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是李延寿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南史 作者:李延寿 | 书号:10198 时间:2017/3/26 字数:16368 |
上一章 卷二十七 下一章 ( → ) | |
孔靖 孔琳之 殷景仁 季恭始察孝廉,累迁司徒左西掾,未拜,遭⺟忧。隆安五 年,被起爲山 ![]() 宋武帝东征孙恩,屡至会稽,过季恭宅,季恭正昼卧,有 神人⾐服非常,谓曰:“起!天子在门。”既而失之,遽出, 适见帝,延⼊结 ![]() 帝后讨孙恩,时桓玄篡形已着,帝 ![]() ![]() ![]() 累迁吴兴太守,加冠军。先是吴兴频丧太守,言项羽神爲 卞山王,居郡听事,二千石常避之。季恭居听事,竟无害也。 迁尚书左仆 ![]() ![]() 十二年致仕,拜金紫光禄大夫。是岁,武帝北伐,季恭求 从,以爲太尉军谘祭酒。从平关、洛。 宋台初建,以爲尚书令,又让,乃拜侍中、特进、左光禄 大夫。辞事东归,帝亲饯之戏马台,百僚咸赋诗以述其美。及 受命,加开府仪同三司,让累年不受,薨以爲赠。 子灵符,位丹 ![]() 深之大明中爲尚书比部郞。时安陆应城县人张江陵与 ![]() 灵符弟灵运位着作郞。灵运子琇之。 琇之有吏能,仕齐爲吴令。有小儿年十岁,偷刈邻家稻一 束,琇之付狱案罪。或谏之,琇之曰:“十岁便能爲盗,长大 何所不爲。”县中皆震肃。迁尚书左丞,又以职事知名。后兼 左户尚书,廷尉卿。出爲临海太守,在任清约。罢郡还,献⼲ 姜二千斤,齐武帝嫌其少,及知琇之清,乃叹息。出监吴兴郡, 寻拜太守,政称清严。 明帝辅政,防备诸蕃,致密旨于上佐,使便宜从事。隆昌 元年,迁琇之晋熙王冠军长史、江夏內史,行郢州事, ![]() ![]() 子臻,至太子舍人,尚书三公郞。臻子幼孙,梁甯远枝江 公主簿、无锡令。幼孙子奂。 奂字休文,数岁而孤,爲叔⽗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沛 国刘显以博学称,每深相叹美,执其手曰:“昔伯喈坟素悉与 仲宣,吾当希彼蔡君,⾜下无愧王氏。所保书籍,寻以相付。” 仕梁爲尚书仪曹侍郞。时左户郞沈炯爲飞书所谤,将陷重 辟,连官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 侯景陷建邺,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率侯子鉴,乃脫 桎梏,厚遇之,令掌记书。时子鉴景之腹心,朝士莫不卑屈, 奂独无所下。或谏奂曰:“不宜⾼抗。”奂曰:“吾 ![]() ![]() 寻遭⺟忧。时天下丧 ![]() ![]() 及景平,司徒王僧辩先下辟书,引爲左西掾。梁元帝于荆 州即位,征奂及沈炯,僧辩累表请留之。帝手敕报曰:“孔、 沈二士,今且借公。”其爲朝廷所重如此。 僧辩爲扬州刺史,又补中从事史。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 宪章故事,无复存者。奂博物強识,甄明故实,问无不知,仪 注体式,笺书表翰,皆出于奂。 陈武帝作相,除司徒左长史,迁给事⻩门侍郞。齐遣东方 老、萧轨来寇,四方壅隔,粮运不继,三军取给,唯在都下, 乃除奂建康令。武帝克⽇决战,乃令奂多营麦饭,以荷叶裹之, 一宿之间,得数万裹。军人旦食讫,尽弃其馀,因而决战,大 破贼。 武帝受禅,迁太子中庶子。永定三年,除晋陵太守。晋陵 自宋、齐以来爲大郡,虽经寇扰,犹爲全实,前后二千石多行 侵暴,奂清⽩自守, ![]() ![]() 陈文帝即位,征爲御史中丞。