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是沈约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宋书 作者:沈约 | 书号:10190 时间:2017/3/26 字数:23876 |
上一章 卷三十七 下一章 ( → ) | |
州郡三 ○荆州 郢州 湘州 雍州 梁州 秦州 荆州刺史,汉治武陵汉寿,魏、晋治江陵,王敦治武昌,陶侃前治沔 ![]() ![]() ![]() ![]() ![]() ![]() ![]() ![]() 南郡太守,秦立。汉⾼帝元年,为临江国,景帝中二年复故。晋武帝太康元年 改曰新郡,寻复故。宋初领县九,后州陵、监利度属巴陵;旌 ![]() ![]() 江陵公相,汉旧县。 华容公相,汉旧县,晋武太康元年省,后复立。 当 ![]() 临沮伯相,汉旧县。《晋太康》、《永守地志》属襄 ![]() 编县男相,汉旧县。 枝江侯相,汉旧县。 南平內史,吴南郡治江南,领江陵、华容诸县。晋武帝太康元年,分南郡江南 为南平郡,治作唐,后治江安。领县四,户一万二千三百九十二,口四万五千四十 九。去州⽔二百五十,去京都⽔三千五百,无陆。 江安侯相,晋武帝太康元年立。 孱陵侯相,二汉旧县,属武陵,《晋太康地志》属南平。 作唐侯相,前汉无,后汉属武陵,《晋太康地志》属南平。 南安令,晋武帝分江安立。 天门太守,吴孙休永安六年,分武陵立。充县有松梁山,山有石,石开处数十 丈,其⾼以努仰 ![]() 澧 ![]() 临澧令,晋武帝太康四年立。 零 ![]() 溇中令,二汉无,《晋太康地志》有,疑是吴立。 宜都太守,《太康地志》、王隐《地道》、何志并云吴分南郡立;张 ![]() 夷道令,汉旧县。 佷山男相,前汉属武陵,后汉属南郡,晋武帝太康元年改为兴山,后复旧。 宜昌令,何志晋武帝立。按《太康》、《永宁地志》并无,疑是此后所立。 夷陵令,汉旧县,吴改曰西陵,晋武帝太康元年复旧。 巴东公相,谯周《巴记》云,初平元年,荆州帐下司马赵韪建议分巴郡诸县汉 安以下为永宁郡。建安六年,刘璋改永宁为巴东郡,以涪陵县分立丹兴、汉葭二县, 立巴东属国都尉,后为涪陵郡。《晋太康地志》,巴东属梁州,惠帝太安二年度益 州;穆帝永和初平蜀,度属荆州。《永初郡国志》无巴渠、黾 ![]() 鱼复侯相,汉旧县,属巴郡,刘备章武二年,改为永安,晋武帝太康元年复旧。 朐令,汉旧县,属巴郡。 新浦令,何志新立。 南浦令,刘禅建兴八年十月,益州牧阎宇表改羊渠立。羊渠不详,何志吴立。 汉丰令,何志不注置立。《太康地志》巴东有汉昌县,疑是。 巴渠令,何志不注置立。 黾 ![]() ![]() ![]() 汶 ![]() ![]() 僮 ![]() 沮 ![]() ⾼安令,何志新立。 南义 ![]() ![]() ![]() ![]() ![]() ![]() 厥西令,二汉无,《晋太康地志》属义 ![]() 平氏令,汉旧名,属南 ![]() 新兴太守,《魏志》建安二十年,省云中、定襄、五原、朔方四郡,郡立一县, 合为此郡,属并州。晋江左侨立。宋初六县,后省云中(汉旧名,属云中。);孝 武孝建二年,又省九原县(汉旧名,属五原。)并定襄,宕渠(流寓立。)并广牧。 凡今领县三,户二千三百一,口九千五百八十四。 定襄令,汉旧名。 广牧男相,汉旧名,属朔方。 新丰令,汉旧名,属京兆。侨流立。 南河东太守,河东郡,秦立。晋成帝咸康三年,征西将军庾亮以司州侨户立。 宋初八县,孝武孝建二年,以广戚(前汉属沛,后汉、《晋太康地志》属彭城。江 左流寓立。)并闻喜,弘农(江左立侨郡,后并省为县。)、临汾并松滋,安邑并 永安。(临汾、安邑,汉旧名。临汾后属平 ![]() 闻喜令,故曲沃,秦改为左邑。汉武帝元鼎六年,行幸至此,闻南越破,改名 闻喜。 永安令,前汉彘县,顺帝 ![]() ![]() 松滋令,前汉属庐江,后汉无,晋属安丰。疑是有流民寓荆土,故立。 谯县令(别见),谯流民寓立。 建平太守,吴孙休永安三年,分宜都立,领信陵、兴山、秭归、沙渠四县。晋 又有建平都尉,领巫、北井、泰昌、建始四县。晋武帝咸宁元年,改都尉为郡,于 是吴、晋各有建平郡。太康元年吴平,并合。五年,省建始县,后复立。