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是毕沅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续资治通鉴 作者:毕沅 | 书号:10117 时间:2017/3/25 字数:12112 |
上一章 宋纪一百二十 下一章 ( → ) | |
起著雍敦牂正月,尽九月,凡九月。 ○⾼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八年(金天眷元年) 舂,正月,戊子朔,帝在建康。尚书左仆 ![]() 金主朝太皇太后于明德宮。 颁行女直小字。 封大司空完颜昱为王。 辛卯,金宣议郞、总管府议事官杨克弼、迪功郞杨凭,献书于左副元帅鲁王昌、右副元帅沈王宗弼,论和议三策:“上策,还宋梓宮,归亲族,以全宋之地,责其岁贡而封之;中策,守两河,还梓宮,下策,以议和款兵,邀岁币,出其不意,举兵攻之,侥幸一旦之胜。”又言:“今宋使以梓宮为请,万一不许,大军缟素遮道。当此之时,曲在大金而不在宋。”昌后颇用其言。 戊戌,诏复幸浙西,以二月七⽇起发。帝因谕赵鼎曰:“建康诸官司及百官廨舍,皆令照管,它时复来,幸免更营造,以伤民力。”鼎等奏已令建康府拘收,且言若金人遂以大河之南来归,当驻跸建康以俟经营。 己亥,伪齐武显大夫、知寿州宋超,率军民来归,閤门宣赞舍人、知寿舂府孙晖以闻,帝曰:“此事于朝廷无毫发之益,但如人子来归,为⽗者岂可却而不受!然已遣使人与金议事,可下沿淮,不得擅遣人过淮招纳,引惹事端。”乃命淮西帅臣刘锜⼊朝处超等,俟毕复还合肥。 是⽇,金知蔡州刘永寿杀乌噜贝勒,率城中遗民来降。 永寿为淮西安抚使,乌噜副之,永寿以小隙劾其罪,金人移乌噜同知德州。未几,忽报乌噜以女直兵三千来蔡者,提辖⽩安时请永寿南归,永寿不从,曰:“朝廷若赐我死,当死之。”安时恐其谋怈,即拘永寿,勒兵以待之。乌噜引众⼊城,不为备,安时乘势尽杀之,遂驱城中军民来归。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遣统制官张宪等往纳之。 乙巳,赵鼎言:“士大夫多谓中原有可复之势,宜便进兵,恐它时不免议论,谓朝廷失此机会,请召诸大将问计。”帝曰:“不须恤此。今⽇梓宮、太后、渊圣皇帝毕未还,不和则无可还之理。”参知政事陈与义曰:“用兵须杀人。若因和议得遂我所 ![]() 丙午,宝文阁待制、知镇江府曾开试尚书礼部侍郞。 戊申,尚书兵部侍郞兼直学士院兼侍讲胡世将为枢密直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帝闻席益已去,因问刑部尚书胡 ![]() ![]() ![]() 自重兵聚关外以守蜀,而饷道险阻,漕舟出嘉陵江,舂夏涨而多覆,秋冬涸而多胶。绍兴初,创行陆运,调成都、潼川、利州三路夫十二万,县官部送, ![]() ![]() ![]() ![]() 乙卯,金改燕京枢密院为行台尚书省,以三司使杜充签书枢密院事,刘筈并签书省事。时左副元帅鲁王昌、右副元帅沈王宗弼皆在军中,监军杲屯长安,右副监萨巴屯凤翔,以新取河南、陕州故也。 二月,丁巳朔,尚书兵部侍郞王庶试兵部尚书。 庶自荆南⼊对,奏曰:“今十年而恢复之功未立,臣请言其失,盖在偏听,在 ![]() 戊午,开州团练使、知庐州、主管淮西安抚司公事刘锜对于內殿,锜言淮北兵归正者不绝,今岁合肥度可得四五万众。