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创作的经典历史小说作品 |
![]() |
|
逆流中文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39060 |
上一章 后周纪五 下一章 ( 没有了 ) | |
起著雍敦牂,尽屠维协洽,凡二年。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下 ◎ 显德五年戊午,公元九五八年 舂,正月,乙酉,废匡军国。 唐改元中兴。 丁亥,右龙武将军王汉璋奏克海州。 己丑,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权扬州军府事。 上 ![]() ![]() 壬辰,拔静海军,始通吴越之路。先是帝遣左谏议大夫长安尹⽇就等使吴越,语之曰:“卿今去虽泛海,比还,淮南已平,当陆归耳。”已而果然。 甲辰,蜀右补阙章九龄见蜀主,言政事不治,由奷佞在朝。蜀主问奷佞为谁,指李昊、王昭远以对。蜀主怒,以九龄为毁斥大臣,贬维州录事参军。周兵攻楚州,逾四旬,唐楚州防御使张彦卿固守不下。乙巳,帝自督诸将攻之,宿于城下。丁未,克之。彦卿与都监郑昭业犹帅众拒战,矢刃皆尽,彦卿举绳 ![]() ⾼保融遣指挥使魏璘将战船百艘东下会伐唐,至于鄂州。 庚戌,蜀置永宁军于果州,以通州隶之。 唐以天长为雄州,以建武军使易文赟为刺史。二月,甲寅,文赟举城降。 戊午,帝发楚州。丁卯,至扬州,命韩令坤发丁夫万馀,筑故城之东南隅为小城以治之。 乙亥,⻩州刺史司超奏与控鹤右厢都指挥使王审琦攻唐舒州,擒其刺史施仁望。 丙子,建雄节度使真定杨廷璋奏败北汉兵于隰州城下。时隰州刺史孙议暴卒,廷璋谓都监、闲厩使李谦溥曰:“今大驾南征,泽州无守将,河东必生心。若奏请待报,则孤城危矣!”即牒谦溥权隰州事,谦溥至则修守备。未几,北汉兵果至,诸将请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坚将良,未易克也。”北汉攻城久不下,廷璋度其疲困无备,潜与谦溥约,各募死士百馀夜袭其营,北汉兵惊溃,斩首千馀级,北汉兵遂解去。 三月,壬午朔,帝如泰州。 丁亥,唐大赦,改元 ![]() 唐太弟景遂前后凡十表辞位,且言:“今国危不能扶,请出就籓镇。燕王弘冀嫡长有军功,宜为嗣,谨奉上太弟宝册。”齐王景达亦以败军辞元帅。唐主乃立景遂为晋王,加天策上将军、江南西道兵马元帅、洪州大督都、太尉、尚书令,以景达为浙西道元帅、润州大都督。景达以浙西方用兵,固辞,改抚州大都督。立弘冀为皇太子,参决庶政。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景遂左右有未出东宮者,立斥逐之。其弟定安公从嘉畏之,不敢预事,专以经籍自娱。 辛卯,上如 ![]() ![]() 唐主复遣刘承遇奉表称唐国主,请献江北四州,岁输贡物数十万。于是江北悉平,得州十四,县六十。 庚子,上赐唐主书,谕以:“缘江诸军及两浙、湖南、荆南兵并当罢归,其庐、蕲、⻩三道,亦令敛兵近外。俟彼将士及家属皆就道,可遣人召将校以城邑付之。江中舟舰有须往来者,并令就北岸引之。”辛丑,陈觉辞行,又赐唐主书,谕以不必传位于子。 壬寅,上自 ![]() 癸卯,诏吴越、荆南军又归本道;赐钱弘亻叔犒军帛三万匹,⾼保融一万匹。 甲辰,置保信军于庐州,以右龙武统军赵匡赞为节度使。 丙午,唐主遣冯延己献银、绢、钱、茶、⾕共百万以犒军。 己酉,命宋延渥将⽔军三千溯江巡警。 庚戌,敕故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故升府节度使徐温等墓并量给守户。其江南群臣墓在江北者,亦委长吏以时检校。 辛亥,唐主遣其临汝公徐辽代己来上寿。 是月,浚汴口,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 夏,四月,乙卯,帝自扬州北还。 新作太庙成。庚申,神主⼊庙。 