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全传是吴璿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飞龙全传 作者:吴璿 | 书号:38607 时间:2017/8/16 字数:7235 |
上一章 第五十六回 杨仙人土遁救主 文长老金铙伤人 下一章 ( → ) | |
第五十六回杨仙人土遁救主文长老金铙伤人 诗曰: 云纪轩皇代,星⾼太⽩年。 庙堂咨上策,幕府制中权。 军势持三略,兵戎自九天。 朝瞻授钺去,时听偃戈旋。 右节录⾼适《信安王幕府诗》 话说赵匡胤等众人,因擂台打死了教师李豹,被南唐元帅刘仁赡发兵追捉,当时放马而逃。于路有一显真观,众人进去躲歇片时,却遇见了家将先在庙中,因又相见了观中道长。正在言谈,不料外面追兵已至,众王侯因寡不敌众,未免心慌。那道人说道:“众位莫要惊慌,这些须兵卒,看贫道立退便了。”说罢,取了一口宝剑,缓步踱将出来,见山门外许多兵将,正在那里指手划脚,指点进来拿人。那道人开言问道:“汝等众兵将我院门围住,有何事故?”那四员副将上前答道:“道人,你却不知。今⽇有一伙贩马凶徒,在擂台上与教师李豹比武,一时将教师打死,还可解释;不意又打死了奉差将军李虎,这罪岂可脫逃?我等故奉元帅将令,特来追捉。方才走进院中,你可让我们拿去献功,便与你观中无涉。”那道人说道:“原来如此。我这观中并不曾见有贩马客人,你莫要错了主意,可往别处去寻。”副将听说,喝声:“贼道人!既没有凶徒进门,这许多马匹是那里来的?你这等支吾,莫非与他通同一路么?”道人笑道:“我便与他通同一路,你待怎样?”副将大怒道:“好泼道,敢将凶徒蔵过,擅自出头!我今拿你前去,一并问罪。”说罢,各举兵器,劈面冲来。那道人手执宝剑,向外 ![]() ![]() 然后一行人回进山门,至静室坐下。众王侯极口称谢道:“蒙师⽗法力相救,感恩不尽。还要请教法号尊姓。”道人答道:“贫道姓杨,名天真。从幼出家,在这观中三十余年,上无师⽗,下无徒弟,只贫道一人。专要多管闲事,心抱不平,代人出力。为此,与人寡合,见嫉于世。”众王侯道:“师⽗有此道德,何藉于人?惟其寡合,乃见⾼妙。但某等既蒙相救,恐败兵去而复来,那时某等便自脫⾝远去,却不遗累师⽗,如之奈何?”杨天真道:“不妨,彼若再有兵来,贫道可以自全。至于众位返驾,必须要渡江而回,贫道还当相送。”众人听了“渡江”两字,各自暗暗吃惊:“我们尚未道姓通名,怎么知道我们去路?”当有郑恩开言说道:“我们都是大辽官贩,师⽗怎说渡江起来?”杨天真哈哈笑道:“王爷休得隐瞒,贫道若不知众位来历,怎好相留家将在此,叫他备饭等候?众位不信,贫道请试言之。”遂将众王侯姓氏一一说出。众人各各惊讶,甚相敬服。 当时众王侯命家将整备马匹,捎带行李。杨天真进房收拾什物包裹,打点一齐渡江。说时迟,那时快,这里在此整备走路,不想那些败兵逃进城去,往帅府报与刘仁赡道:“启元帅,李将军并四员副将,都被汴京来的马贩同伙所杀。显真院道士助他,用法杀将烧兵,十分利害。望元帅爷定夺。”刘仁赡听报大怒,即忙点了大将王能、赵叔,领兵三千,即刻往显真院擒拿汴京奷细马贩子,不许违误。王、赵二将领了将令,登时领兵飞奔至显真院,将道院围住。此时众王侯与杨天真收拾停当,正要出门,忽听前面喊声大振,知有兵围,便一齐商议,冲突而走。杨天真道:“不可。夜晚冲围,恐非所利,贫道自有脫⾝之法。”遂向包里取出十数张符印,与众王侯及家将等都贴在额上,杨天真念动真言,喝声:“疾走!”众人⾚手空⾝,飘飘而起,借了土遁往前去了。正是: 若非天命兴王客,怎得⾼人解祸灾? 众兵在外喊了多时,并不见有人出来,心中疑惑,一齐抢将进去,把火把照耀,四处搜寻,并无人影,只有马匹包裹遗弃在內。王、赵二将无可奈何,只得叫军士牵了马匹,带了包裹,到帅府缴令。