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是浪子刀创作的经典架空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架空小说 > 核武皇帝 作者:浪子刀 | 书号:38067 时间:2017/8/10 字数:6002 |
上一章 第143章 立藩 下一章 ( → ) | |
荫昌回到京师述职正好是在奉票风波最热闹的这些天,刚上任不久的直隶总督杨士襄已经被撤职,赵尔巽也被撤离户部,整个京师里就是无比的热闹,看热闹的人很多,这种热闹却让荫昌发自真心的感到悲凉和伤痛。 在家里等了几天后,他终于等到了慈禧太后的召见,这天一大早就坐了轿子去紫噤城里觐见太后。 时隔两年才有机会回到京师,再去见太后,坐在轿子里的荫昌有着说不出的感叹和唏嘘,如今的他已经是坐稳了奉天巡抚的位置,他自己觉得这两年⼲的不差,东三省新政里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在京师的这几天,他每天见到别人,别人都会赞他在奉天腾折的新政很是不错,在朝廷上下都颇有口碑,说他是真正会腾折新政的人。 荫昌听来听去都觉得每个人都说的是泛泛之词,其实没有一个员官和満人权贵真的知道东三省新政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东三省新政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荫昌则对此甚为了解,他刚到任上之时,奉天省一年的税收不过四百余万两银子,和朝廷每年一亿两⽩银的税收相比,简直是不值得一提,在各省之中也绝对排在倒数的行列,连陕西省都不如,而黑龙江省和吉林省比之奉天省更是倒数的垫底。 短短两年时间,即便大半的新办工厂的税收还有一大半是减免的,东三省还裁减了各种苛捐杂税和丁税。即便是这样,奉天省在丁未年的税收也增加到了1578万银圆的规模,东三省的总税收(不含矿产业税种)则新增到了2703万银圆,因为三省都有大规模的官垦局、军垦局、林垦局,从直隶、山东招揽民丁种植收租,收益颇丰,东北行银等官办事业盈利也丰厚。使得东三省的财政总收⼊增加到了4740万银圆的规模。 生财有道。 生财有道啊! 东三省还通过強买強卖的方式从外资行银那里卖了总额约五千万银圆的长期公债,用于兴办三省⽔利,增开林牧良田。修通道路,设立公塾新学。 当荫昌回到京师再次面对旧⽇ ![]() 差距甚远。 差距甚远啊。 只是此时的荫昌已经不敢再担保宋彪绝无造反之意了,这两年间,他不止一次的从各种途径听说了光复会在东三省迅速扩张的事,虽然手中绝无证据,可他还是有充⾜的把握猜想宋彪才是光复会背后的那个人。 没有宋彪的支持,光复会在东三省不可能如此快猛的发展,甚至是肆无忌惮的发展,何况新军內部的华新会也绝非善类。 荫昌其实很清楚,他只是故意装作不知道。因为不知道才能熬过去,他要是真的摆出自己已经知道的架势,那就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加⼊光复会,二是⾝为巡抚。严查反贼 ![]() ![]() 坐在轿子里,荫昌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悲凉。 ⾝为一省之巡抚,政绩如此之佳,加上満人的⾝份和资历。他要不了几年就能成为封疆一地的总督,这本该是值得⾼兴的事,可他哪里能⾼兴呢? 荫昌心里感叹着,痛苦着,人已经到了紫噤城外,下了轿子,他就继续跟着太监二总管亦步亦趋的前往宁寿宮。 比起上次觐见,此一次的宁寿宮显得有些冷清和落寞,在这帝国落寞之时,即便是在清晨 ![]() 太监之中也少有几个新人,来来去去的这十年里都是老人。 太后并不在宁寿宮,荫昌只能先上前,一个人寂寥的跪在大厅里,在那猩红⾊的红地毯上,他所能感觉到的是一种惶惶不安的恐慌。 二总管崔⽟贵也似乎比以前苍老很多,脸上甚至有了老人斑,眼眸发⽩,仿佛是要瞎了一般样子,他陪同在荫昌的旁边等着太后的到来。 见荫昌额头滑落冷汗,崔⽟贵就好心的带着一丝哀叹的宽慰道:“大人不用忧虑,太后一岁一老,这些个月里常有痢疾,年纪大了,或许总是难免的吧,这光景大体都还在后堂里,或许等一会儿才能来,您要嫌累,不妨先在门外继续站着。” 荫昌听了这话,心里宽松了一些,可能提前进殿里跪着 ![]() 他就继续跪着,低着头,等着慈禧太后。 