![]() ![]() ![]() 六 ![]() ![]() ![]() 我们由于坚固的妄想,就有了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一切男女相就生成了;有了坚固的妄想,就有了 ![]() ![]() 你看《楞严经》里讲的,佛就叫阿难找这个心,让他知道哪个是虚妄的。通过佛一讲,包括摩登伽女——那个 ![]()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现在所见的一切之所以出现的原因,就是妄想的坚固。也可以说是⾊的坚固,妄想产生了⾊的坚固,一切⾊的出现,就是妄想坚固的原因。你看天人,他这种妄想轻,所以在天上生活。等妄想再重的,就到哪去了呢?到⽔轮里去了。再坚固坚固,这个妄想再坚固,最后上哪去了?上地狱了,透过⽔轮直⼊地狱去,因为妄想太坚固了。 我们都生活在妄想之中,妄想是非常可怕的。不要想、不要想象,对物质的贪恋就是我们的想象,不断地贪恋,不断地想象;不断地想象,不断地贪恋。你不信?吃饭时,如果你不去分别吃,这个味道马上就变了。打饭的时候你不瞅它,别观察它有热气,也别看它是饼,你什么都别看它,你也别看它是包子,它就啥味道也没有,就算送到你跟前,你都感觉不出有味。等到你一瞅的时候,不但有味,连口⽔都流出来了,味道也起了,包子味也起来了。没吃怎么能有包子味?他说“空气传播的”实际上这就是不实真。 佛在《楞严经》里讲了那么一句话,就是栴檀香在这面刚一点着,四十里地以外都能闻到。你说,是它飘过去了,还是那个人的鼻子过来了?是他的嗅觉过来闻到的?从四十里地外上这来闻的?还是这个香一瞬间就跑到四十里地以外去了?就是这么厉害,所以《楞严经》给我们讲出了,这都是想象为是啊! 所以我们知道,想象就是妄想的关系,是一种虚妄,但是我们就生活在这种世界上。说:“那这个物质能产生四十里,别的物质它不能产生四十里…”我们的想象是多种多样的,那是千变万化的,电脑也不行、什么也不行,都是查不出来的,只有佛法才能把这些妄想分得很细,而且能查出它其中的变化。你不知道,物质是妄想,你那个“想”也是妄想,来去也是妄想,都是妄想。我们认为那个是妄想,这个杯子是妄想,桌子是妄想,你忘了你这个人也是妄想,你那个“想”还是一种妄想。 说:“这不对呀,我这个问题怎么回事?”你不知道,你这个“想”还是一种妄想,用妄想去推妄想,到恒河沙劫的时候也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妄想灭的时候,我们才能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可不可以利用这个妄想?利用妄想、少打妄想,最后用正观察、善念来解决恶妄想,从善妄想里再进一步的达到无妄想,那才实真。所以说,一切物都没有了,六 ![]() 为什么说六 ![]() 【释】佛说“夫为道者”:你们这些修道的人,也可以说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凡是修道的人都包括在內。“如被⼲草”:好像⼲草一样的。所以说,男女这种情爱,就好像⼲柴近烈火似的。这⼲柴就是⼲草,你只要用一点点的火点燃它,它就会着火了;着了,就烧了。“火来须避”:修道的人,火来了,应该远避。什么叫火呢?就是 ![]() ![]() ![]() ![]() ![]() 人生全在这上被 ![]() ![]() 你跟她一讲话,还不用说,就被转了。说:“我对这个人没有什么想法,我不想和女人打 ![]() 说:“不对呀,这不是什么境界在考验吗?”是境界,因为你心动,才有境界考验你。心要是不动了,谁能找着你?阎王爷都找不着你,小鬼都找不着你。心一动,女人就来了“师⽗我想请教问题。”刚开始都是请教佛法的事情,这时候你就给答。实际上,你不知道,你所答的,有时候都不是佛法了。因为你心里的第一个念头,知道是个女人来了,你已经被污染了。