翼⽇,上谓赵鼎等曰:“朕每虑江上诸将控扼之势未备,若上流有警,岳飞不可下,则江、淮数百里边面空虚,得锜一军,遂可补此阙矣。” 壬戌,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请增兵,帝曰:“上流地分诚阔远,宁与减地分,不可添兵。今⽇诸将之兵,已患难于分合。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古人所戒。今之事势虽未至此,然与其添与大将,不若别置数项军马,庶几缓急之际易为分合也。” 是⽇,六宮先发。帝召淮西宣抚使张俊至宮中,从容与论边事,俊曰:“臣当与岳飞、杨沂中大合军势,期于破敌以报家国。”帝谕之曰:“卿能如此,甚副朕意。然此乃卿之所识,朕更有一二事戒卿;朕来⽇东去,慎无与民争利,勿兴土木之工。”俊悚息承命。俊见地无砖面,再三叹息,帝曰:“艰难之际,一切从俭,庶几少纾民力。朕为人主,虽以金⽟为饰,亦无不可;若如此,非特一时士大夫之论不以为然,后世以朕为何如主也!” 全主如约罗舂⽔。 癸亥,帝发建康府,殿前都虞候杨沂中,主管侍卫步军兼权马军司公事解潜,以其军从。是⽇,次东 ![]() 甲子,帝次下蜀镇。殿中侍御史张绚请车驾所过州县量免租税,帝曰:“自古人主所过,皆有蠲复,当议使实惠及人也。”绚又疏决,帝曰:“此事则不须。⽗老望幸之意,不可不有以慰之;若罪人有罪,无可恤也。” 乙丑,帝次镇江府。 是⽇,金主幸天开殿。 丙寅,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胡安国充宝文阁直学士,赐银帛三百匹两。 安国以衰老乞致仕,帝将许之,乃诏以安国解释《舂秋》成书。进职加赐。翼⽇,诏安国进一官,致仕,命未下而安国卒矣。 安国风度凝远,言必有数,动必有法,燕居独处,未尝有怠慢,而与人谈论,气怡词简,若中无所有。 ![]() 戊辰,帝次吕城镇。己巳,帝次常州。庚午,帝次无锡县。辛未,帝次平江。甲戌,帝次吴江县。丙子,帝次崇德县。丁丑,帝次临平镇。戊寅,帝至临安府。 户部尚书、权知建康府章谊充端明殿学士、江南东路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兼行宮留守司公事。 甲申,中书舍人李弥逊试尚书户部侍郞。 是月,金以拉林⽔、混同江护逻地与民耕牧。 三月,丙戌朔,广西经略司奏:“得安南都护府谍,当道郡王薨谢,今有遗进表章及纲运。”诏使人免到阙,就使直龙图阁、本路转运副使硃芾充吊祭使,赐绢布各五百匹,羊五十口,面五十硕,酒五十瓶,仍以敕书谕其嗣子天祚。 安南与广西诸司通问讯,其王不列衔而列将佐数人,有称中书侍郞同判都护府者,印文曰:“南越国印” 乙丑,济州防御使、知南外宗正事仲儡嗣濮王。 庚寅,礼部尚书刘大中参知政事,兵部尚书王庶充枢密副使。 金以噤苑隙地分给百姓。 辛卯,故静海军节度使、特进、检校太尉兼御史大夫、安南都护、上柱国、 ![]() ![]() 壬辰,枢密使秦桧守尚书右仆 ![]() 前一⽇,赵鼎留⾝奏事,帝曰:“堂中必无异议者。”又曰:“秦桧久在枢密,得无怨望否?”鼎曰:“桧大臣,必不尔。然用之在陛下尔,况自有阙。”是夕,锁院制下,朝士皆相贺,惟吏部侍郞晏敦复退而有忧⾊。 己亥,制授故南平王李 ![]() ![]() ![]() 辛丑,太常少卿苏符言:“景灵宮神御见在温州,将来四孟朝献,请比附国朝谅 ![]() 壬寅,诏:“故相韩忠彦,配飨徽宗皇帝庙庭。” 甲辰,徽猷阁待制、两浙都转运使向子諲试尚书户部侍郞。 