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是猛子创作的经典架空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架空小说 > 大秦帝国风云录 作者:猛子 | 书号:36699 时间:2017/7/30 字数:6023 |
上一章 第353章 白马教诲 下一章 ( → ) | |
第353章⽩马教诲 在项燕的斡旋下,齐国太子安不得不面对现实,接受了秦国的议和条件。 其实齐国临淄这时候停战议和的呼声也非常⾼涨。形势很明显,齐国已经失去攻占中原的最佳机会,中原局势已经被秦国武烈侯所逆转,韩魏复国已经成为事实,如其拒不议和成为众矢之的,遭到秦楚韩魏四国的攻击,倒不如顺应形势的发展,仿照楚国的做法,以魏国为附庸来达到间接占据中原土地的目的,以最小代价赢取最大利益。 秦齐楚三国各占中原一部分,中原三分,形成鼎立之势,这实际上正是齐楚合纵攻打中原的最终目的。齐国独霸中原那是绝无可能的事,秦国武烈侯正是看到了这一主导中原局势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一招“重建韩魏”便轻松逆转危局。 齐王建和临淄中枢在內外重庒之下,只好暂时搁置扩展称霸的想法,撤回军队,耐心等待时机。 秦齐两国达成议和原则之后,整个中原局势就算基本稳定下来,战事全面停止,接下来就是秦齐楚三国对中原利益的瓜分,至于韩魏两国,不过是中原利益的一部分,他们是鱼⾁,而不是刀俎,他们的命运决定于秦齐楚三国艰难而冗长的谈判。 宝鼎上奏咸 ![]() ![]() 与此同时,河北王翦、冯毋择,代北羌廆、司马尚等军政官长,也纷纷上奏咸 ![]() 秦王政考虑到大局,答应了宝鼎的奏请,允许他速返代北。 宝鼎辞别中原文武大员,北上返代。公子扶苏一直把宝鼎送到了⽩马津。 渡河之前,宝鼎与公子扶苏秉烛夜谈。 公子扶苏坚持要把宝鼎送到⽩马津,正是得到了其师傅淳于越的指点,目的是想与宝鼎做一番深谈,以便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下去。 宝鼎询问了扶苏的学业,聆听了扶苏在经世济国方面的一些想法。扶苏先是在咸 ![]() 宝鼎听出来淳于越的“师古”“礼治”对扶苏的影响较大,于是毫不客气地告诫扶苏,大秦的“法治”永远是治国 ![]() ![]() 韩非子集法家“法∑”三派之长,提出了“央中集权制”而“央中集权制”是“法治”之大成,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央中集权制”都是大秦的基础国策。 当然“法治”自有其弊端“⾼度的央中集权制”也有其危害,而为了减少“法治”给王国带来的弊端和危害,做为统治者,要从儒、道、⻩老、霸王等等诸子学派的治国理论中取长补短。 宝鼎 ![]() “师古”本⾝没有错误,但要有选择 ![]() 我们要取“法治”之利,改“法治”之弊,至于如何改,那不仅仅是大智慧的问题,还必须对治国的本质有深刻的理解。治国的本质就是权力和财富的分配,就是王国各阶层合理地占有权力和财富,以此来实现王国的稳定和推动王国的发展。 理解了治国的本质,知道了要合理分配权力和财富以便満⾜王国各阶层的需要,那么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应该如何制定和修改治国策略也就一目了然了,但人 ![]() ![]() ![]() 从大秦来说,強权就是君权至上的央中集权制,以此制度来保证“以法治国”在“法治”的基础上融合儒家的“礼治”⻩老的“无为”以“经世致用”原则来取长补短,最终形成“外儒內法”的治国之道。 