《永初郡 国》有南陵、建始、信陵、兴山、永新、永宁、平乐七县,今并无。按《太康地志》 无南陵、永新、永宁、平乐、新乡五县,疑是江左所立。信陵、兴山、沙渠,疑是 吴立。建始,晋初所立也。领县七,户一千三百二十九,口二万八百一十四。去州 ⽔陆一千;去京都⽔四千三百八十。 巫令,汉旧县。 秭归侯相,汉旧县。 归乡公相,何志,故属秭归,吴分。按《太康地志》云,秭归有归乡,故夔子 国,楚灭之,而无归乡县,何志所言非也。 北井令,《晋太康地志》有。先属巴东,晋武帝泰始五年度建平。 泰昌令,《晋太康地志》有。 沙渠令,《晋起居注》,太康元年立。按沙渠是吴建平郡所领,吴平不应方立, 不详。 新乡令。 永宁太守,晋安帝侨立为长宁郡;宋明帝以名与文帝陵同,改为永宁。宋初五 县,后省绥安(晋安帝立)。孝武孝建二年后,以僮 ![]() 长宁侯相,晋安帝立。 上⻩男相,宋初属襄 ![]() 武宁太守,晋安帝隆安五年,桓玄以沮、漳降蛮立。领县二,户九百五十八, 口四千九百一十四。 乐乡令,晋安帝立。 长林男相,晋安帝立。 郢州刺史,魏文帝⻩初三年,以荆州江北诸郡为郢州,其年罢并荆,非今地。 吴又立郢州。孝武孝建元年,分荆州之江夏、竟陵、随、武陵、天门,湘州之巴陵, 江州之武昌,豫州之西 ![]() 江夏太守,汉⾼帝立,本属荆州。《永初郡国》及何志并治安陆,此后治夏口。 又有安陆、曲陵,曲后别郡。领县七,户五千七十二,口二万三千八百一十。 汝南侯相,本沙羡土,晋末汝南郡民流寓夏口,因立为汝南县。沙羡令,汉旧 县,吴省。晋武太康元年复立,治夏口。孝武太元三年,省并沙 ![]() 沌 ![]() 孝昌侯相,《永初郡国》、何志并无,徐志有,疑是孝武世所立。 惠怀子相,江左立。 沙 ![]() ![]() 羡 ![]() 蒲圻男相,晋武帝太康元年立。本属长沙,文帝元嘉十六年度巴陵,孝武孝建 元年度江夏。 竟陵太守,晋惠帝元康九年,分江夏西界立。何志又有宋县,徐无。领县六, 户八千五百九十一,口四万四千三百七十五。去州⽔一千四百;去京都⽔三千四百。 苌寿令,明帝泰始六年立。 竟陵侯相,汉旧县,属江夏。 新市子相,汉旧县,属江夏。 霄城侯相,《永初郡国》有,何、徐不注置立。 新 ![]() 云杜侯相,汉旧县,属江夏。 武陵太守,《前汉地理志》,⾼帝立。《续汉郡国志》云,秦昭王立,名黔中 郡,⾼帝五年更名。本属荆州。领县十,户五千九十,口三万七千五百五十五。去 州⽔一千;去京都⽔三千。 临沅男相,汉旧县。 龙 ![]() 汉寿伯相,前汉立,后汉顺帝 ![]() 沅南令,汉光武建武二十六年立。 迁陵侯相,汉旧县。 辰 ![]() 舞 ![]() ![]() 酉 ![]() 黚 ![]() 沅陵令,汉旧县。 巴陵太守,文帝元嘉十六年,分长沙之巴陵、蒲圻、下隽,江夏之沙 ![]() 巴陵男相,晋武帝太康元年立,属长沙。本领度支校尉,立郡省。 下隽侯相,汉旧县,属长沙。 监利侯相,按《晋起居注》,太康四年,复立南郡之监利县,寻复省之。言由 先有而被省也,疑是吴所立,又是吴所省。孝武孝建元年度。 州陵侯相,汉旧县,属南郡,晋武帝太康元年复立,疑是吴所省也。孝武孝建 元年度。明帝泰始四年,以绥安县并州陵。 武昌太守,《晋起居注》,太康元年,改江夏为武昌郡。领县三,户二千五百 四十六,口一万一千四百一十一。去京都⽔一千一百。 武昌侯相,魏文帝⻩初二年,孙权改鄂为武昌。 ![]() 鄂令,汉旧县,属江夏。吴改鄂为武昌,晋武帝太康元年,复立鄂县,而武昌 如故。 西 ![]() ![]() ![]() ![]() ![]() 西 ![]() ![]() 西陵男相,汉旧县,属江夏,后属弋 ![]() 孝宁侯相,本轪县,汉旧县。孝武自此伐逆,即位改名。 蕲 ![]() ![]() ![]() 义安令,明帝泰始二年以来流民立。 蕲⽔左县长,文帝元嘉二十五年,以豫部蛮民立建昌、南川、长风、⾚亭、鲁 亭、 ![]() ![]() ![]() 东安左县长,前废帝永光元年,复以西 ![]() 建宁左县长,孝武大明八年省建宁左郡为县,属西 ![]() 希⽔左县长。 ![]() ![]() ![]() ![]() ![]() 湘州刺史,晋怀帝永嘉元年,分荆州之长沙、衡 ![]() ![]() ![]() 长沙內史,秦立。