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恒言是冯梦龙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醒世恒言 作者:冯梦龙 | 书号:10228 时间:2017/3/27 字数:6940 |
上一章 卷二 下一章 ( → ) | |
三孝廉让产立⾼名 紫荆枝下还家⽇,花萼楼中合被时。 同气从来兄与弟,千秋羞咏⾖萁诗。 这首诗,为劝人兄弟和顺而作,用著二个故事,看官听在下一一分剖。第一句说:“紫荆枝下还家⽇”昔时有田氏兄弟三人,小同居合爨。长的娶 ![]() ![]() ![]() ![]() ![]() 次⽇天明,田大唤了两个兄弟,同去砍树。到得树边看时,枝枯叶萎,全无生气。田大把手一推,其树应手而倒 ![]() ![]() ![]() ![]() ![]() ![]() 紫荆花下说三田,人合人离花亦然。 同气连枝原不解,家中莫听妇人言。 第二句说“花萼楼中合被时”那花萼楼在陕西长安城中,大唐玄宗皇帝所建。玄宗皇帝就是唐明皇。他原是唐家宗室,因为韦氏 ![]() ![]() 羯鼓频敲⽟笛催,朱楼宴罢夕 ![]() 宮人秉烛通宵坐,不信君王夜不归。 第四句说“千秋羞咏⾖萁诗”后汉魏王曹 ![]() ![]() ![]() ![]() 煮⾖燃⾖萁,⾖在釜中泣。 本是同 ![]() 曹丕见诗感泣,遂释前恨。后人有诗为证: 从来宠贵起猜疑,七步诗成亦可危。 堪叹釜萁仇未已,六朝骨⾁尽诛夷。 说话的,为何今⽇讲这两三个故事?只为自家要说那《三孝廉让产立⾼名》。这段话文不比曹丕忌刻,也没子建风流,胜如紫荆花下三田,花萼楼中诸李,随你不和顺的弟兄,听著在下讲这节故事,都要学好起来。正是: 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这故事出在东汉光武年间。那时天下安,万民乐业。朝有梧凤之鸣,野无⾕驹之叹。原来汉朝取士之法,不比今时。他不以科目取士,惟凭州郡选举。虽则有博学宏词、贤良方正等科,惟以孝廉为重。孝者,孝弟;廉者,廉洁。孝则忠君,廉则爱民。但是举了孝廉,便得出⾝做官。若依了今⽇事势,州县考个童生,还有几十封荐书,若是举孝廉时,不知多少分上钻刺,依旧是富贵弟子钻去了。孤寒的便有曾参之孝,伯夷之廉,休想扬名显姓。只是汉时法度甚妙,但是举过芋人孝廉,其人若困然有才有德,不拘资格,骤熬升擢,连举主俱纪录受赏;若所举不得其人,后⽇或贪财坏法,轻则罪黜,重则抄没,连举主一同受罪。那荐人的与所荐之人,休戚相关,不敢胡 ![]() 且说会稽郡 ![]() ![]() ![]() ![]() ![]() 时州牧郡守俱闻其名, ![]() 忽一⽇,思想二弟在家,力学多年,不见州郡荐举,诚恐怠荒业失,意 ![]() 臣以菲才,遭逢圣代,致位通显,未谋报称,敢图暇逸?但古人云:“人生百行,孝弟为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先⽗⺟早背,域兆未修;臣弟二人,学业未立;臣三十未娶。五天子览奏,准给假暂归,命乘传⾐锦还乡,复赐⻩金二十斤为婚礼之费。许武谢恩辞朝,百官俱于郊外送行。正是: 报道锦⾐归故里,争夸⽩屋出公卿。 许武既归,省视先茔已毕,便乃纳还官诰,只推有病,不愿为官。过了些时,从容召二弟至前,询其学业之进退。许晏、许普应答如流,理明词畅。许武心中大喜。再稽查田宅之数,比前恢廓数倍,皆二弟勤俭之所积也。武于是遍访里中良家女子,先与两个兄弟定亲,自己方才娶 ![]() 约莫数月,忽然对二弟说道:“吾闻兄弟有析居之义。今吾与汝,皆已娶妇,田产不薄,理宜各立门户。”二弟唯唯惟命。乃择⽇治酒,遍召里中⽗老。三爵已过,乃告以析居之事。因悉召僮仆至前,将所有家财,一一分剖。首取广宅自予,说道:“吾位为贵臣,门宜,体面不可不肃。汝辈力田耕作,得竹庐茅舍⾜矣。”又阅田地之籍,凡良田悉归之已,将硗薄者量给二弟,说道:“我宾客众盛, ![]() 众⽗老一向知许武是个孝弟之人,这番分财,定然辞多就少。不想他般般件件,自占便宜。两个小兄弟所得,不及他十分之五,全无谦让之心,大有欺凌之意。众人心中甚是不平,有几个刚直老人气忿不过,竟自去了。有个心直口快的,便想要开口,说公道话,与两个小兄弟做乔主张。其中又有个老成的,背地里捏手捏脚,教他莫说,以此罢了。那教他莫说的,也有些见识,他道:“富贵的人,与贫 ![]() ![]() 事非⼲已休多管,话不投机莫強言。 原来许晏、许普,自从蒙哥哥教诲,知书达礼,全以孝弟为重,见哥哥如此分析,以为理之当然,绝无几微不平的意思。许武分拨已定,众人皆散。