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是李延寿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南史 作者:李延寿 | 书号:10198 时间:2017/3/26 字数:15050 |
上一章 卷三十 下一章 ( → ) | |
何尚之 尚之少颇轻薄,好摴蒱,及长,折节蹈道,以 ![]() 少帝即位,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义真与司徒徐羡 之、尚书令傅亮等不协,每有不平之言。尚之谏戒不纳。义真 被废,⼊爲中书侍郞,迁吏部郞。告休定省,倾朝送别于冶渚。 及至郡,叔度谓曰:“闻汝来此,倾朝相送,可有几客?”答 曰:“殆数百人。”叔度笑曰:“此是送吏部郞耳,非关何彦 德也。昔殷浩亦尝作豫章定省,送别者甚衆,及废徙东 ![]() 后拜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尚之雅好文义,从容赏会, 甚爲文帝所知。元嘉十三年,彭城王义康 ![]() ![]() 尚之女适刘湛子黯,而湛与尚之意好不笃。湛 ![]() ![]() 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尚之察其意趣异常,⽩文帝: “宜出爲广州,若在內衅成,不得不加以鈇钺。屡诛大臣,有 亏皇化。”上曰:“始诛刘湛等,方 ![]() 二十二年,爲尚书左仆 ![]() ![]() 先是患货少,铸四铢钱,人间颇盗铸,多翦凿古钱以取铜, 上患之。二十四年,录尚书江夏王义恭议,以一大钱当两,以 防翦凿,议者多同。尚之议曰:“凡创制改法,宜顺人情,未 有违衆矫物而可久也。泉布废兴,未容骤议。前代⾚仄⽩金, 俄而罢息,六货愦 ![]() ![]() 二十八年,爲尚书令、太子詹事。二十九年致仕,于方山 着退居赋以明所守,而议者咸谓尚之不能固志。文帝与江夏王 义恭诏曰:“羊、孟尚不得告谢,尚之任遇有殊,便当未宜申 许。”尚之还摄职。羊即羊玄保,孟即孟顗。 尚之既任事,上待之愈隆,于是袁淑乃录古来隐士有迹无 名者,爲真隐传以嗤焉。时或遣军北侵,资给戎旅,悉以委之。 元凶弑立,进位司空、尚书令。时三方兴义,将佐家在都 者,劭悉 ![]() ![]() 孝武即位,复爲尚书令。丞相南郡王义宣、车骑将军臧质 反,义宣司马竺超、质长史陆展兄弟并应从诛,尚之上言于法 爲重,超从坐者由是得原。 时 ![]() ![]() ![]() 大明二年,以爲左光禄、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如故。尚之 在家,常着鹿⽪帽。及拜开府,天子临轩,百僚陪位,沈庆之 于殿庭戏之曰:“今⽇何不着鹿⽪冠?”庆之累辞爵命,朝廷 敦劝甚苦。尚之谓曰:“主上虚怀侧席,讵宜固辞。”庆之曰: “沈公不效何公去而复还也。”尚之有愧⾊。 尚之爱尚文义,老而不休。与太常顔延之少相好狎,二人 并短小,尚之常谓延之爲沐,延之目尚之爲猴。同游太子西池, 延之问路人云:“吾二人谁似猴?”路人指尚之爲似。延之喜 笑,路人曰:“彼似猴耳,君乃真猴。” 