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评传是金庸创作的经典武侠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武侠小说 > 袁崇焕评传 作者:金庸 | 书号:2142 时间:2016/10/5 字数:4337 |
上一章 十 下一章 ( → ) | |
袁崇焕还没有到任,宁远已发生了兵变。 兵变是因欠饷四个月而起,起事的是四川兵与湖南、湖北的湖广兵。兵卒把巡抚毕自肃、总兵官朱梅等缚在谯楼上。兵备副使把官衙库房中所有的二万两银子都拿出来发饷,相差还是很多,又向宁远商民借了五万两,兵士才不吵了。毕自肃自觉治军不严有罪,上吊杀自。兵士的粮饷本就很少,拖欠四个月,叫他们如何过⽇子?这 ![]() 袁崇焕于八月初到达,惩罚了几名军官,其中之一是后来大大有名的左良⽟,当时是都司;又杀了知道兵变预谋而不报的中军,将兵变平定了。 但京里的饷银仍是不发来,锦州与蓟镇的兵士又哗变。如果这时清军来攻,宁远与锦州怎么守得住?局势实在危险之至。袁崇焕有甚么法子?只有不断的上奏章,向京北请饷。崇祯的 ![]() 袁崇焕屡次上疏请饷,崇祯对诸臣说:“袁崇焕在朕前,以五年复辽、及清慎为己任,这缺饷事,须讲求长策。”又说:“关兵动辄鼓噪,吝边效尤,如何得了?” 礼部右侍郞周延儒奏道:“军士要挟,不单单是为了少饷,一定另有隐情。古人虽罗雀掘鼠,而军心不变。现在各处兵卒为甚么动辄鼓噪,其中必有原故。”崇祯道:“正如此说。古人尚有罗雀掘鼠的。今虽缺饷,哪里又会到这地步呢?”“罗雀掘鼠”这四字崇祯听得十分⼊耳。周延儒由于这四个字,向着首辅的位子迈进了一步。周延儒是江苏宜兴人,相貌十分漂亮,二十岁连中会元状元,这个江南才子小⽩脸,真是小说与戏剧中的标准小生,可惜人品太差,在《明史》中被列⼊《奷臣传》。本来这人也不算真的十分奷恶,他后来做首辅,也做了些好事的,只不过他事事 ![]() ![]() ![]() ![]() 周延儒乘机中伤,崇祯在这时已开始对袁崇焕信心动摇。他提到袁崇焕以“清慎为己任”似乎对他的“清”也有了怀疑。崇祯心中似乎这样想:“他自称是清官,为甚么却不断的向我要钱?” 袁崇焕又到锦州去安抚兵变,连疏请饷。十月初二,崇祯在文华殿集群臣商议,说道:“崇焕先前说道‘安抚锦州,兵变可弥’,现在却说‘军 ![]() “內帑”是皇帝私家库房的钱。因为户部答复袁崇焕说,国库里实在没有钱,所以袁崇焕请皇帝掏人私 ![]() 哪知百官众口一辞,都请皇上发內帑。新任的户部尚书极言户部无钱,只有陆续筹措发给。崇祯说:“将兵者果能待部属如家人⽗子,兵卒自不敢叛,不忍叛;不敢叛者畏其威,不忍叛者怀其德,如何有鼓噪之事?” “罗雀掘鼠”和“家人⽗子”这两句话,充分表现了崇祯完全不顾旁人死活的自私 ![]() 周延儒揣摩到了崇祯心意,又乘机中伤,说道:“臣不敢阻止皇上发內帑。现在安危在呼昅之间,急则治标,只好发给他。然而决非长策,还请皇上与廷臣定一经久的方策。”崇祯大为赞成:“此说良是。若是动不动就来请发內帑,各处边防军都学样,这內帑岂有不⼲涸的?”崇祯越说越怒,又是忧形于⾊,所有大臣个个吓得战战兢兢,谁也不敢说话②。袁崇焕请发內帑,其实正是他不爱惜自己、不怕开罪皇帝、而待士兵如家人⽗子。本来,他只须申请发饷,至于钱从何处来, ![]() 当袁崇焕罢官家居之时,皇太极见劲敌既去,立刻肆无忌惮,不再称汗而改称皇帝。 袁崇焕回任之后,宁远、锦州、蓟州都因欠饷而发生兵变,当时自然不能与清兵开仗,于是与皇太极又开始了和谈,用以拖延时间。皇太极对和谈向来极有趣兴,立即作出有利的反应。袁崇焕提出的先决条件,是要他先除去帝号,恢复称“汗”皇太极居然答允,但要求明朝皇帝赐一颗印给他,表示正式承认他“汗”的地位。这是自居为明朝藩邦,原是对明朝极有利的。但明朝朝廷不估计形势,不研究双方力量的对比,坚持非消灭満清不可,当即拒绝了这个要求③。