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皇后是袁非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逆流中文网
逆流中文网 乡村小说 竞技小说 重生小说 穿越小说 科幻小说 灵异小说 都市小说 同人小说 推理小说 架空小说 短篇文学 经典名著
小说排行榜 官场小说 玄幻小说 耽美小说 军事小说 仙侠小说 校园小说 历史小说 言情小说 武侠小说 总裁小说 网游小说 综合其它
好看的小说 收养日记 陪读母亲 月影霜华 伊底帕斯 引牛入室 重生擒美 年后突破 五儿孝母 一品乱谭 乡野情狂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逆流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明成皇后  作者:袁非 书号:38629  时间:2017/8/16  字数:11105 
上一章   第18章    下一章 ( → )
  中⽇双方在不通知当事国朝鲜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意愿签订了《天津条约》。消息传到朝鲜,闵妃、⾼宗以及朝廷大臣们,都慌了神。当时的朝鲜‮府政‬只是凭借外力维护自⾝的权力,依赖清军的协助,几次从危机中度过,闵氏‮府政‬对清军的信赖有如神坻一般。但是大清‮军国‬队依据《天津条约》就要从朝鲜撤守了,闵妃一派怎能不感到慌张呢?心慌之余,闵妃等也感到愤怒,一种被最信赖的人抛弃的聇辱。

  闵妃和⾼宗商量,急忙召集朝廷大臣,针对这个问题召开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领议政金弘集、左议政闵泳翊等。由‮国中‬派来整理关税的德人穆麟德,此时已获得了⾼宗、闵妃的信任,兼办外事务,也出席了此次会议。

  ⾼宗语气悲痛的说:“我们到目前为止,只信赖宗主国大清国来维持‮家国‬,但是,大清国抛弃我们,即将撤离军队。这件事可怎么才好?”

  朝廷大臣没有一个人答得出话来。

  闵妃也非常担心的附和道:“大清‮军国‬队退出的话,⽇本一定会乘机进来,这样的话开化会再次执政,结果是什么,不用本宮赘言了。”

  不管‮家国‬命运如何变化,闵妃只担心自己的权力与⾝家命。

  领议政金弘集叹了口气,禀告:“启禀王上,清军一旦退出,在⽇本国內保护着的金⽟均、朴泳孝等人,就会被⽇本人抬出来,‮家国‬必将大,这是毫无疑问的。”

  闵妃语气悲痛,但坚定的说:“无论如何不能让开化再次夺走‮权政‬。如果我们用自己的力量很难阻止⽇本,那就应该借助别国的力量。如果大清国抛弃我们,那就算借住英国、‮国美‬、法国或是其他‮家国‬的力量,也一定要阻止⽇本进来。”

  这实在是愚蠢无比的想法。闵妃等统治者整⽇汲汲于权势的争斗,对‮际国‬关系和‮际国‬情势一无所知,见识自然浅薄耝鄙。想要维持‮家国‬不被外来势力‮略侵‬,就应该即刻转变‮家国‬政策,开始积蓄自己的力量才是本。英国、‮国美‬或法国同⽇本一样,对朝鲜垂涎滴,都想把朝鲜当做殖民地。为了阻止⽇本势力,而借助其他‮家国‬势力,就好像为了阻止从前门打进来的老虎,叫熊从后门进来一样。可是闵妃却意识不到这一点。

  ⾼宗看了看大臣们说道:“我们到目前为止一直依赖大清国的保护,如果大清国无法帮助我们了,似乎只有照王后所说的,借助其他‮家国‬的力量。英国、法国、‮国美‬,这三个‮家国‬之中,我们应该借助哪一个‮家国‬的力量才对我们最有利呢?”

  领议政金弘集禀告:“启奏王上,我国的确无法独自阻挡⽇本,要借助第三国的力量的话,依臣所见,借助‮国美‬的力量比较好。”

  闵妃反问道:“领议政达人为什么将法国与英国放在一边,要借助‮国美‬的力量呢?”

