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路烟尘是管平潮创作的经典仙侠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仙侠小说 > 仙路烟尘 作者:管平潮 | 书号:18154 时间:2017/5/27 字数:6622 |
上一章 第一章 虔心慕道谁家子 下一章 ( → ) | |
不求大道出![]() 百岁光 ![]() ——《悟真篇》 “恳请仙长收录小子暂列门墙则个!” “阁下尘缘未了,与仙道无缘。请回吧!” “呜呜呜…” “请大师收我为徒吧!” “贫道与你无缘啊。” “唉…” “道长,收俺当徒弟如何呀?” “名额已満。” “哦。” “老头儿,做俺师傅吧。” “不行。过会儿你去杂货铺偷瞧老板女儿的时候,帮我看看预约的檀香到货了没。” “好。不过俺一看美女,就很健忘的…” “滚!” 以上就是少年张醒言,这几年中与老道清河的⽇常对话。 张醒言是位十四五岁的少年,眉目清秀,两只眼睛乌黑溜溜,一看就是活泼跳脫之辈。他自幼生长于庄户之家,⽗⺟都是老实巴 ![]() ![]() 与其他农家穷苦弟子相比,少年醒言也没什么特异。如果实在要说出什么不同来,有一点倒是颇值一提:张家虽然生活困苦,但醒言⽗⺟仍借着一次机缘,让他跟着饶州城季家私塾的季老先生习读诗书。他家贫苦,纳不起银钱,张氏夫妇只好勉力从自己口中挤出些口粮,脖常送上些时令山珍野菜,当作季老先生的束脩。 醒言这名字,正是季家私塾这位季老学究所取。之前,世上还没醒言这人,只有张家狗蛋儿。在狗蛋儿七岁那年,⽗亲老张头正巧在饶州城大姓家族季老太爷家打短工。虽然称作老张头,但那时狗蛋儿他爹其实正当壮年,但庄户人家没⽇没夜的劳作,让他看起来比较显老,因此大伙儿叫他老张头,都叫得比较顺口。 话说这帮短工的老张头,偶然听说季氏私塾的季老先生学问好,人也和善,于是便壮着胆子,在季家车把式老孙头的引荐下,找到塾中请老先生给自己儿子取个像样的大名。 听这位庄户人诚惶诚恐的求告,慈眉善目的季老学究倒也没有拿架子,只和颜悦⾊的问他对自己儿子名字有何要求。没想到老先生取名字,还要征询自己意见,老张头倒很是受宠若惊。于是,得了这宝贵机会的狗蛋儿他爹,便挠着头想了一会儿,然后恭恭敬敬的答道:“禀过季老相公,俺庄户人常觉得⽇头下山快,就盼着觉睡时间少一点,这样⼲活⽇头就长一些,就可以多翻几亩地了。除了这,也希望俺儿子将来会说话些,这样以后他在帮我卖山货土产时,就不会被那些能说会道的欺负太狠…” 听了老张头这要求,季老先生竟一时愣住,没能像以往那样立马儿出口成章——“才思敏捷、倚马可待”这八字乃季老先生少年时,其蒙师对他某篇习文的评语,从此季学究便一直以此自负。看来,温而文雅的老先生,倒似不常听到像老张头这样的要求, 见他静默,站在下手的老张头老孙头二人,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扰了季先生的思路。 老先生斟酌良久,反复思忖,想着既要考虑符合这庄户人的实在要求,不能用“富”“贵”“清”“明”这些个虚词,更不能用“莳”“荇”“葳”“蕤”那样艰深晦涩的难字,读起来,却还要让这些大字不识的庄户人琅琅上口,确实不是件“倚马可待”的事儿。 经过一阵子颠来覆去的排列组合,季老先生终于在鬓角出汗之前,成功确定“醒”“言”二字!听他说出,老张头顿时如获至宝,立马给老先生献上马蹄山新摘枇杷一篮。小醒言,也在他七岁那年,完成了从狗蛋儿到张醒言的转变。 不识字的老张头,又从取名字这件事得到启发,死活请求季老先生也让醒言旁听塾课,好长点学问,免得儿子长大后像他这样目不识丁,连子女名字都整不明⽩。虽然庄户人缺钱少银,但只要季老先生开恩收下小醒言,以后逢着时节,定当不吝孝敬上新鲜瓜果四季;虽然山货低 ![]() 当时,不知何故,季老先生听老张头的朴实话儿一描述,竟突然強烈感觉到家中鱼⾁膏粱已经吃腻,对醒言他爹许下的瓜果山珍颇为心动,出乎意料的答应了老张头的请求。 虽说望族私塾收受这么一个贫户弟子,似有些伤了斯文;但反正季老先生本就是季氏家族中德⾼望重的族老,以他的才智声望,自是没人敢出来质疑他这举动。 只是,当时连老先生自己也没想到,收醒言为弟子这事儿,后来反倒成自己的一个奇遇,让多少士林名士 ![]() 更有甚者,季老先生后来更把时人很少变更的表字,从原本的“明常”改为“明言”;自此之后,谁再叫他季明常他便跟谁急。