奂 ![]() 迁散骑常侍,领步兵校尉、中书舍人。重除御史中丞,寻 爲五兵尚书。时文帝不豫,台阁衆事,并令仆 ![]() ![]() 废帝即位,除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出爲南中郞康乐侯长 史、寻 ![]() ![]() ![]() ![]() ![]() 初,后主 ![]() ![]() ![]() 十四年,爲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领前军将军。未行, 改领弘范宮卫尉。至德元年卒,年七十馀。有集十五卷,弹文 四卷。 子绍安、绍薪、绍忠。绍忠字孝扬,亦有才学,位太子洗 马、鄱 ![]() 孔琳之字彦琳,会稽山 ![]() 琳之強正有志力,少好文义,解音律,能弹棋,妙善草隶。 桓玄辅政爲太尉,以爲西合祭酒。玄时议 ![]() 洪范八政,以货次食,岂不以 ![]() ![]() 玄又议复⾁刑,琳之以爲: 唐虞象刑,夏禹立辟,盖淳薄既异,致化不同。书曰“世 轻世重”言随时也。夫三代风纯而事简,故罕蹈刑辟,季末 俗巧而务殷,故动陷宪网。若三千行于叔世,必有踊贵之尤, 此五帝不相循法,⾁刑不可悉复者也。汉文发仁恻之意,伤自 新之路莫由,⾰古创制,号称刑厝;然名轻而实重,反更伤人。 故孝景嗣位,轻之以缓,缓而人慢,又不噤琊。期于刑罚之中, 所以见美于昔,历代详论而未获厥中者也。兵荒已后,罹法更 多,弃市之刑,本斩右趾,汉文一谬,承而弗⾰,所以前贤怅 恨,议之而未辩。锺繇、陈群之意虽小有不同, ![]() ![]() 时责衆官献便宜,议者以爲宜修庠序,恤典刑,审官方, 明黜陟,举逸拔才,务农简调。琳之于衆议之外,别建言曰: 夫玺印者,所以辨章官爵,立契符信。官莫大于皇帝,爵 莫尊于公侯,而传国之玺,历代递用,袭封之印,弈世相传。 贵在仍旧,无取改作。今世唯尉一职独用一印,至于內外群官, 每迁悉改,讨寻其义,私所未达。若谓官各异姓,与传袭不同, 则未若异代之爲殊也;若论其名器,虽有公卿之贵,未若帝王 之重;若以或有诛夷之臣,忌其凶秽,则汉用秦玺,廷祚四百, 未闻以子婴⾝戮国亡而弃不佩。帝王公侯之尊,不疑于传玺, 人臣衆僚之卑,何嫌于即印?载籍未闻其说,推例自乖其准, 而终年刻铸,丧功消实,金银铜炭之费,不可称言,非所以因 循旧贯,易简之道。愚请衆官即用一印,无烦改作,若新置官, 又官多印少,文或零失,然后乃铸,则仰裨天府,非唯小益。 又曰: 凶门柏装,不出礼典,起自末代,积习生常,遂成旧俗, 爰自天子达于庶人。诚行之有由,卒⾰必骇;然苟无关于情, 而有愆礼度,存之未有所明,去之未有所失,固当式遵先典, 厘⾰后谬,况复兼以游费,实爲人患者乎。凡人士丧仪,多出 闾里,每有此须,动十数万,损人财力,而义无所取。至于寒 庶,则人思自竭,虽复室如悬罄,莫不倾産单财,所谓“葬之 以礼”其若此乎?谓宜一罢凶门之式。 迁尚书吏部郞。义熙十一年,除宋武帝平北、征西长史, 迁侍中。宋台初建,除宋国侍中。永初二年,爲御史中丞,明 宪直法,无所屈桡,奏劾尚书令徐羡之亏违宪典。时羡之领扬 州刺史,琳之弟璩之爲中从事,羡之使璩之解释琳之,使停寝 其事。琳之不许,曰:“我触忤宰相,政当罪止一⾝。汝必不 应从坐,何须勤勤琊。”自是百僚震肃,莫敢犯噤。武帝甚嘉 之,行经兰台,亲加临幸。迁祠部尚书,不事産业,家尤贫素。 景平元年卒,追赠太常。 子邈有⽗风,官至扬州中从事。邈子觊。 觊字思远,少骨鲠有风力,以是非爲己任。口吃,好读书, 早知名。历位中书⻩门侍郞。初,晋安帝时,散骑常侍选望甚 重,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闲散,用人渐轻。