辛酉夜,钱唐城南火,延及內城,官府庐舍几尽。壬戌旦,火将及镇国仓。吴越王弘亻叔久疾,自強出救火。火止,谓左右曰:“吾疾因灾而愈。”众心稍安。 帝之南征也,契丹乘虚⼊寇。壬申,帝至大梁,命镇宁节度使张永德将兵备御北边。 五月,辛巳朔,⽇有食之。 诏赏劳南征士卒及淮南新附之民。 辛卯,以太祖皇帝领忠武节度使,徙安审琦为平卢节度使。 成德节度使郭崇攻契丹东城,拔之,以报其⼊寇也。 唐主避周讳,更名景,下令去帝号,称国主,凡天子仪制皆有降损,去年号,用周正朔,仍告于太庙。左仆 ![]() ![]() ![]() ![]() 自唐主內附,帝止因其使者赐书,未尝遣使至其国。己酉,始命太仆卿冯延鲁、卫尉少卿钟谟使于唐,赐以御⾐、⽟带等及犒军帛十万,并今年《钦天历》。 刘承遇之还自金陵也,唐主使陈觉⽩帝,以江南无卤田,愿得海陵盐监南属以赡军。帝曰:“海陵在江北,难以 ![]() 六月,壬子,昭义节度使李筠奏击北汉石会关,拔其六寨。乙卯,晋州奏都监李谦溥击北汉,破孝义。 ⾼保融遣使劝蜀主称籓于周,蜀主报以前岁遣胡立致书于周而不答。 秋,七月,丙戌,初行《大周刑统》。 帝 ![]() 闰月,唐清源节度使兼中书令留从效遣牙将蔡仲赟⾐商人服,以绢表置⾰带中,间道来称籓。唐江西元帅晋王景遂之赴洪州也,以时方用兵,启求大臣以自副,唐主以枢密副使、工部侍郞李征古为镇南节度副使。征古傲很专恣,景遂虽宽厚,久而不能堪,常 ![]() 太子弘冀在东宮多不法,唐主怒,尝以球杖击之曰:“吾当复召景遂。”昭庆宮使袁从范从景遂为洪州都押牙,或谮从范之子于景遂,景遂 ![]() 辛巳,南汉中宗殂,长子卫王继兴即帝位,更名鋹,改元大宝。鋹年十六,国事皆决于宦官⽟清宮使龚澄枢及女侍中卢琼仙等,台省官备位而已。 甲申,唐始置进奏院于大梁。 壬辰,命西上阁门使灵寿曹彬使于吴越,赐吴越王弘亻叔骑军钢甲二百,步军甲五千及他兵器。彬事毕亟返,不受馈遗,吴越人以轻舟追与之,至于数四,彬曰:“吾终不受,是窃名也。尽籍其数,归而献之。帝曰:“曏之奉使者,乞丐无厌,使四方轻朝命,卿能如是,甚善。然彼以遗卿,卿自取之。”彬始拜受,悉以散于亲识,家无留者。 辛丑,冯延鲁、钟谟来自唐,唐主手表谢恩,其略曰:“天地之恩厚矣,⽗⺟之恩深矣,子不谢⽗,人何报天!惟有⾚心,可酬大造。“又乞比籓方,赐诏书。又称:“有情事令钟谟上奏,乞令早还。”唐主复令谟⽩帝, ![]() 帝谋伐蜀,冬,十月,己卯,以户部侍郞⾼防为西南面⽔陆制置使,右赞善大夫李⽟为判官。甲午,帝归冯延鲁及左监门卫上将军许文稹、右千牛卫上将军边镐、卫尉卿周廷构于唐。唐主以文稹等皆败军之俘,弃不复用。 ⾼保融再遗蜀主书,劝称臣于周,蜀主集将相议之,李昊曰:“从之则君⽗之辱,违之则周师必至,诸将能拒周乎?”诸将皆曰:“以陛下圣明,江山险固,岂可望风屈服!秣马厉兵,正为今⽇。臣等请以死卫社稷!”丁酉,蜀主命昊草书,极言拒绝之。 诏左散骑常侍须城艾颍等三十四人分行诸州,均定田租。庚子,诏诸州并乡村,率以百户为团,团置耆长三人。帝留心农事,刻木为耕夫、蚕妇,置之殿庭。命武胜节度使宋延渥以⽔军巡江。 ⾼保融奏,闻王师将伐蜀,请以⽔军趣三峡,诏褒之。 十一月,庚戌,敕窦俨编集《大周通礼》、《大周正乐》。 辛亥,南汉葬文武光明孝皇帝于昭陵,庙号中宗。 乙丑,唐主复遣礼部侍郞钟谟⼊见。 李⽟至长安,或言“蜀归安镇在长安南三百馀里,可袭取也。”⽟信之,牒永兴节度使王彦超,索兵二百,彦超以为归安道阻隘难取,⽟曰:“吾自奉密旨。”彦超不得已与之。⽟将以往,十二月,蜀归安镇遏使李承勋据险邀之,斩⽟,其众皆没。 乙酉,蜀主以右卫圣步军都指使赵崇韬为北面招讨使,丙戌,以奉銮肃卫都指挥使、武信节度使兼中书令孟贻业为昭武、文州都招讨使,左卫圣马军都指挥使赵思进为东面招讨使,山南西道节度使韩保贞为北面都招讨使,将兵六万,分屯要害以备周。 丙戌,诏凡诸⾊课户及俸户并勒归州县,其幕职、州县官自今并支俸钱及米麦。 初,唐太傅兼中书令楚公宋齐丘多树朋 ![]() ![]() ![]() ![]() ![]() ![]() 丙午,蜀以峡路巡检制置使⾼彦俦为招讨使。 