这就是宝鼎所要打造的未来的帝国,但在他所存在的时代,他只能统中一土,只能引导帝国逐渐走向“外儒內法”的治国之路,而在未来帝国皇帝的思想里种下这颗种子,是宝鼎必须要做的事,而且一定要做成功,否则,他拯救帝国的宏图大志就无法实现。 扶苏自从离开京城,其成长速度非常快,尤其在治国理念上更是数次聆听宝鼎的教诲。宝鼎在学问当然算不上⾼深,但他的优势在于前世所获得的丰富历史经验,他对治国的理解要超越这个时代的人。扶苏本来就崇拜自己的叔⽗,这种盲目的崇拜让他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宝鼎的治国思想和观点。 “我想随叔⽗一起去代北。”扶苏恭敬地说道“这样我就可以随时聆听叔⽗的教诲。” 宝鼎笑着摇头摇“你长大了,也有心计了,和叔⽗说话也转弯抹角了。没有必要这样,你想对叔⽗说什么就直接说。” 扶苏有些尴尬,低头不语。 “我要把你推上储君之位,但你应该知道我和你⽗王之间的矛盾,假如你始终和我在一起,我也就没办法让你成为大秦的储君。”宝鼎伸手拍拍扶苏的肩膀,一语双关地说道“你是不是听说我有可能说服大王在代北和江南两地建封国,所以你想去做代北的封国之主?” 扶苏没有说话,但眼里的不安之⾊证明了宝鼎的猜测。代北和江南一旦建封国,公子⾼、公子将闾肯定要封君,如此一来,这对兄弟有地盘,有实力,还可以南征北伐建下显赫功勋,秦王政可以在他们中间选择一个做储君,形势对扶苏非常不利。 “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宝鼎问道。 扶苏犹豫了一下,说道“我想跟着叔⽗。” 宝鼎摇头摇“这不是你自己的想法。说你自己的想法,你自己是怎么想的,我要知道你实真的想法。” 扶苏看到宝鼎脸⾊渐渐冷峻,不噤有些紧张“我不想去代北。代北有将闾,江南有⾼,他们都是我的弟弟,我这个做大兄的怎能去抢弟弟的功勋?”停了一下,他不安地看了一眼宝鼎,小声说道“叔⽗,我不想回咸 ![]() 宝鼎淡然一笑。 咸 ![]() ![]() ![]() ![]() 这种传闻的产生源自于时局的变化,楚国的政变让 ![]() ![]() “为什么不想回咸 ![]() 扶苏心里顿时一窒,脸上立即露出惊慌之⾊。难道叔⽗也要自己回咸 ![]() “大秦的储君肯定要待在京都,而不是在前线冲锋陷阵。”宝鼎笑道“你迟早都要回咸 ![]() 扶苏听到这话心里顿时又是一松。情绪上的急骤变化让他心神震颤,背心处竟然惊出了冷汗。 “叔⽗,我是说,我不想马上回咸 ![]() “谁说你马上就要回咸 ![]() ![]() 扶苏面红耳⾚,低着头不敢说话。 “你⾝边的人是不是要换一换?”宝鼎冷笑道“你长大了,应该知道什么话可以听,什么话不能听。你是大秦未来的君主,最起码要做到明辨是非、知人善任。你最近在读什么书?” 扶苏惶恐不语。 “我每次见到你,每次给你写信,都嘱咐你要读书,要读书,要勤奋读书,你做到了吗?读书使人明智,只有读好书,读懂书,你才能做一个明君,你才能承担起开创帝国大业的重任。你现在看到的大秦不过是一个诸侯国,将来你要亲手去开创一个疆域万里的大帝国。”宝鼎的声音逐渐严厉“你是未来帝国的皇帝,不是诸侯国的王,你知道吗?” 扶苏又是愧疚又是感动。他从自己的⽗王⾝上从来没有感受过这种严厉,这种让人感动得流泪的严厉。皇帝?历史上有三皇五帝,他们都是青史留名的远古君王,而叔⽗竟然把自己比作三皇五帝,竟然对自己如此期待。 “叔⽗,我错了。”扶苏大礼致歉。 “有些人,追求的不是丰功伟业,眼里也没有芸芸苍生,他们追求的是名利,他们非常贪婪,这种贪婪⾜以亡国灭种。”宝鼎警告道“你⾝边的人要换了。” 扶苏小声应诺。 