  金弘集跪禀道:“启禀王上与王后娘娘,国与国之间,帮助他人与接受他人的帮助,一定会附带换条件。法国与英国的‮略侵‬都很強,在法国方面,很早就通过天主教神⽗,想要对我国进行各种‮略侵‬。在英国方面,他们最近強行占领巨文岛。因此,我们现在要是想借住他们的力量赶走⽇本的势力,他们一定会要求我们付出非常大的代价。但是,‮国美‬原本就富裕,‮略侵‬比较弱,所以只有借住他们的力量才不会带来后患。”

  “嗯,这个意见很好。但是,‮国美‬是不是会帮助我们呢?”

  关于这个问题,大臣们议论纷纷。

  这个时候一直保持沉默的德国外顾问穆麟德看着⾼宗说:“启禀王上,如果能允许小的发言,将不胜感。”

  “要什么意见但说无妨。就因为穆麟德先生是知‮际国‬情势的专家,才请您到会的。”

  “谢陛下。依我的看法,想要阻止⽇本的势力,借住俄国的力量会比‮国美‬更有效。”

  “为什么?”

  “启禀王上,‮国美‬是比法国或英国较少‮略侵‬。但是在地理上,‮国美‬隔着太平洋,距离遥远,一⽇发生事故,很难即时借助他们的力量。而俄国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和朝鲜接壤,而且如今态势,俄国处事与⽇本对立,所以,要牵制⽇本,俄国是最适当的‮家国‬。”

  听了这话,⾼宗与各位大臣们频频点头,讨论会场开始恢复了生气。

  “嗯,听起来似乎是个好方法。”

  ⾼宗看看后面的闵妃问道:“王后觉得穆先生的意儿如何?”

  “很好的意见。便依照这个意见似乎也不错。”

  就这样,德国人外顾问穆麟德的一句话,就将外的基本方向,从亲清政策瞬间转变为亲俄政策。没有任何主见,随着各个时期的风向摇摆不定,这就是当时朝鲜国政治上的失败。

  外政策决定之后,闵妃未与外务督办外务大臣金允植商量,就派遣前英领官权东洙与金用元,携带⾼宗的秘函前去俄国,面见俄国沙皇。秘密信函的內容为:“恳请对朝鲜国提供保护与军事援助”以及“依照《天津条约》,⽇本军与清军全都撤守,所以请俄国⽇后派遣军队与军事教官来朝,两国互相修好”

  接到这个亲笔信函,俄国沙皇在当年五月回信,完全接受朝鲜国的请求。

  事情疾转直下,此时外务督办金允植的立场变得十分尴尬。因为金允植在清⽇两国的军事教官撤守之后,就自作主张向‮国美‬请求派遣军事顾问,协商几乎已经完成。

  俄韩之间互通款曲,立刻引起俄国的死对头英⽇两国的注意“俄韩密约”也就喧传出来了。恰好此时英俄在中亚细亚的矛盾尖锐化,因阿富汗境界引起冲突。俄军舰集中海参崴,英国恐俄国南侵危及它的远东利益,遂先发制人,于1885年4月占领朝鲜南海中的巨文岛。在岛上建筑炮台,设置兵营,企图切断俄国远东舰队南下的通路。如果英国的占领不受任何阻碍,它自然是希望把巨文岛变为自己在远东的一个海军基地。出于英国的行动促使当时形势趋于严重。中、俄、朝鲜向英国‮议抗‬,英国借口暂借一用,以防不测,拒不退出。

  ⽇本对英、俄的冲突极为忧虑,尤恐俄国借此夺取朝鲜。但⽇本因“甲申政变”引起朝鲜君臣不満,末便直接⼲预,因此颇与‮国中‬合作,防止俄国势力的侵⼊。井上馨命⽇使谒李鸿章,面递⼲预朝鲜內政外办法八条,在精神上着重中⽇共同⼲预。

  以下是⽇本提给李鸿章的对朝鲜八条政治方案:

  一、关于朝鲜国的外方针,由阁下与本官协议之后,让朝鲜国王依此实施。

  二、不深⼊⼲涉內政。

  三、大臣的任命为求慎重,其人选要获得阁下的认可后再决定,请阁下在事前与本人商议。

  四、外、国防、财政特别重要,这方面的大臣要任命金弘集、金九植、鱼允中等忠贤之人。

  五、罢免外顾问德国人穆麟德,重新任命有能力的‮国美‬人为外顾问。

  六、更换驻在朝鲜的责国总办商务陈树棠,并将新人选送来⽇本与本官会面。

  七、新任命的‮国美‬人外顾问也要先送来与本官见面。

  八、驻在朝鲜的大清国‮员官‬要密切与⽇本公‮馆使‬员联系,一切事物要互相协助。

  井上馨最后还附上一条意见:另外,应该将滞留在贵国的大院君放回国去,除去王后闵氏,让大院君重新掌握‮权政‬。

  李鸿章当时没有摸清楚⽇本‮实真‬的意图,以为⽇本不过是要防止俄国呑并朝鲜而已,似乎同意井上的办法,也表示‮国中‬想变通旧制,代朝鲜主持一切。但是到了后来,李鸿章发觉⽇本企图利用‮国中‬,以达到“揽权⼲预,并争雄长”的目的时,他就坚决地反对与⽇本合作的计划。

  但是,时势如此紧急,李鸿章事实上是采纳了井上的建议,不过并非中⽇合作的形式,而是‮国中‬单独进行。

  有鉴于朝鲜转而依靠别国,李鸿章力图巩固清在朝鲜的势力,便决定按照井上馨的建议,把“壬午兵变”后软噤在保定的大院君送回朝鲜,利用大院君在朝鲜的声势地位,形成亲清势力,箝制官廷的趋向。正好这个时候,朝鲜吏曹判书南定哲来到‮国中‬,于是李鸿章通过他送亲笔信函给⾼宗,告知要放回大院君。

  这个信函中李鸿章写信劝告⾼宗拿定主见“停止邀请俄‮军国‬事顾问,而且现在的外顾问穆麟德是个无法信任的人,所以要罢免他,并重用金宏集、金允植等忠义之臣。可以聘任‮国美‬人教练军队。”

  当时‮国美‬与俄国为了朝鲜问题,甚至到了引发冲突的地步。俄国也怕‮国美‬带来后患,始终不敢与朝鲜正式签定军事协定。而闵妃一派不能不考虑到,此时与俄国好将引起新的纠纷,再加上清‮府政‬的劝阻,亲俄计划就此打消。

  至于穆麟德,后来卒被撤去外署协办及总税务司职务,而由李鸿章推荐前‮国美‬驻‮海上‬总领事德尼为朝鲜‮府政‬外顾问,又荐‮国中‬海关税务司‮国美‬人墨理贤经理朝鲜海关。

  这样的人事更动,完全堕⼊⽇本的困套中。亲俄的谋家虽然被排斥了,但换来的却是亲近美⽇的谋家。

  清‮府政‬为了巩固在朝解的势力,向朝鲜委派袁世凯,代替原驻朝鲜商务委员陈树棠,并且把名义改称为“驻扎朝鲜总理涉通商事宜”提⾼他的职位,便于通过袁世凯之手控制朝鲜內政外

  ⾼宗22年(1885)10月,大清国以飞虎、镇海二艘军舰为护卫,护送大院君从天津出发,踏上归国之路。派军舰保护‮全安‬,是为了显示大清国对大院君⾼度信任的一种计策。度过3年的流放生涯,重新踏上故国之路的大院君,双眼流下动的泪⽔。但是,大院君从仁川码头登陆时,没有任何人前来接。连仁川府使都因害怕招致闵妃的怨恨没敢来接。

  担任护卫大臣的袁世凯与大院君一起登陆,对此大为愤慨,把仁川府使叫来大骂一了顿:“大清国尊敬贵国的王室,将国太公奉为贵人,如此礼遇回国,贵国却连个接使也不派来,这实在是有悖伦常的行为。快将这个意思传给朝廷,等大院君进京时,要摆出盛大的场面来!”

