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是毕沅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续资治通鉴 作者:毕沅 | 书号:10117 时间:2017/3/25 字数:11144 |
上一章 宋纪五十八 下一章 ( → ) | |
起屠维大渊献四月,尽上章困敦五月,凡一年有奇。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四年(辽清宁五年。己亥,一零五九年) 夏,四月,戊辰,诏:“诸路提点刑狱朝臣、使臣,并带兼提举河渠公事。”从判都⽔监吴中复请也。 壬申,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郞李淑卒,赠尚书右丞。淑详练朝廷典故,凡有沿⾰,帝必咨访。然喜倾诐,故屡为言者所斥,讫不得志,抑郁以死。 初,著作佐郞何鬲,以皇嗣未立,疏请访唐、周苗裔,备二王后。礼院议:“唐世数已远;周室子孙,宜授官爵,专奉庙享。”癸酉,诏有司取柴氏谱系,推最长一人奉周祀。于是封周世宗后柴讠永为崇义公,与河南府、郑州合⼊差遣,给公田十顷,专管句陵庙。 丙子,以天章阁待制何郯同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时封驳职久废,郯上言:“本朝设此司,实代给事中之职;乞准王曾、王嗣宗故事,凡有诏敕,并由银台司。”从之。 癸未,司徒致仕陈执中卒。帝幸其第临奠,赠太师兼侍中。礼官韩维议其谥曰:“皇祐之末,天子以后宮之丧,问所以葬祭之礼,执中为上相,不能考正仪典,如治丧皇仪,非嫔御之礼;追册位号,与宮闱有嫌;建庙用乐,逾祖宗旧制。闺门之內,礼分不明。谨案《谥法》:‘宠禄光大曰荣。不勤成名曰灵。’请谥曰荣灵。”判太常寺孙抃等请谥恭,判尚书考功杨南仲覆议,请益恭襄。诏谥曰恭。维累疏论列,以为“责难于君谓之恭,臣之议执中,正以其不恭。”因乞罢礼官,不报。既而帝又为执中篆其墓碑曰“褒忠” 己丑,后宮董氏生皇第九女,旋晋董氏为贵人。 壬辰,御崇政殿,录系囚,杂犯死罪以下递降一等,徒以下释之。知制诰刘敞言:“疏决在京系囚,虽恩出一时,然在外群情,皆云圣意以皇女生,故施庆泽,恐非令典。去年闰月,已曾减降,尚未半年,复行此恩。传称民之多幸,则于国不幸,一岁再赦,好人暗哑,前世论之详矣。虽成事不说,臣愿朝廷戒之。又闻多作金银、犀象、⽟石、琥珀、玳瑁、檀香等钱及铸金银为花果,赐予臣下,自宰相、台谏,皆受此赐。无益之费,无名之赏,无甚于此,非所以轨物训俭也。望陛下深执恭俭以答天贶,不宜行姑息之恩,出浮沉之费,以堕俭德。” 五月,戊戌,诏曰:“君臣同德,而过设噤防,非朕意也。旧制,臣僚不许诣执政,尝所荐举不得为御史,其悉除之。”始用包拯议也。 庚子,诏:“⼊內內侍省內臣员多,权罢进养子⼊內。”用吴及议也。 度支判官、祠部员外郞王安石累除馆职,并辞不受,中书门下具以闻。壬子,诏令直集贤院。安石上章辞,至八九,犹累辞,乃拜。 遣官经界河北牧地,馀募民种艺。 枢密使、礼部侍郞田况,暴中风瘖,十上章求去,丙辰,罢为尚书右丞、观文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提举景灵宮。 戊午,后宮周氏生皇第十女。初,董氏及周氏有娠,內外皆冀生皇子,內侍省多具金帛器皿杂物备赐予,又修潜龙宮。潜龙宮者,真宗为府尹时廨舍也。皆生皇女,其赐予之数,犹数倍于兗国公主出降时。 六月,甲子,辽主如纳葛泺。 自温成之殁,后宮得幸者凡十人,谓之十閤,周氏、董氏、温成之妹皆与焉。周、董以生皇女进秩,诸閤皆求迁改,诏中书出敕诰;中书以其无名,覆奏罢之。求者不已,乃皆以手诏授焉。