第二个念头,又听到女人的声音,又被污染了。特别是她说哪个师⽗,一听说师⽗,又被污染了。你觉得心没动,只是你不知道,等你知道心在动的时候,早就晚了。 你不信,你说完回来,做梦的时候你看看,在梦里就大 ![]() ![]() 佛讲过,如果有一堆火,有个女人,我们是触火还是触女人? 弟子:触火。 为什么呢? 弟子:因为火虽然能把我的今生⾊⾝烧掉,但我的法⾝慧命在。碰了那女人,我的法⾝慧命就断了。 是这样。佛讲了,我们宁可被火烧,也不碰女人。因为女人能烧我们生生世世,让我们永远堕落。火就不这样了,我虽然被火烧,但避免了女人,只是这一生的⾝体可能会死去,我来生还能修道,还能成就。所以宁可触火也不要碰女人,这个是很厉害的。出家人触女人犯戒,那都是重罪,一点都不能碰的,所以佛法是真清净。女人就是火,她会坏我们的法⾝,而现在的人都 ![]() ![]() 【释】所以“道人见 ![]() ![]() 越是修道的人越应该远离,因为什么呢?我们修道的时候对各种贪恋的敏感 ![]() 以前有一个比丘在莲花池边经行,莲花芳香,他就用鼻子去闻闻那个花的香,叫池神好一顿说,说:“你怎么来闻花香啊?你修道人怎么动心呢?”叫人说一顿。他说:“动心是不对,那我就不动了。” 过一会儿,有个农民来了,把那花全给拔了,那池神却不出来说什么。后来那农民走了,他就问池神,说:“刚才农民把花都拔了,你怎么不吱声?我刚动鼻子,就动那么一点,你怎么就说我呢?”他对这个不理解了。池神说:“你⾝上一点污点都没有,是⽩的,所以有一点污点,那都是不可以的,很明显的。因为你是修道人,我才说你,要保证你不被污染。那个农民他本来就是黑的,再增加一点,多一点也无所谓。他必然要下地狱的,没有啥意思,说也没有用,所以就不说他了。” 所以有时候批评大家,因为你是修道人才批评你,才说你;你要不是修道人,谁也不说你。是不是?因为什么说你呢?说明你有修行,⾝上是⽩的,见不得污点,就差那么一点了,所以得说你。若不说你,你以为都 ![]() ![]() “哎呀!我怎么刚出家就挨说呀?”不是的。你觉得现在刚出家,实际上你那个修行早就开始了,因为你有所修行,所以有人要说你。所谓的习 ![]() ![]() ![]() ![]() 真正的善知识就是叫人说。被人说的时候,你知道别人说你一句,他要付出多少吗?被说的人觉得心里委屈,你不知道,说你的人,他更难受。说完了,如果不正确,还生恐惧心。如果正确了,自己也跟着生气,这个损失就大了。有的人甚至不愿做这种事情,是谁来支配他说呢?是你来支配他说。所以说他受了很多的委屈,真正的辛苦者是来教化你的人,是说你的那个人,我们应该感谢他,这才可以。否则的话,你若不信,你就上当,而且还不认识问题。以前我也跟大家讲过,挨骂都是好事,它都是在帮助你。 【释】所以“道人见 ![]() ![]() ![]() 所以说,这个一定要远离。不光是远离女人,就是平时有一些语言、想法都要远离的,把能行和所行都要克服掉,那样我们就有一个真正的行。但是你不要因心废事,这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一点,不能因修行而废事。 我们有时候谈心,有时候空谈。谈心是真诚的、正确的,绝对是正确的,但是你别因心废事。事也是心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很多的事,我们才能达到修心。我们有时候就说:“我修心,什么都不做,我就修心就完事了。”凡是应该做的不做了,戒律也不守了,威仪也不管了,说我在修心。 我以前遇到一个出家人,他听说我持⽇中一食,又不摸金钱,就特意去看我。他告诉我,他当过替⾝演员,做过李向 ![]() ![]() 他以为“摸钱就是修心,修心的人不怕摸钱”这种琊知琊见现在很猖獗。实际上他不知道,是他 ![]() 还有一种人他不懂得修心,他以为摸钱和修心没关系,现在普遍都这么认为的。