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淬中华是大风创作的经典军事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军事小说 > 血淬中华 作者:大风 | 书号:36038 时间:2017/7/26 字数:5426 |
上一章 第九章 侠女人未识 下一章 ( → ) | |
冯华看似平静地在屋中来回跺着步,其实心中早已经![]() ![]() 戌时末,贺菱儿和龚芳终于在冯华和李九杲地焦灼等待中姗姗归来。暗暗松了一口气,冯华面孔一板沉声问道:“菱儿、芳儿,到底是怎么回事,直到现在才回来?” 自从回到异世之后,冯华比以前愈发显得沉稳了。虽然他轻易不发脾气,但是随着阅历的增加、地位的提升以及在义勇军中威信的⽇益增⾼,他举手投⾜之间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度来。 此刻,冯华脸⾊一沉,让贺菱儿和龚芳都不噤感到有些心惊⾁跳、噤若寒蝉。二人连忙站直了⾝子,眼⽪儿下垂,头也不敢抬,唯唯诺诺了半天才由贺菱儿先说道:“冯大哥,对不起了!我们今天去追那位姐姐,本想拜谢完她的救命之恩就马上回来,谁知相互攀谈之下却异常的投缘,一时聊得痛快就忘记了时辰。不过,这位秋姐姐可真是一位了不得的奇女子,我长这么大除了冯大哥你以外,还真没有谁让我如此佩服。芳姐,你说是不是呀?”贺菱儿说到这儿,红扑扑的脸上噤不住露出了一丝向往的表情。 “冯大哥,菱儿说的没错,这个秋姐姐能文能武、 ![]() “秋姐姐?”冯华心中微有所动,但却并没有往下深想,只是感到非常的惊奇:要知道,贺菱儿和龚芳这两个丫头虽然是从山沟儿里出来的,但是从小受到的良好教育、俊俏的容貌以及在义勇军中受到的全方位锻炼,已经⾜以让她们成为这个时代女 ![]() 脸⾊稍微放晴朗了一些,冯华点点头:“嗯,算你们说的还有道理,这个秋姐姐到底是什么人呀?” 看到冯华已经不怎么生气了,贺菱儿和龚芳一下子都来了精神,两人立即一前一后地唧唧喳喳介绍起来。 “这个秋姐姐叫秋瑾,是浙江绍兴人,今次是随着他相公一齐来到京城的,目前暂时住在宣武门外的湘潭会馆里。今天,她也是听会馆中的同乡说‘抗倭英雄临榆镇总兵冯华受湖南名士谭嗣同邀请要到浏 ![]() 看来贺菱儿和龚芳与秋瑾聊得确实非常投脾气,她们对秋瑾的情况了解得还是相当详细清楚。然而菱儿她们后面说的话冯华却什么都没听进去,此刻他的脑子里已经混 ![]() 其实最让冯华感到困扰的还不是这一点。自从知道这个年轻女子就是秋瑾,他心中就油然升起了一股敬慕的感觉,不过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个新问题:每当想到令自己钟情心动的人竟是秋瑾,冯华心中就有一种亵渎女英雄的感觉,并且无论如何都挥之不去。 “大哥,你怎么了?难道这个秋瑾有什么问题?要不我去调查一下!”发现大哥有些心不在焉,而且脸⾊也 ![]() “啊!到不是有什么问题,我只是感到有些惊异,一个年轻女子竟然会如此了得,还让我们眼⾼于顶的菱儿和芳儿都佩服至此,真是不容易呀!”连忙收拾了一下心情,冯华掩饰 ![]() 见冯华好像还有些不大相信,贺菱儿急忙再次补充着自己的看法:“冯大哥,我们说的都是真的,秋姐姐确实是人世间少有的一个奇女子。别看我们跟着冯大哥你明⽩了好多新道理,可是跟秋姐姐一比,还是差了一大截子!” 贺菱儿一本正经的辨⽩,让冯华心中又是一阵苦涩:我怎么会不知道呢?在那个时代的女 ![]() 五月的颐和园山清⽔绿,优美异常。淡蓝⾊的天空柔和明丽,与葱郁苍翠的万寿山、碧波 ![]() 在邀月门到石舫的那条依山⽔走势而建的长廊里,大清国的那位老佛爷正在饶有趣兴地欣赏着枋梁上的那些彩绘图画,并不时地向随行的德龄公主等女官讲述画面上的典故、传说和历史故事。这些东西虽然大家也都知道,但每一个人都装出从没有听到过的样子和聚精会神的神态,有人还不时地为老佛爷的博闻多学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这条彩绘长廊,咸丰十年曾毁于英法联军的战火之中,重修后慈禧命人从江南临摹了14000幅图画,彩绘于728米长的273间枋梁上。 看着太后兴致极⾼,李莲英一边小心地在前面引着路,一边轻声地向慈禧建议着:“老佛爷,今儿个没有风,咱们到佛香阁上遛遛吧!” 微微点点头,慈禧答道:“好吧!也好些⽇子都没到阁顶去过了,今儿个就上去散散心。”说罢,几乘软轿在一群宮女太监的簇拥下,沿着通向山顶的114级石阶,向着佛香阁走去。 佛香阁是一个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它⾼四十一米,端顶同建在万寿山顶上的智慧海琉璃坊一般⾼,是全颐和园最⾼的建筑。站在佛香阁的游廊上,可以俯瞰昆明湖,遥望京北城,揽尽京师风光。 来到万寿山顶,慈禧才在德龄公主的搀扶下从软轿中走出,迈步走向佛香阁。待到得佛香阁顶,她已是浑⾝汗津津的,并不停地 ![]() ![]() “老佛爷可不老,奴才比您还小十二岁,现在 ![]() 看了看太后没有不悦的表示,他又继续恭维道:“老佛爷,就凭您这⾝子骨儿,奴才看就是再有个三五十年也一点儿都没问题,咱们大清国还得靠老佛爷您给掌舵呢!” 慈禧笑了,温声说道:“就你会说话,再活那么长时间还不成了老妖怪。再说如今皇上已经亲政了,还有什么事用得着我呀!” “皇上虽然亲政了,但是到底还年轻,不如老佛爷您考虑问题全面周到。