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佚名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作者:佚名 | 书号:39915 时间:2017/9/8 字数:9118 |
上一章 无著得道 下一章 ( → ) | |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败腐,吾保此木决定⼊海。学道之人,不为情![]() 第二十七章“无著得道”看到这个“无”字就令人生 ![]() “佛说:夫为道者”就是修道者,像木头一样在⽔里寻流而下,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也不为鬼神所遮,也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败腐。所以佛说,我保此木决定⼊海。学道之人不为情 ![]() 【释】这是本经的第二十七章,举出一个譬喻,说修道的人要远离一切的障碍。什么叫两岸呢?两岸就是情和 ![]() ![]() ![]() ![]() ![]() ![]() ![]() 就是说这个木头不能触两岸,也不能被人取,要是触了两岸,它就不能⼊海了,是不是啊?若是被人取,木头也不能⼊海,也不能被鬼神所遮。 【释】至于洄流所住,这是指懒惰,和精进正相反。 你懒惰就等于住在这地方不走了。我们打坐,如果说:“我们睡一会儿吧,多睡一会儿吧,今天先这么地,明天再说吧!”你今天就被这个旋流所住。或是“行啊,我先跟这个人多唠几句嗑,唠完了,明天就不跟他唠了。”实际上,你今天已经被“洄流”所住了。 【释】败腐和无为法正相反,因为他不能直心正念真如,所以,他常常想精进,又退了。就像那洄流一样,流得很急,但是一转弯又流回来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保证精进一步,脚踏实地一步,绝不能这面跑得 ![]() 昨天烟台那个记者又来电话,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师⽗,我秋天有可能就出家了,可以到这来了。”我说:“你怎么回事?”他说他⺟亲已经开始透露口信了,说你夏天别走,秋天再说。他说:“我到秋天肯定走,同意不同意我也得走。”他同时问:“我走了以后,将来还能不能回去?”意思是看看⽗⺟。我说:“你可千万别跟你⽗⺟这么说,一定要断除,不回去了。”他说:“那行,那我跟他讲明⽩了。” 讲得 ![]() ![]() 就是说我们不能往后退,不能给自己留后路,有时候发些愿也是很有重要 ![]() ![]() 有的人就是像洄流似的,流得很急,但一转弯又回来了。这个回头路我们应该加小心,不走这回头路,脚踏实地,稳稳当当,走一步断一步,连想回来的道路全都给它堵死。什么家庭、财产、女人,包括亲人,甚至⽗⺟那面都给它断掉,断了以后,我们这个道心才能顶着走。因为我们那个情感,今天你刚觉得 ![]()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是把它昅收。本来是给你这个粮食,你把它昅收了就行。像火炬一样,火炬的燃烧是靠燃料。什么是燃料呢?就是那些 ![]() ![]() 我们想达到无为法,自己就得有一个明确的方法。首先,我们为了这个无为法,什么都要放下。 【释】不能达到无为法,我们就著相了。所修的福慧不成功,就像木头烂了似的。必须要堕落,不会到涅槃的彼岸,也不会了生死。 因为情 ![]() ![]() ![]() 无为法,不住在这里。像不触两岸的木头似的“你来碰我,我就不碰岸,不着岸边。”所以就顺流下来。你如果贪著哪个,碰了岸,它都会卡住的。所以说,要不为情 ![]() ![]() ![]() ![]() ![]() 如果我们一有了有为法,福报就没有了,修不成功,木头也就烂了,而且必然要堕落。今天亲舟师说,有个⽇常法师还是哪个法师曾经讲过那么一句话,他说:“佛经里有一句话讨论在家的,在家就是地狱。”在家就是地狱,他说佛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在家确实是很可怕的。 【释】不能了生死,这就是被这情 ![]() ![]() 被情 ![]() ![]() ![]() ![]() ![]() ![]() 这些本来不应该讲得过多,但是也不得不讲。现在这个事基本上都明显了,外面确实存在这些事,很厉害的。有些魔都混进了佛教,披着袈裟,你 ![]() ![]() ![]() 我出关的时候就见过这样的人,他问我怎么修行,我说:“持戒啊!”我告诉他要持戒修行,我也知道我这话可能不起什么作用,但是也给他种下这个种子。而且他也穿着袈裟,唱念也很好,所以说你们不知道,那是很可怕的!