说:“那还有什么关系?你自己注点意,观察心,多打一点坐,多念点佛就完事了。何必去管摸钱不摸钱,你找这别扭⼲吗呀?是不是?如果有钱,坐火车一会儿就到了,你多打会坐不就把这找回来了?你说你修戒律,又不摸钱,得走好几个月才能到那个地方,这不耽误事吗?”外面有这种观点。 大家说说,这种观点对不对?就是有人要坐火车,说我有钱坐火车,马上就能到那个地方。而没有钱,不要钱的人得走好几个月。对此有的人就说了:“你看看,你这不要钱多⿇烦,我有钱坐火车一下就到了。到了那个地方,我就可以盘腿坐着,就可以去多修行了。你这一走得好几个月,不是浪费很长的时间吗?很长的时间不能打坐。”意思是有钱要比没钱的好处多得多,你说这种观点正不正确? 弟子:不正确。 怎么不正确呢? 弟子:有钱了不好。 有钱不好,不好在哪个地方呢?能不能说一说? 弟子:这个我也不知道。 好,答得 ![]() 弟子:这个《四十二章经》已经讲过这个问题了,修道,首先就得去财⾊,财⾊去掉你才能⼊道,不去它,你⼊不了道。 还有谁能答一下? 弟子:我认为就是,你在走路的时候,本⾝就是一种修行。你摸了钱,然后再去打坐,它其实已经是被污染了再去修行,那就等于多了一层障碍。 这个答得比较好!你说一说。 弟子:因为道从苦中来。 弟子:我觉得那坐火车去的和这个走路去的,坐火车的不见得比那走路的快。因为他坐火车去的时候,可能把心丢在这个起点上了;走路去的,虽然⾝体还没到,但那心早就到那个地方了。 好,大家答得都 ![]() 这几点都应该总结起来,答得非常准确,都是正确的。修道就得舍财,有财不能有道。大家进一步总结就会知道,道在苦中,苦里有道,苦可以修出道来。再进一步进行总结,就会发现,你这个心第一步被污染的时候,你再去打坐,怎么也找不着这个心了。虽然你很近,火车来往很快,但是这个心已经扔在起点了。一拿钱的时候,他已经失掉心了;拿失掉的心去修道,就没有种子;没有修道的种子,不管怎么修,它也不会发芽的,它已经被障住了。 那个虽然是很慢,但他就在这一念不摸钱的时候,已经在道上了,而且在道上每天通过走,每一步都比你火车要快千百万倍,在法界上比你快千百万倍!你觉得到了,实际上你一步都没走呢。你看他只走了一步,他早就到了,不知到了几个来回了。所以说这个法界不可思议,我们修道不能看表面的事物,你要是看表面的事物,就没法修了。就是说,看着是快,实际上是慢;你看着是慢,实际上是快。这个衡量的标准不是按照我们世间法来衡量,按照什么呢?按照我们实真的心境来衡量,按照法界来衡量的。 就像喝有虫⽔的那个比丘,虽然是活着,还不如持戒死了。死了,反而还能见佛。活着半天,真像死了一样,还不能见佛。他相当于真死,活着变成真死;那个死的变成真活了,就是这么不可思议的事。所以我们修道要远离戏论,世间的法就是戏论。什么是戏论?世间法就是戏论,没有实际意义的,这个一定要清楚。世间法,什么快慢,讲的都是戏论,我们只能通过它来认识佛法。 (编者注:一比丘喝有虫⽔,被佛所呵,言见我如同不见,此公案见后面第三十七章,念戒近道。) 这个问题,过去我在本溪闭关的时候,有时候居士上山,从本溪往甬子峪走,得走多远呢?走八十多里地,徒步走。在他们走的时候,第二天早晨出发的时候, ![]() ![]() 那我们现在不断地弄个车子来走,但是离佛法了无目的,一步没动,看着是来回跑,左腾折右腾折,甚至还往回退步。不但没前进,还退步,所以这个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实。所以我们一定要远离戏论,远离戏论就叫远离行。 我们接着讲第三十一章“心寂 ![]() |
上一章 佛说四十二章经 下一章 ( → ) |
佚名的最新历史小说《佛说四十二章经》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佛说四十二章经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