宋初十县,下隽、蒲圻、巴陵属巴陵。今领县七,户五千六 百八十四,口四万六千二百一十三。 临湘侯相,汉旧县。 醴陵侯相,后汉立。 浏 ![]() 吴昌侯相,后汉立,曰汉昌,吴更名。 罗县侯相,汉旧县。 攸县子相,汉旧县。 建宁子相,吴立。 衡 ![]() 湘西令,吴立。 湘南男相,汉旧县,属长沙。 益 ![]() 湘乡男相,前汉无,后汉属零陵。 新康男相,吴曰新 ![]() 重安侯相,前汉曰钟武,后汉顺帝永建三年更名,属零陵。 衡山男相,吴立曰衡 ![]() 桂 ![]() 郴县伯相,汉旧县。 耒 ![]() 南平令,汉旧县。 临武令,汉旧县。 汝城令,江左立。 晋宁令,汉顺帝永和元年立,曰汉宁,吴改曰 ![]() 零陵內史,汉武帝元鼎六年立。领县七,户三千八百二十八,口六万四千八百 二十八。去州一千四百;去京都⽔四千八百。 泉陵子相,汉旧县。 洮 ![]() 零陵子相,汉旧县。 祁 ![]() 应 ![]() ![]() 观 ![]() 永昌令,吴立。 营 ![]() 营浦侯相,汉旧县,属零陵。 营道侯相,汉旧县,属零陵。 舂陵令,前汉旧县,舂陵侯徙国南 ![]() 泠道令,汉旧县,属零陵。 湘东太守,吴孙亮太平二年,分长沙东部都尉立。晋世七县,孝武太元二十年, 省酃(汉旧县)、利 ![]() ![]() 临烝伯相,吴属衡 ![]() 新宁令,吴立。 茶陵子相,汉旧县,属长沙。 湘 ![]() ![]() ![]() ![]() ![]() ![]() 邵陵太守,吴孙皓宝鼎元年,分零陵北部都尉立。领县七,户一千九百一十六, 口二万五千五百六十五。去州⽔七百,陆一千三百;去京都⽔四千五百。 邵陵子相,何志属长沙。按二汉无,《吴录》属邵陵。 武刚令,晋武分都梁立。 建兴男相,晋武帝分邵陵立。 ⾼平男相,吴立。晋武帝太康元年,改曰南⾼平,后更曰⾼平。 都梁令,汉旧县,属零陵。 邵 ![]() ![]() 扶县令,汉旧县,至晋曰夫夷。汉属零陵,晋属邵陵。案今云扶者,疑是避桓 温讳去“夷”“夫”不可为县名,故为“扶”云。 广兴公相,吴孙皓甘露元年,分桂 ![]() ![]() ![]() 曲江侯相,汉旧县,属桂 ![]() 桂 ![]() ![]() ![]() ![]() ![]() 贞 ![]() ![]() ![]() 含洭男相,汉旧县,属桂 ![]() 始兴令,吴立。 中宿令,汉旧县,属南海,吴度。 临庆內史,吴分苍梧立为临贺郡,属广州;晋成帝度荆州;宋文帝元嘉二十九 年,度广州;三十年,复度湘州。明帝改名。领县九,户三千七百一十五,口三万 一千五百八十七。去州⽔陆二千八百;去京都⽔陆五千五百七十。 临贺侯相,汉旧县。《晋太康地志》、王隐云属南海,而二汉属苍梧,当是吴 所度。 冯乘侯相,汉旧县,属苍梧。 富川令,汉旧县,属苍梧。 封 ![]() 兴安侯相,吴立曰建兴,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谢沐长,汉旧县,属苍梧。 宁新令,二汉无,当是吴所立,属苍梧,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开建令,文帝分封 ![]() 抚宁令,宋末立。 始建內史,吴孙皓甘露元年,分零陵南部都尉立始安郡,属广州;晋成帝度荆 州;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度广州;三十年,复度湘州。明帝改名。领县七,户三 千八百三十,口二万二千四百九十。去州⽔二千八十,陆二千六百三十;去京都⽔ 五千五百九十。 始安子相,汉旧县,属零陵。 熙平令,吴立为尚安,晋武改。 永丰男相,吴立。 荔浦令,汉旧县,属苍梧。 平乐侯相,吴立。 建陵男相,吴立,属苍梧,宋末度。 乐化左令,宋末立。 雍州刺史,晋江左立。胡亡氐 ![]() ![]() ![]() ![]() ![]() ![]() ![]() ![]() ![]() ![]() ![]() ![]() ![]() 襄 ![]() ![]() 襄 ![]() 中庐令,汉旧县,属南郡。 巳阝县令,汉旧县,属南郡。 南 ![]() ![]() ![]() ![]() ![]() ![]() ![]() 宛县令,汉旧县。 