  大院君在大清国⽔军陆战队的护卫下,从仁川直奔京城。袁世凯将士威风凛凛,但是大院君自始至终都是一副沉痛的表情。

  闻听大院君归来的百姓们,出现在京城与仁川的街道上,⾼喊“国太公返国万岁!”到了五柳洞时,⾼宗‮出派‬的特别接使上前问安,但是大院君本不见他们。

  一行人到达南大门时,包括⾼宗在內的朝廷大臣们,都到崇礼门前接,大院君趋步上前给⾼宗问安,现场不见闵妃的踪影。

  大院君回到云岘宮3天后,就遍邀各国外官大开庆祝宴会,再3天,又亲自拜访各个‮馆使‬向大使们致意。一向以顽固“守旧斥和”著称的大院君,从大清国回来之后,突然对这些⾼鼻子的使臣表现得这么亲切,不噤使各国外官一致感到惊讶异常。

  然而,大院君一回来,京城街头巷尾就冒出了奇怪的传闻:“大院君在大清国的时候,与亡命⽇本的金⽟均、朴泳孝等订下密约,开化不久将拥立大院君,再度掌握‮权政‬。”

  闵妃听到这种传闻后大为愤怒,下令严密监视云岘宮,同时签署命令,毫不留情的扫开化残余份子。行动一开始,以往和开化有一点点关系的尹京顺、李应镐、闵昌沫、崔成煜、全兴龙、尹启完、金昌奇、申兴谋、李尚禄等人全都遭到逮捕,以逆谋之罪在西小门处斩。闵氏集团趁着这个机会,一下子杀死了30余名大院君的心腹。

  就是这样,闵妃仍不能安心,为了断绝后患,将在开化‮府政‬时代,短暂任职的副护军申奇宣、府使官洪进儒、护军李镐载、舟师安宗沫、都事耿光国等人全都放逐到无人的孤岛上。然后,在云岘宮正门设立了红箭门,执行滴⽔不漏的看守,闲杂人等一律不准靠近。

  被大清国安排在朝鲜,加強控制管理朝鲜內政外的‮员官‬袁世凯,以一介武夫的出⾝,很快从吴长庆的“官职较卑”幕僚,到庆军营务处会办同知,而成为负有“监国大臣”使命的三品道员级的重要人物。上任伊始,便向仁川、釜山和元山开放港派去‮国中‬代理事务员,同时加強了对朝鲜宮內的监视。为着手控制朝鲜‮府政‬,袁世凯一面与闵妃集团亲清派‮员官‬金宏集、金允植、闵泳翊等人相结托,惜以巩固亲清派势力,一面设法箝制并扭转闵族集团的亲俄倾向。

  由于大院君回朝后即受到闵族集团的严密监视和打击,在政治上还不能起什么作用,袁世凯决定暂时把大院君搁下,采取别的方法。为了消除闵妃的疑虑,在表面上他对大院君故意显得很冷淡,暗地里则嘱咐他忍耐沉默,以求⽩保,以备将来为‮国中‬之助。

  但是,当时事态的发展曲折而复杂,袁世凯遇事⼲预,态度傲慢,动不动就对朝鲜宮廷指手划脚、骄横专断、盛气凌人的态度逐渐引起闵妃的不安,闵氏一派在大院君回国时对清‮府政‬的疑怨也同时增长。

  正好在这个时候,俄国公使韦伯的夫人带着化妆品与西洋点心之类的贵重礼物,前来拜访闵妃。韦伯夫人是个善于社的女子,受到丈夫的拜托,来说服闵妃的。

  闵妃收下礼物,非常感谢,与韦伯夫人对坐聊天,突然韦伯夫人问道:“娘娘,据外子的‮报情‬显示,大清国李鸿章放大院君回国一事,是为了不久之后让大院君再度登上摄政的位子,娘娘可知道这个內幕么?”

  闵妃听到这话,浑⾝一抖,但是仍极力镇定的说:“这种传闻我也听说过,但是,这些不过是谣传罢了。大院君已经是过气的人物了,大清国应该不会想要扶植这种老人了。”

  “娘娘有所不知,大清国要是不心存恶意,为什么突然放回娘娘的眼中钉大院君呢?所以,娘娘还是早作准备,以免会再次面临壬午军的险境。”

  闵妃听到“壬午军”几个字,已经惊心不已,抓紧韦伯夫人的手哀怨道:“韦伯夫人!这种事应该怎么办才好啊?”