温成之妹独固辞不受。同知谏院范师道上疏曰:“礼以制情,义以夺爱,常人之所难,惟明哲之主然后能之。窃闻诸閤女御以周、董育公主,御宝⽩答刂并为才人,不自中书出诰,而掖廷觊觎迁拜者甚多。周、董之迁可矣,女御何名而迁乎?夫宠幸太过,则渎慢之心生,恩泽不节,则无厌之怨起,御之不可不以其道也。且用度太烦,须索太广,一才人之俸,月直中户家百之赋,岁时赐予不在焉。况诰命之出,不自有司,岂盛时之事琊?恐斜封墨敕,复见于今⽇矣!” 戊辰,光禄卿、直秘阁、同判宗正寺赵良规言:“家国乘百年之运,崇七世之灵,追孝不为不严,奉先不为不至,然而祭祀之秩举,间以公卿而摄行,虽神主有合食之名,而太祖虚东向之位。伏请讲求定仪,为一代不刊之典。”下太常礼院议,又诏待制以上及台谏官同议。礼部尚书王举正等议曰:“大袷之祭,所以合昭穆,辨尊卑,必以受命之祖居东向之位。本朝太祖实为受命之君,然僖祖以降,四庙在上,故每遇大袷,止列昭穆而虚东向。魏、晋以来,亦用此礼。今亲享之盛,谓宜如旧为便。”从之。 己巳,宰臣富弼等请加尊号曰“大仁至治”诏不许。 故事,每三岁,躬行大礼毕,辄受尊号,自康定以来罢之,至是执政复举故事以请。知谏院范师道言:“比灾异数出而崇尚虚文,非所以答天戒。”知制诰刘敞言:“尊号非古也,陛下不受徽号已二十年,奈何一旦增虚名而损实德!”帝曰:“朕意亦谓当如此。”弼等表五上,卒不许。 以太子中允王陶、大理评事赵彦若、国子博士傅卞、于潜县令孙洙并为馆阁编校书籍官。馆阁编校书籍自此始。 丁丑,诏:“诸路转运司使,凡邻路邻州灾伤而辄闭籴者,以违制坐之。”从谏官吴及言也。 戊寅,月食几尽。己卯,放宮人二百一十四人。 己丑,辽以南院枢密使萧阿苏为北府宰相,以枢密副使耶律伊逊为南院枢密使,以特里衮札拉为辽兴军节度使,以鲁王⾊嘉努为武定军节度使,以东京留守吴主持布为西京留守。 秋,七月,丙申,以太子中允王陶为监察御史里行。初,诏中丞韩绛举御史,而限以资任,屡举不应格。于是绛请举里行,以陶为之,诏可。陶辞不受,诏強之,乃就职。 丁酉,辽以乌库德寽勒详衮玛噜为左伊勒希巴。 甲辰,贬观文殿学士、礼部侍郞、知寿州孙沔为检校工部尚书、宁国节度副使。初,台谏 ![]() ![]() 丙午,出后宮彭城县君刘氏于洞真宮,为法正虚妙大师,赐名道一。后又坐罪削发为妙法院尼。初,刘氏在掖廷,通请谒为奷,御史中丞韩绛密以闻,帝曰:“非卿言,朕不知此。”后数⽇,有是命。刘氏及⻩氏,在十閤中尤骄恣,于是并⻩氏皆出之。 丁未,放宮女二百三十六人。 甲寅,以校书郞致仕孔⽇攵为国子监直讲,扬州进士孙侔为试校书郞、本州州学教授,皆以近臣荐其行义也。两人卒辞不受。 有御营卒桑达等数十人,酗酒斗呼,指斥乘舆,有司不之觉。皇城使以旨捕送开封府推鞫,案成,弃达市。 纠察刑狱刘敞,移府问所以不经审讯之由,府报曰:“近例,凡圣旨,中书门下、枢密院所鞫狱,皆不虑问。”敞曰:“此岂可行琊!”遂奏请自今一准定格。枢密使以开封府有例,不复论可否进呈报,敞争之曰:“先帝仁圣钦恤,以京师刑狱最繁,故建纠察一司,澄审真伪。今乃曲忤圣旨,中书门下、枢密院所鞫公事,不复审察,未见所以尊朝廷,审刑罚,而适⾜启府县弛慢,狱吏侮,罪人衔冤不得告诉之弊。又,旧法不许用例破条,今于刑狱至重,而废条用例,此臣所不谕也。”帝乃以敞章下开封,令著为令。 帝始 ![]() 八月,甲戌,知制诰刘敞言:“伏闻礼官倡议, ![]() ![]() ![]() ![]() ![]() ![]() ![]() ![]() ![]() 乙亥,御崇政殿,策试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明州观察推官陈舜俞、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旌德县尉钱藻、汪辅之。