而且自从和倭奴签完和约以后,朝野上下都纷纷要求改⾰变法,像这样影响我大清盛衰的大事如果没有老佛爷您给把关,还不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李莲英小心地回着话。 听李莲英提到“改⾰变法”慈禧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对了,昨个儿皇上还着人送来了一份儿变法方案,好像就是前些⽇子那个领着举子们去都察院上书的康有为写的。我看了看,你还别说这个康有为到确实有些见识,虽然其中的观点我并不完全赞同,但他对大清目前存在的一些弊端却看得很清楚。看来,再守着祖宗的老规矩,一点儿都不变是不成了!” “老佛爷英明,变法确实已是大势所趋。不过,此事毕竟事关重大,究竟该怎么变,还真得好好想想。”深明慈禧想法的李莲英乖巧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是呀!现在每个人都提变法自強,可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像那个康有为,如果完全按照他的想法去做,那大清的江山还不 ![]() 见慈禧这会儿心情很好,又恰好提到这个问题,李莲英在一旁适时说道:“老佛爷真是睿智圣明,康有为的变法方案确实太理想化了, ![]() ![]() ![]() “噢!冯华竟然对如何变法也有自己的设想?真没想到,他还是一个文武全才。”慈禧显然被李莲英的这番话勾起了浓厚的趣兴,稍微停顿了一下,她又接着问道:“冯华到京应该有十多天了吧!他还没见到皇上吗?” 李莲英躬了一下⾝子答道:“皇上这些⽇子⾝体一直不太好,还没来得及传唤冯华。” 点点头,慈禧陷⼊了深深地思索当中,好半天她才对李莲英说道:“莲英啊!你回头给安排一下,本宮明天要见一见这个冯华。另外,你再仔细调查一下,冯华这些时⽇都⼲了些什么。” “喳!奴才待会儿就去安排。”李莲英一面答应着,一面心中暗道:冯华,路已经给你铺好了,也总算对得起你那一份儿重礼,剩下来就看你自己怎么把握了。 冯华早在来京师前,就对此行要拜会的人做了一番认真地考虑。除了翁同龢、孙毓汶等军机大臣以及各部院的长官外,李莲英也是冯华要拉关系的重点对象。虽然冯华以前最反感、最看不惯的就是请客送礼,对李莲英的印象也是坏到极点,但是为了让自己兄弟几人能在这个 ![]() 冯华非常明⽩,此次京师之行其实凶险异常,一招不甚就可能招致満盘皆输,如果能够走通备受慈禧宠爱的大太监李莲英的门路,将会非常有助于自己取得慈禧的支持与认可,最少也是不敌视。为此,他一到京师就先给与李莲英有结拜之谊的孙毓汶送了重礼,然后又通过孙毓汶送给李莲英5000两银票和二十颗上品松花江珠。 松花江珠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闻名中外,一向都是向朝廷进贡的供品,据说慈禧太后凤冠上那一百颗晶莹透亮的宝珠,就是上等松花江珠缀起来的。在冯华他们途经锦州时,贺国光 ![]() ![]() ![]() 冯华得到慈禧要见自己的消息也不由得一愣:真的是“天道无常,事与愿违”啊!此次京师之行还没见到光绪,却先受到了慈禧这个“老妖婆”的传召。慈禧究竟是何打算?自己又该采取什么对策?看来还要好好琢磨琢磨! 想到这里,冯华又抬眼看了看自己刚刚才完成的变⾰方策:“今⽇之世变,非独舂秋所未有,抑秦、汉以至元、明皆所未有也。语其祸,则共工之狂,辛有之痛,不⾜喻也。海內志士莫不发愤扼腕,于是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莫衷于一。窃以为旧者因噎而食废,新者歧多而羊亡,国中之变法当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新旧兼学,不使偏废…”这篇借鉴自张之洞《劝学篇》的…《变法自強疏》应该可以得到慈禧的认可吧! 虽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模式在洋务派中早就有过类似的说法,但真正被明确提出来却是张之洞发表于戊戌变法前的《劝学篇》。尽管它尚无法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也不具备与传统观念体系相抗衡的理论力量,可冯华知道在改⾰变法初期“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它不但能极大地消除保守派对变法的抵触情绪,而且亦可获得洋务派、温和派以及一部分维新人士的支持与认可。 前往颐和园的路上,马车一直都在肥沃的田地之间穿行,道路两旁的⽟米地和⾼粱地绿油油的,让人感到了一股大自然的生机 ![]() ![]() ![]() 在两个小太监的引领下,冯华从东宮门进⼊了颐和园,穿过仁寿门,走过一处栽植古柏苍松,堆叠假山奇石的宽阔庭院,径直来到了仁寿殿。这仁寿殿坐西向东,面阔七间,是平时皇上和太后朝会大臣、处理政务的场所。殿前的月台上,整齐而又对称地排列着象征帝王威严的铜龙、铜凤、铜缸和鼎炉。 仁寿殿富丽堂皇、宽敞明亮。远远望去大殿的中间有块⾼出地面一尺有余的地平 ![]() |
上一章 血淬中华 下一章 ( → ) |
大风的最新军事小说《血淬中华》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血淬中华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血淬中华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