此番更改表字,老先生自是大有深意;这样老爷子每次清谈自我介绍时,便可扯住对方讲述这个表字的来历。 再说少年醒言,虽然⼊了私塾,可以念上书了,但毕竟他是穷苦人家弟子,并不能像他那些富家同窗们那样,整⽇介混迹于塾房之中,又或斗 ![]() 至于本篇开始时,醒言口中这位变换了四次名号的仙长大师道长老头儿,正是当时名満天下的循州罗浮山上的道教宗门“上清宮”——在饶州负责采办鄱 ![]() 清河道士年岁已然不小,生就一副瘦骨。因了不常梳理的缘故,他那疏疏几绺胡须⽇渐增长,积年累月下来竟也颇具规模。随风飘动之际,倒也有几分仙风道骨之貌。 虽然清河老道年岁已大,但还是⼲着这类似于杂役的差事。按醒言的理解,这应是清河老道比较笨,做不好上清宮的功课,才被派来在这市间奔走。这一点上,虽说几年来两人天天这样持之以恒的拜师扯⽪,早已和混得不能再 ![]() ![]() 为了让这调⽪小子接受他说法,此时清河老头一定会提到,他当年可是上清宮天一蔵经阁的⾼级道士,后来只是为了修为更进一步,才争取来这饶州城的。 虽然,清河老道说这话时,每每得意洋洋;但若是少年再大上几岁,城府再深上几许,便会发现此时这老头儿的神⾊,总不是那么自然。 不过,虽说如果以貌取人的话,清河难免要被归⼊老朽一流;但他头脑灵活,人情世故通晓练达,办起事来从不拘泥于出家人的⾝份——拿老道正义凛然的说法,那便是他的“⼊世之道!” 不管清河到底是不是因为修道无成才来⼲这差事,反正在醒言眼中,清河老道这“⼊世”之功,确已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以至于常常要算计自己,让他为善缘处顺路理办各种杂活儿。 看来,这天下知名的上清宮,还真是不同凡响。这清河老头,不正是那上清宮因材施用的典型?于是,这便更加重了少年张醒言,对上清宮的向往崇敬之情!正是:小童子、志气⾼,想学神仙登云霄; ⽇上三竿不觉醒,天天梦里乐陶陶! 其实,对醒言来说,所谓的求仙慕道,充其量也只是他 ![]() 并且,他在饶州城內,并无落脚之处,每天还得赶长路才得回到郊外家中。虽然一腿双脚倒因此锻炼得強健无比,但对于醒言这么一个少年郞来说,天长⽇久下来,还真不是件轻松事儿。 因此,如果能混到善缘处,那至少便可以有个落脚地方。很可惜,虽则醒言和清河老道混得很 ![]() 也许,他俩厌烦醒言的借住,或是情有可原。虽然这俩道士辈分低微,但能够加⼊上清宮这天下闻名的清⾼道门,俱是费了一番心力,尽皆盼着能学几手道术,回去荣耀乡里。谁知,莫名其妙却被远远打发到这儿来⼲杂活,对这些虔心慕道之人来说,实与充军蜂无异。倒霉之处,便连那家书都不太好写,正是一肚子怨言。 因此上,虽然道家讲究清净无为,但积着这一肚子晦气,便免不了连带着对醒言这个揩油的俗家少年,没啥好脸⾊。而经过这些年在书塾与市井间的历练,醒言也已非当年那个山中懵懂少年。对这俩杂役道士的负面看法,早是心知肚明。 因此,他更要上赶着拜清河为师不可。若是早一天成为净字辈中一员,便可早一天名正言顺的在这善缘处⽩吃⽩喝⽩住了! 和净尘净明看法迥然而异的是,在醒言这小小少年的眼中,他们这些善缘处的道士们,实在是⾝在天堂了。不虞⾐料食物之缺,不虞雨淋⽇晒之苦,整⽇介清谈扯⽪,接待接待慕道之人的捐赠就可以了。最多,也只不过是拐过几个街角,采买些杂活物品——却连这样的轻松活儿,还可以三个人轮流来做,实在太悠闲了! 相比醒言做过的那几份兼职,这实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饶是这样,却还看那俩小道士整⽇里都皱着愁眉苦着脸,整一个⾝在福中不知福!每天回家赶那段长路的途中,醒言心中便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 其实,也难怪少年张醒言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他现在,正处在一个民众颇为困苦、但道教却大行其道的年代。 此时正值天下甫定。刚刚经历过割据势力的长年战 ![]() ![]() 当是时也,举国上下俱慕道家,不仅道宗寺庙香火⽇盛,便连尘世中的文人名士,也多以精研道家典籍为时尚嘲流。那时的士林中,便出了不少著名的道学家。 有了这样的背景,那道家玄学清谈之风,便出乎想象的盛烈。这些道家玄学的清谈,又称作“微言”、“清言”、“清议”、“清辩。”探讨并称“道家三玄”的“老、庄、易”成了当时清谈的时尚选题。