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明朝是海上中华鲟创作的经典架空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架空小说 > 活在明朝 作者:海上中华鲟 | 书号:37599 时间:2017/8/3 字数:3259 |
上一章 第九十四章 下一章 ( → ) | |
大明朝级别最⾼的央中级财政会议,在万历十七年的正月十六正式开张。万历不想参加,但是他不得不参加,去年冬天腊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给京师带来了极其大巨的损失,这次的财政会议,实际也是在讨论,今年京师的灾后重建工作,和今年大明的财政预算。 会议其实也没几个人,申时行,王锡爵,许国,王家屏,这是內阁的几位大学士;司礼监则是王安,李莲雄等几个秉笔太监,掌印太监;以及六部的各级主官。从一开始,会议就充満着火药味。 万历并没有列席会议,仅仅是在大大的屏风后面无聊地擦拭着手里的54手 ![]() 果然,工部尚陈元首先开炮:去年的地震,京师的建筑物受到大巨打击,包括午门在內的几个门都塌倒了,没倒的也摇摇 ![]() ![]() 户部以财政超支为由,竟然要求先暂停对东市西市的建筑!难道我大明的京师只需要一座皇宮,不需要员官和百姓了?!这还是京师吗?! 户部尚李元奇慢悠悠地道,不是我户部不拨款,是实在是无款可拨!去年的税赋全部加有一千三百万两银子,江苏山东等几个省的河道修复用去了一百五十万两;皇的狼群⽇常训练和军费还有补助用去了六十万两;河南大旱朝廷对灾民的救助用去了二百万两;內廷的开支是无论如何不能省的,又用去了一百八十万两;各种军费加起来又用去了将近二百万两,国库就只剩下不到二百万两,这里面还有各级员官的俸禄。 谁知道天灾一起,光是损失就超过了七百万两!你工部重建京师咱们不是不理解,而是实在是无款可拨了!不光是你工部没有银子,就连吏部也快连俸禄都发不下来了!礼部是费钱大户,已经没有银子进行什么大型活动了!不是我户部不给银子,确实是没有了啊,要是再给,那就只能动用內帑了!可怜內帑哪里还有什么银子? 万历听到这一句有些偷笑,托朱一刀的福,在汪铭清家搜出的那六百万两银子,现在还有大概一半;又在 ![]() ![]() 陈元愤怒地站起来,指着李元奇的鼻子骂道,我大明的国库全让你们自己贪了!看看你李元奇出派去的 ![]() ![]() 李元奇也拍着桌子吼道,饭可以 ![]() ![]() ![]() 陈元顿时脸⾊涨的通红,用颤抖的手指着李元奇道,那两套房子都是当地土司送给的礼物,难道你李元奇敢说自己没有收?!而且还有一块金矿! 眼看着这俩人越说越离谱,其他人赶紧劝阻,说议事就议事,扯这些旧账⼲什么?有什么意思?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赶紧议出今年怎么办,而不是互相揭对方的底!冤家宜解不宜结嘛! 申时行眼看着越闹越 ![]() 这个老家伙天生就是属狐狸的,就当什么都没听见,什么都不知道,这样谁也不会得罪。 但他还是得罪了一个最不该得罪的人缩在屏风后面咬牙切齿擦拭54的万历。听着这两个人揭出来的短,他心里不是不知道,而是 ![]() ![]() ![]() 申时行如此谨慎之人,怎么会让皇帝在后面听到这些?这是因为他并不知道,万历此时在什么地方。这回万历耍了个心眼,本来是告诉申时行自己要出席这次会议,但临时又改变了主意,不去了。申时行可气坏了,皇的话就是圣旨,怎能轻易更改?可已经临近会议开始,通知不开也不可能了,所以⼲脆就不再等待,自行开始。 可他哪里知道,皇帝是没有列席,可并没有说不去旁听啊!尤其是躲在屏风的后面,谁会注意这种地方啊? 于是这次申时行大大地失算一回,也让万历听到了平常听不到的东西。 会议还在继续进行,兵部尚常旭东提出了一个让人意外得意见:在浙江改稻为桑。因为在去年,江南织造局织出的丝绸卖至西洋诸国,得银竟然有百万两!江南织造局去年一年售出的丝绸销量,已经达到了江苏全省税赋的两倍之多!看来丝绸还是很有赚头地嘛!如果要是能把浙江全境的稻田改为桑田,那也许可以增加织造大量的丝绸,再远销至西洋诸国,不就大大地缓解国库的困境嘛! 这个意见一出,大家都很感趣兴,出口丝绸这可是个好事情!不仅仅可以解决大明的财政状况,还能大大地增加浙江的就业人口,减少浙江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这下子不仅仅是各位⾼官,就连司礼监也非常地感趣兴,毕竟这个创造 ![]() 这话一说,立刻就炸开了锅! 刑部尚首先发难,声称从江南总督府收到的消息说,今年倭寇屡次犯边,不仅仅是福建沿海,就连南京都遭到了一次倭寇的侵袭!结果全城因为没有戒备,被倭寇杀死并且掳走数千人!怎么能把江南织造局搬到江南卫去? 然后是吏部尚,他说如果把织造局搬到江南卫,那织造局的人员编制,是算到江南卫,还是算內廷?要知道江南织造局可是司礼监的下级单位,是直属內廷的,组员和忍受都是太监!没有皇的圣旨特批,太监怎么可以随便进⼊军队?更关键是內廷各级太监的任命并不归吏部管辖,这就给行政的管理带来了极大地不便… 万历的头都被他们吵晕了,这么下去什么也讨论不出来,尽浪费时间。不过改稻为桑…这个法子似乎确实可行,把江浙的产量田全部改成桑田,这样蚕丝的产量就有了保证,继而丝绸的产量就增加了;这样江南每年可以多供给朝廷一百多万两银子,甚至更多。 一百万两银子虽然不多,却能办不少的事情,补不少的窟窿。如今大明这艘船的窟窿实在是太多,大修是需要银子地,所以只能补窟窿,但是能补到什么地步,就得看银子有多少了。所以万历自己也倾向于这个办法。大明的东南多的是工匠和织布机,只要能把他们组织起来,一年的丝绸会产出多少?会给大明带来怎样的利润?万历越想越开心,不过这件事情要 ![]() ![]() ![]() |
上一章 活在明朝 下一章 ( → ) |
海上中华鲟的最新架空小说《活在明朝》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活在明朝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活在明朝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