涅 ![]() 云 ![]() ![]() 冠军令,汉旧县,武帝分穰立。 郦县令,汉旧县。 舞 ![]() 许昌男相,徐志无,此后所立。本属颍川。 新野太守,何志晋惠帝分南 ![]() ![]() ![]() ![]() 新野侯相,汉旧县,属南 ![]() 山都男相,汉旧县,属南 ![]() ![]() 池 ![]() 穰县令,汉旧县,属南 ![]() ![]() 顺 ![]() ![]() ![]() ![]() ![]() ![]() ![]() ![]() ![]() 南乡令,前汉无,后汉有,属南 ![]() 槐里男相,汉旧名,属扶风,《晋太康地志》属始平。侨立亦属始平。大明土 断属此。 顺 ![]() ![]() 清⽔令,前汉属天⽔,后汉为天⽔汉 ![]() ![]() 朝 ![]() 丹⽔令,前汉属弘农,后汉属南 ![]() 郑县令,汉旧名,属京兆。侨立亦属京兆,后度此。 京兆太守,故秦內史。汉⾼帝元年,属塞国;二年,更为渭南郡;九年罢,复 为內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右內史;太初元年,更为京兆尹,魏改为京兆郡。初 侨立,寄治襄 ![]() ![]() ![]() 杜令,二汉曰杜陵,魏改。 邓县令,汉旧县,属南 ![]() 新丰令,汉旧县。 始平太守,晋武帝泰始二年,分京兆、扶风立。后分京兆、扶风侨立,治襄 ![]() ![]() 武当侯相,汉旧县,属南 ![]() ![]() 始平令,魏立。 武功令,汉旧名,故属扶风,《晋太康地志》属始平。 平 ![]() ![]() 扶风太守,故秦內史。⾼帝元年,属雍国;二年,更为中地郡,九年罢。后为 內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右內史;太初元年,更名为右扶风。侨立,治襄 ![]() 筑 ![]() ![]() ![]() 郿县令,汉旧名,属扶风,《晋太康地志》属秦国。 泛 ![]() ![]() 南上洛太守,《永初郡国》、何志雍州并有南上洛郡,寄治魏兴,今梁州之上 洛是也。此上洛盖是何志以后侨立耳。今治臼。何、徐志雍州南上洛,晋武帝立, 北上洛云晋孝武立,非也。徐有南北 ![]() ![]() 上洛男相。(别见) 商县令。(别见) 河南太守,故秦三川郡,汉⾼帝更名。光武都雒 ![]() ![]() ![]() ![]() ![]() ![]() 河南令,汉旧名。 新城令,汉旧名。 河 ![]() 棘 ![]() ![]() ![]() 襄乡令,前汉无,后汉有,属南 ![]() ![]() 广平太守(别见),江左侨立,治襄 ![]() ![]() ![]() ![]() 广平令,汉旧名。徐志,南度以朝 ![]() 酂县令,汉旧县,属南 ![]() ![]() 比 ![]() ![]() ![]() ![]() 义成太守,晋孝武立,治襄 ![]() 义成侯相,晋孝武立。 万年令,汉旧名,属冯翊。 冯翊太守,故秦內史。⾼帝元年,属塞国,二年,更名为河上郡;九年罢,复 为內史。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內史。太初元年,更名。三辅流民出襄 ![]() ![]() 鄀县令,汉旧县,属南郡,作“若”字。《晋太康地志》作“鄀”《永初郡 国》及何志属襄 ![]() ⾼陆令,《晋太康地志》属京兆。《永初郡国》、何志并无,孝武大明元年复 立。 南天⽔太守(天⽔郡别见),徐志本西戎流寓。今治岩州。《永初郡国》、何 志并无,当是何志后所立。又有冀县(汉旧名),孝武大明元年省。领县四,户六 百八十七,口三千一百二十二。 华 ![]() 西县令,前汉属陇西,后汉属汉 ![]() 略 ![]() 河 ![]() 建昌太守,孝建元年,刺史硃修之免军户为永兴、安宁二县,立建昌郡;又立 永宁为昌国郡,并寄治襄 ![]() 永兴令。 安宁男相。 华山太守,胡人流寓,孝武大明元年立。今治大堤。领县三,户一千三百九十 九,口五千三百四十二。 华山令,与郡俱立。 蓝田令,汉旧名,本属京兆。 上⻩令,本属襄 ![]() 北河南太守,晋孝武太元十年立北河南郡,后省。《永初郡国》、何、徐志并 无。