平卢节度使、太师、中书令陈王安审琦仆夫安友进与其嬖妾通,妾恐事怈,与友进谋杀审琦,友进不可,妾曰:“不然,我当反告汝。”友进惧而从之。 ◎ 显德六年己未,公元九五九年 舂,正月,癸丑,审琦醉 ![]() 初,有司将立正仗,宿设乐县于殿庭,帝观之,见钟磬有设而不击者,问乐工,皆不能对。乃命窦俨讨论古今,考正雅乐。王朴素音律,帝以乐事询之,朴上疏,以为:“礼以检形,乐以治心;形顺于外,心和于內,然而天下不治者未之有也。是以礼乐修于上,而万国化于下,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用此道也。夫乐生于人心而声成于物,物声既成,复能感人之心。昔者⻩帝吹九寸之管,得⻩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十二律旋相为宮以生七调,为一均。凡十二均,八十四调而大备。遭秦灭学,历代治乐者罕能用之。唐太宗之世,祖孝孙、张文收考正大乐,备八十四调。安、史之 ![]() ![]() “陛下武功既著,垂意礼乐,以臣尝学律吕,宣示古今乐录,命臣讨论。臣谨如古法,以秬黍定尺,长九寸径三分为⻩钟之管,与今⻩钟之声相应,因而推之,得十二律。以为众管互吹,用声不便,乃作律准,十有三弦,其长九尺,皆应⻩钟之声,以次设柱,为十一律,及⻩钟清声,旋用七律以为一均。为均之主者,宮也,征、商、羽、角、变宮、变征次焉。发其均主之声,归于本音之律,迭应不 ![]() 唐宋齐丘至九华山,唐主命锁其第,⽳墙给饮食。齐丘叹曰:“吾昔献谋幽让皇帝族于泰州,宜其及此!”乃缢而死。谥曰丑缪。 初,翰林学士常梦锡知宣政院,参预机政,深疾齐丘之 ![]() ![]() ![]() 二月,丙子朔,命王朴如河 ![]() 丁亥,开封府奏田税旧一十万二千馀顷,今按行得羡田四万二千馀顷,敕减三万八千顷。诸州行田使还,所奏羡田,减之仿此。 淮南饥,上命以米贷之。或曰:“民贫,恐不能偿。”上曰:“民吾子也,安有子倒悬而⽗不为之解哉!安在责其必偿也!” 庚申,枢密使王朴卒。上临其丧,以⽟钺卓地,恸哭数四,不能自止。朴 ![]() 甲子,诏以北鄙未复,将幸沧州,命义武节度使孙行友扞西山路,以宣徽南院使吴廷祚权东京留守、判开封府事,三司使张美权大內都部署。丁卯,命侍卫亲军都虞侯韩通等将⽔陆军先发。甲戌,上发大梁。 夏,四月,庚寅,韩通奏自沧州治⽔道⼊契丹境,栅于乾宁军南,补坏防,开游口三十六,遂通瀛、莫。 辛卯,上至沧州,即⽇帅步骑数万发沧州,直趋契丹之境。河北州县非车驾所过,民间皆不之知。壬辰,上至乾宁军,契丹宁州刺史王洪举城降。 乙未,大治⽔军,分命诸将⽔陆俱下,以韩通为陆路都部署,太祖皇帝为⽔路都部署。丁酉,上御龙舟沿流而北,舳舻相连数十里。己亥,至独流口,溯流而西。辛丑,至益津关,契丹守将终廷晖以城降。自是以西,⽔路渐隘,不能胜巨舰,乃舍之。壬寅,上登陆而西,宿于野次,侍卫之士不及一旅,从官皆恐惧。胡骑连群出其左右,不敢 ![]() 癸卯,太祖皇帝先至瓦桥关,契丹守将姚內斌举城降,上⼊瓦桥关。內斌,平州人也。 甲辰,契丹莫州刺史刘楚信举城降。正月,乙巳朔,侍卫亲军都挥使、天平节度使李重进等始引兵继至,契丹瀛州刺史⾼彦晖举城降。彦晖,蓟州人也。于是关南悉平。 丙午,宴诸将于行宮,议取幽州。诸将以为:“陛下离京四十二⽇,兵不⾎刃,取燕南之地,此不世之功也,今虏骑皆聚幽州之北,未宜深⼊。”上不悦。是⽇,趣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先发,据固安。上自至安 ![]() ![]() 戊申,孙行友奏拔易州,擒契丹刺史李在钦,献之,斩于军市。 己酉,以瓦桥关为雄州,割容城、归义二县隶之。以益津关为霸州,割文安、大城二县隶之。发滨、棣丁夫数千城霸州,命韩通董其役。 庚戌,命李重进将兵出土门,击北汉。辛亥,以侍卫马步都指挥使韩令坤为霸州都部署,义成节度留后陈思让为雄州都部署,各将部兵以戍之。壬子,上自雄州南还。己巳,李重进奏败北汉兵于北井,斩首二千馀级。甲戌,帝至大梁。 