刘仁赡见弃马而逃,难以追捉,只得差人暗中打听,加意提防。此话不表。 且说众王侯得了杨天真道法,闭目而遁,耳边但闻风雨之声,不片时之间,忽的脚登实地。杨天真喝声:“开眼。”去了符印,众人看时,尽皆吃惊,原来此处已是汴梁地面,暗暗称奇。杨天真道:“贫道已送众位到京,就此告别。”众王侯道:“师⽗何出此言?某等感蒙相救,元以为报,意谓明⽇奏知主上,使我等轮流供奉,少酬大德,何故言别?”杨天真道:“贫道非图名利而来,只因众位王爷有厄,故此特施小术,以脫离虎袕耳,何⾜言报?今幸安然无事,于贫道之心毕矣,理当告辞。”众人苦苦相留,杨天真坚执不从,只说一声:“后会有期。”化阵清风而去。众人望空拜谢,各回府第。 次⽇上朝,山呼拜舞。世宗宣赵匡胤上殿,赐坐问道:“二御弟探视金陵,事势如何?”匡胤将贩马到金陵,以至杨天真土遁救回,前后事情,一一陈奏。世宗听罢,又惊又喜:惊的众王侯几遭不测,朝廷险失了梁栋之材;喜的众人逢凶化吉,得遇仙人相救,安稳回来。当时世宗问道:“据御弟之意,几时可以兴兵?”匡胤道:“臣意南唐地广民殷,城邑无备,有可取之势。今值秋⾼马壮,正好兴师。望陛下决之。”世宗听奏,悦而从之,即下诏书道: 蠢尔淮甸,敢拒大邦,盗据一方,僭称帝号。晋、汉之代,寰海未宁,而乃招纳叛亡,朋助凶逆。昔⽇金全之据安陆,守贞之叛河中,大起师徒,来为应援,迫夺闽、越,生灵涂炭。至于应接慕容,凭陵徐部,沐 ![]() 诏下,御驾亲征。仍谕王景、向训徐图取蜀之计。即⽇拜匡胤为元帅,⾼怀亮为先锋,李⾕为左右救应使,韩令坤督运粮草,李重进等十二人随军征进,点阅大兵二十万,择⽇起行。匡胤传下军令,命大将李⾕、李重进领兵先取滁州、扬州、泰州等处,以分其势;自领大兵由南界牌关而进。分拨已定,诸将整顿先行。然后世宗命范质、王朴同理国政,留⾼怀德监军守城。克⽇车驾离汴京,继前兵进发。但见征云黯黯,杀气——,戈戟如林,旌旗似雾。有诗为证: 征旗南指北军来,战鼓频敲震地雷。 此去鹰扬成伟绩,管教兵胜凯歌回。 大军一路无词,不⽇已至南界关。关主总兵官董清预备行宮,前来接驾。君臣进关住下。 早有哨马报⼊南唐。唐主大惊,急召众巨商议退敌之策。文武俱备无言,惟有元帅刘仁赡辞气从容,近前奏道:“主上且勿惊慌。自古⽔来土掩,兵来将挡。往时大王要救西蜀而霸一方,不意事机不密,先被周师⼊境,今若张皇无策,岂不被蜀人聇笑?为今之计,正宜大兴六师,与周将拒敌。至于成败,未可知也。”唐主听其言,即以刘彦真为统军节度使,刘仁赡为清淮节度使,领兵五万,至淮、扬二州与周师拒敌。又命国师文修和尚督兵五万,到清流关教应。那刘彦真领兵至凤 ![]() 周将前军李⾕,因攻寿州不下,又闻唐兵已至淮西,大布战船,遂与众将议道:“我军素来不习⽔战,若他断我浮梁,背腹受敌,无可生之路。不如退守浮梁,待圣驾到来,再行进取。尔等以为何如?”请将议论不一,或 ![]() ![]() ![]() 却说唐将刘彦真闻知李⾕退守浮梁,心中甚喜, ![]() ![]() ![]() 次⽇,李重进结阵以待。刘彦真提 ![]() ![]() 临兵⼊阵山川暗,斩将归营⽇⾊低。 刘彦真见折了张万,心中大怒, ![]() ![]() ![]() ![]() 堪怜惯战杰英俦,兵马齐攻⾎逆流。 早识贪功偏丧命,何如保守万全谋。 李重进听知刘彦真被杀,引兵急进大杀,唐兵死伤殆尽,掠其辎重盔甲不计其数。 刘仁瞻见势不谐,收拾彦真部下残兵,同张全约及所部之兵退守寿州,星夜差人告急于唐主。唐主闻刘彦真全军尽没,惊得魂不附体,急召众巨商议。枢密使陈景文奏道:“周师奋勇而来,彦真新丧,若与之战,吾军必败。主公可命大将屯守清流,以拒周兵。”唐主依奏,即差大将皇甫晖、姚凤二将领兵一万,往清流关同国师屯扎,以拒周兵。二将领旨,带兵而去。 却说李重进夺了凤 ![]() 次⽇,探马报⼊城中,言周师夜一退去,不知何故。