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是沈括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梦溪笔谈 作者:沈括 | 书号:10121 时间:2017/3/25 字数:3600 |
上一章 故事二 下一章 ( → ) | |
三司使班在翰林学士之上。旧制,权使即与正同,故三司使结衔皆在官职之上。庆历中,叶道卿为权三司使,执政有![]() 宗子授南班官,世传王文正太尉为宰相⽇,始开此议,不然也。故事,宗子无迁官法,唯遇稀旷大庆,则普迁一官。景祐中,初定祖宗并配南郊,宗室 ![]() 大理法官,皆亲节案,不得使吏人。中书检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给楷书一人录净而已。盖 ![]() 內外制凡草制除官,自给谏、待制以上,皆有润笔物。太宗时,立润笔钱数,降诏刻石于舍人院。每除官,则移文督之。在院官下至吏人院驺,皆分沾。元丰中,改立官制,內外制皆有添给,罢润笔之物。 唐制,官序未至而以他官权摄者,为直官,如许敬宗为直记室是也。国朝学士、舍人皆置直院。熙宁中,復置直舍人、学士院,但以资浅者为之,其实正官也。熙宁六年,舍人皆迁罢,阁下无人,乃以章子平权知制诰,而不除直院者,以其暂摄也。古之兼官,多是暂时摄领;有长兼者,即同正官。余家蔵《海陵王墓志》谢朓文,称“兼中书侍郞。” 三司、开封府、外州长官升厅事,则有衙吏前导告喝。国朝之制,在噤中唯三官得告:宰相告于中书,翰林学士告于本院,御史告于朝堂。皆用朱⾐吏,谓之“三告官”所经过处,阍吏以梃扣地警众,谓之“打仗子”两府、亲王,自殿门打至本司及上马处;宣微使打于本院;三司使、知开封府打于本司。近歳寺监长官亦打,非故事。前宰相赴朝,亦有特旨,许张盖、打仗子者,系临时指挥。执丝梢鞭⼊內,自三司副使以上;副使唯乘紫丝暖座从⼊。队长持破木梃,自待制以上。近歳寺监长官持藤杖,非故事也。百官仪范,著令之外,诸家所记,尚有遗者。虽至猥细,亦一时仪物也。 国朝未改官制以前,异姓未有兼中书令者,唯赠官方有之。元丰中,曹郡王以元舅特除兼中书令,下度支给俸。有司言:“自来未有活中书令请受则例。” 都堂及寺观百官会集坐次,多出临时。唐以前故事,皆不可考,唯颜真卿与左仆 ![]() 赐“功臣”号,始于唐德宗奉天之役。自后藩镇,下至从军资深者,例赐“功臣”本朝唯以赐将相。熙宁中,因上皇帝尊号,宰相率同列面请三四,上终不允,曰:“徽号正如卿等‘功臣’,何补名实?”是时吴正宪为首相,乃请止“功臣”号,从之。自是群臣相继请罢,遂不復赐。 译文 三司使的级别在翰林学士之上。按旧时体制,三司使权使公事与三司使正官职任相同,所以“三司使权使公事”的结衔“三司使”三字在“权使公事”之上。庆历年间,叶道卿为三司使权使公事,执政官有 ![]() 宗室弟子授予南班官衔,世人传说是在王文正(旦)为宰相时开始提议的,事实不是这样。按旧时制度,宗室弟子没有升迁官阶的法规,只有遇到很少举行的盛大庆典,才普遍升迁一级。景祐年间,初次制定在南郊合祭天地时以太祖、太宗、真宗一起配享的制度,宗室 ![]() ![]() 太宗命创方团毬带赏赐两府的文臣。后来枢密使兼侍中张耆、王贻永都受到特赐,李用和、曹郡王都因为是元舅而受到赏赐,近年宣徽使王君贶因为年⾼德昭而受特赐。这些都是出于特别的礼遇,并非定例。近年京城人士穿着官服乘马时,用浅黑⾊的⾐服蒙在官服外,称为“凉衫”也是古代遗传下来的做法。这种浅黑⾊的⾐服就是《仪礼》中的“朝服加景”只是不知道古人“景”的式样、颜⾊是怎样的。 掌內外制的学士和知制诰凡是起草任命员官的制书,只要被任命的是给谏、待制等五品以上的员官,起草者就都有润笔物。太宗时曾确定润笔的钱数,命刻于碑石上立在舍人院,每任命员官就出文书督促发放,供职舍人院的员官以至吏人和马夫都有分沾。元丰年间改⾰官制,內外制员官都增加了添支钱,遂罢去润笔的钱物。 唐代制度,官品不够而以其他官职暂时代理或兼任的员官,称为直官,例如许敬宗任直记室就属此类。我朝学士、舍人都设置直院。熙宁年间,重新设置直舍人院、直学士院,只是以资历浅的人来任职,其实是正官,而非直官。熙宁六年,舍人都被贬官撤职,阁中无人,于是让章衡权知制诰,但不授予其直院之职,因为他是暂时兼职。古代的兼职员官,多数是暂时兼任,如有长期兼任者,就相当于正官。我家蔵有《海陵王墓志》,谢朓撰写的,他落款的官衔称“兼中书侍郞” 三司、开封府、京城外州府的长官升堂理事,都有衙役在前引路吆喝。本朝制度规定,在宮噤之中只有三种员官可以吆喝通告:宰相到中书省时通告,翰林学士到翰林院时通告,御史到朝堂时通告。吆喝通告时都用穿红⾐的役吏,称作“三告官”在员官所经过的地方,门吏用 ![]() ![]() ![]() 都堂及寺观百官会集时的座次,多出于临时安排。唐代以前的旧制都无法查考了,唯有颜真卿写给左仆 ![]() ![]() 朝廷赐予臣下“功臣”的名号,始于唐德宗奉天之役时。从那以后,各藩镇长官以至其僚属从事和参军,凡是资历深的,都援例赐以“功臣”之号。本朝只以“功臣”名号赐予将相大臣。熙宁年间,因按制度要加皇帝尊号,宰相率领同事诸大臣当面请示再三,神宗始终不答应,并说:“这种名号如同你们的‘功臣’之号,对一个人的名实又有何补益?”其时吴正宪为宰相第一人,于是请求取消已赐给他的“功臣”之号,神宗答应了。自此群臣相继请求撤销“功臣”名号,遂不再赐予。 n6ZwW.cOm |
上一章 梦溪笔谈 下一章 ( → ) |
沈括的最新历史小说《梦溪笔谈》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梦溪笔谈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梦溪笔谈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