丁未,诏:“江、浙州县,回跸所尝过者,民间欠绍兴六年岁终税赋皆除之。” 戊申,左正言李谊言:“金人⼊居汴都,西北之民,感恩戴旧,襁负而归,相属于路,此殆天所以兴吾宋也。臣愿于淮南、荆、襄侨建西北诸州郡,分处归正之民,给以闲田,贷以牛具,使各遂其耕种之业;而又亲戚故旧同为一所,相爱相恤,不异于闾里。将见中原之人,同心效顺,敌人之谋,当不攻而自屈矣。”诏诸路宣抚司依累得旨措置。 金以韩昉为翰林学士。 夏,四月,己未,太常少卿苏符言:“徽宗皇帝,显肃皇后,至今未闻讳⽇,请权于闻哀⽇,以祖宗忌辰礼例建置道场行香。”从之。 壬戌,命枢密副使王庶暂往沿江及淮南等处措置边防。诏曰:“朕临遣枢臣,协济军务,按行营垒,周视山川,乘斯闲暇之时,经画久长之利。凡尔监司、群帅、郡县之官,各尽乃心,以康庶事,傥或驰慢失职,已令王庶密具以闻。”先是御史中丞常同言:“今去淮益远,边民多不自安,宜遣重臣出按两淮荒田,纵民耕之,勿收租税,数年之后,百姓⾜而国用⾜矣。”至是帝命庶行视东关,且调诸路兵预为防秋计,并以同奏付庶行之。 时保成军节度使、殿前都虞候杨沂中,怒其统制吴锡,收系之狱。户部侍郞向子諲力言于庶,谓锡可用,庶奏释之,使统兵屯淮西。 丙寅,王庶辞,帝戒以张浚待诸将多用术数,且狎昵,自取轻侮,吕祉以傲肆自大取败,皆可为戒。帝因论:“王伯之道,不可兼行,当以三王为法。今之诸将,不能恢复疆宇,它⽇朕须亲行,不杀一人,庶几天下可定。”庶奏以大理少卿周聿、尚书金部员外郞晁谦之,并主管机宜文字,军器监丞李若虚、枢密院计议官方滋、左承奉郞、通判临安府硃敦儒,并为枢密行府咨议参军。谦之,任城人也。 自郦琼叛,张俊擅弃盱眙而归,诸将稍肆。庶素有威严,临发,劳师于都教场,军容严整。庶便服坐坛上,自杨沂中而下,悉以戎服,步由辕门,庭趋受命,拜赐而出,莫敢仰视。 丁卯,金以静江节度使卢彦伦行少府监兼都⽔使者,充提点京城大內所。命其营建宮室,止从俭素。 己巳,尚书刑部侍郞曾开试礼部侍郞。 壬申,秘书少监兼崇政殿说书尹焞留⾝求去。 时已诏焞免兼史事,帝曰:“待与卿在京宮观。”焞力辞,且云:“士人若不理会进退,安用所学!”翼⽇,上以谕辅臣。参知政事刘大中曰:“焞所学渊源,⾜为后进矜式。班列中若得老成人为之领袖,亦是朝廷气象。”乃以焞直徽猷阁、主管万寿观,留侍经筵。 癸酉,徽猷阁待制、新知承州胡寅试尚书礼部侍郞。 辛巳,太常少卿苏符言:“今岁当行祫享,而在谅闇內,请用熙宁故事,移就来年孟冬。”从之。 壬午,金主朝享于天元殿,立费摩氏为贵妃。 是月,徽猷阁直学士王伦,见金左副元帅鲁王昌于祁州。 时韩世忠、岳飞、吴玠军各遣间招 ![]() 五月,乙未,秘阁修撰、知建州魏矼权尚书吏部侍郞。 初,金制,以辽、宋取士之法不同,命南北之士各以素所习之业应试,号为南北选。己亥,金主诏南北选各以经义、词赋两科取士。 壬寅,集英殿修撰、提举亳州崇道观张焘试尚书兵部侍郞。 丁未,命吏部员外郞范同假太常少卿,接伴金国人使;武功大夫、⾼州刺史、带御器械刘光远假吉州团练使,副之。 先是徽猷阁直学士王伦既见鲁王昌,昌遣使偕伦至京师。伦见金主,首谢废豫,然后致帝旨议和。时昌及太师宗磐密议许和,至是遭伦还,且命太原少尹乌陵阿思谋、太常少卿石庆充来议事。思谋为宣和时通好海上所遣之人,今再遣来,示有许和意。 枢密副使王庶条上淮南耕种等事,帝曰:“淮南利源甚博,平时一路上供內蔵䌷绢九十馀万,其它可知。” 辛亥,改命徽猷阁直学士王伦充馆伴使。 初,命权吏部侍郞魏矼馆伴,右武大夫荣州防御使。知閤门事蓝公佐假庆远军承宣使副之。矼言:“顷任御史,尝论和议之非,今难以专对。”