有人尝求爲吏部郞,尚之叹曰:“此败风俗也。官当图人, 人安得图官。”延之大笑曰:“我闻古者官人以才,今官人以 势,彼势之所求,子何疑焉。”所与延之论议往反,并传于世。 尚之立⾝简约,车服率素, ![]() 偃字仲弘,元嘉中,位太子中庶子。元凶弑立,以偃爲侍 中,掌诏诰。时尚之爲司空、尚书令,偃居门下。⽗子并处权 要,时爲寒心;而尚之及偃善摄机宜,曲得时誉。 会孝武即位,任遇无改。历位侍中,领太子中庶子。时求 谠言,偃以爲“宜重农恤本,并官省事,考课以知能否,增奉 以除吏奷。责成良守,久于其职;都督刺史,宜别其任” 改领骁骑将军,亲遇隆密,有加旧臣。转吏部尚书。尚之 去选未五载,偃复袭其迹,世以爲荣。侍中顔竣至是始贵,与 偃俱在门下,以文义赏会,相得甚 ![]() 偃素好谈玄,注庄子逍遥篇传于时。卒官,孝武与顔竣诏, 甚伤惜之。諡曰靖。子戢。 戢字慧景,选尚宋孝武长女山 ![]() ![]() ![]() 齐⾼帝爲领军,与戢来往,数申 ![]() ![]() ![]() 戢美容仪,动止与褚彦回相慕,时人号爲“小褚公”家 业富盛, ![]() 求字子有,偃弟子也。⽗铄,仕宋位宜都太守。求元嘉末 爲文帝挽郞。历位太子洗马,丹 ![]() ![]() ![]() 宋明帝崩,出奔国哀,除永嘉太守。求时寄住南涧寺,不 肯诣台,乞于野外拜受,见许。夜一忽乘小船逃归吴,隐武丘 山。齐永明四年,拜太中大夫,不就,卒。 初,求⽗铄素有风疾,无故害求⺟王氏,坐法死,求兄弟 以此无宦情。求弟点。 点字子皙,年十一,居⽗⺟忧,几至灭 ![]() ![]() ![]() 点明目秀眉,容貌方雅,真素通美,不以门户自矜。博通 群书,善谈论。家本素族,亲姻多贵仕。点虽不⼊城府, ![]() ![]() 宋泰始末,征爲太子洗马。齐初,累征中书侍郞、太子中 庶子,并不就。与陈郡谢伷、吴国张融、会稽孔德璋爲莫逆友。 点门世信佛,从弟遁以东篱门园居之,德璋爲筑室焉。园 有卞忠贞冢,点植花于冢侧,每饮必举酒酹之。招携胜侣,乃 名德桑门,清言赋咏,优游自得。 初,褚彦回、王俭爲宰相,点谓人曰:“我作齐书已竟, 赞云‘回既世族,俭亦国华,不赖舅氏,遑恤家国’。”王俭 闻之, ![]() ![]() 点少时尝患渴利,积岁不愈。后在吴中石佛寺建讲,于讲 所昼寝,梦一道人,形貌非常,授丸一掬,梦中服之,自此而 差,时人以爲淳德所感。 ![]() 点雅有人伦鉴,多所甄拔。知吴兴丘迟于幼童,称济 ![]() 老又娶鲁国孔嗣女,嗣亦隐者。点虽昏,亦不与 ![]() ![]() 永元中,崔慧景围城,人间无薪,点悉伐园树以赡亲 ![]() ![]() ![]() ![]() ![]() ![]() ![]() 梁武帝与点有旧,及践阼,手诏论旧,赐以鹿⽪巾等,并 召之。点以巾褐引⼊华林园,帝赠诗酒,恩礼如旧,仍下诏征 爲侍中。捋帝须曰:“乃 ![]() 天监二年卒,诏给第一品材一具,丧事所须,內监经理。 点弟胤。 胤字子季,出继叔⽗旷,故更字胤叔。年八岁,居忧,毁 若成人。及长轻薄不羁,晚乃折节好学,师事沛国刘瓛,受易 及礼记、⽑诗。又⼊锺山定林寺听內典,其业皆通。而纵情诞 节,时人未之知也,唯瓛与汝南周顒深器异之。 仕齐爲建安太守,政有恩信,人不忍欺。每伏腊放囚还家, 依期而反。 历⻩门侍郞,太子中庶子。