  “这件事就看娘娘的决心了。”

  “决心?什么决心?”

  “娘娘可以向王上进言,送正式文书给俄国公使,也就是外子,请求保护。这样的话,俄国‮府政‬保证,不论贵国出现了什么情况,一定会帮娘娘到底。”

  “多谢…那么,本宮今天晚上就和王上商量此事。”

  当天晚上,闵妃在寝宮向⾼宗说:“王上!大清国分明是谋策划利用大院府大监赶走我们。不论是大院君摄政,或是金⽟均一派开化执政,如果再次出现"壬午兵"或者"甲申政变"的情况,王上和臣妾何以保命啊?”

  ⾼宗哪里听得“壬午兵”和“甲申政变”尤其是后者,⾼宗倍受惊吓,几有命之虞,不堪回首。忙迭声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办啊?”

  “为了对抗大清国的谋,我们只有与俄国联手一途了。俄国已经答应,只要王上向韦伯公使送一封请求保护的亲笔信函,就一定帮我们到底。请王上明天就送出这封亲笔信函吧。”

  ⾼宗疑惑道:“送亲笔信函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但是,只要一封信俄国就会帮我们吗?”

  “王上不用担心,俄国公使韦伯的夫人已向臣妾转达了俄国的意向,有了可靠的口头约定,王上只要送亲笔信函就可以了。”

  为保命计,闵妃无暇顾及以⾼宗的名义送诏书给俄国,将会对‮家国‬的命运造成多大的影响,也没时间和朝廷大臣们商议了。⾼宗自然对闵妃言听计从,不知道哪天就会天下大,慌得连种规矩都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便召来都承旨,命令他拟写正式文书“朝鲜向俄国公使请求成为俄国的保护国”送予俄国公使。

  都承旨迟迟不敢动笔,劝谏道:“启禀王上,这是关系到‮家国‬命运的大事,臣认为应当与朝廷大臣们开会之后再决定。”

  都承旨话音刚落,在一旁的闵妃就面带怒气大声斥责起来:“都承旨大人,你想抗旨不遵命吗?你应该无条件接旨,哪来那么多的废话?”

  都承旨但求无事,哪敢死谏,慌忙跪拜:“臣惶恐。娘娘,臣接旨!”

  都承旨写好诏书,⾼宗派人火速送到俄国公馆。

  公使韦伯接到⾼宗“请求成为保护国”的亲笔信函,大为⾼兴,立即与俄国‮府政‬联络,建议尽速与朝鲜缔结秘密协定。

  此事飞快地传出宮中,闵氏家族的统帅闵泳翊听到这件事,急忙⼊宮,向闵妃禀报:“启禀娘娘,听说王上送亲笔信函给俄国公使,请求成为俄国的保护国,这是真的吗?”

  “是本宮请王上这么做的。”

  “啊!如果这是真的话,那就大事不好了!”

  “什么大事不好?”

  “回禀娘娘,一个‮家国‬成为另一个‮家国‬的保护国的话,实际上就和附庸国一样,这怎么不是大事呢?”

  “你不用瞎担心,我们的约定是,只有在我国发生动的时候,俄国才有责任帮助我们。就这样的华,怎么能变成俄国的附庸国呢?”

  完全不了解‮际国‬关系的闵妃,照自己所想,把跟俄国的关系解释得如此简单,闵泳翊为之气结:“启禀娘娘,‮际国‬间的协定可并非如此简单…无论如何,请务必取消这件事吧!”

  “取消,为什么要取消?大清国的袁世凯、李鸿章心怀诡计,想要利用大院君,将我们闵氏家族连消灭,难道我们就不想任何对策,静静的等着灭亡吗?纵使‮家国‬成为俄国的附庸国,也不能让大院君再次抬头!”

  “娘娘,可是俗话说投鼠忌器呀!如今局势如此复杂,稍有不慎就招致祸端,请娘娘三思呀!”

  “不用再说了,无论如何不能让大院君和开化东山再起,爱卿,退下吧!”