孝建三年,孝武 ![]() ![]() ![]() 大明元年,徙太子中庶子,领翊军校尉,历秘书监,廷尉 卿,爲御史中丞。鞭令史,爲有司所纠,原不问。 六年,除安陆王子绥后军长史、江夏內史。 ![]() ![]() ![]() 觊弟道存、从弟徽,颇营産业,二弟请假东还,觊出渚 ![]() 先是,庾徽之爲御史中丞, ![]() 觊后爲司徒左长史,道存代觊爲后军长史、江夏內史。时 东土大旱,都邑米贵,一斗将百钱。道存虑觊甚乏,遣吏载五 百斛米饷之。觊呼吏谓之曰:“我在彼三载,去官之⽇,不办 有路粮。郞至彼未几,那能得此米琊?可载米还彼。”吏曰: “自古以来无有载米上⽔者,都下米贵,乞于此货之。”不听, 吏乃载米而去。 永光元年,迁侍中,后爲寻 ![]() ![]() 庾业既东,明帝即以代延熙爲义兴,以延熙爲巴陵王休若 镇东长史。业至长塘湖,即与延熙合。明帝遣建威将军沈怀明 东讨,尚书张永系进。巴陵王休若董统东讨诸军。时觊所遣孙 昙瓘等军顿晋陵九里,部阵甚盛。怀明至奔牛,所领寡弱,张 永至曲阿,未知怀明安否,退还延陵就休若。诸将帅咸劝退破 冈,休若宣令敢有言退者斩,衆小定。军主刘亮又继至,兵力 转集,人情乃安。 时齐⾼帝率军东讨,与张永等于晋陵九里曲结营,与东军 相持。上遣积 ![]() 会稽闻西军稍近,将士多奔亡,觊不能复制。上虞令王晏 起兵攻郡,觊忧遽不知所爲。其夕率千人声云东讨,实趋石赐。 遇嘲涸不得去,衆叛都尽,门生载以小船,窜于山脊村。村人 缚以送晏,晏调曰:“此事孔璪所爲,无豫卿事,可作首辞, 当相爲申上。”觊曰:“江东处分,莫不由⾝,委罪求活,便 是君辈行意耳。”晏乃斩之东合外。临死求酒,曰:“此是平 生所好。”顾琛、王昙生、袁标等并诣吴喜归罪,喜皆宥之。 东军主凡七十六人,于阵斩十七人,余皆原宥。 觊之起兵也,梦行宣 ![]() 觊弟道存,位⻩门吏部郞、南郡太守。晋安王子勋建僞号, 以爲侍中,行雍州事,事败见杀。 殷景仁,陈郡长平人也。曾祖融,晋太常。祖茂之,特进、 左光禄大夫。⽗道裕,早亡。 景仁少有大成之量,司徒王谧见而以女 ![]() 尝建议请百官举才,以所荐能否黜陟,武帝甚知之。少帝 即位,补侍中,累表辞让。优诏申其请,以爲⻩门侍郞,历左 卫将军。文帝即位,委遇弥厚。俄迁侍中,左卫如故。时与王 华、王昙首、刘湛四人并爲侍中,以风力局⼲,冠冕一时,同 升之美,近代莫及。元嘉三年,车驾征谢晦,司徒王弘⼊居中 书下省,景仁长直,共掌留任。晦平,代到彦之爲中领军,侍 中如故。 文帝所生章太后早亡,上奉太后所生苏氏甚谨。六年,苏 氏卒,车驾亲往临哭,诏 ![]() 丁⺟忧,葬竟,起爲领军将军,固辞。上使纲纪代拜,遣 中书舍人周赳舆载诣府。服阕,迁尚书仆 ![]() ![]() ![]() ![]() ![]() 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函去来,⽇中以十数, 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及将收湛之⽇, 景仁便拂拭⾐冠。寝疾既久,左右皆不悟其意。其夜,上出华 林园延贤堂召之,景仁犹称脚疾,小 ![]() 代义康爲扬州刺史,仆 ![]() ![]() ![]() 子道矜,幼而不慧,位太中大夫。道矜子恒,明帝时,位 侍中、度支尚书。属⽗疾积久,爲有司所奏。诏曰:“道矜生 便有病,更无横疾;恒因愚习惰,久妨清序,可除散骑常侍。” 淳字粹远,景仁从祖弟也。祖允,晋太常。⽗穆,以和谨 致称,自五兵尚书爲宋武帝相国左长史。元嘉中,位特进、右 光禄大夫,领始兴王师。卒官,諡曰元子。 淳少好学,有美名,历中书⻩门侍郞。⻩门清切,直下应 留下省,以⽗老特听还家。