他也经常给人做佛事,说话那很仁义的,表面上很体贴人的。不像我这个做师⽗的,又臭又硬,尽得罪人,人家很会顺着人心去说话的,所以我们都得加小心。现在已经变为很明显的一件事情,特别是混进佛教,太可怕了!对于这个,我们既不能宣传,不能在外面讲,同时我们要提⾼警惕。 为什么咱们的澡洗间都设在那屋,不允许非僧人使用,包括新发心出家的居士也不允许使用,都是在避免这个东西。我们都得加小心啊,处处加小心!不是说:“你看师⽗尽贪恋,底下澡堂不是 ![]() 不能堕落,不能住在有为法上,特别是情 ![]() 他不知道一个关键的问题,人生是修行的一个过程,所以我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就在这块。一定要记住:人生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奔修行来的,但是这个过程,有的人没有过关,有的人或在这里打了个旋转而被 ![]() ![]() ![]() 对这种不正确的看法,只要知道人生就是修行的过程,一下就把它破了,而且我们的心马上得到正念,就回来了。你若不这么破它,不行的。而且这种说法是符合真理的,符合事实,也符合我们大家的本来面目。所以这样思惟我们就会得到正念,而且我们也可以跟这些人讲一讲这个事情,让他们能够反省反省,回忆以前的愿望。每个人都有愿望,是吧?这样的话就能破除他的爱见,一下就可以断除它,因为爱见的众琊会⼲扰你获得正知正见。 【释】正念真如而精进,明⽩法的本 ![]() 不是说我们要通过无为法想达到个什么,不是这个目的,是什么呢?是我本来那个就是无为法,我们本来的面目就是无为法。虽然我们现在在不断地谈无为法,实际上离无为法的本体还很远,但是我们通过谈无为法、修无为法,来逐步地回到我们本来的面目上。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无为法,这是我们应该记住的。 【释】若能这样子,不为情爱所转,一定会得道的,这是这一章的大概意思。 “佛言”:佛说。“夫为道者”:修道的人。“犹木在⽔”:就像一 ![]() 为什么这个木头有时候会触到两岸,会被人拿走,会被鬼神所遮,谁能说一下? 弟子:道心不坚固。 道心不坚固,这是一个,还能不能具体一点说呢? 弟子:贪心没除。 弟子:心在动。 弟子:因为他行为不正。 弟子:就是我们人心里这个正念不够,就像木头它可能是弯曲的,它就会触到两岸。 弟子:情 ![]() 情 ![]() ![]() 因为情 ![]() ![]() ![]() ![]() ![]() ![]() ![]() ![]() 有人说:“如果⺟亲不是女人,可以把天下女人都杀掉。”有一个出家师⽗就发这么个愿,他说:“要是⺟亲不是女人,我可以把天下女人都杀掉。”就是这样。他说的那个“杀掉”不是砍人这个“杀”你可别理解错了。就是说他生生世世永远不见女人,在他眼里绝对不允许有女人存在。但是惟独还存在一个女人,就是因为一个⺟亲,所以他这一念没有把女人彻底看破,原因就在这,就因为⺟亲这一关过不了。 实际上,什么是⺟亲呢?就是慈悲。不要把⺟亲看成女人,这样的话就把这个问题转了,是吧?特别是修道人,对这个要特别加小心。因为啥呢?这女人还怪,你越修道、越清净,那女人可愿意找你了,找你谈话、请法,她专门找你。因为啥呢?有的是有 ![]() ![]() 【释】“不为洄流所住”也不被洄流——来回流的⽔所停止在那个地方。 不能说是:“我现在修道了,我已经远离女人了,这就行了。”如果修道不努力,尽想觉睡,或是就混饭吃,那也不行,还得努力。你一天不精进,一天就丧失了很多的东西,而且你原先修的那点定力逐渐就没了,你这个弦也就松下来了。所以你得攒,你不攒,最后你没有什么东西了。 【释】“亦不败腐”也不会腐烂,败坏。 怎么不会腐烂?就是不住在有为法上。我们修无为法,无为,就是空。 【释】“吾保此木”佛说:我保证此木,这 ![]() 就是说我们如果能够断除情爱,你一定会得道的,佛给下了这么大的保证。只要我们断除爱 ![]() ![]() ![]() ![]() ![]() 另外呢,这种习 ![]() 如果不修定力,很多人就要还俗了,他控制不了啊,是不是?他控制不了,所以转化不了。所以说,大家一定要好好修定力,把禅定功夫修上去。通过我们清净的戒律,修出的定力那就实真了,而且有保证。你定力有什么问题,戒律在那地方就帮你解决了。戒律既解决了你那些问题,又保证了你定力的真正生起。它俩是不可分离的,你缺了哪面都不行。 所以沙弥这一段主要是⼲吗呢?在戒律上一定要下功夫,你别怕浪费时间。说:“得了,我去修定力吧,定力这么好,我去修定力。”那个定力,你没有清净的戒律,它生不起来。因为知见如果不正,那就坏了。这个微细的变化,你修道到一定的时候才会清楚的。当我们定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我们进行转化的时候,它这时候就找你,俗话说找你的小脚。 “针尖大的洞,斗大的风”你有一点小⽑病,你那点定力生得越⾼,它会漏得越快,顺着你的小洞就走了。就像大坝似的,里面储了很多的⽔,⽔量越大的时候,决口的机会就越大。所以我们想修道就是这样,必须用戒律来保证你的定力,用定力来帮助你的戒律更加地清净、完整和深⼊。它俩本来是一个,戒定慧本来就是不应该分开说的,但是由于我们不能够全面地掌握它,或产生了偏见,所以佛就把这“戒定慧”三无漏学给分开说了。说的这些整体是一个,并不是两个,是没有办法,只是一种方便说。 我们第一步就得把戒律反复地学。有时候我们学了一年二年、或是三年四年的沙弥戒,就觉得自己各方面的作为都差不多少了。你觉得差不多少,实际上里面差得很多。为什么呢?第一个,你觉得差不多少,本⾝这就是病了。一个真正持戒的人永远没有満⾜心,永远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人,而且有很多的⽑病存在着,有这样的心才在道上走。 如果你有个満⾜心“我差不多少了,我比别人⾼了,我已经学戒这么多年了,可以了。”坏了,你这个已经被污染了。起心动念都是污染,何况你再生出这种知见,它也是一种污染,大家应该清楚。我们由于在戒定慧上的努力,就会控制一些 ![]() ![]() 【释】学道人“不为情 ![]() ![]() ![]() 这个众琊可多。现在就有一种普遍的琊,它的讲法是什么呢?就是说“修禅定不用持戒,什么五戒,这些戒不用持。”意思是:我的禅定全能解决了。或是“你修禅定这个期间,该吃什么吃什么,该怎么地怎么地,不用这个戒律”这是一种琊的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说:“我们念佛人不必持戒,临终的时候只要念几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把我们接走了,因为阿弥陀佛有愿力啊,所以阿弥陀佛必把我们接走。”他自己不精进、不努力,反而用佛的话来误导众生、来谤佛。佛的哪句话说不得进行苦修啊,他把所有的因果都给否定了。本愿法门(⽇本的一种附佛外道)就是这样。 也有的人说:“现在念句佛号,你就已经在大法船上了,不必那么执著,已经在大法船上了。”实际上,那都是犯妄语、大妄语。那法船是什么?就是得道啊。你本来就没得道,说你已经得道了;你本来还没有破除这个无明,说你已经破除无明了;你没控制住这个 ![]() ![]() 他们居士有时候在网络上一提到大悲寺,那些人就出来了,就和大悲寺对着⼲,就是不让你提大悲寺。一提大悲寺,不是不让你发表,就是跟你对着⼲,这也是很厉害的。咱倒不管它,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他说得越多,对他还没什么好处,但是对我们来讲,反而消我们的业力。因为我们的修行也有不到位的地方,有时候“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咱们有时候名声太大了,却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好,所以他们说几句,正好帮咱们消业了,咱们也 ![]() 对这个“众琊所娆”关键是我们得认识,得认识无为法。讲一个小例子,过去有一个修行人在打坐的时候,看见一个孝子背着他⺟亲,来到他跟前。他说:“我正打坐,你背个⺟亲上我这来,肯定是魔的化⾝。”越走越近,直跟他说话。“你想扰 ![]() 人在进⼊空 ![]() 所以说,那个“我” ![]() ![]() 【释】不被一切的无明、一切的懒惰所障碍。“精进无为”:精进地修习无为法。 一切无明,什么是无明?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无明? 弟子:“我”就是无明。 “我”就是无明,对。你说。 弟子:有了 ![]() ![]() ![]() ![]() 弟子:起心动念就是无明。 好,他这句话全给包括了,大家说得都对。 “我”就是无明, ![]() ![]() ![]() ![]() ![]() 主要就是怎么样“精进无为”的问题,处处得无为,处处得住空相,处处不被物质所扰。你处处得空,不能被这个物质给吓唬住,精进地修习无为法。 【释】“吾保此人”我保证这个人。“必得道矣”一定会得道的。 “吾”就是“我”的意思,这里指佛,佛不妄语。你断除情 ![]() |
上一章 佛说四十二章经 下一章 ( → ) |
佚名的最新历史小说《佛说四十二章经》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佛说四十二章经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