尚书令王俭受诏撰新礼,未就 而卒。又使特进张绪续成,绪又卒,属在司徒竟陵王子良。子 良以让胤,乃置学士二十人佐胤撰录。 后以国子祭酒与太子中庶子王莹并爲侍中。时胤单作祭酒, 疑所服。陆澄博古多该,亦不能据,遂以玄服临试。尔后详议, 乃用朱服。祭酒朱服,自此始也。 及郁林嗣位,胤爲后族,甚见亲待。爲中书令,领临海、 巴陵王师。胤虽贵显,常怀止⾜。建武初,已筑室郊外,恒与 学徒游处其內。至是遂卖园宅 ![]() 胤以会稽山多灵异,往游焉,居若琊山云门寺。初,胤二 兄求、点并栖遁,求先卒,至是胤又隐,世号点爲“大山” 胤爲“小山”亦曰“东山”兄弟发迹虽异,克终皆隐,世 谓何氏三⾼。 永元中,征爲太常、太子詹事,并不就。梁武帝霸朝建, 引爲军谋祭酒,并与书诏,不至。及帝践阼,诏爲特进、光禄 大夫,遣领军司马王杲之以手敕谕意,并征谢朏。 杲之先至胤所,胤恐朏不出,先示以可起,乃单⾐鹿⽪巾 执经卷,下 ![]() ![]() ![]() ![]() ![]() ![]() 及杲之从谢朏所还,问胤以出期。胤知朏已应召,答杲之 曰:“吾年已五十七,月食四斗米不尽,何容复有宦情?”杲 之失⾊不能答。胤反谓曰:“卿何不遣传诏还朝拜表,留与我 同游琊?”杲之愕然曰:“古今不闻此例。”胤曰:“檀弓两 卷,皆言物始。自卿而始,何必有例?”胤、朏俱前代⾼士, 胤处名誉尤迈矣。 杲之还,以胤意奏闻,有敕给⽩⾐尚书禄。胤固辞。又敕 山 ![]() ![]() 胤以若琊处势迫隘,不容学徒,乃迁秦望山。山有飞泉, 乃起学舍,即林成援,因岩爲堵;别爲小合室,寝处其中,躬 自啓闭,僮仆无得至者。山侧营田二顷,讲隙从生徒游之。胤 初迁将筑室,忽见二人着玄冠,容貌甚伟,问胤曰:“君 ![]() 及元简去郡,⼊山与胤别。胤送至都赐埭,去郡三里,因 曰:“仆自弃人事, ![]() 何氏过江,自晋司空充并葬吴西山。胤家世年皆不永,唯 祖尚之至七十二。胤年登祖寿,乃移还吴,作别山诗一首,言 甚凄怆。 至吴,居武丘山西寺讲经论,学僧复随之。东境守宰经途 者,莫不毕至。胤常噤杀,有虞人逐鹿,鹿径来趋胤,伏而不 动。又有异鸟如鹤红⾊,集讲堂,驯狎如家禽。 初,开善寺蔵法师与胤遇于秦望山,后还都,卒于锺山。 死⽇,胤在波若寺见一名僧,授胤香炉奁并函书,云:“贫道 发自扬都,呈何居士。”言讫失所在。胤开函,乃是大庄严论, 世中未有。访之香炉,乃蔵公所常用。又于寺內立明珠柱,柱 乃七⽇七夜放光。太守何远以状啓昭明太子,太子钦其德,遣 舍人何思澄致手令以褒美之。中大通三年卒,年八十六。 先是胤疾, ![]() ![]() ![]() 初,胤侈于味,食必方丈,后稍 ![]() ![]() ![]() ![]() 胤注百论、十二门论各一卷,注周易十卷,⽑诗总集六卷, ⽑诗隐义十卷,礼记隐义二十卷,礼答问五十五卷。子撰亦不 仕,有⾼风。 何炯字士光,胤从弟也。⽗撙,太中大夫。炯年十五,从 胤受业,一期并通五经章句。⽩皙美容貌,从兄求、点每曰: “叔宝神清,杜乂肤清,今观此子,复见卫、杜在目。”从兄 戢谓人曰:“此子非止吾门之宝,亦爲一代伟人。” 炯常慕恬退,不乐进仕。从叔昌宇谓曰:“求、点皆已⾼ 蹈,汝无宜复尔。且君子出处亦各一途。” 年十九,解褐扬州主簿,举秀才,累迁梁仁威南康王限內 记室,书侍御史。以⽗疾陈解。