这一等又是将近一刻钟的时间,慈禧太后才在两名老宮女的搀扶下走进宁寿宮,很多人以为皇宮里都是年轻貌美的少女等待着皇帝的宠幸,真相却是残酷的只有一群年华老去的老宮女,即使是年轻的宮女也实在谈不上何种姿⾊可言。 特别是在慈禧掌控着皇宮的一切之时,连皇帝几乎都没有。 这里只有一个比一个更老的宮女和太监,一如这个帝国般的腐朽和苍老。 陈腐犹如斑斑锈迹,正如这个落魄潦倒而虚弱不堪一击的帝国,即便这个帝国曾经強大过,正如此时一同走向衰弱和死亡的奥斯曼帝国一般。 慈禧太后脸⾊苍⽩而全⾝乏力,⾝子骨里透着冷冷的寒意和再也无法掩饰的衰老,她在过去的半年里不仅有长期的慢 ![]() 每当她一合眼。她就会想起被自己下令杀死的珍妃。 和所有的 ![]() 直到很多年后的今天,她回想起过去才知道年老的人也会一次次犯下曾经犯过的错,当她杀死那个年轻的女人之时,她和皇帝就再也不可能回到过去了。 现在。她只能一个人面对着眼前的困难和痛苦。 她曾经为这个帝国带来的同治中兴,平定了粤匪和捻匪,还收复了xīn jiāng。至少她觉得都是自己为这个帝国而做的,可她知道自己再也没有能力平定东北。 半个月之前,她还一时心急的想过以秉办东三省新政政绩颇佳。又签署了《韩清通商续增条约》这样的功绩将宋彪提为军机大臣,招⼊京师,⽇后再给載沣留下空间和时间去对付宋彪。 诏令已经拟定好了,但她在最后一刻放弃了这个极可能彻底毁掉整个帝国的冒险决定。 宋彪不是曾国藩,也不是李鸿章,更不是袁世凯和张之洞,别人不会这么傻的⼊京任由他们宰割。 坐在龙椅上,慈禧静静的看着荫昌,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寄托和感伤。 荫昌上前跪拜,道:“奴才奉天巡抚荫昌给太后老佛爷请安!” 慈禧太后忽然有一种想要哀嚎的悲伤。特别是当她听到“奉天”这个词的时候,曾几何时,大清国的 ![]() 其实她知道的东西还不多,不管是荫昌,还是增韫都隐瞒了太多事不敢如实禀告。即便如此,想到宋彪在东三省已然拥兵十几万之时,她还是特别的痛苦。 她知道,别说是在她有生之年,恐怕就是在載沣的有生之年也未必能够收复东北。 慈禧终究还是回过神,凝视着荫昌感叹道:“听说你回京也有些⽇子了。在奉天省当巡抚,总少不得要和宋总督打 ![]() 荫昌答道:“回禀太后,奴才在奉天也没有受着什么气,宋总督推崇荀子,讲究荀子之道,隆礼尊贤,重法爱民,所设新法大多依照洋例,但凡有法可依,一概依法置办。新政施行以来,总督衙门下设各厅,各府设局,唯军警两务亲自督办,其他该巡抚置办之事一律由巡抚置办,总督辖管之事则一律由各厅置办,并无越权之举。自东三省新政开启至今,三省财政⽇益新增,去年三省财税总收合计3160两库平银,军饷开支720万两库平银,警务巡防开支180万两库平银,其余大多用于三省⽔利、学政、开垦、修路等事宜,且无增收苛捐杂税之事。两年之间置办公塾一万四千余所,凡乡民百户以上之屯村都设有公塾,凡各县皆设有新式小学和中学,凡各府皆设有专科新学,凡年満八周岁者儿童,愈六成有书可读,三省新增百姓七百余万,各地新办工矿六千余家,新增商贸行资本一万两⽩银以上者四百余家。三省各地沿铁路广种大⾖、甜菜,沿辽东湾和⾩州等地大种棉花,各地增种⽟米、⾼粱、小麦、⽔稻者六百万垧地,辽东半岛一带广收柞蚕丝,大兴、小兴和长⽩山一带多设林牧开垦局,各地置办牧场、林场,百姓五⾕丰登,凡直隶、山东、河南、江苏各地流民至东三省,无非安置妥当,安居乐业,迄今未有民 ![]() 慈禧听着这番话颇是觉得惊讶,虽然说东三省新政办的好是世人皆知,好到这样的地步实在有点超乎她的想象,她忍不住的有些倒昅一口凉气,问荫昌道:“如何能有这样之事?” 荫昌小心翼翼的答道:“无他,唯督抚齐心,同舟共济,而宋总督更是难得之才,凡事多能安排贤才处置,使员官能各展所长。又以隆礼尊贤,重法爱民为新政之纲,吏治清廉,少有贪污克扣之官。” 他说的当然不是实话,因为他所报出来的东三省赋税总额中缺了煤炭业的开采税、营业税、所得税等等,在东三省税收免税优待政策中,矿业这一区域是无优惠的。而对朝廷上报时则故意隐瞒了这一点,这一块则全部被总督府直接调⼊军费中。 慈禧哦了一声,心里愈发有些紧张。却道:“如今国全各省都在兴办咨议局,唯独三省没有,不知何故?” 荫昌答道:“宋总督虽然未设咨议局。却设了一个名为调研局的机构,多是聘请名士担任幕僚,同商大事,凡三省巡抚衙门也设有新政局,邀请地方乡绅和各地贤能之士同商政事。