⾼简寡言,早有清尚,爱好文义, 未尝违舍。在秘书阁撰四部书大目,凡四十卷,行于世。元嘉 十一年卒,朝廷痛惜之。 子孚有⽗风。尝与侍中何勖共食,孚羹尽,勖云:“益殷 蓴羹。”勖司空无忌子也,孚徐辍箸曰:“何无忌讳。”孚位 吏部郞,爲顺帝抚军长史。 子臻字后同,幼有名行,袁粲、褚彦回并赏异之。每造二 公之席,辄清言毕景。王俭爲丹 ![]() 淳弟冲字希远,位御史中丞,有司直之称。再迁度支尚书。 元凶妃即淳女,而冲在东宮爲劭所知遇。劭弑立,以爲司隶校 尉。冲有学义文辞,劭使爲尚书符,罪状孝武,亦爲劭尽力。 建邺平,赐死。 冲弟淡字夷远,亦历⻩门吏部郞,太子中庶子。大明中, 又以文章见知。 论曰:季恭命偶兴王,恩深惟旧,及位致崇宠,而每存谦 挹。观夫持満之戒,⾜以追踪古人。琇之贞素之风,不践无义 之地。易曰:“王臣蹇蹇,其动也直。”休文行己之度,可谓 近之。琳之二议,深达变通之道。觊持⾝之节,亦曰一时之良, 而听言则悖,晚致覆没,痛矣哉!景仁远大之情,着于初筮, 元嘉之盛,卒致宗臣,言听计从,于斯爲重,美矣乎。 部分译文 ○孔靖 孔靖字季恭,会稽山 ![]() ![]() 宋武帝东征孙恩,屡次到会稽,前往孔季恭的宅院,孔季恭⽩天正在觉睡,有一个神人⾐服不同平常,对他说:“起来,天子在你家门前!”随后就消失了,他马上出去,正好见到了武帝,请进家中结 ![]() 武帝后来讨伐孙恩,当时桓玄篡权的形迹已经很明显,武帝打算在山 ![]() ![]() 逐渐升迁为吴郡太守,担任冠军将军。在这以前吴郡频频地出现太守丧亡,说是项羽神做了卞山王,住在郡中处理政事,二千石员官常常避开他。孔季恭坐在里面处理政务,竟然平安无事。调任尚书左仆 ![]() ![]() 义熙十二年离休,封为金紫光禄大夫。这一年,武帝北伐,孔季恭请求跟随前往,让他担任太尉军咨祭酒。随从平定关中、洛 ![]() 宋台初建,任命他为尚书令,又推让,于是任命为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后来辞职东归,武帝亲自到戏马台为他设宴送行,各位员官都赋诗描述他的德才之美。等武帝接受天命登上帝位,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推让多年都不接受,去世以后,便以此作为对他的追赠。 ○孔琳之 孔琳之,字叫彦琳,会稽山 ![]() 孔琳之坚強正直有志向,少年时代喜爱文章,懂音律,能下棋,善于写一笔极妙的草隶。桓玄辅佐朝政担任太尉,任用他为西阁祭酒。桓玄当时议论打算废除钱币而用⾕帛代替,孔琳之发表议论说: “《洪范》中讲八政,把财货仅次于食物,难道不是因为 ![]() ![]() “唐尧虞舜时代以特异的服饰象征五刑,夏禹时代建立刑法是因为世风淳厚浇薄的不同,导致教化手段的不同。《尚书》中说“要 ![]() ![]() ![]() ![]() ![]() 桓玄喜 ![]() ![]() 当时责成各级官吏献计提出应该理办的事情。有人提议应该修缮地方学校,减缓家国刑法,审察员官表现,明确升降标准,举荐隐逸,提拔人才,加強农业,减轻税收。孔琳之在众人的议论之外,另有提议说: “印玺,是用来辨别官爵,提供凭信依据的。官职没有大于皇帝的,爵位没有⾼于公侯的,而传国的印玺,历代顺次使用,世袭封号的印章,代代相传。可贵处在于保持旧貌,不另外改作。现在世上只有尉这一官职各自单独使用一种印章,以至朝內外的众官吏们,每次调任都要改换,追寻其中的含义,自己还没有弄懂。如果说是因为官吏各自姓氏不一,与传玺不同,则这还不如不同的时代差别更大;如果论物品有名,它虽然有公卿的尊贵,却没有帝王的重大;如果是因为有的居此职位的大臣受过诛杀,忌讳它的不吉利和晦气,那么汉朝用了秦国的印玺,传位四百年,没有听说因为子婴自⾝被杀家国灭亡而抛弃不佩。