六月,乙亥朔,昭义节度使李筠奏击北汉,拔辽州,获其刺史张丕。丙子,郑州奏河决原武,命宣徽南院使吴延祚发近县二万馀夫塞之。 唐清源节度使留从效遣使⼊贡,请置进奏院于京师,直隶中朝。戊寅,诏报以“江南近服,方务绥怀,卿久奉金陵,未可改图。若置邸上都,与彼抗衡,受而有之,罪在于朕。卿远修职贡,⾜表忠勤,勉事旧君,且宜如故。如此,则于卿笃始终之义,于朕尽柔远之宜,惟乃通方,谅达予意,”唐主遣其子纪公从善与钟谟俱⼊负,上问谟曰:“江南亦治兵,修守备乎?”对曰:“既臣事大国,不敢复尔。”上曰:“不然,曏时则为仇敌,今⽇则为一家,吾与汝国大义已定,保无它虞。然人生难期,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归语汝主:可及吾时完城郭,缮甲兵,据守要害,为子孙计。”谟归,以告唐主。唐主乃城金陵,凡诸州城之不完者葺之,戍兵少者益之。 臣光曰:或问臣:五代帝王,唐庄宗、周世宗皆称英武,二主孰贤?臣应之曰:夫天子所以统治万国,讨其不服,抚其微弱,行其号令,壹其法度,敦明信义,以兼爱兆民者也。庄宗既灭梁,海內震动,湖南马氏遣子希范⼊贡,庄宗曰:“比闻马氏之业,终为⾼郁所夺。今有儿如此,郁岂能得之哉?”郁,马氏之良佐也。希范兄希声闻庄宗言,卒矫其⽗命而杀之,此乃市道商贾之所为,岂帝王之体哉!盖庄宗善战者也,故能以弱晋胜強梁,既得之,曾不数年,外內离叛,置⾝无所。诚由知用兵之术,不知为天下之道故也。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王环以不降受赏,刘仁赡以坚守蒙褒,严续以尽忠获存,蜀兵以反覆就诛,冯道以失节被弃,张美以私恩见疏。江南未服,则亲犯矢石,期于必克,既服,则爱之如子,推诚尽言,为之远虑。其宏规大度,岂得与庄宗同⽇语哉!《书》曰:“无偏无 ![]() ![]() ![]() 辛巳,建雄节度使杨廷璋奏出北汉,降堡寨一十三。 癸未,立皇后符氏,宣懿皇后之女弟也。 立皇子宗训为梁王,领左卫上将军,宗让为燕王,领左骁卫上将军。 上 ![]() ![]() 上尝问大臣可为相者于兵部尚书张昭,昭荐李涛。上愕然曰:“涛轻薄无大臣体,朕问相而卿首荐之,何也?”对曰:“陛下所责者细行也,臣所举者大节也。昔晋⾼祖之世,张彦泽 ![]() ![]() 癸巳,大渐,召范质等⼊受顾命。上曰:“王著籓邸故人,朕若不起,当相之。”质等出,相谓曰:“著终⽇游醉乡,岂堪为相!慎毋怈此言。”是⽇,上殂。 上在籓,多务韬晦,及即位,破⾼平之寇,人始服其英武。其御军,号令严明,人莫敢犯,攻城对敌,矢石落其左右,人皆失⾊,而上略不动容。应机决策,出人意表。又勤于为治,百司簿籍,过目无所忘。发奷擿伏,聪察如神。闲暇则召儒者读前史,商榷大义。 ![]() 甲午,宣遗诏,命梁王宗训即皇帝位,生七年矣。 秋,七月,壬戌,以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领淮南节度使,副都指挥使韩通领天平节度使,太祖皇帝领归德节度使。以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向拱为西京留守。庚申,加拱兼侍中。拱,即向训也,避恭帝名改焉。 丙寅,大赦。 唐主以金陵去周境才隔一⽔,洪州险固居上游,集群臣议徙都之。群臣多不 ![]() 唐自淮上用兵及割江北,臣事于周,岁时贡献,府蔵空竭,钱益少,物价腾贵。礼部侍郞钟谟请铸大钱,一当五十。中书舍人韩熙载请铸铁钱。唐主始皆不从,谟陈请不已,乃从之。是月,始铸当十大钱,文曰“永通泉货”又铸当二钱,文曰“唐国通宝”与开元钱并行。 八月,戊子,蜀主以李昊领武信节度使,右补阙李起上言:“故事,宰相无领方镇者。”蜀主曰:“昊家多冗费,以厚禄优之耳。”起,邛州人, ![]() 庚寅,立皇弟宗让为曹王,更名熙让;熙谨为纪王,熙诲为蕲王。 九月,丙午,唐太子弘冀卒,有司引浙西之功,谥曰武宣。句容尉全椒张洎上言:“太子之德,主于孝敬,今谥以武功,非所以防微而慎德也。”乃更谥曰文献,擢洎为上元尉。 