炯侍疾踰旬,⾐不解带,头不 栉沐,信宿之间,形貌顿改。及⽗卒,号恸不绝声,藉地 ![]() 先是谓家人曰:“王孙、玄晏所尚不同,长鱼、庆绪于事 爲得。必须俭而中礼,无取苟异。月朝十五⽇,可置一瓯耝粥, 如常⽇所进。”又伤两兄并淡仕进,故禄所不及,恐而今而后, 温 ![]() 何昌宇字俨望,尚之弟子也。⽗佟之,位侍中。昌宇少而 清靖,立独不群,所 ![]() 昌宇在郡,景素被诛,昌宇痛之,至是啓⾼帝理其冤,又 与司空褚彦回书极言之。⾼帝嘉其义。历位中书郞、王俭卫军 长史,俭谓昌宇曰:“后任朝事者,非卿而谁?” 临海王昭秀爲荆州,以昌宇爲西中郞长史、南郡太守,行 荆州事。明帝将践阼,先使裴叔业丧旨诏昌宇,令以便宜从事。 昌宇拒之曰:“家国委⾝以上流之重,付⾝以万里之事,临海 王未有失,宁得从君单诏琊?即时自有啓闻,须反更议。”叔 业曰:“若尔便是拒诏,拒诏,军法行事耳。”答曰:“能见 杀者君也,能拒诏者仆也。君不能见杀,政有沿流之计耳。” 昌宇素有名德,叔业不敢 ![]() 昌宇后爲吏部尚书,尝有一客姓闵求官。昌宇谓曰:“君 是谁后?”答曰:“子骞后。”昌宇团扇掩口而笑,谓坐客曰: “遥遥华胄。” 昌宇不杂 ![]() 敬容字国礼,弱冠尚齐武帝女长城公主,拜驸马都尉。梁 天监中,爲建安內史,清公有美绩,吏人称之。累迁守吏部尚 书,铨序明审,号爲称职。出爲吴郡太守,爲政勤恤人隐,辩 讼如神,视事四年,政爲天下第一。吏人诣阙请树碑,诏许之。 复爲吏部尚书、侍中,领太子中庶子。 敬容⾝长八尺,⽩皙美须眉, ![]() ![]() ![]() ![]() ![]() ![]() 敬容接对宾朋,言词若讷,酬答二宮,则音韵调畅。大同 中,朱雀门灾,武帝谓群臣曰:“此门制狭,我始 ![]() 五年,改爲尚书令,参选事如故。敬容久处台阁,详悉晋 魏以来旧事,且聪明识达,勤于簿领,诘朝理事,⽇旰不休。 职隆任重,专预机密,而拙于草隶,浅于学术,通包苴饷馈, 无贿则略不 ![]() 其署名“敬”字,则大作“苟”小爲“文”“容”字 大爲“⽗”小爲“口”陆倕戏之曰:“公家‘苟’既奇大, ‘⽗’亦不小。”敬容遂不能答。又多漏噤中语,故嘲诮⽇至。 尝有客姓吉,敬容问:“卿与邴吉远近?”答曰:“如明公之 与萧何。”时萧琛子巡颇有轻薄才,因制卦名、离合等诗嘲之, 亦不屑也。 帝尝梦具朝服⼊太庙拜伏悲感,旦于延务殿说所梦。敬容 对曰:“臣闻孝悌之至,通于神明。陛下 ![]() 后坐妾弟费慧明爲道仓丞夜盗官米,爲噤司所执,送领军 府。时河东王誉爲领军,敬容以书解慧明。誉前经属事不行, 因此即封书以奏。帝大怒,付南司推劾。御史中丞张绾奏敬容 协私罔上,合弃市。诏特免职。到溉谓朱异曰:“天时便觉开 霁。”其见嫉如此。 初,沙门释宝志尝谓敬容曰:“君后必贵,终是‘何’败 耳。”及敬容爲宰相,谓何姓当爲其祸,故抑没宗族,无仕进 者,至是竟爲河东所败。 中大同元年三月,武帝幸同泰寺讲金字三慧经,敬容啓预 听,敕许之。又起爲金紫光禄大夫,未拜,又加侍中。敬容旧 时宾客门生喧哗如昔,冀其复用。会稽谢郁致书戒之曰: 草莱之人,闻诸道路,君侯已得瞻望朝夕,出⼊噤门。醉 尉将不敢呵,灰然不无其渐,甚休!敢贺于前,又将吊也。 昔流言裁至,公旦东奔,燕书始来,子孟不⼊。夫圣贤被 虚过以自斥,未有婴时衅而求亲者也。