舜俞、藻所对策并⼊第四等,授舜俞著作佐郞、签署忠正军节度判官事,藻试校书郞、无为军判官。辅之亦⼊等,监察御史里行沈起言其无行,罢之。辅之躁忿,因以书诮让富弼曰:“公为宰相,但奉行台谏风旨而已。”弼不能答。舜俞,乌程人;藻,镠五世孙也。 庚辰,诏学士院趣上郭皇后祔庙议。先是礼官祥符张洞驳刘敞议曰:“郭氏正位中宮,无大过恶,陛下闵其偶失谦恭,旋复位号。位号既复,则谥册、祔庙,安得并停!况引《舂秋》‘禘于太庙,用致夫人’之例,据《左氏》,则哀姜之恶所不忍道,考《二传》之说,复有非嫡之辞。以此证本庙之事,恐非其当。若曰‘不薨于寝,不赴于同,不祔于姑’,则郭后之殁不得其所,责当归于朝廷,死者何罪?傥以杞伯来逆叔姬之丧质之,讥其既弃而复逆,则天子之后,万方兆姓之⺟,非有极恶,又可弃之乎?既追复曰皇后,可绝其祭享乎?议者 ![]() ![]() ![]() 癸未,赐殿中丞致仕龙昌期五品服,绢百匹。昌期,陵州人,上所著书百馀卷,诏下两制看详,两制言:“昌期诡诞穿凿,指周公为大奷,不可以训。乞令益州毁弃所刻版本。”昌期年几九十,诣阙自辩。文彦博少从昌期学,因力荐之。故有是赐。翰林学士欧 ![]() 先是礼官张洞,韩维言:“国朝每遇禘祫,奉别庙四后之主,合食大庙。据《唐·郊祀志》载禘祫祝文,自献祖至肃宗凡十一帝,所配皆一后,其间惟睿宗二后,盖昭成,明皇之⺟也。《续曲台礼》有别庙皇后合食之文,盖未有本室,遇祫享即祔于祖姑之下,所以大顺中以三太后配列禘祭。博士商盈孙以误认《曲台礼》意,当时不能改正,议者讥其非礼。臣等伏思每室既有定配,则馀后于礼不当升祔,遂从别庙之祭,而禘祫之⽇复来参列,与《郊祀志》、《曲台礼》相戾。今亲行盛礼,义当⾰正,其皇后庙,伏请依奉慈庙例遣官致祭。”诏待制以上议。 翰林学士承旨孙抃、学士胡宿、侍读学士李昭述、侍讲学士向传式、知制诰刘敞、王畴、天章阁待制何郯等议曰:“《舂秋传》曰:‘大祫者何?合祭也。’未毁庙之主,皆升合良于太祖。是以国朝事宗庙百有馀年,至祫之⽇,别庙后主皆升合食,遵用以为典制,非无据也。大中祥符五年,已曾定议,于时礼官著酌中之论,而先帝有恭依之诏。且行之已久,祝嘏宗史既守以为常,一旦轻议损益,恐神灵不安,亦未必当先帝意也。宗庙之礼,至尊至重,苟未能尽祖宗之意,则莫若守其旧礼。臣等以谓如其故便。”翰林学士欧 ![]() 刘敞又独上奏言:“群臣不务推原《舂秋》之法,而独引后儒疑似之说, ![]() 丁亥,诏:“孝惠、孝章、淑德、章怀皇后祫享且依旧,须大礼毕别加讨论。” 自郭谘均税之法罢,论者谓朝廷徒恤一时之劳而失经远之虑。至皇祐,中天下垦田视景德增四十一万七千馀顷,而岁⼊九⾕乃减七十一万八千馀石,盖田赋不均,其弊如此。其后田京知沧州均无棣田,蔡 ![]() 九月,甲午,以权发遣度支判官、太常博士澶渊张田知蕲州。田初为广信军通判,夏辣与杨怀敏建议增广信等七州军塘⽔,诏田聚议,田独曰:“塘⽔不⾜以御边,而坏民良田,浸人冢墓,非便。”奏疏极言之,坐徙通判均州,又责监郢州税;久之,复通判冀州。中官张宗礼 ![]() ![]() 丙午,诏:“带閤门祗候使臣、內殿崇班以上,太子率府率及正刺史以上,遭⽗⺟丧及嫡子孙承重者,并听解官行服;其元系军班出职及见管军若路分部署、钤辖、都监、极边知州、军、县、城、寨主、都监、同巡检,并给假百⽇,追起之;供奉官以下仍旧制;愿行服者听。宗室解官给全俸。”先是判三班院韩缜言:“今武臣遭⽗⺟丧不解官行服,非通制。”下台谏官详定,而具为令。 戊申,提点广南西路刑狱李师中言:“知邕州萧注 ![]() ![]() ![]() ![]() ![]() 甲寅,以户部郞中张瓖同判太常寺兼礼仪使事。瓖再上疏乞毁温成庙,皆不报。 史馆修撰欧 ![]() 丙辰,降礼部郞中、分司南京吕溱为兵部员外郞,以前责尚轻也。