唐礼部侍郞、知尚书省事钟谟数奉使⼊周,传世宗命于唐主,世宗及唐主皆厚待之,恃此骄横于其国,三省之事皆预焉。文献太子总朝政,谟求兼东宮官不得,乃荐其所善阎式为司议郞,掌百司关启。李德明之死也,唐镐预其谋,谟闻镐受赇,尝面诘之,镐甚惧。谟与天威都虞候张峦善,数于弘第屏人语至夜分,镐谮诸唐主曰:“谟与峦气类不同,而过相亲狎,谟屡使上国,峦北人,恐其有异谋。”又言:“永通大钱民多盗铸,犯法者众。”及文献太子卒,唐主 ![]() 十一月,壬寅朔,葬睿武孝文皇帝于庆陵,庙号世宗。 南汉主以中书舍人钟允章,籓府旧僚,擢为尚书右丞、参政事,甚委任之。允章请诛 ![]() ![]() ![]() ![]() 唐更命洪州曰南昌府,建南都,以武清节度使何敬洙为南都留守,以兵部尚书陈继善为南昌尹。 周人之攻秦、凤也、蜀中忷惧。都官郞中徐及甫自负才略,仕不得志, ![]() ![]() ![]() ![]() 端明殿学士、兵部侍郞窦仪使于唐,天雨雪,唐主 ![]() 契丹主遣其舅使于唐,泰州团练使荆罕儒募刺客使杀之。人唐夜宴契丹使者于清风驿,酒酣,起更⾐。久不返,视之,失其首矣。自是契丹与唐绝。罕儒,冀州人也。 臣光言: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伏念臣 ![]() ![]() ![]() ![]() 重念臣违离阙庭,十有五年,虽⾝处于外,区区之心,朝夕寤寐,何尝不在陛下之左右!顾以驽蹇,无施而可,是以专事铅椠,用酬大恩,庶竭涓尘,少裨海岳。臣今赅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伏望陛下宽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闲之燕,时赐有览,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得舍非,⾜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则臣虽委骨九泉,志愿永毕矣! 谨奉表陈进以闻。臣光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段译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下显德五年(戊午、958) 后周纪五后周世宗显德五年(戊午,公元958年) [1]舂,正月,乙酉,废匡军国。 [1]舂季,正月,乙酉(初三),后周撤销匡军国。 [2]唐改元中兴。 [2]南唐改年号为中兴。 [3]丁亥,右龙武将军王汉璋奏克海州。 [3]丁亥(初五),后周右龙武将军王汉璋奏报攻克海州。 [4]己丑,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权扬州军府事。 [4]己丑(初七),后周世宗任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代理扬州军府事务。 [5]上 ![]() ![]() [5]后周世宗打算率领战舰从淮⽔进⼊长江,但受到北神堰阻挡,没法渡过,就打算开凿楚州西北的鹳⽔来通淮⽔、长江的河道。派遣使者巡视,回来说地形条件不便利,预计费工很多。世宗亲自前往视察,口授工程规划,征发楚州民夫疏通河道,十天便完成,化费工⽇很少,数百艘大巨战舰都直接到达长江,南人唐大为惊讶,认为神奇。 [6]壬辰,拔静海军,始通吴越之路。先是帝遣左谏议大夫长安尹⽇就等使吴越,语之曰:“卿今去虽泛海,比还,淮南已平,当陆归耳。”已而果然。 [6]壬辰(初十),后周攻取静海军,开始打通与吴越的陆路。在这之前世宗派遣左谏议大夫长安人尹⽇就等人出使吴越,跟他们说:“爱卿此去虽然还要泛舟过海,但等到回来,淮南已经平定,必当从陆上返回了。”不久果真如此。 [7]甲辰,蜀右补阙章九龄见蜀主,言政事不治,由奷佞在朝;蜀主问奷佞为谁,指李昊、王昭远以对。蜀主怒,以九龄为毁斥大臣,贬维州录事参军。 [7]甲辰(二十二⽇),后蜀右补阙章九龄谒见后蜀主,说政事没有治理好,是由于奷人佞臣在朝廷专权。后蜀主问这奷人佞臣是谁,章九龄手指李昊、王昭远来回答。后蜀主发怒,认为章九龄是毁谤大臣,贬为维州录事参军。 [8]周兵攻楚州,逾四旬,唐楚州防御使张彦卿固守不下;乙巳,帝自督诸将攻之,宿于城下,丁未,克之。彦卿与都监郑昭业犹帅人拒战,矢刃皆尽,彦卿举绳 ![]() [8]后周军队进攻楚州,超过四十天,南唐楚州防御使张彦卿仍然坚守而无法攻下;乙巳(二十三⽇),后周世宗亲自监督众将攻城,住宿在城下,丁未(二十五⽇),攻克楚州。张彦卿与都监郑昭业仍率领部众抵抗战斗,弓箭刀剑都用光了,张彦卿举起绳 ![]() [9]⾼保融遣指挥使魏将战船百艘东下会伐唐,至于鄂州。 [9]荆南⾼保融派遣指挥使魏率领战船百艘顺长江东下会同后周征伐南唐,到达鄂州。 [10]庚戌,蜀置永宁军于果州,以通州隶之。 [10]庚戌(二十八⽇),后蜀在果州设置永宁军,将通州隶属永宁军。 [11]唐以天长为雄州,以建武军使易文为刺史。二月,甲寅,文举城降。 [11]南唐将天长县改为雄州,任命建武军使易文为刺史。二月,甲寅(初二),易文率城投降。 [12]戊午,帝发楚州;丁卯,至扬州,命韩令坤发丁夫万余,筑故城之东南隅为小城以治之。 [12]戊午(初六),后周世宗从楚州出发;丁卯(十五⽇),到达扬州,命令韩令坤征发民夫一万多,在原城东南角修筑小城来作为扬州治所。 [13]乙亥,⻩州刺史司超奏与控鹤右厢都指挥使王审琦攻唐舒州,擒其刺史施仁望。 [13]乙亥(二十三⽇),后周⻩州刺史司超奏报与控鹤右厢都指挥使王审琦进攻南唐舒州,擒获舒州刺史施仁望。 [14]丙子,建雄节度使真定杨廷璋奏败北汉兵于隰州城下。时隰州刺史孙议暴卒,廷璋谓都监、闲厩使李谦溥曰:“今大驾南征,泽州无守将,河东必生心;若奏请待报,则孤城危矣。”即牒谦溥权隰州事,谦溥至则修守备。未几,北汉兵果至,诸将请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坚将良,未易克也。”北汉攻城久不下,廷璋度其疲困无备,潜与谦溥约,各募死士百余夜袭其营,北汉兵惊溃,斩首千余级;北汉兵遂解去。 [14]丙子(二十四⽇),后周建雄节度使真定人杨廷璋奏报在隰州城下击败北汉军队。当时隰州刺史孙议突然死亡,杨廷璋对都监、闲厩使李谦溥说:“如今皇上南下征伐,隰州没有守将,河东北汉必生觊觎之心,倘若奏报请示等待回复,隰州孤城就危险了。”立即签署书牒命李谦溥代理隰州军政,李谦溥到达后就进行守城准备。不久,北汉军队果然到来,众将请求迅速救援,杨廷璋说:“隰州城池坚固,守将杰出,不容易攻克。”北汉军攻城久攻不下,杨廷璋估计他们疲惫困乏没有准备,暗中与李谦溥约定,各招募敢死士兵一百多人深夜偷袭敌营,北汉军队惊慌溃逃,斩首一千多级;北汉军队于是撤退离去。 [15]三月,壬午朔,帝如泰州。 [15]三月,壬午朔(初一),后周世宗前往泰州。 [16]丁亥,唐大赦,改元 ![]() [16]丁亥(初六),南唐实行大赦,改年号为 ![]() [17]唐太弟景遂前后凡十表辞位,且言:“今国危不能扶,请出就藩镇。燕王弘冀谪长有军功,宜为嗣,谨奏上太弟宝册。”齐王景达亦以败军辞元帅。唐主乃立景遂为晋王,加天策上将军、江南西道兵马元帅、洪州大都督、太尉、尚书令、以景达为浙西道元帅、润州大都督。景达以浙西方用兵,固辞,改抚州大都督。立弘冀为太子,参决庶政。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景遂左右有未出东宮者,立斥逐之。其弟定安公从嘉畏之,不敢预事,专以经籍自娱。 [17]南唐皇太弟李景遂前后共十次上表请求辞去继承人地位,并且说:“如今家国危难不能匡扶,请求出宮就任一方藩镇。燕王李弘冀是嫡长子又有军功,应该当继承人,谨奏奉上皇太弟的宝册。”齐王李景达也因为军队溃败辞去元帅之职。南唐主于是封李景遂为晋王,加官天策上将军、江南西道兵马元帅、洪州大都督、太尉、尚书令,任命李景达为浙西道元帅、润州大都督。李景达因浙西正在用兵,坚决推辞,改任抚州大都督。