且暴鳃之鱼,不念杯酌 之⽔,云霄之翼,岂顾笼樊之粮。何者?所托已盛也。昔君侯 纳言加首,鸣⽟在 ![]() ![]() ![]() ![]() 人人所以颇犹有踵君侯之门者,未必皆感惠怀仁,有灌夫、 任安之义,乃戒翟公之大署,冀君侯之复用也。夫在思过之⽇, 而挟复用之意,未可爲智者说矣。夫君侯宜杜门念失,无有所 通,筑茅茨于锺⾩,聊优游以卒岁,见可怜之意,着待终之情, 复仲尼能改之言,惟子贡更也之譬,少戢言于衆口,微自救于 竹帛,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如此,令明主闻知,尚 有冀也。 仆东臯鄙人,⼊⽳幸无衔寠,聇天下之士,不爲执事道之, 故披肝胆,示情素,君侯岂能鉴焉。 太清元年,迁太子詹事,侍中如故。二年,侯景袭建邺, 敬容自府移家台內。初,景涡 ![]() ![]() 是年,简文频于玄圃自讲老庄二书,学士吴孜时寄詹事府, 每⽇⼊听。敬容谓孜曰:“昔晋氏丧 ![]() 何氏自晋司空充、宋司空尚之奉佛法,并建立塔寺,至敬 容又舍宅东爲伽蓝,趋权者因助财造构,敬容并不拒,故寺堂 宇颇爲宏丽 。时轻薄者因呼爲“衆造寺”及敬容免职出宅, 止有常用器物及囊⾐而已,竟无馀财货,时亦以此称之。 敬容特爲从兄胤所亲爱,胤在若琊山尝疾笃,有书云 : “田畴馆宇悉奉衆僧,书经并归从弟敬容。”其见知如此。敬 容唯有一子,年始八岁。在吴,临还与胤别,胤问名,敬容曰: “仍 ![]() 论曰:尚之以雅道自居,用致公辅,行己之迹,动不踰闲。 及乎洗合取讥,⽪冠获诮,贞粹之地,⾼人未之全许。然⽗子 一时并处权要,虽经屯詖,咸以功名自卒,古之所谓巧宦,此 之谓乎。点、胤弟兄俱云遁逸,求其蹈履,则非曰山林,察其 持⾝,则未舍名誉。观夫子皙之赴慧景,子季之矫敬冲,以迹 以心,居然可测。而⾼自标致,一代归宗,以之⼊用,未知所 取。斯殆虚胜之风,江东所尚,不然何以至于此也?昌宇雅仗 名节,殆曰人望。敬容材实⼲蛊,贿而败业,惜乎。 部分译文 何点字子晰,十一岁时,为⽗⺟居丧,几乎到了毁灭⾝体的地步。等他长大,为家祸而伤感,要断绝婚姻和仕途,祖⽗何尚之強行为他娶了琅笽的王氏。媒礼结束后,即将亲自 ![]() 何点眼明眉秀,容貌方正文雅,真率素淡,十分美好,不以门户⾼贵自夸。博通群书,善于谈论。他家本来素为世族,亲戚婚姻多是贵官。何点虽然没有进⼊城府做官,但是 ![]() ![]() 宋朝的泰始末年,征调他为太子洗马。齐朝初年,多次征调他为中书侍郞、太子中庶子,都没有就任。他与陈郡的谢。。、吴国的张融、会稽的孔德璋是亲密的知己。 何点家门世代信佛,堂弟何遁让他住在东篱门的园子中,孔德璋为他筑了一所房子。园子中有卞忠贞的墓,何点在墓旁种了花草,每次饮酒必定要举酒祭奠他。招聚名人好友,后来取名德桑门,赋诗咏唱,悠游自得。 起初,褚彦回、王俭做宰相,何点对别人说:“我作《齐书》已经完成,赞论中说:‘彦回本是世家大族,王俭也是家国精华,他们不是依赖舅氏,哪里顾上考虑家国!’”王俭听说了,想等候何点,知道无法见到,才停下了。豫章王萧嶷乘车去见何点,何点从后门离开了。司徒竟陵王萧子良听到后,说:“豫章王尚且望尘不及,我应当远望山岫消除这种想法了。”后来何点在法轮寺,萧子良前往见他,何点头戴隐士的方巾登席,萧子良 ![]() ![]() 何点少年时候曾经患过渴痢病,多年不愈。