以帝王公侯的尊贵,并不怀疑传玺,而以大臣众官的卑下,为什么却要嫌弃印章呢?书籍记载中没有听到过这种说法,引用例证自己违背了准则,而终年不断地在刻铸,费工费料,金银铜炭的消耗,不去说它,关键在于这并不是遵循旧轨、力求简易的做法。在下请求众位员官都用同一枚印章,不要再费事去改制。如果是新设置的员官,而又官多印少,或者有的文字损毁,然后再铸,那么这对于皇家府库,将补益不小。”他又说: “丧事牌楼,并不出自关于礼的典籍,而是起自衰亡的末代,习惯积累,产生常规,于是成为旧的风俗,起自天子直到百姓。如果的确这样实行很有道理,突然改掉必然引起震惊;然而如果是与人情无关,而又违背礼度,保存它也没有什么好处,去掉它也没有什么损失,当然就应该遵守从前的典籍,⾰除后世的谬误,况且又有许多虚浮的花费,实在是成为人们的一种忧患啊!凡是人们的丧葬仪式,大多出在民间,经常都有这种需要,常常要花十几万,损耗人们的财力,而在意义上并无什么可取。至于贫寒的平民人家,则人人都想竭尽自己的能力,即使是房室好像倒悬的钟磬一样空空,也无不倾尽自己的家产和微薄的钱财,所谓“按礼埋葬”难道就是像这样的吗?我认为应该完全罢免丧事牌楼的仪式。” 后来调他担任尚书吏部郞。义熙十一年(415),任命他为宋武帝平北、征西长史,调任侍中。宋台刚刚建立的时候,任命他为宋国侍中。永初二年(421),担任御史中丞,光明正直维护法令,绝不屈从任何庒力,曾奏表弹劾尚书令徐羡之违背法典。当时徐羡之兼任扬州刺史,孔琳之的弟弟孔璩之为中从事,徐羡之让孔璩之劝解孔琳之,让他放弃弹劾此事。孔琳之不答应,说:“我触犯了宰相,应当是仅只我一人获罪。你必定不应该跟着连坐,哪里需要这样辛勤游说呢?”从这件事百官受到了震惊,没人再敢违犯噤令。武帝非常称赞他,路过兰台时,亲自去看望他。后来调任祠部尚书,不营办财产,家中特别贫寒。景平元年(423)逝世,追赠为太常。 他的儿子孔邈具有他⽗亲的风格,官职升至扬州中从事。 ○孔觊 孔觊字思远,少年时代正直有气节,把明辨是非作为自己的责任。他口吃,好读书,很早就知名。曾任中书⻩门侍郞。起初,晋安帝的时候,散骑常侍官位很重要,与侍中没有区别,后来职位闲散,用人渐渐变轻。孝建三年(456),孝武帝打算加重它的分量,于是吏部尚书颜竣奏表,建议让孔觊和司徒左长史王景文作为这个职位的人选。孝武帝不想让威权留在下面,此后把吏部尚书分置为两人以减轻它的重要 ![]() 大明元年(457),调任太子中庶子,兼任翊军校尉,历经秘书监、廷尉卿,后为御史中丞。他曾经鞭打令史,被有关部门所检举,宽大没有治罪。 大明六年,任命为安陆王刘子绥后军长史、江夏內史。他 ![]() ![]() 他 ![]() ![]() 孔觊的弟弟孔道存、堂弟孔徽,经营了很多家产,两个弟弟东归,孔觊前往江中的小沙洲上去 ![]() ![]() 在这以前,庾徽之做御史中丞, ![]() ![]() 孔觊后来做了司徒左长史,孔道存代替孔觊为后军长史、江夏內史。当时东部大旱,京城米贵,一斗一百钱。孔道存担心孔觊非常困难,就派下属员官运了五百斛米送给他。孔觊叫来那个员官对他说:“我在那里三年,离职的时候,连路上的粮食也没有备好。你到那里不久,怎么能得到这么多米呢?你可以载上米再回到那里去。”那员官说:“自古以来没有载米上⽔的,京城米贵,请求在这里卖掉。”他不答应,员官只好把米再运回去。 永光元年(465),调为侍中,后来担任寻 ![]() ![]() 庾业东去以后,明帝就让他代替刘延熙为义兴太守,让刘延熙做巴陵王刘休若的镇东长史。庾业走到了长塘湖,就与刘延熙互相结合。明帝派遣建威将军沈怀明东下讨伐,尚书张永随后前进。巴陵王刘休若督统东讨各路军队。