此和各省咨议局大致相同,然cāo控之权在于我等,故而并无各地立宪之 ![]() 慈禧赞同道:“你们这个法子倒是妥当,本宮也觉得咨议局之事未免儿戏。东三省新政办的好,你的功劳也不想,前些⽇子闹了场奉票风波。杨士骧暂时只能撤职。直隶总督不比别处,总要管着北洋军的事,本宮寻思良久,决定将你调回来当这个直隶总督。你在直隶,本宮也放心些。” 荫昌心里自然⾼兴。毕竟是一步就提升到了直隶总督的宝座上,从今以后也就真算是熬出头了。 他心里明⽩,其实朝鲜现在也无人可用,如果他不是満人,按道理也绝对轮不到他。 荫昌当即谢恩,道:“多谢太后恩典。奴才必当效⽝马之劳。” 慈禧有气无力的微微颔首,只是和荫昌说了会话的功夫,她已经耳鸣嘈杂,体虚手寒,不知道有多不舒服和难过,可她也只能继续撑着,又和荫昌问道:“至于奉天巡抚之职,你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荫昌道:“东三省开垦督办大臣唐绍仪是个合适的人选,他在这个位置上,至少不会像当年赵大人那样坏了朝廷的大事,也不会走错路,办错事。” 慈禧明⽩荫昌的意思,在奉天巡抚的位置上既要和东三省总督宋彪保持合作,不能翻脸闹事,也得防着宋彪,不能和宋彪走的太近。 能有这样的人选肯定是再好不过。 慈禧微微颔首,心里宽慰,道:“这人倒也不错,往年和⽇俄周旋,亏他有那番能耐。要说起来,东三省新政办的好,他倒是功劳也不小,只是细细一想,东三省如今虽是有功之地,本宮担心的也便是这里。前番你刚回来,劝说同宗不要妄言杀宋总督,只说俄国的军火一火车之外又一火车的运往奉天,可真有此事?” 荫昌知道这事迟早是要被问的,当时他是和亦劻、載沣说的这事,載沣年轻气盛,非要杀宋彪以平东北之患,荫昌气恼之下就说了这句实话,吓得亦劻和載沣不轻,连夜就跑去和慈禧禀报。 他谨慎的思量片刻,如实回答道:“宋总督防范朝廷极严,何况他如今也是骑虎难下,又要力防⽇俄各国,比如说签订《韩清同商续增条约》,驱逐千余⽇本浪人等事,他若是没有手中十万重兵,⽇本岂能轻易就范?如今他和⽇本、朝鲜谈延吉之事,又要将朝鲜赖居三省的难民遣返,数量达十几万之多,⽇本也是一忍再忍,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怕他而已。此人手握十万精兵,别说北洋军不是对手,⽇本陆军那么厉害,实际上也不是对手。兵多是好事,可也是坏事,他又是不好当官,只想当将的人,东北新军又是他一手锻炼出来的虎狼之师,他岂能坐视被朝廷调⼊京师,斩其四肢爪牙?太后,奴才斗胆说一句话,比之当年的三藩,宋总督确实并无作jiān犯科之事,凡事也都依法置办,更无越权专权之举,只是如今已是难解的死结,朝廷怕他造反,他怕朝廷下手除他,两边都不得安生,只能相互提防,越是提防,怕是越容易出事。何况京师之中真是太多恨不得生 ![]() 慈禧不说话,她知道荫昌说的是实话,可谁能不妨着对方呢? 在心里哀叹一声,慈禧问荫昌道:“那你以为该如何置办才能开解这个死结?” 荫昌道:“奴才斗胆,以为朝廷不妨就索 ![]() 慈禧颇是不⾼兴的斥责道:“若是三十年,朝廷还无能力定安东北,那该如何,难道就要将祖宗的基业都让给他?” 荫昌吓了一惊,可还是劝说道:“太后,若是朝廷缓了三十年还不能平定东北,那哪里还有三十年之机…慈禧一时无语,她自己想想也知道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大清国卧薪尝胆三十年还没有实力打败宋彪的东北新军,又何必还要继续腾折呢? 她知道荫昌说的很对,但她绝对不可能同意这样的提议,可她也打算让军机处去商谈这件事,以此去试探宋彪的反应。 她将希望寄托于宋彪自己主动站起来反对此事,意识満清皇室的⾼贵,意识到大清帝国授命于天的事实,意识到自己⾝为一个汉人的卑 ![]() 人少则慕⽗⺟;知好⾊,而慕少艾;有 ![]() ![]() 她希望宋彪能明⽩如此浅显的一个道理,一个做为汉人都必须明⽩的基本道理。RQ n6zwW.cOM |
上一章 核武皇帝 下一章 ( → ) |
浪子刀的最新架空小说《核武皇帝》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核武皇帝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核武皇帝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