后来在吴中石佛寺建坛讲经,在讲经的地方⽩天小睡,梦见有一个道人,形貌不凡,送给他一捧药丸,梦中把它吃了,从此病就好了,当时的人认为这是由于他的美好德行感动了神人。 他 ![]() ![]() 何点对人物很有鉴别能力,他识别奖励提拔过许多人。吴兴的丘迟还在幼童的时候,何点就发现了他;济 ![]() 年老时候又娶了鲁国孔嗣的女儿,孔嗣也是一个隐士,何点虽然结了婚,也不与 ![]() ![]() 永元时期(499~501),崔慧景围城,人们都没有柴烧,何点便把园子中的树全部砍掉送给亲友和乡邻。崔慧景喜 ![]() ![]() ![]() ![]() ![]() 梁武帝与何点有旧 ![]() 天监二年(503)去世,诏令赠给一等棺材一具,丧事所需要的花费,由太监经管。 何胤字子季,过继给了叔叔何旷,所以改字叫季叔。八岁时,居丧,哀伤超过成人。等长大后,轻薄不羁,很晚的时候才自強好学,以沛国刘王献为师,学习《易》和《礼记》、《⽑诗》。又⼊了钟山定林寺去听內典,其学业都能通晓。而纵情旷放,当时的人们却不知道,只有刘王献和汝南周。。深深地惊异和器重他。 在齐国做官担任建安太守,为政有恩德信誉,人们不忍相欺。他常常在伏⽇和腊⽇放囚犯回家,都能按时返回。 他曾历任⻩门侍郞、太子中庶子。尚书王俭接受诏令撰写新礼仪,没有写完就死了。又派特进张绪把它续成,张绪又死去,便 ![]() 后来,何胤以国子祭酒的⾝份与太子中庶子王莹一起为侍中。当时何胤单做祭酒,怀疑所穿的⾐服。陆澄博通古事,也没找到依据,于是便穿着黑⾊⾐服临场监考。此后又进行详细讨论,乃用红⾊⾐服,祭酒穿红⾐,就是由此开始的。 后来郁林继承皇位,何胤属于皇后家族,所以很受亲近。做了中书令,兼做临海、巴陵王师。何胤虽然显贵,却常常想着止⾜。建武初年,他已经在郊外建了房子,经常与徒弟到里面游玩和居住。到了现在于是便想卖掉园宅东去。还没有出发,就听说谢紻免了吴兴郡的职务不再回来,何胤恐怕落在他后面,便上表辞职,没等回答就离去了。明帝大怒,指使御史中丞袁昂奏表拘捕何胤。不久又下了诏书释放了他。 何胤因为会稽的山多有灵异,便前往旅游,住在若琊山云门寺。起初,何胤的两个哥哥何求、何点都隐遁起来,何求先死,到现在何胤又隐居,世人称何点为“大山”何胤为“小山”也叫“东山”兄弟发迹虽然不同,最终都是隐居,世人称为何氏三⾼。 永元年间(499~501),他被征召为太常、太子詹事,都没有到任。梁武帝的霸朝建立,引他为军谋祭酒,并且给他发了聘书,没有前来。等武帝登基,诏令他为特进、光禄大夫,派领军司马王杲之带着手诏去传达意旨,并同时征召谢紻。 王杲之先到了何胤的住所,何胤恐怕谢紻不出,先是表示可以起⾝,便穿着单⾐,戴着鹿⽪巾,手拿经卷,下 ![]() 王杲之从谢籫那里回来,问何胤的出山⽇期。何胤知道谢籫已经应召,回答王杲之说:“我年纪已经五十七岁,一月吃不完四斗米,怎能再有做官的心情?”王杲之失⾊不能回答。何胤反过来又对他说:“您何不派人传诏回朝奏表,留下来与我同游呢?”王杲之愕然地说:“古今没听说有这样的例子。”何胤说:“《檀弓》两卷,都是讲事物的开始。从您开始,何必要有先例?”何胤、谢籫,都是前代的⾼士,何胤的名誉尤其⾼迈。 王杲之回去后,把何胤的意思上奏,皇帝诏令供给他⽩⾐尚书的俸禄。