许武居中住了正房,其左右小房,许晏、许普各住一边。每⽇率领家奴下田耕种,暇则读书,时时将疑义叩问哥哥,以此为常。妯娌之间,也与他兄弟三人一般和顺。从此里中⽗老,人人薄许武之所为,都可怜他两个兄弟,私下议论道路:“许武是个假孝廉,许晏、许普才是个真孝廉。他思念⽗⺟面上,一体同气,听其教诲,唯唯诺诺,并不违拗,岂不是孝?他又重义轻财,任分多少,全不争论,岂不是廉?”起初里中传个好名,叫做“孝弟许武”如今抹落了武字,改做“孝弟许家”把许晏、许普弄出一个大名来。那汉朝清议极重,又传出几句口号,道是: 假孝廉,做员官;真孝廉,出口钱。假孝廉,据⾼轩;真孝廉,守茅檐。假孝,富田园;真孝廉,执锄镰。真为⽟,假为瓦,瓦登厦,⽟抛野。不宜真,只宜假。 那时明帝即,下诏求贤,令有司访问笃行有学之士,登门礼聘,传驿至京。诏书到会稽郡,郡守分谕各县。县令平昔已知许晏、许普让产不争之事,又值⽗老公举他真孝真廉,行过其兄,把二人申报本郡。郡守和州牧皆素闻其名,一同举荐。县令亲到其门,下车投谒,手奉玄束帛,备陈天子求贤之意。许晏、许普谦让不已。许武道:“幼学壮行,君子本分之事,吾弟不可固辞。” 二人只得应诏,别了哥嫂,乘传到于长安,朝见天子。拜舞已毕,天子金口⽟言,问道:“卿是许武之弟乎?”晏、普叩头应诏。天子又道:“闻卿家有孝弟之名。卿之廉让,有过于兄,朕心嘉悦。”晏、普叩头道:“圣运龙兴,辟门访落,此乃帝王盛典。郡县不以臣晏臣普为不肖,有溷圣聪。臣幼失怙恃,承兄武教训,兢兢自守,耕耘诵读之外,别无他长。弟等何能及兄武之万一。”天子闻对,嘉其谦德,即⽇俱拜为內史。不五年间,皆至九卿之位。居官虽不如乃兄赫赫之名,然満朝称为廉让。忽一⽇,许武致家书于二弟。二弟拆开看之,书曰: 匹夫而膺辟召,仕宦而至九卿,此亦人生之极荣也。二疏有言:“知⾜不辱,知止不殆。” 既无出类拔萃之才,宜急流勇退,以避贤路。晏、普得书,即⽇同上疏辞官。天子不许。疏三上,天子问宰相未均道:“许晏、许普壮⼊仕,备位九卿。朕待之不薄,而屡屡求退,何也?”未均奏道:“晏、普兄弟二人,天 ![]() ![]() ![]() ![]() 斥鷃不知大鹏,河伯不知海若。 圣贤一段苦心,庸夫岂能测度。 许武当时未曾开谈,先流下泪来。吓得众人惊惶无措。两个兄弟慌忙跪下,问道:“哥哥何事悲伤?”许武道:“我的心事,蔵之数年,今⽇不得不言。”指著晏、普道:“只因为你两个名誉未成,使我作违心之事,冒不韪之名,有玷于祖宗,贻笑于乡里,所以流泪。”遂取出一卷册籍,把与众人观看。原来田地屋宅及历年收敛米粟布帛之数。众人还未晓其意。许武又道:“我当初教育两个兄弟,原要他立⾝修道,扬名显亲。不想我虚名早著,遂先显达。二弟在家,躬耕力学,不得州郡徵辟。我 ![]() ![]() 众⽗老到此,方知许武先年析产一片苦心,自愧见识低微,不能窥测,齐声称叹不已。只有许晏、许普哭倒在地,有累兄长。今⽇若非兄长自说,弟辈都在梦中。兄长盛德,从古未有。只是弟辈不肖之罪,万分难赎。这些小家财,原是兄长苦挣来的,合该兄长管业。弟辈⾐食自⾜,不消兄长挂念。”许武道:“做哥的力田有年,颇知殖生。况且宦情已淡,便当老于锄,以终天年。二弟年富力強,方司民社,宜资庄产,以终廉节。”晏、普又道:“哥哥为弟辈而册籍,聊减弟辈万一之罪。” 众⽗老见他兄弟三人 ![]() ![]() ![]() 许武心中终以前香析产之事为歉, ![]() 晏、普感兄之义,又将朝廷所赐⻩金,大市牛酒,⽇⽇邀里中⽗老与哥哥会饮。如此三月,假期已満,晏、普不忍与哥哥分别,各要纳还官诰。许武再三劝谕,责以大义,二人只得听从,各携 ![]() 却说里中⽗老,将许武一门孝弟之事,备细申闻郡县,郡县为之奏闻。圣旨命有司旌表其门,称其里为孝弟里。后来三公九卿, ![]() ![]() 再说晏、普到任,守其乃兄之教,各以清节自励,大有政声。后闻其兄⾼致,不肯出仕。弟兄相约,各将印绶纳还,奔回田里,⽇奉其兄为山⽔之游,尽老百年而终。许氏子孙昌茂,累代⾐冠不绝,至今称为“孝弟许家”云。后人作歌叹道: 今人兄弟多分产,古人兄弟亦分产。 古人分产成弟名,今人分产但嚣争。 古人自污为义,今人自污争微利。 孝义名⾼⾝并荣,微利相争家共倾。 安得尽居孝弟里,却把阋墙人愧死。 n6ZwW.COm |
上一章 醒世恒言 下一章 ( → ) |
冯梦龙的最新历史小说《醒世恒言》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醒世恒言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醒世恒言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