明帝泰始末复立。寄治宛中。领县八。 新蔡令。(别见)。 汝 ![]() 苞信令。(别见) 上蔡令。(别见) 固始令。(别见) 缑氏令。(别见) 新安令。(别见) 洛 ![]() 弘农太守,汉武帝元鼎四年立。宋明帝末立,寄治五垄。领县三。 邯郸令,汉旧名,属赵国。《晋太康地志》无此县。 圉县令,前汉属淮 ![]() 卢氏令。(别见) 梁州刺史,《禹贡》旧州,周以梁并雍,汉以梁为益,治广汉雒县。魏元帝景 元四年平蜀,复立梁州,治汉南中郑,而益州治成都。李氏据梁、益,江左于襄 ![]() 汉中太守,秦立。汉献帝建安二十年,魏武平张鲁,复汉宁郡为汉中,疑是此 前改汉中曰汉宁也。晋地记云,孝武太元十五年,梁州刺史周琼表立。又疑是李氏 所省,李氏平后复立。《永初郡国》又有苞中、怀安(汉、晋、何、徐并无二县。) 二县。领县四,户一千七百八十六,口一万三百三十四。 南郑令,汉旧县。 城固令,汉旧县。 沔 ![]() 西乡令,蜀立曰南乡,晋武帝太康二年更名。 魏兴太守,魏文帝以汉中遗民在东垂者立,属荆州。江左还本。领县十三。 (疑)去州一千二百;去京都⽔六千七百。 西城令,汉旧县,属汉中。 郧乡令,本锡县,二汉旧县,属汉中,后属魏兴;魏、晋世为郡,后省。武帝 太康五年,改为郧乡。何志晋惠帝立,非也。 锡县令,前汉长利县,属汉中,后汉省。晋武帝太康四年复立,属魏兴。五年, 改长利为锡。 广城令,《永初郡国》、何、徐并有,不注置立。 兴晋令,魏立曰平 ![]() 旬 ![]() 上庸令,《晋太康地志》、《永初郡国》、徐并属上庸,何无。 长乐令,《永初郡国》、何、徐并属晋昌。本蜀郡流民。 广昌子相,何志属上庸,晋成帝立。晋地记,武帝太康元年,改上庸之广昌为 庸昌,二年省。疑是魏所立。 安晋令,《永初郡国》、何、徐属晋昌。本蜀郡流民。 延寿令,《永初郡国》、何、徐属晋昌。本蜀郡流民。 宣汉令,《永初郡国》、何、徐属晋昌。本建平流离民。 新兴太守,《永初郡国》、何、徐云新兴、吉 ![]() 吉 ![]() 东关令,本建平流民。 新城太守,故属汉中,魏文帝分立,属荆州。江左还本。领县六,户一千六百 六十八,口七千五百九十四。去州陆一千五百;去京都⽔五千三百。 房陵令,汉旧县,属汉中,《太康地志》、王隐无。 绥 ![]() ![]() 昌魏令,魏立。 祁乡令,何志魏立。《晋太康地志》作“沶”(音祁)。 阆 ![]() 乐平令,何志不注置立。 上庸太守,魏明帝太和二年,分新城之上庸、武陵、北巫为上庸郡。景初元年, 又分魏兴之魏 ![]() 上庸令,汉旧县,属汉中。 安富令,《晋太康地志》、《永初郡国》、何、徐并有。 北巫令,何志晋武帝立。按魏所分新城之北巫,应即是此县,然则非晋武立明 矣。 微 ![]() 武陵令,前汉属汉中,后汉、《晋太康地志》、王隐并无。 新安令,《永初郡国》、何、徐有。何云本建平流民。 吉 ![]() ![]() 晋寿太守,晋地记云,孝武太元十五年,梁州刺史周琼表立。何志故属梓潼。 而益州南晋寿郡悉有此诸县。《永初郡国》、徐又有南晋寿、南兴、乐南、兴安县。 何无南兴乐,云南晋寿,惠帝立,余并不注置立。今领县四,去州陆一千二百;去 京都⽔一万。 晋寿令,属梓潼。何志晋惠帝立。按《晋起居注》,武帝太康元年,改梓潼之 汉寿曰晋寿。汉寿之名,疑是蜀立,云惠帝立,非也。 ⽩⽔令,汉旧县,属广汉,《晋太康地志》属梓潼。 邵 ![]() ![]() 兴安令,《永初郡国》、何、徐并有,不注置立。 华 ![]() 华 ![]() 兴宋令。 宕渠令。 嘉昌令,徐不注置立。 新巴太守,晋安帝分巴西立。何、徐又有新归县,何云新立,今无。领县三。 户三百九十三,口二千七百四十九。 新巴令,晋安帝立。 晋城令,晋安帝立。 晋安令,晋安帝立。 北巴西太守,何志不注置立。《宋起居注》,文帝元嘉十二年,于剑南立北巴 西郡,属益州。今益州无此郡。又《永初郡国》、何、徐梁州并有北巴西而益州无, 疑是益部侨立,寻省;梁州北巴西是晋末所立也。《永初郡国》领阆中、汉昌二县。 何又有宋昌县,云新立。徐无宋昌,有宋寿。何、徐并领县四,今六。(疑)去州 一千四百;去京都⽔九千九百。 阆中令。(别见) 安汉令。(别见) 南国令。(即南充国,别见。) 西国令。(即西充国,别见。) 平周令,益州巴西有平州县。 