精通“三玄”的名士,不仅在清谈中才思敏捷,侃侃而谈,更是著书立说,学术有成。世人称为:玄学家。 只不过,虽然在当时这“玄学家”的称谓能让人肃然起敬,但名号得来并不容易。这种有关道家的玄学清谈,经常通宵进行,即所谓的“微言达旦。”有些士人耽溺清辩,已到了废寝忘食地步,有所谓“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更有甚者,有少数名士。为了在清谈中应对制胜,竟至彻夜苦思而累病甚至累死。 醒言那位老师季老先生,也算是当地士林中的名人。在这个国全 ![]() 不过,以少年当时的学识和趣兴,实在听不懂兴致 ![]() ![]() ![]() 这醒言的头脑中,诸多杂念纷至沓来,恰似那⽩云苍狗,只不过就是没一样和讲堂上的主题有关。 于是,季老先生在台上⾆粲莲花、玄之又玄,他的弟子张醒言,则在下面正襟危坐、神游万里。 不过季老先生演讲中,偶尔有一两个不是那么枯燥的故事,无意中被醒言留心到。某次老先生提到,饶州城东的卫氏之子况嘉,体弱而好谈玄,一次约战渭⽔名士谢鲲,结果在通宵辩论中,反被远道而来的谢鲲驳得口吐⽩沫、旧疾发作而亡! 看着老师讲此事时那副“风萧萧兮易⽔寒”的悲慨模样,小醒言心中便万分惕然,决定虽然自己还要继续争取混⼊老道清河的善缘处,但以后可千万要注意,不能再和老道通宵聊天打嘴仗! 既然道教流行,官名同仰,那志愿加⼊道教之人便也大增。既然需求旺盛,便自有闲人前来凑趣。 于是乎,数十年间林林总总,有许多道家门派崛起江湖。什么极光、全空〖无、元初、归一、轮空,名字是一个比一个空,一个比一个玄。不过,在这许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道教门派中,真正名満天下枝繁叶茂的,还是得数那历史悠久、 ![]() 妙华宮多女道人,上清宮崇『上清』『⽟皇』二经;天师宗又称为“天师道”、“五斗米教”据传为张道陵张天师所创,在三大道宗中信徒最广,声势最盛。 与妙华宮走女子路线、天师宗走群众路线不同,清河所在的上清宮作为三大宗派之一,相对而言比较清⾼,修持以『⽟皇经』、『上清经』等道教经典为主。其教名上清,出自对道教三清祖师的崇敬。 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揷柳,上清宮的清名倒是赢得了士大夫的青睐,获得皇家分拨的良田千顷,其所在的罗浮山,方圆五百里的大山场,也被正式封为上清宮的私产。相反,那个在穷苦百姓中名声更大的天师宗,却反而不为士林所喜。 其实要仔细追 ![]() 对于大多数穷苦百姓来说,当时的上清宮,无疑象征着丰⾐⾜食的天堂。如果有谁能和上清宮扯上关系,那就是一世无忧了。一辈子不挨饿,这在当时大多数贫苦老百姓的心中,可是了不得的事情——也许,那是只能在梦里觉睡才可能再梦见的美事! 还在醒言是个懵懂孩童时候,便认识到生活艰难;懂事后,更要自谋食路。对于要为⾐食奔波的小醒言来说,把眼睛盯上这个“上清宮饶州善缘处”实在是再自然不过了。 但不幸的是,上清宮正因其清⾼之名,本来便择徒甚严,同时许是也怕那食口繁多不堪应付,遂饬令门下严格收徒。所以,才有了开篇醒言和清河老道,那几年间內容雷同、形式直转而下的对话。 经过这许多年口⾆,醒言仍然还是红尘之⾝。唯一的结果,便是与老道清河相 ![]() 话说这⽇,醒言做完⽇常例行拜师功课,便去隔了两条街的稻香楼打短工。顺路,也去完成他另外一项⽇常功课:在路上东门街角那块儿,偷瞅两眼李记杂货铺老板女儿李小梅。 这举动倒也不怪少年早 ![]() ![]() 其实,若要较起真来,那李小梅也就是典型的市井儿女,长得只是青舂活泛,实在当不得美人一语。但这又有何妨呢?对于情窦初开的少年来说,在他心目中,心仪的少女便是最美的。 也许,过了几十年后再回头想想,回忆起当年自己对某个少女的痴 ![]() 经过李记杂货铺时,少年倒没有忘记清河的嘱托。毕竟询问一下货物的有无,便可明目张胆的多看李小梅几眼了! N6zWw.CoM |
上一章 仙路烟尘 下一章 ( → ) |
管平潮的最新仙侠小说《仙路烟尘》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仙路烟尘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仙路烟尘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