  闵泳翊被迫离开王宮,但是他非常忧心朝鲜的未来,一旦朝鲜与俄国缔结协定,就变成俄国的附属国了。思前想后,如果要事前阻止这件事,似乎只有借用大清国的力量,于是,闵泳翊下定决心去找袁世凯,告诉他这个秘密。

  袁世凯得知这个惊人的秘密,大为愤怒,立刻向国內的李鸿章紧急报告:“朝鲜国王偷偷的给俄国公使递送了国书,要求成为俄国的保护国。这种秘密协定一旦得逞,朝鲜势必会被俄国夺走,而我们就会被赶出这块土地。所以,请应尽速出动军队,动用武力让他们无法缔结秘密协定。发生这种事件,完全是由于朝鲜国王昏昧,全赖王后闵氏发号施令,所以,应该趁着这个机会除掉昏君,拥立大院君的长孙李骏勇为王,让大院君掌管一切政事,这样做方为上策。”

  袁世凯紧急向国內致电之后,立刻叫来领议政沈舜泽与外务大臣书吏徐相宇,质问他们:“听说贵国国王送国书给俄国,要求成为保护国,这是真的吗?”

  “这个…我不知道。”

  “领议政大人连这么重大的国事都不知道,这像话吗?”

  “王上做的事,我们怎么会知道呢?”

  “做臣子的不知道国王的所做所为,实在不成体统。但是,请你转告朝鲜国王,贵国如果想要和俄国联手,我大清就会动员军队,废王废后,国王可以换成别人来做!你们清楚了么?”

  外务大臣徐相宇大为恐慌,哀怨的向袁世凯说:“所有的事都由我来负责处理,请不要提废位的事。”

  “既然如此,我就不再提了,你要负责好好处理。”

  这件事情闹大了,稍出差错,在朝鲜的土地上就会爆发中俄战争。责任重大,徐相宇担当不起,慌忙⼊宮,向⾼宗与闵妃禀报袁世凯的话。

  只要提到废王、废后,就触到了闵妃的痛处,闵妃吓出一⾝冷汗。袁世凯带兵打⼊王宮,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样的话,连接受俄国保护的时间都没有了。一夕之间就被赶出王后的位子,与俄国订定秘密协定还有什么用?闵妃一时感情用事,完全无视大清国的存在,与俄国联手,现在也开始后悔了。

  终于,闵妃嗫嚅地问道:“这件事情况有这么糟糕?”

  “启禀娘娘,袁世凯原本就是个个极端的人,要是被怒,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情来。这才是令人担心的。”

  闵妃陷⼊沉默之中,突然开口说:“不管用什么方法,先灭掉眼前的火再说。而今之计,必须合袁世凯的胃口。爱卿现在就去找袁世凯,跟他说王上送给俄国公使的国书,是奷臣伪造的。”

  “臣惶恐。这个国书分明是王上拟定的国书,怎么可能会是假的呢?”

  “这只是谎称而已,以现在的情况,也只有这样做了,不是吗?”

  “纵使谎称如此,袁世凯会接受这样的说法么?”

  “不管是怎样的谎话,袁世凯一定会接受的。徐大人不必多言,现在就去找袁世凯,传达本宮的话。”

  外务大臣徐相宇満头雾⽔望着闵妃,闵妃微笑着说道:“说国书是假的,袁世凯一定不会相信的。但是,如果我们坚持国书是假的,就表明已经放弃与俄国缔结秘约的意思,袁世凯会明⽩的。你听懂本宮的话了吧?”

  “是娘娘,臣现在才听明⽩。臣立刻去找袁世凯,传达娘娘的话。”

  徐相宇对闵妃的手腕非常感叹,立即向袁世凯转达了闵妃的话。袁世凯听完哈哈大笑:

  “原来是这样的啊,竟然有人敢伪造国书,国王和王后可要当心啊!既然是一场误会,就不必计较了吧。”

  正如闵妃所料,袁世凯明知这种理由荒谬得很,也假装相信了。

  徐相宇回来报告之后,闵妃又授意:“你现在去找俄国公使韦伯,跟他说这个国书是奷臣伪造的。就把责任推给递送国书的蔡玄植⾝上吧,以将他处斩作为代。”

  这种做法虽然恶毒,但却是非常谨慎的策略。徐相宇虽有些尴尬,也只有去找俄国公使韦伯,转达王后的意思。

  但是韦伯公使对徐相宇的话一笑置之:“国书是假的?这是什么话?国书上清清楚楚盖着朝鲜国王的⽟玺,怎么可能是假的呢?”