北 ![]() ![]() ![]() ![]() ![]() ![]() ![]() ![]() 平武令,蜀立曰广武,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南 ![]() ![]() ![]() ![]() 怀旧令,徐志不注置立。 巴渠太守,何志新立。领县七,户五百,口二千一百八十三。 宣汉令(别见),与郡新立。 始兴令,何志新立。 巴渠令,何志新立。 东关令,何志新立。 始安令,何志新立。 下蒲令,何志无,徐志不注置立。 晋兴令,何志晋安帝立。案《永初郡国》,梁部诸郡,唯巴西有此县,不容是 此晋兴。若是晋安帝时立,便应在《永初郡国》,疑何谬也。 怀安太守,何志新立。领县二,户四百七,口二千三百六十六。寄治州下。 怀安令,何志新立。 义存令,何志新立。 宋熙太守,何、徐志新立。领县五,户一千三百八十五,口三千一百二十八。 去州七百;去京都九千八百。 兴乐令。 归安令。 宋安令。 元寿令。 嘉昌令,何志五县并新立。 ⽩⽔太守,《永初郡国》、何并无,徐志仇池氐流寓立。有汉昌县。今领县六。 户六百五。 新巴令。 汉德令。 晋寿令。 益昌令。 兴安令。 平周令,徐志作“平州”此五县,徐并不注置立。 南上洛太守,《晋太康地志》分京兆立上洛郡,属司隶。《永初郡国》、何志 并属雍州,侨寄魏兴,即此郡也。徐志巴民新立,徐志时已属梁州矣。《永初郡国》 无丰 ![]() ![]() ![]() 上洛令,前汉属弘农,后汉属京兆。何云魏立,非也。 商县令,上洛同。 流民令,何不注置立。 丰 ![]() ![]() 渠 ![]() ![]() 义县令,《永初郡国》、何、徐并无。 北上洛太守,徐志巴民新立。领县七,户二百五十四。 北上洛令。 丰 ![]() 流民令。 ![]() 拒 ![]() 商县令,徐志无。 西丰 ![]() 安康太守,宋末分魏兴之安康县及晋昌之宁都县立。 安康令,二汉安 ![]() 宁都令,蜀郡流民。 南宕渠太守,《永初郡国》有宕渠郡,领宕渠、汉兴、宣汉三县,属梁州;元 嘉十六年,度属益州,非此南宕渠也。何、徐梁并无此郡,疑是徐志后所立。 宕渠令。 汉安令。 宣汉令。 宋康令。三县并新置。 怀汉太守,孝武孝建二年立。领县三,户四百十九。 永丰长。 绥来长。 预德长。 秦州刺史,晋武帝太始五年,分陇右五郡及凉州金城、梁州 ![]() ![]() 武都太守,汉武帝元鼎六年立。《永初郡国》又有河池、故道县(并汉旧县)。 今领县三,户一千二百七十四,口六千一百四十。 下辨令,汉旧县。 上禄令,汉旧县,后省,晋武帝太康三年又立。 陈仓令,汉旧县,属扶风,《晋太康地志》属秦国。 略 ![]() ![]() 略 ![]() ![]() ![]() 临汉令,何志新立。 上邽令,前汉属陇西,后汉属汉 ![]() 安固太守,《永初郡国志》有安固郡,又有南安固郡,元嘉十六年度益州。今 领县二,户一千五百五,口二千四十四。 桓陵令。(别见) 南桓陵令,《永初郡国》及何志安固郡唯领桓陵一县,徐志又有此县。 西京兆太守,晋末三辅流民出汉中侨立。领县三,户六百九十三,口四千五百 五十二。 蓝田令(别见),《永初郡国志》无。 杜令。(别见) 鄠令,二汉属扶风,《晋太康地志》属始平。 南太原太守(太原别见),何志云,故属并州,流寓割配。《永初郡国》又有 清河(别见)、⾼堂县(别见翼州平原郡,作⾼唐。)。领县一,户二百三十三, 口一千一百五十六。 平陶令,汉旧名。 南安太守,何志云故属天⽔,魏分立。《永初郡国》无。领县二,户六百二十, 口三千八十九。 桓道令,汉旧名,属天⽔,后汉属汉 ![]() 中陶令,何志魏立。《晋太康地志》有。 冯翊太守,三辅流民出汉中,文帝元嘉二年侨立。领县五,户一千四百九十, 口六千八百五十四。 莲芍令。(别见) 顿 ![]() 下辨令,徐志故属略 ![]() ⾼陆令,二汉、魏无,《晋太康地志》有,属京兆。何志流寓割配。 万年令。(别见) 陇西太守,秦立。文帝元嘉初,关中民三千二百三十六户归化,六年立,今领 县六。户一千五百六十一,口七千五百三十。 襄武令,汉旧名。 临洮令,汉旧名。 河关令,前汉属金城,后汉、《晋太康地志》属陇西。 狄道令,汉旧名。 大夏令,汉旧名,《晋太康地志》无。 