初,陕西用兵,朝廷多假借边帅,及孙沔与溱相继得罪,自是守帅之权益微。 诏:“享景灵宮、太庙习仪,自今并于尚书省。” 先是集贤校理邵必言:“《周官》小宗伯之职,凡王之会同、甸役、祷祠,肄仪为位。郑氏《注》云:‘若今时肄仪司徒府。’今习宮庙仪而启室登殿,拜则小挹,奠则虚爵,乐举柷吾攵,舞备行缀,慢亵神灵,莫斯为甚。宜移尚书省,以比汉司徒府。”从之。 冬,十月,壬戌朔,辽主如南京,祭兴宗于嘉宁殿。 甲子,百官赴尚书省习仪。尚书省门庭迫狭,仆马壅塞,自宰相亲王以下,至⽇映不能出。 壬申,朝享景灵宮。癸酉,大祫于太庙,大赦。以益州为成都府,并州为太原府。始,中书进拟赦书条目极多,专务惠泽及民,既宣赦毕,咸称前后赦恩未尝如此也。 韩琦之在太原也,乞复并州为节镇。翰林学士胡宿以为:“商为宋星,参为晋星,家国受命始于商丘,又京师当宋分野,而并为晋地;参商,仇雠之星;今 ![]() 戊寅,文武百官并以祫享赦书加恩。始,百官致斋朝堂,翰林侍读学士、尚书左丞李昭述,暴得疾,舆归,遗医诊视,存问甚厚。甲申卒,赠礼部尚书,谥恪。方李氏居城北崇庆里,凡七世不异爨,士大夫多推之。至昭述,稍封殖,与从子不相中,家法颇衰。 十一月,乙未,命天章阁待制兼侍讲钱象先、卢士宗、右司谏吴及定夺该恩叙雪人。自后每降赦,即命官定夺,事盖始此。 己亥,以河南处士邵壅为将作监主簿;本府以遗逸荐,故有是命。后再命为颍州团练推官,皆辞疾不起。 庚子,汝南郡王允让薨。王 ![]() ![]() 是月,赐果州草泽何群号安逸处士,益州草泽章誉号冲退处士,以转运使言其有行义也。群,西充人,尝游太学,石介语诸生曰:“群⽇思为仁义而已,不知饥寒之切己也。”尝上书请复乡里举选而罢诗赋,两制诎其议,遂归,不复举进士。誉,双流人,长于《易》、《太玄》,尝以荐授本州教授,辞不拜。 辽噤民私猎。 十二月,壬戌朔,辽以北院林牙玛陆为右伊勒希巴。参知政事吴湛以弟洵冒⼊仕籍,削籍为民。 初,右谏议大夫周湛知襄州。襄人不用陶瓦,率为竹屋,岁久,侵据官道,檐庑相 ![]() 己卯,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王举正为太子少傅,致仕。宰相富弼,自祫享礼成,以⺟老累章求退,帝不许,仍断来章。弼又上答刂子,一留中,一封还。又称疾卧家,帝遣中使召出之,乃复视事。 知制诰刘敞言:“伏见故事,诸让官者,或一让,或再让,或三让,皆有品秩。顷来士大夫每有除命,不问⾼下,例辄累让,虽有出于至诚,恬于势利者,然亦已逾典制。若习俗逐巧,流风稍敝,必且挟伪采名,要上 ![]() 是岁,辽放进士梁援等一百一十五人。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嘉祐五年(辽清宁六年) 舂,正月,辛卯朔,⽩虹贯⽇。 己亥,录刘继元后。 乙卯,省御书院并翰林图画待诏以下额外所增员。 是月,凿二股河。自李仲昌贬,河事久无议者。河北都转运使韩贽言:“四界首,古大河所经,宜浚二投渠,分河流⼊金⾚河,可以纾决溢之患。”朝廷如其策,役三千人,几月而成。未几,又并五股河浚之。 有大星坠西南,光烛地,有声如雷,占者曰天狗。同知谏院范师道言:“天狗所下为破军杀将,宜择将帅,训练士卒。”诏天下预为备御。 二月,壬戌,录系囚。 丙寅,礼部贡院请增江、浙、福建、川、广诸州军解额凡一百三十五人,从之。 戊辰,以太常丞、监察御史里行王陶为右正言,谏院供职。 帝自服丹药,寡于言语,群臣奏事,颔之而已。陶言:“王者之言,群臣皆禀受以施于天下者也。今政事无小大,皆决于中书、枢密,陛下一无所可否,岂为人主之道哉!”又言:“皇嗣未立,宜择宗子昭释同者育之。”以同列志趋不合,数请监灵仙观,不许。 三月,壬辰,诏礼部贡举。 癸巳,观文殿大学士、刑部尚书刘沆卒,赠左仆 ![]() ![]() ![]() 乙未,岁星昼见。 