当时孔觊所派遣的孙昙馞等军队停驻在晋陵的九里,队部的阵容非常盛大。沈怀明到了奔牛,所率领的军队兵少而且弱,张永到达曲阿,不知道沈怀明是否平安,退还到延陵去跟随刘休若。诸将帅都劝他退到破冈,刘休若宣布命令敢有说退军的斩首,众人稍微定安了一些。军中主将刘亮又接着来到,兵力转为集中,人心才定安下来。 当时齐⾼帝率领军队东讨,与张永等在晋城的九里曲结营,和东军相持。皇上派遣积 ![]() ![]() 会稽听说西军越来越近,将士有很多逃亡,孔觊不能再加以控制。上虞令王晏起兵攻郡城,孔觊很忧虑,不知道该怎么办。当天夜里他率领一千人声称要东讨,实际上是开往石。。,遇到嘲⽔⼲涸无法离去,军众叛变逃尽,一个随从用一条小船载着他,逃窜到山嵴村。村里的人把他捆起来送给王晏,王晏戏弄他说:“这事是孔。。⼲的,和你没有关系,可以写一份自首书,我会替你向上申报的。”孔觊说:“江东事情的策划,无不是由我本⾝,委罪别人以求活命,就是您这类人的做法了。”王晏于是在东门外将他斩首。临死的时候他要酒喝,说:“这是我平生的喜好。”顾琛、王昙生、袁标等都到吴喜那里去认罪,吴喜都宽恕了他们。 孔觊起兵后,有一次梦见走在宣 ![]() 孔觊的弟弟孔道存,职位是⻩门吏部郞、南郡太守。晋安王刘子勋建立伪号,任命他为侍中,主管雍州事务,事情失败后被杀。 ○殷景仁 殷景仁,陈郡长平人。曾祖殷融,是晋朝的太常。祖⽗殷茂之,是特进、光禄大夫。⽗亲殷道裕,早年去世。 殷景仁少年时就有宏大的器量,司徒王谧见了,便把女儿嫁给他为 ![]() 他曾经建议请百官荐举人才,以所推荐的人是否能⼲而决定淘汰和录用,武帝对他十分赏识。少帝即位,他被补为侍中,多次上表辞让。宽厚的诏令満⾜了他的请求,任命他担任⻩门侍郞,历任左卫将军。文帝即位,委任和待遇更加厚重。很快又升为侍中,左卫职务依旧不变。当时与王华、王昙首、刘湛四人共同为侍中,以风神和才⼲,为一时的冠冕,共同升迁的美事,近代没有能比得上的。元嘉三年(426),皇帝亲自征讨谢晦,司徒王弘进⼊中书下省,殷景仁⾝材长直,共同掌管留守任务。谢晦被平定,他代到彦之担任中领军,侍中职务依然如故。 文帝的生⺟章太后早年死亡,皇上侍奉太后的生⺟苏氏非常恭谨。元嘉六年,苏氏去世,皇上亲自前往哭悼,诏令想遵照两汉推恩的旧典。殷景仁认为:“汉代推恩加爵,当时是承袭秦朝的弊端,蔑视儒术,怕不是盛明时代所应循蹈的。晋朝依照二代,只要是与朝政有关,君主的举措必定要加以记载,所以贤明的君王一定要谨慎。主持公道的人应该颁发奖赏而不以私情,奉行天统的人常要约束感情而申明制度,以此立诚信于万国,留典则于后世。”皇上听从了。 遭到了⺟亲的丧事,葬罢以后,被起用为领军将军,他坚持推辞。皇上指示州郡主簿代授,派中书舍人周赳用车把他载上拉到府中。服丧期満后,升为尚书仆 ![]() ![]() ![]() ![]() 殷景仁卧病五年,虽然不见皇上,而秘密信件往来不断,一天中数以十计,朝政大小都要拿来问他。行迹周密,没有能发现他们踪迹的。即将抓捕刘湛的那天,殷景仁便拂拭⾐冠。卧病时间久了,⾝边的人都不明⽩他的意思。当天夜里,皇上走出华林园延贤堂召见了他,殷景仁仍然称言有脚病,在小坐车里坐下,捕杀事务的布置,全都 ![]() 他代替刘义康做了扬州刺史,仆 ![]() ![]() ![]() |
上一章 南史 下一章 ( → ) |
李延寿的最新历史小说《南史》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南史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南史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