刘仁赡差人出城于四处打听,回报道:“他军绝粮,故此回军,恐我军追赶,在十五里之外扎营,为缓兵之计。”当下都监何延锡 ![]() ![]() ![]() ![]() ![]() 李重进、曹英回兵,会合于城中, ![]() ![]() 匡胤辞驾,提兵至南界关,总兵官董清接进参见。匡胤问道:“南唐可有人马来犯关么?”董清道:“清流关守将姚凤、皇甫晖,不曾犯界。只有同守的一增,名文修和尚,骁勇非常,又有金铙,十分利害,几遍前来攻打。众将恐有疏失,不敢出敌,只惟紧守而已。若元帅不早亲来,此关终于难守。”匡胤道:“彼若有人来犯,尔可依旧严防,俟我明⽇出兵破他。” 次⽇,匡胤升帐,众将上前参见。早有探子报进城来:“外有一和尚讨战。”匡胤遂问两行众将:“谁去会他?”只见旁边闪出一员上将,应声道:“末将不才,愿见一阵。”匡胤视之,乃是御前都尉将军王壬武,系铁 ![]() ![]() ![]() 头戴一顶金线毗卢帽,⾝穿一领盘龙⻩袈裟。 ![]() ![]() 那文修和尚一马当先,大声喝问:“来将何人?”王壬武道:“贼秃听着:吾乃大周天子驾前大元帅南宋王帐下都尉大将军王壬武便是。贼秃你也留下名来,俺好记功。”文修道:“不须问得,洒家乃南唐王驾下护国禅师,法号文修。汝今枉来送死,洒家当与你解脫。”王壬武大恼,拍马上前,一 ![]() ![]() ![]()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 败兵报⼊关中,匡胤闻之大怒,便问:“谁敢出去与王壬武报仇?”众将皆惧金铙利害,都不应声。匡胤怒气填 ![]() ![]() 圣主有百灵呵护,贤臣致诸福维持。 当下匡胤转眼醒来,见文修立在旁边叫声:“真主休罪。山僧不识天理,几乎妄行,从此不敢再犯矣。”匡胤见此光景,不知所以,只得答道:“长老既已出家。何不归山焚修,在此红尘图甚功名富贵?”文修道:“真主有所未知。山僧原是陕西风雪山演教寺住持,只因殿宇坍塌,佛像淋漓,山僧立愿修建,特地下山募化于南唐主。蒙唐主许下周兵退去,差官建造,为此前来助他。不想今⽇遇了真主,险些山僧获罪于天,无可解脫。”匡胤道:“长老既然募化而来,休管两边闲事,且请回山。期在事平之后,不才当来装金建寺,独力成全,决不虚谬。”文修大喜称谢,即便弃下马匹,飘然去了。匡胤勒马回程,将次半路,见前面兵将蜂拥而来。那众将接着匡胤,便问追赶和尚消息。匡胤道:“被我良言解劝,已弃此归山矣。”众将各各 ![]() 次⽇,匡胤领兵直抵清流关外,放炮安营。探马报⼊关中,皇甫晖与姚凤商议道:“寿州已被周师所得,文修长老一去无音,今周兵又来攻城,恐非其敌,不如撤兵退保滁州,拆桥自守,方可万全。”姚凤道:“不可。此关乃必争之地,若不守此而退护滁州,周师攻取,如何抵敌?”皇甫晖不听其言,竟撤兵向滁州去了。消息传⼊周营,匡胤不胜之喜,对马全义道:“此天助吾也。此贼以此关为不⾜惜,退守滁州,断桥自保,真不知兵者也。盖滁州非冲藩之地,吾既得清流,千军万马,岂惧滁州一桥乎?公可引五千兵,即时取木作筏,乘彼未定,吾军掩至,破之如抬草芥耳。”马全义领令去了。于是,匡胤亲率大兵,相继而进,采取滁州。有分教:攻一城,拔一城,势如破竹;战一阵,胜一阵,形似吹灰。正是: 天意既经厌伪命,人心自是向兴朝。 毕竟赵匡胤怎的取城,且看下回分解。 N6zWw.CoM |
上一章 飞龙全传 下一章 ( → ) |
吴璿的最新历史小说《飞龙全传》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飞龙全传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飞龙全传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