皇太极一直到死,始终千方百计的在求和,不但自己不停的写信给明朝边界上的员官,又托朝鲜居间斡旋,要蒙古王公上书明朝提出劝告。每一个战役的基本目标,都是“以战求和”④。他清楚的认识到,満清决计不是明朝的敌手,明朝的政治只要稍上轨道,満清就非亡国灭种不可。満族的经济力量很是薄弱,不会纺织,主要的收⼊是靠抢劫⑤。皇太极写给崇祯的信,可说谦卑到了极点⑥。 然而崇祯的狂妄自大比他哥哥天启更厉害得多,对満清始终坚持“不承认政策”不承认它有立独自主的资格,决不与它打任何 ![]() 为了与満清作战,万历末年已加重了对民间的搜括,天启时再加,到崇祯手里更大加而特加,到末年时加派辽饷九百万两,练饷七百三十余万两,一年之中单是军费就达到二千万两(万历初年国全岁出不过四百万两左右),家国财政和国全经济在这庒力下都已濒于崩溃。明末民变四起,主要原因便在百姓负担不起这沉重的军费开支⑧。 敌人提出和平建议,是不是可以接受,不能一概而论。我以为应当 ![]() ![]() 必须假定缔结和约只是暂时休战,双方随时可以破坏和平而重启战端。目前一直打下去对我方比较有利?还是休战一段时期再打比较有利? 缔结和约或进行和平谈判,会削弱本国的士气民心、造成社会混 ![]() 和约条款是片面对敌人有利?还是双方平等,或利害参半,甚至对我方有利? 如果是前者,当然应当断然拒绝;若是后者,就可考虑接受,必要时甚至还须努力争取。在当时的局势下,成立和议显然于明朝有重大利益。不论从政略、战略、经济、民人生活哪一方面来考虑,都应与満清议和。 拒绝和満清议和,是崇祯一生最大的愚蠢。他初即位时清除魏忠贤逆 ![]() 他可以和察哈尔蒙古人谈和,付给金银以换取和平。因为明朝的江山是从蒙古人手里夺来的,明朝承认蒙古是敌国。坚持政治原则,本来不错。然而政治原则是要以正确的策略来贯彻的。完全忽视实际情形,把家国与民人的生死存亡置之不顾,和“英主”两字可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袁崇焕和皇太极一番 ![]() ![]() ①《明史·钱龙锡传》:“龙锡奏辩,言:‘崇焕陛见时,臣见其貌寝,退谓同官:此人恐不胜任。’”钱龙锡这话也是胡说八道,怎能见人家相貌难看,便说他不能担当大事? ②《烈皇小识》:“时天威震迅,忧形于⾊。大小臣工皆战惧不能仰对,而延儒由此荷圣眷矣。” ③关于这场 ![]() ![]() ![]() ④《明清史料》丙编,皇太极谕诸将士:“尔诸将士临阵,各自奋勇前往,何必争取⾐物?纵得些破坏⾐物,尚不能资一年之用。尔将士如果奋勇直前,敌人力不能支,非与我国讲和,必是败于我们。那时穿吃自然长远,早早解盔卸甲,共享太平,岂不美哉?” ⑤《天聪实录稿》,七年九月十四⽇,清太宗致朝鲜国王信:“贵国断市,不过以我国无⾐,因 ![]() ⑥《天聪实录稿》六年六月,清太宗致崇祯皇帝信:“満洲国汗谨奏大明国皇帝:小国起兵,原非自不知⾜,希图大位,而起此念也。只因边官作践太甚,小国恼恨,又不得上达…今 ![]() ![]() ⑦崇祯五年,宣府巡抚沈?ず颓寰⒃蓟ゲ磺址福珈醣惆驯可惺樾苊饔龈镏安*办,沈?は掠4撕笏轮几乇叩墓僭保魏稳瞬坏糜肼逵衅街蛔值慕煌ā* ⑧《明史·食货志》:“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万以输京师,又括京师二千万以输边乎?” N6zWw.CoM |
上一章 袁崇焕评传 下一章 ( → ) |
金庸的最新武侠小说《袁崇焕评传》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袁崇焕评传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袁崇焕评传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