首 ![]() 始平太守,(别见),《永初郡国》无。领县三,户八百五十九,口五千四百 四十一。 始平令,《太康地志》有,何志晋武帝立;而雍州始平郡之始平县,何云魏立。 按此县末虽各立,本是一县,何为不同? 槐里令。(别见) 宋熙令,何无,徐新立。 金城太守,汉昭帝始元六年立。《永初郡国》无,何、徐领县二,户三百七十 五,口一千。 金城令,汉旧名。 榆中令,汉旧名。 定安太守,汉武帝元鼎三年立。《永初郡国志》无。领县二,户六百四十,口 二千五百一十八。 朝那令,汉旧名。 宋兴令,何志新立。 天⽔太守,汉武元鼎三年立,明帝改曰汉 ![]() 阿 ![]() 新 ![]() 西扶风太守(扶风郡别见),晋末三辅流民出汉中侨立。领县二,户百四十四。 郿令。(别见) 武功令。(别见) 北扶风太守,孝武孝建二年,以秦、雍流民立。领县三,时又有广长郡,又立 成阶县,领氐民,寻省。 武功令。(别见) 华 ![]() 始平县。(别见) 部分译文 ○荆州 郢州 湘州 雍州 梁州 秦州 荆州刺史,汉朝时治所在武陵的汉寿,魏、晋时治所设在江陵,王敦任职时治所设在武昌,陶侃任职时前期治所设在沔 ![]() ![]() ![]() ![]() ![]() ![]() ![]() ![]() 南郡太守,秦朝设立。汉⾼帝元年,改为临江国,景帝中二年恢复直郦太守。晋武帝太康元年改称新郡,不久即恢复旧名。宋代初期管辖九县,后州陵、监利度归巴陵;旌 ![]() ![]() 江陵公相,汉时旧县。 华容公相,汉时旧县,晋武帝太康元年撤,后又设立。 当 ![]() 临沮伯相,汉时旧县。《晋太康》、《永宁地志》归属襄 ![]() 编县男相,汉时旧县。 枝江侯相,汉时旧县。 南平內史,县时吴南郡治设在江南,管辖江陵、华容诸县.晋武帝太康元年,分出南郡江亩设立南平郡,郡治设在生产,后郡治移至江安。管辖四县。有户一万二千三百九十二,人口四万五千零四十九。距州治⽔路二百五十里.距离京都⽔路三千五百里,没有陆路。 江安侯相,晋武帝太康元年设立。 孱陵侯相,二汉时旧县,属逮武陵,《晋太康地志》上属南平郡。 作唐侯相,前汉时没有,后汉时属武陵郡,《晋太康地志》上属南平郡。 南安令,晋武帝划分江安部分地域而设立。 天门太守,吴孙休永安六年,分割武陵郡而设立。充历有松梁山,山上的石头,裂开数十丈宽,裂开的⾼度就是用弓箭仰面向上 ![]() 澧 ![]() 临澧令,晋武帝太康四年设立。 零 ![]() 溇中令,二汉没有,《晋太康地志》上有记载,疑是三国吴时设立的。 宜都太守,《太康地志》、王隐《地道》、何志上都说是县时分直郡地域而设立的;张 ![]() 夷道令,汉时的旧县。 佷山男相,前汉时属于武陵,后汉时属南郡,晋武帝太康元年改为兴山,后又恢复原样。 宜昌令,何志说是晋武帝设立。查考《太康》、 《永宁地志》都没有,疑是两书以后设立的。 夷陵令,汉时旧有的县,吴时改名为西陵,晋武帝太康元年恢复旧称。 巴东公相,谯周《巴记》上说,初平元年,荆州帐下司马赵韪建议分划巴郡的诸县以下诸县为永宁郡。建安六年,刘璋改永宁为巴东郡,把涪陵县分开,设立作丹兴、汉葭二县,设立巴东属国都尉,后改作涪陵郡。《晋太康地志》,巴东属梁州管辖,晋惠帝太安二年调归益州,穆帝永和起初年平定蜀地,将度调归荆州管辖。《永初郡国志》裹无巴渠、醒 ![]() 鱼复侯相,汉时旧县,隶属巴郡,刘备章武二年,改为永安,晋武帝太康元年改复旧名。 姬酝令,汉时旧县,隶属于巴郡。 新浦令,何志新设立。 南浦令,刘禅建兴八年十月,益州牧阎字上表改羊渠设立直通。羊渠不清楚,何志说是吴设立的。 汉丰令,何志没有注明何时设置。《太康地志》巴东有汉昌县,疑是连丰。 巴渠令,何志没有注明何时设置。 黾 ![]() ![]() ![]() 汶 ![]() ![]() 僮 ![]() 沮 ![]() ⾼安令,包志新设立。 南义 ![]() ![]() ![]() ![]() ![]() ![]() 厥西令,二汉时没有,《晋太康地志》记载隶属义 ![]() 平氏令,汉时旧名,原属南 ![]() 新兴太守,《魏志》载建安二十年;撤销云中、定襄、五原、朔方四郡,改郡为县,合这四县为新兴郡,归并州管辖。晋江左侨置。宋朝初年有六县,后撤除云中,汉时的旧名,属妙。孝武孝建二年,又撤减九原县汉时旧名,当时属五原。