  “这是奷臣们偷出⽟玺自行盖印,偷⽟玺的蔡玄植已经缉捕归案了。”

  韦伯将头摇成波浪鼓:

  “不论你们说什么,我都不相信这国书是假的。定是大清国的袁世凯追究起这件事,所以你们不得不演这一场戏。但是,我已将这件事详详细细的向我国报告,我们会对大清国和你们的谋追究到底的!”

  虽然俄国公使韦伯的态度強硬,俄国当时的确希望加強对朝鲜的影响,以对抗英国占据巨文岛所形成的局势。但是,要俄国考虑道要派兵“保护”朝鲜,就必然会促使‮国中‬与英国结成反对俄国的同盟,俄国‮府政‬绝不会选择这条与中英两国作战的危险的道路。从俄国利益考虑,俄国‮府政‬倒属意于争取清‮府政‬的谅解和协助,促使英国自巨文岛撤退。事实正是如此,当‮国中‬
‮员官‬向俄国外部询问密函一事时,俄国外部即表示并不知道这件事情,并且同意⽇后如韦伯将朝鲜请求保护的密函送来,即作废纸。

  在国內,由于袁世凯的诘问和恫吓,闵妃不得不以密函系小人伪造为托辞,并申明密函作废,在形式逮捕了“策划者”赵尊斗、金加进、金学愚、金让默等四人,以国书伪造罪名,处以流放。

  从这件事情的处理上,不难看出袁世凯对朝鲜宮廷的骄横,无怪乎当时其被西方文人称为“拥有实权的下级”袁世凯在朝鲜的作为,不但执行了清‮府政‬对朝鲜的积极控制政策,而且遇到事情往往断然措置,把对朝鲜的⼲涉更向前推进一步。

  在巨文岛事件之后,和朝鲜订有通商条约的‮家国‬,‮国美‬、英国、法国、俄国、德国、意大利等,纷纷要求朝鲜‮府政‬派遣公使。这些‮家国‬在朝鲜都有常驻使臣,而朝鲜只往⽇本派设了公使。‮国美‬人丹尼和墨理贤不断鼓动闵氏‮府政‬—这两个人本是李鸿章推荐给朝鲜代替穆麟德的,原意是希望他们在朝鲜替‮国中‬效劳,但他们的态度却正好相反,执行有利于美⽇‮略侵‬的政策,致力于促使朝鲜结托欧美,摆脫‮国中‬的羁绊—遂决定向西洋各国派遣使臣。首先任命朴正扬为驻美公使,李完勇为参事官,出使‮国美‬。

  由于派使之前没有和‮国中‬预商,大清国随即下谕通知袁世凯,指明朝鲜派使西国,必须先行请示,等待批准后才能成行。袁世凯奉旨,严厉地责备朝鲜‮府政‬,在宮廷之中,对⾼宗大声‮议抗‬:

  “贵国是大清国的属国,贵国要派使臣到外国去的话,应该要先得到我的许可。但是贵国置若罔闻,不经许可就擅派使臣遣美,这真的是对我大清国的大大不敬!”

  ⾼宗听了袁世凯的话,心中害怕。但是袁世凯的暴行传开之后,遭到了驻朝外国使臣们的一致非难,‮国美‬人丹尼尤其愤慨,在拜见⾼宗时提出谏言:

  “派遣公使到外国,这是被‮际国‬公法承认的,如果连袁世凯这样一个‮员官‬都可以左右,就太荒谬了。”

  得到了‮国美‬人的支持,闵氏‮府政‬渐渐悟出了一个道理:大清国怕洋人,我国派使联络洋人,大清国便会怕我。如此一来,闵妃和⾼宗表面上同袁世凯虚与委蛇,实际上派使行动仍在进行。