秦桧召矼至都堂,问其所以不主和议之意。矼具陈敌情难保,桧谓之曰:“公以智料敌,桧以诚待敌。”石工曰:“相公固以诚待敌,第恐敌人不以诚侍相公耳。”桧不能屈,乃改命焉。既而伦又辞,遂命给事中吴表臣往来馆中议事。 癸丑,召利州观察使、知鼎州马扩赴行在。金使乌陵阿思谋初⼊境,数问扩所在,王伦奏:“思谋乃海上结约之人,与扩相 ![]() 六月,乙卯朔,礼部贡院奏试博学宏词合格,中等,左迪功郞、鄂州武昌县尉詹叔义,右迪功郞、前建康府司法参军陈岩肖;下等,左迪功郞、饶州鄱 ![]() 戊午,金主至自天开殿。 壬戌,宗正少卿张九成权尚书礼部侍郞。 衍圣公孔玠避 ![]() 戊辰,接伴官范同言金使已至常州,帝愀然曰:“太后舂秋已⾼,朕朝夕思念, ![]() 枢密副使王庶时在合肥,上疏曰:“臣闻无故请和者,谋也。究观金国,侵轶已逾一纪,前此乘战胜之势以至江、淮,而我未尝有一⽇之捷。逮至绍兴甲寅冬,蕃部深⼊,驻兵淮南,陛下亲征,至使奔逸而去。又丙辰冬,敌人倾国南侵,陛下再统六师,至于江、淮之间,皇威大振,蕃部皆有所却,于是遗使告我以徽宗皇帝、显肃皇后讣音。彼若果敦邻好,则所报讣音,不应在累年之后;必因畏长驱而往,故以此谋沮师。陛下天资圣孝,哀毁之中,即遣使往以求梓宮,往返之间,一年半矣,尚未闻梓宮之至,固已落彼之计。又闻去年金国以欺诈废豫,伪庭用事之人,奔散四走,莫能自保,百姓上下,⽇望我兵之至。诸帅之在中都者,如居积薪之上而火未然,势之倾危,未有易于此者。若我一摇⾜,则中原非彼所有,所以 ![]() ![]() ![]() ![]() 直秘阁、奉 ![]() 壬申,帝特御 ![]() 癸酉,枢密副使王庶自淮西还行在。 先是庶将还朝,未至,复上疏言:“宴安鸠毒,古人戒之。家国不靖,疆场患生,敌人变诈百出,自渝海上之盟。至于今⽇,其欺我者何所不至,陛下所自知也,岂待臣言!夫商之⾼宗,三年不言。其在谅闇,言犹不出,其可以见外国之使乎!先帝北征而不复,天地鬼神,为之愤怒,能言之类,孰不痛心!陛下抱负无穷之悲,将见不共戴天之仇,其将何以为心,又何以为容,亦何以为说?愿陛下以宗社之重,宜自兢畏,思⾼宗不言之意,无见异域之臣,止令赵鼎而下 ![]() ![]() ![]() ![]() 乙亥,起复武信军承宣使、行营中护军统制军马张宗颜知庐州、主管淮南西路安抚司公事,右武大夫、开州团练使、知庐州兼淮西制置副使刘锜以所部屯镇江府。 初,王庶自淮上归,命宗颜以所部七千人也庐州,命中护军统制官臣师古以三千人屯太平州,又分京东、淮东宣抚处置使韩世忠二军屯天长及泗州,使缓急互为声援。徙锜屯镇江,为江左 ![]() 时朝廷以诸将权重, ![]() 丙子,帝谕大臣曰:“昨⽇王伦对云:‘金使乌陵阿思谋说,国书中须是再三言武元帝海上通好事,庶得国中感动。’朕因记当时如尼玛哈辈不肯 ![]() ![]() 初,行朝闻思谋之来,物议大讻,群臣登对,率以不可深信为言。帝意坚甚,往往峻拒之,或至于震怒。赵鼎因请间密启于帝曰:“陛下与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今乃屈体请和,诚非美事。然陛下不惮为之者,凡以为梓宮及⺟、兄耳。群臣愤懑之辞,出于爱君,非有它意,不必以为深罪。陛下宜好谓之曰:‘讲和诚非美事,以梓宮及⺟、兄之故,不得已为之。议者不过以敌人不可深信,苟得梓宮及⺟、兄,今⽇还阙,明⽇渝盟,所得多矣,意不在讲和也。’群臣以陛下孝诚如此,必能相亮。”帝以为然,群议遂息。 