宝鼎平缓了一下情绪,继续说道“今天晚上我说了很多,我不知道你可听懂了。把你听懂的部分告诉我。” 扶苏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大秦的立国 ![]() 扶苏把宝鼎的治国理念和国策变⾰的主要方向做了大概的阐述。 宝鼎赞赏地点点头“这是我的治国之道,你⽗王也有他的治国之道。你是大秦未来的皇帝,你要在读书中不断思考自己的治国之道。我和你⽗王的矛盾主要来自治国理念的不同,将来,你做了大秦的皇帝,如果我还活着,我还能为你冲锋陷阵开疆拓土,我们之间也会在治国理念上发生冲突。有冲突是正常的,治国理念上的冲突可以让帝国国策在不断的调整中最大程度地満⾜各阶层的利益,这有利于帝国的稳定和发展。如果没有冲突,朝堂之上只有一种声音,那么国策必然会走向错误的方向,最终会伤害到帝国。” 扶苏似懂非懂的用心听着。 “你的目标不是大秦的储君,也不是帝国的皇帝,因为你肯定是大秦的储君,肯定是帝国的皇帝,这是你的命运,不可改变。”宝鼎说道“所以你的目标是如何做好大秦的储君,如何做好帝国的皇帝,如何开创空前绝后的伟业,如何让中土走向繁荣富強。” “但今天你在想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你在想如何成为储君,你的目标仅仅是一个大秦的储君。”宝鼎的口气再度严厉“我很失望。” 扶苏愧疚无语。 宝鼎伸出手,戳戳扶苏的心口“你记住,牢牢记住,你是大秦的储君,你是帝国的皇帝,你的目标是如何做好大秦的储君,如何做好帝国的皇帝。从这一刻开始,一直到你离开这个世界为止,你要始终如一、每时每刻的去思考,去努力,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你的目标。” 扶苏再次致礼,感谢叔⽗的教诲。 “我曾对你说过,要经常给你⽗王和⺟亲写信,你写了吗?” 扶苏急忙点头。 “从今天开始,你在信中要告诉你⽗王,你在想什么,你正在做什么,你打算怎么做。你要让你⽗王了解你成长的过程,了解你的心,了解你的思想,了解你的一举一动,而不是让你⽗王从他人那里了解到你正在为了夺取储君之位而绞尽脑汁。” 扶苏骤感窒息,一股寒意从心底涌出,情不自噤地连打几个冷战,冷汗更是“唰”地冲了出来。 宝鼎望着他,给他思考的时间,给他冷静的时间。 扶苏豁然顿悟。自己差点给⾝边的人害了。叔⽗为什么让自己立独?因为自己已经是大秦的储君,已经是大秦未来的王,所以叔⽗让自己立独,让自己证明给⽗王看,自己正在不断成长,自己正在锤炼思想,自己有能力治理王国。但自己在⾝边那些贪婪之辈的 ![]() ![]() ![]() 扶苏流泪了,懊悔不已,跪拜在地“叔⽗,我错了。” 宝鼎让他哭,让他牢牢记住自己的错误。帝国的皇帝考虑的是帝国的未来,是帝国的长治久安,而不是凌驾于帝国之上,甚至为了一己之私利而置帝国利益于不顾。 扶苏擦去了眼泪,正襟危坐,继续聆听叔⽗的教诲。 “你是谁?”宝鼎问道。 “大秦储君。”扶苏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帝国未来的皇帝是谁?” 扶苏 ![]() ![]() 宝鼎満意点头“接下来你打算⼲什么?” “主导五国谈判,维持中原稳定。” 宝鼎再度点头“谈判不重要,利益瓜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北方场战上必须取得连续胜利,否则中原危机必定再度爆发,所以秋收之后,你向咸 ![]() “记住,你是中土之主,现在是,将来也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