戊戌,诏流內铨:“自今归明人年二十五以上听注官。” 丙午,诏:“广南东、西路摄官处,皆荒远炎瘴之地,而月俸不⾜以自给,其月增钱千五百。” 初,御史中丞韩绛言:“诸路灾伤,朝廷虽行赈恤,而监司亲民官未尽究心,致民之流徙者众。”壬子,下诏训敕。 甲寅,诏登州改配沙门寨罪人三十二人于诸州牢诚。 自诏驰茶噤,论者复言不便,知制诰刘敞、翰林学士欧 ![]() ![]() 辽主如鸳鸯泺。 夏,四月,庚申,权同判尚书刑部李綖言:“刑部一岁中,杀⽗⺟、叔伯、兄弟之 ![]() ![]() ![]() 己卯,命度支判官、祠部员外郞、直集贤院王安石同修起居注。安石以⼊馆才数月,馆中先进甚多,不当超处其右,固辞。 程戡与宋庠不合,数争议帝前,台谏以为言,帝不悦。殿中侍御史吕诲复论戡结贵幸,癸未,乃罢戡为翰林学士承旨兼侍读学士,以礼部侍郞、知制诰孙抃为枢密副使。 甲申,降右司谏、秘阁校理吴及为工部员外郞、知庐州;太常博士、监察御史里行沈起落里行,通判越州。 初,谏官陈旭建议裁节班行补授之法,下两制台谏官集议。已定稿,及与起辄增注:“兴军国磁湖铁冶仍旧与班行。”主磁湖铁冶者,大姓程淑良也。翰林学士胡宿等劾及等职在台谏,而为程氏经营,占锢恩泽,乞诏问其状。及等引伏,故并黜之。 丙戌,命权三司使包拯、右谏议大夫吕居简、户部副使吴中复同详定均税。 五月,戊子朔,京师民疫,选医给药。 辽监修国史耶律⽩请编辽主所制诗赋,命⽩为序。辽主好昑咏,其后知制诰耶律良又编御制诗文曰《清宁集》。辽主命良诗为《嘉会集》,亲制序赐之。 己丑,京师地震。 西上閤门使、英州刺史郭谘献所造拒马车。谘尝知潞州,言怀、保二郡旁山,可以植稻,定武、唐河抵瀛、莫间,可兴⽔田。又作鹿角车、陷马 ![]() 谘又言:“顷因北使得观幽燕,方不及三百里,无十万人一年之费,若以术制之,使举不得利,居无以给,不逾数年,必弃幽州而遁。臣庆历初经画河北大⽔,果断敌疆,乃其术也。臣所创车弩,可以破坚甲,制奔冲,若多设之,助以大⽔,取幽蓟如探囊中物耳!” 会三司议均田租,召还,谘陈均括之法四十条。复上《平燕议》曰:“自瓦桥至古北口,地狭民少;自古北口至中京,属奚契丹;自中京至庆州,道旁才七百馀家。盖契丹疆土虽广,人马至少,傥或南牧,必率⾼丽、渤海、达达、黑⽔、女真、室韦等国会战,其来既远,其粮匮乏。臣闻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 ![]() ![]() 贵人董氏生皇第十一女,庚寅,进位美人,固辞:乞赠⽗官一级,如其请。 甲午,观文殿大学士、户部侍郞庞籍为太子太保,致仕。籍自定州召还,既⼊见,诣中书省求致仕,执政曰:“公康宁如是,上意方厚,奈何坚求 ![]() 丁酉,诏三司置宽恤民力司。 己亥,以颍州进士常秩为试将作监主簿、本州州学教授,翰林学士胡宿等言其文行称于乡里故也。秩,临汝人,尝举进士不中,退居二十馀年,尤长于《舂秋》,斥孙复所学为不近人情,著《讲解》数十篇。 己酉,以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 辽主驻纳葛泺。 乙卯,录系办,降罪一等,徒以下释之。 n6Zww.COm |
上一章 续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毕沅的最新历史小说《续资治通鉴》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续资治通鉴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续资治通鉴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