诏:“今后除六曹尚书未应资格人,依元祐例带权字,俸赐如正侍郞,満二年取旨。” 丁丑,金使福州管內观察使、太原府少尹、河东北路制置都总管乌陵阿思谋、太常少卿、骑都尉石庆充⼊见。 思谋初至行在,帝命与宰执议事于都堂,思谋难之, ![]() ![]() 将对,鼎奏曰:“金使⼊见,恐语及梓宮事,望少抑圣情,不须哀恸。”帝问何故,鼎曰:“使人之来,非为吊祭,恐不须如此。”及见,鼎与诸大臣洎管军杨沂中、解潜皆立侍殿上,閤门引思谋等升殿。帝遣王伦传旨,谕曰:“上皇梓宮,荷上国照管。”又问:“太后及渊圣圣体安否?”因哽咽,举袖拭泪,左右皆饮泣。思谋曰:“三十年旧人,无以上报,但望和议早成。”帝又谕曰:“记旧人,必能记上皇,切望留意。”思谋退,遣伦就驿燕之。 翰林学士兼侍读兼资善堂翊善硃震疾亟,上奏乞致仕,且荐尹焞代为翊善。夜,震卒,年六十七。中夕奏至,帝达旦不寐。戊寅,辅臣奏事,帝惨然曰:“杨时既物故,胡安国与震又亡,同学之人,今无存者,朕痛惜之!”赵鼎曰:“尹焞学问渊源,可以继震。”帝指奏牍曰:“震亦荐焞代资善之职,但焞微聩,恐教儿童费力,俟国公稍长则用之。”乃诏国公往奠,赐其家银、帛二百匹、两,例外官子孙一人,又命户部侍郞向子諲治其丧事。 癸未,给事中兼侍讲吴表臣试尚书兵部侍郞。 是夏,金左监军完颜杲自长安归去中。 元帅府下令:“诸公私债负无可偿者,没⾝及 ![]() 秋,七月,乙酉朔,诏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王伦假端明殿学士,为奉 ![]() 殿中侍御史张戒复上疏,请外则姑示通和之名,內则不忘决战之意,而实则严兵据险以守。又曰:“自古能守而能和者有矣,未有不能战、不能守而能和者也。使真宗无达兰之捷,仁宗非庆历之盛,虽有百曹利用,百富弼,岂能和哉!”又曰:“苟不能战,不能守,区区信誓,岂⾜恃也!” 诏以司马光族曾孙亻及为右承务郞,嗣光后。 戊子,枢密副使王庶留⾝言:“臣前⽇在都堂,与赵鼎等同见金使再询,访得乌陵阿思谋在宣、政间尝来东京,金人任以腹心,二圣北狩,尽出此人。今⽇天其或者遣使送死,虽齑醢之,不⾜以快陛下无穷之冤。今陛下反加礼意,大臣温颜承顺,臣于是⽇心酸气噎,如醉如痴,口未尝 ![]() ![]() ![]() 己丑,故贵州刺史狄流,特赠贵州防御使,官其家五人。流,青孙也,靖康间为并、代、云中等路廉访使,太原之破,死焉。其家诉于朝,乃有是命。 王伦言兵部侍郞司马朴,见在军前,守节不屈,请优恤其家以为忠义之劝,许之。伪豫之废也,金人 ![]() 右正言李谊试右谏议大夫。 辛卯,金左副元帅昌朝于京师,议以废齐旧地与宋,金主命群臣议。会东京留守宗隽⼊朝,议与昌合,太傅宗⼲等争之不能得。宗隽曰:“我以地与宋,宋必德我。”宗宪折之曰:“我俘宋人⽗兄,怨非一⽇。若复资以土地,是助仇也,何德之有!勿与便。”宗宪,宗⼲之弟也。昌之弟勖亦以为不可,既退,昌责勖曰:“它人尚有从我者,汝乃异议乎?”勖曰:“苟利家国,岂敢私耶!”时太师宗磐位在宗⼲上,昌及宗隽附之,竟定议,以地与宋。 丁酉,金使乌陵阿思谋以北还⼊辞。帝每及梓宮必掩泣,群臣莫不感动。 王伦偕金使行,赵鼎告以“上登极既久,四见上帝,君臣之分已定,岂可更议!”伦问议割地远近,鼎答以大河为界,乃渊圣旧约,非出今⽇,宜以旧河为大河,若近者新河,即清河,非大河也。伦受之而去。 金安舂河溢,坏庐舍,民多溺死。 壬寅,金左丞相希尹罢。 丁未,右武大夫、开州团练使刘锜充枢密院都统制,依旧镇江府驻答刂。 辛亥,诏:“殿前司选锋军统制吴锡还行在,令本司别遣一军往庐州,权听帅臣张宗颜节制。” 