并⼊定襄,撤宕渠;寓他乡的流民设置的。并⼊广牧。现今辖治三县。有户二千三百零一,人口九千五百八十四。 定襄令,汉代的旧名。 广牧男相,汉代的旧名,属朔方。 新丰令,连伐的旧名,原属京兆。是寄寓的流民侨置的。 南河东太守,河东郡是秦朝设立的。晋成帝咸康三年,征四将军庾亮按司州侨民而设置的。宋初辖治八县,宋孝武帝孝建二年。把广戚(前汉属沛,后汉、《晋太康地志》隶属彭城。是逃来江左的北方流民侨置。)并⼊闻喜,弘农、逃来江左的流民侨置的郡,后又撤并为县。临汾并⼊松滋,安邑并⼊永安。临汾、安邑是汉时的旧县名。临汾后来属平 ![]() 闾喜令,旧名曲沃,秦时改为左邑,汉武帝元鼎六年,巡视到这裹,闻听南越被攻破而改名为闻喜。 永安令,前汉时为彘县,后汉顺帝 ![]() ![]() 松滋令,前汉时属庐江,后汉没有,晋代属安丰。疑是有流民寄寓荆州地域,因而设立的。 谯县令,见另处。由原谯县的流民侨立的。 建平太守,吴孙休永安三年,分割宜都部分地域而设立,辖治信陵、兴山、秭归、沙渠四县。晋初又有建平都尉,辖治巫、北井、泰昌、建始四县。晋武帝咸宁元年,改都尉为郡,于是当时吴和晋各有一个建平郡。太康元年灭吴后,两建平郡合并。太康五年,撤销建始县,后又复设。 《永初郡国》载有南陵、建始、信陵、兴山、永新、永宁、平乐七县,现今都没有。查考《太康地志》没有南陵、永新、永宁、平乐、新乡五县,疑是晋室偏安江左时设立的。信陵、兴山、沙渠,疑是三国吴时设立的。建始县是晋朝初年设立的。管辖七县。有户一千三百二十九,人口二万零八百一十四。距州治⽔路陆路均一千里。距京都⽔路四千三百八十里。 巫令,汉朝时的老县。 秭归侯相,汉代就有的老县。 归乡公相,何志说原先属秭归,吴时分出的。考《太康地志》载,秭归有归乡,是先前的夔子国,被楚减,却无归乡县,包志所说不对。 北井令,《晋太康地志》上载有。先前属巴东郡,晋武帝泰始五年调归建平。 泰昌令,《晋太康地志》载有。 沙渠令,《晋起居注》载,太康元年设立。按沙渠是吴建平郡辖治,不应在减星时才刚设立,弄不清楚。 新乡令。 永宁太守,晋安帝侨置做长宁郡,宋明帝因它的名称与文帝陵名相同,改称永宁。宋初管辖五县,后撤绥安。晋安帝设立。宋孝武帝孝建二年后,把僮 ![]() 长宁侯相,晋安帝设立的。 上⻩男相,宋初属襄 ![]() 武宁太守,晋安帝隆安五年,桓玄为沮、漳一带投降的蛮民设立。辖治二县。有户九百五十八,人口四千九百一十四。 乐乡令,晋安帝设立。 长林男相,晋安帝设立。 郢州刺史,魏文帝⻩初三年,以荆州长江北各郡设置郢州,那年又撤并到荆州,不是现今地域。县也设立了竖业。宋孝武孝建元年,分割荆州的江夏、竟陵、随、武陵、天门,湘州的巴陵,江州的武昌,豫州的西 ![]() 江夏太守,汉⾼帝设立,原本属荆州。《永初郡国》及包志均载郡治设在安陆,此后郡治设在星旦。又有宝座、迪陆,后来另归别郡。江夏管辖七县。有户五千零七十二,人口二万三千八百一十。 汝南侯相,本是边羞地域,晋末汝南郡逃来寄寓夏口,因而设置为汝南县。沙羡令,汉时的老县,县时曾撤销。晋武太康元元年重又设置,县治设在夏旦。晋孝武太元三年,撤销设置并⼊边腿,后来把逭块土地作为汝南的实际疆土。 沌 ![]() 孝昌侯相,《永初郡国》、何志都没有记载,徐志上有,疑是孝武帝时设置。 惠怀子相,晋江左设置的。 沙 ![]() ![]() 羡 ![]() 蒲圻男相,晋武帝太康元年设置。本属长沙,宋文帝元嘉十六年调归巴陵,孝武孝建元年调归江夏。 竟陵太守,晋惠帝元康九年,分划江夏部地界设立。何志上还有宋县,徐志上则没有。管辖六县。有户八千五百九十一,人口四万四千三百七十五。距州治⽔路一千四百里。距京都⽔路三千四百里。 苌寿令,宋明帝泰始六年设立。 竟陵侯相,汉时旧县,当时属江夏。 N6ZWw.CoM |
上一章 宋书 下一章 ( → ) |
沈约的最新历史小说《宋书》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宋书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宋书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