何胤坚决推辞。又诏令山 ![]() ![]() 何胤因为若琊山所处的地方狭小,容不下学徒,于是迁到了秦望山。山上有飞泉,便建起了学舍,以树林为外援,就山崖做围墙,另外建了一座小阁室,住在里面,亲自开关门户,僮仆都不能进来。山旁种田二顷,讲课之余就由生学跟着游览。何胤起初迁来将要筑室的时候,忽然看见两个人戴着黑冠,容貌伟岸,问何胤说:“您想住在这里吗?”便指着一处地方说:“此处特别吉利。”忽然又不见了。何胤依照他们的话作了选择。不久山上发了洪⽔,树木石头都被倒拔,只有何胤所住的房子独存。萧元简便让记室参军钟嵘作了一篇《瑞室颂》,刻在石头上作为表扬。 后来萧元简要离开会稽郡,⼊山与何胤告别。何胤送他到都赐埭,离郡三里,于是说:“我自己弃绝了人事, ![]() 何氏过江后,从晋朝的司空何光开始,都葬在吴地的西山。何胤的家世年龄都不长久,只有祖⽗何尚之活到七十二岁。何胤的年龄赶上了祖⽗时,便迁移回到了吴地,作了《别山诗》一首,言辞十分凄怆。 到了吴地,他住在武丘山西寺讲述经论,学徒们又随他前来。东部的郡县员官路过的,无不全部前来。何胤常常噤止杀生,有个虞人追逐一只鹿,鹿径直跑到何胤跟前,下趴不动。又有一只奇异的鸟像是鹤,红⾊,聚集在讲堂里,驯顺如同家禽。 起初,开善寺的蔵法师与何胤在秦望山相遇,后来回到了京城,死在钟山。临死的那天,何胤在波若寺见了一个僧人,送给何胤一个香炉匣和一盒子书,说:“贫道从扬都出发,呈给何居士。”说罢便不见了。何胤打开盒子,乃是《大庄严论》,世间未有。查访这个香炉,原是蔵公所曾用的。又在寺內立了明珠柱,柱便七天七夜放光。太守何远把这种情况启奏了昭明太子,太子钦佩他的德行,就派舍人何思澄送上了手令对他进行赞美。中大通三年(531)去世,享年八十六岁。 在此以前,何胤曾经生病, ![]() ![]() ![]() ![]() ![]() 起初,何胤奢侈于美味,吃饭必定要大量菜肴,后来逐渐想去掉那些太过分的,仍然是吃⽩鱼、鳝脯、糖蟹,还认为是见不到生物。他对吃蚶蛎有怀疑,就让门人进行讨论。生学钟祎说:“鳝鱼取脯,骤然屈伸,螃蟹沾糖,躁动更甚。仁人心意,深怀忧伤。至于车鳌蚶蛎,眉目內陷,可悲浑沌得出奇,耝壳外裹,无需金人的谨慎。不衰不盛,连草木也不如,无香无臭,与瓦砾有何异!所以应该长久地供应厨房,永远地作为食品。”竟陵王萧子良见了钟祎的议论大怒。汝南的周。。给何胤写信,劝告让他吃菜,说:“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死生,活着最重的,无过于 ![]() ![]() 何胤注《百论》、《十二门论》各一卷,注《周易》十卷,《⽑诗总集》六卷,《⽑诗隐义》十卷,《礼记隐义》二十卷,《礼答问》五十五卷。他的儿子何撰也不做官,有⾼尚的风范。 N6ZWw.CoM |
上一章 南史 下一章 ( → ) |
李延寿的最新历史小说《南史》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南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南史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