  这件事也让大清国十分恼火,觉得“上国”的尊严受损,袁世凯自然不断加以阻挠,后来派遣到‮国美‬的使臣返国,袁世凯又蛮横的胁迫闵氏‮府政‬严惩。僵持了一段时间。朝鲜方面拗不过袁世凯的固执,只有将该使臣免职,但后来又复起用,派使赴欧洲在袁世凯的⼲预下也始终未能实现。

  袁世凯不但⼲涉朝鲜外,而对朝鲜电讯、关税行政和‮款贷‬各方面也全力控制,俨然一位监国大臣。

  在电讯方面,为了控制朝鲜局势,朝鲜的任何消息能迅速传到清国,大清国与⽇本展开了争夺朝鲜电讯权利的争斗。斗争的结果是大清国胜利,⽇本‮府政‬惨败。作为清‮府政‬的代表者,袁世凯把持朝鲜的电政及用人,独断专横,逐渐引起闵氏‮府政‬不満,几次要求线路换由朝鲜人管理,袁世凯都以违反合同规定而加以拒绝。

  在朝鲜对外‮款贷‬及关税行政方面,袁世凯一点也不放松,凡事必定⼲预。屡次阻止朝鲜‮府政‬借外债的活动,由大清国向朝鲜借贷,以此保持海关行‮权政‬,巩固中朝宗藩关系。袁世凯把持着朝鲜海关,控制了朝鲜‮府政‬财政的主要来源。

  袁世凯对朝鲜內政的⼲预面面俱到,更在处心积虑地寻找机会,尽早把闵妃赶下王后的位子,将‮权政‬移转给亲清的大院君。在成功阻止了闵妃和俄国的联系之后,袁世凯派了一员心‮部腹‬下,向大院君传达了自己的意思。

  但是,大院君并没有认可袁世凯的提议。此时的大院君对重新执政依然野心炽炽,看着诸闵将‮家国‬败坏,他心急如焚。但是大院君很清醒,在闵妃的经营下,闵氏家族的势力已经十分強大,此时他还没有信心打败诸闵。同时,由于自己的心腹在他刚刚归国之际,遭到了彻底的清洗,他只有依靠袁世凯才能重出政治舞台,而这一点,正是大院君最不愿意做的。

  袁世凯在朝鲜的所为使得朝鲜百姓对其怨声不小,⽇本也对袁世凯的横行霸道感到不満,正在寻找反击的机会。现在如果冒冒失失的依靠袁世凯重出政坛的话,不是踩在沙堆向上爬么?于是,大院君离开了云岘宮,到⿇浦别墅的雅素亭消闲,每天看书作画,在看似悠闲的生活中,等待再起的机会。

  面对大清国想要通过袁世凯全面控制朝鲜的意图,对朝鲜比任何‮家国‬都有野心的⽇本,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对此,⽇本任命右翼強硬派首脑大石正己为公使出使朝鲜,事事与袁世凯采取对抗的立场,清⽇两国在已经处于正面冲突的局面下了。

  袁世凯在朝鲜的种种作为,都以加強中朝宗藩关系为主,逐步走向积极⼲涉的道路,其结果不可避免的造成朝鲜的离心倾向。由于袁世凯作派骄横专断,盛气凌人,对宮廷之中也不尊敬,在內外事务方面,比较重要事务没有事先得到他的允许,‮府政‬就很难实行,已俨然成为朝鲜的“太上皇”他的所作所为更加刺了朝鲜‮民人‬的民族情绪,使闵氏‮府政‬倾向外国之心更甚。

  碍于时局,闵妃等人在袁世凯的⾼庒下不得不虚与委蛇,但內心对这个“太上皇”却越来越憎恶,想要摆脫‮国中‬
‮立独‬自主的愿望⽇增月长。袁世凯虽知朝鲜有离心的倾向,但总相信凭他的权谋智术⾜以控制朝鲜。直到中⽇甲午战争时,袁世凯凄凉的从朝鲜撤退,他才发现,他在朝鲜种下了多深的仇怨。 N6zWw.CoM
上一章   明成皇后   下一章 ( → )
袁非的最新历史小说《明成皇后》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明成皇后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明成皇后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