先是宗颜请令锡更戍,帝曰:“锡有胆勇心计,然不可独用,可趣归,令杨沂中别遣军代之。”赵鼎曰:“沂中已尝有此请矣。”鼎等退而语,咸服帝知人。 近制,三衙管军更⽇內宿,至是殿前都虞候杨沂中已免直,惟权马军司公事解潜与殿步二司统制官互轮。潜又言今来无事,请依东京旧例。乃诏潜权免,只分轮统制官。癸丑,右谏议大夫李谊引晋、唐故事奏言:“今万骑时巡,宮阙非曩之壮大,噤卫非曩之众多,內外之患,可备非一;而管军夜居于外,是潜等之寝则安,为社稷之虑则未安也。宜令沂中与潜依旧轮宿。”从之。寻命带御器械韩世良权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 是月,四川制置使胡世将至遂宁府,遂会川陕宣抚副使吴玠于利州。 时军阙见粮,玠颇以家财给之。玠行至大安军,妇人、小儿千百饥饿者,拥马首而噪,玠大怒曰:“吾当先斩勾光祖,然后自劾以谕汝辈。”光祖时以直秘阁为利州路转运副使故也。异时宣抚副使皆文臣,而玠起行伍,不十年为大帅,故不肯相下。及是世将开怀与语,玠 ![]() 八月,甲寅朔,金颁行宮制。 戊午,诏曰:“⽇者复遣使人报聘邻国,申问讳⽇,期还梓宮。尚虞疆埸之臣,未谕朝廷之意,遂驰边备以疑众心,忽于远图,安于无事,所以遏奔冲、为守备者,或至阙略,练甲兵、训士卒者,因废讲求,保圉乏善后之谋,临敌无决胜之策。方秋多警,实轸予衷。尔其严饬属城,明告都部曲,临事必戒,无忘捍御之方,持志愈坚,更念久长之计,以永无穷之闻,以成不拔之基。凡尔有官,咸体朕意。” 癸亥,回鹘贡于金。 己卯,金以京师为上京,府曰会宁,旧上京为京北。 癸未,权礼部侍郞兼侍讲张九成兼权刑部侍郞。 九月,甲申朔,金以完颜奭为会宁牧,封邓王。乙未,金主诏:“百官诰命,女直、契丹、汉人各用本字,渤海同汉人。” 丁酉,金改燕京枢密院为行台尚书省。 戊戌,金主朝明德宮。 辛丑,温州州学教授叶琳,上书请兴太学,其说以为:“今驻跸东南,百司备具,何独于太学而迟之?且养士五百人,不过费一观察使之月俸。”又言:“汉光武起于河朔,五年而兴太学,晋元兴于江左,一年而兴太学,皆未尝以恢复为辞,以馈饷为解。诚以家国之大体在此,虽甚倥偬,不可缓也。”事下礼部。既而右谏议大夫李谊言:“今若尽如元丰养士之数,则军食方急,固所未暇;若止以十分之一二为率,则规模稍弱,又非天子建学之体。况宗庙、社稷俱未营建,而遽议三雍之事,岂不失先后之序!望俟回跸汴京,或定都它所,然后推行。”从之。 甲辰,金以完颜奕为平章政事。 丁未,尚书左仆 ![]() ![]() ![]() ![]() 是秋,金人徙知许州李成知翼州,徙知拱州郦琼知博州,悉起京畿、陕右在官金银钱⾕,转易北去,盖将有割地之意也。 刘豫之未废也,伪麟府路经略折可求因事至云中,左监军完颜杲密谕以废豫立可求之意。及是副元帅鲁王昌有割地南归之议,完颜杲恐可求失望生变,因其来见,置酒鸠之。可求归,卒于路。 n6ZwW.cOm |
上一章 续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毕沅的最新历史小说《续资治通鉴》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续资治通鉴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续资治通鉴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