南唐主立李弘冀为皇太子,参预决定各种政务。李弘冀为人多疑尖刻,李景遂手下人还有没出东宮的,立即斥退赶走。他弟弟定安公李从嘉畏惧李弘冀,不敢参预政事,专门以书籍作为自我乐娱。 [18]辛卯,上如 ![]() [18]辛卯(初十),后周世宗前往 ![]() 唐主闻上在江上,恐遂南渡,又聇降号称藩,乃遣兵部侍郞陈觉奉表,请传位于太子弘冀,使听命于国中。时淮南惟庐、舒、蕲、⻩未下,丙申,觉至 ![]() 南唐主闻知世宗在长江岸畔,恐怕就要南下渡江,又聇于贬降帝号改称藩臣,于是派遣兵部侍郞陈觉奉持表章,请求传位给太子李弘冀,让他听从后周的命令。当时淮南只有庐州、舒州、蕲州、⻩州没有攻下,丙申(十五⽇),陈觉到达 ![]() 戊戌,吴越奏遣上直指挥使·处州刺史邵可迁、秀州刺史路彦铢以战舰四百艘、士卒万七千人屯通州南岸。 戊戌(十七⽇),吴越奏报派遣上直指挥使、处州刺史邵可迁和秀州刺史路彦铢率领四百艘战舰、一万七千士兵驻守通州南面江岸。 唐主复遣刘承遇奉表称唐国主,请献江北四州,岁输贡物十万。于是江北悉平,得州十四,县六十。 南唐主再派刘承遇奉送表章自称唐国主,请求献出长江北面庐、舒、蕲、⻩等四州,每年献送贡品十万。于是长江以北全部平定,得到十四个州、六十个县。 庚子,上赐唐主书,谕以:“缘江诸军及两浙、湖南、荆南兵并当罢归,其庐、蕲、⻩三道,亦令敛兵近外。俟彼将士及家属就道,可遣人召将校以城邑付之。江中舟舰有须往来者,并令就北岸引之。”辛丑,陈觉辞行,又赐唐主书,谕以不必传位于子。 庚子(十九⽇),世宗赐给南唐主书信,告以:“沿长江各支军队和在两浙、湖南、荆南的军队都当撤回,其中庐州、蕲州、⻩州三路军队,也下令把军队收回到近郊以外。等到三州城中将吏士兵及其家属上路南归以后,可以派人召唤我军将校并将城市都邑 ![]() 壬寅,上自 ![]() 壬寅(二十一⽇),世宗从 ![]() 癸卯,诏吴越、荆南军各归本道;赐钱弘犒军帛三万匹,⾼保融一万匹。 癸卯(二十二⽇),后周世宗诏令吴越、荆南军队各自返回本地;赐给钱弘犒劳军队的绢帛三万匹,赐⾼保融一万匹。 甲辰,置保信军于庐州,以右龙武统军赵匡赞为节度使。 甲辰(二十三⽇),在庐州设置保信军,任命右龙武统军赵匡赞为节度使。 丙午,唐主遣冯延已献银、绢、钱、茶、⾕共百万以犒军。 丙午(二十五⽇),南唐主派遣冯延巳贡献银、绢、钱、茶、⾕总共百万以犒劳军队。 己酉,命宋延渥将⽔军三千溯江巡警。 己酉(二十八⽇),后周世宗命令宋延渥率领⽔军三千人沿江而上巡逻警戒。 庚戌,敕故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故升府节度使徐温等墓并量给守户;其江南群臣墓在江北者,亦委长吏以时检校。 庚戌(二十九⽇),敕令已故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已故升府节度使徐温等人的墓全都 ![]() 辛亥,唐主遣其临汝公徐辽代己来上寿。 辛亥(三十⽇),南唐主派遣临汝公徐辽代表自己前来献送祝寿礼品。 [19]是月,浚汴口,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 [19]当月,疏通汴口,引导⻩河支流直达淮⽔,于是长江、淮⽔的船只开始通航。 [20]夏,四月,乙卯,帝自扬州北还。 [20]夏季,四月,乙卯(初四),后周世宗从扬州北上返回。 [21]新作太庙成。庚申,神主⼊庙。 [21]后周大梁新造太庙建成。庚申(初九),神主牌位放⼊太庙。 [22]辛酉夜,钱唐城南火,延及內城,官府庐舍几尽。壬戌旦,火将及镇国仓,吴越王弘久疾,自強出救火;火止,谓左右曰:“吾疾因灾而愈。”众心稍安。 [22]辛酉(初十)夜晚,吴越钱塘城南起火,延及內城,官家府第百姓房舍几乎烧尽。壬戌(十一⽇)清晨,大火即将烧到镇国仓,吴越王钱弘长期患病,自己勉強支撑着出去救火。大火止熄,钱弘对左右的人说:“我的病因这场火灾而痊愈。”众人的心稍许得到安慰。 [23]帝之南征也,契丹乘虚⼊寇。壬申,帝至大梁,命张永德将兵备御北边。 [23]后周世宗南下征伐,契丹军队乘虚⼊侵。壬申(二十一⽇),世宗到达大梁,命令张永德领兵到北部边界防备御敌。 [24]五月,辛巳朔,⽇有食之。 [24]五月,辛巳朔(初一),发生⽇食。 [25]诏赏劳南征士卒及淮南新附之民。 [25]后周世宗颁诏赏赐南下征伐的士兵和淮南新近归附的百姓。 [26]辛卯,以太祖皇帝领忠武节度使,徙安审琦为平卢节度使。 [26]辛卯(十一⽇),后周世宗任命宋太祖皇帝兼领忠武节度使,调任安审琦为平卢节度使。 [27]成德节度使郭崇攻契丹束城,拔之,以报其⼊寇也。 [27]成德节度使郭崇进攻契丹束城,拔取,以此回报契丹军队的⼊侵。 [28]唐主避周讳,更名景。下令去帝号,称国主,凡天子仪制皆有降损,去年号,用周正朔,仍告于太庙。左仆 ![]() [28]南唐主为避后周世宗祖先名讳,改名为景。下令取消帝号,只称国主,所有原来的天子仪仗规制都有所降低贬损,取消 ![]() ![]() 初,冯延己以取中原之策说唐主,由是有宠。延己尝笑烈祖戢兵为龌龊,曰:“安陆所丧才数千兵,为之辍食咨嗟者旬⽇,此田舍翁识量耳,安⾜与成大事!岂如今上暴师数万于外,而击球宴乐无异平⽇,真英主也!”延己与其 ![]() ![]() ![]() 当初,冯延己用夺取中原的策略来劝说南唐主,因此得到宠幸。冯延己曾经嘲笑南唐烈祖息兵是心 ![]() ![]() ![]() 自唐主內附,帝止因其使者赐书,未尝遣使至其国。己酉,始命太仆卿冯延鲁、卫尉少卿钟谟使于唐,赐以御⾐、⽟带等及犒军帛十万,并今年《钦天历》。 自从南唐主归附中原,后周世宗只通过对方使者赐给书信,还未曾派遣使者到唐国。己酉(二十九⽇),方始命令太仆卿冯延鲁、卫尉少卿钟谟出使到南唐,赐给御⾐、⽟带等物品以及犒劳军队的绢帛十万匹,并赐当年的《钦天历》。 刘承遇之还自金陵也,唐主使陈觉⽩帝,以江南无卤田,愿得海陵监南属以赡军。帝曰:“海陵在江北,难以 ![]() 刘承遇从金陵返回,南唐主派陈觉禀报世宗,因为江南地区没有盐卤之田,希望得到海陵监归属江南来供应军需。世宗说:“海陵在长江北岸,难以归属江南而使南、北官吏 ![]() [29]六月,壬子,昭义节度使李筠奏击北汉石会关,拔其六寨。乙卯,晋州奏都监李谦溥击北汉,破孝义。 [29]六月,壬子(初二),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奏报出击北汉石会关,攻拔北汉六个寨子。乙卯(初五),晋州奏报都监李谦溥出击北汉,攻破孝义。 [30]⾼保融遣使劝蜀主称藩于周,蜀主报以前岁遣胡立致书于周而不答。 [30]荆南⾼保融派遣使者劝说后蜀主向后周称臣,后蜀主回复说去年派胡立送致书信给后周而未予答复。 [31]秋,七月,丙戌,初行《大周刑统》。 [31]秋季,七月,丙戌(初七),后周开始实行《大周刑统》。 [32]帝 ![]() [32]后周世宗准备平均田租,丁亥(初八),将元稹《均田图》普遍赐发各地。 [33]闰月,唐清源节度使兼中书令留从效遣牙将蔡仲⾐商人服,以绢表置⾰带中,间道来称藩。 [33]闰月,南唐清源节度使兼中书令留从效派遣牙将蔡仲穿着商人服装,把绢帛表章夹放在⽪带中间,从偏僻小路前来称臣。 [34]唐江西元帅晋王景遂之赴洪州也,以时方用兵,启求大臣以自副,唐主以枢密副使、工部侍郞李徵古为镇南节度副使。徵古傲很专恣,景遂虽宽厚,久而不能堪,常 ![]() [34]南唐江西元帅晋王李景遂到洪州赴任,因当时正在用兵,奏请委派大臣作为自己的副手,南唐主任命枢密副使,工部侍郞李征古为镇南节度副使。李徵古傲慢凶狠专横跋扈,李景遂虽然宽容仁厚,但时间长了也不堪忍受,经常想斩了李征古,然后到有关执法部门自首,被左右人劝谏而住手,李景遂惆怅恍惚闷闷不乐。 太子弘冀在东宮多不法,唐主怒,尝以杖击之曰:“吾当复召景遂。”昭庆宮使袁从范从景遂为洪州押牙,或谮从范之子于景遂,景遂 ![]() 太子李弘冀住在东宮多有不法行为,南唐主发怒,曾经用马杖打他说:“我应当重新召回李景遂。”昭庆宮使袁从范跟从李景遂为洪州都押牙,有人问李景遂说袁从范儿子的坏话,李景遂想杀他,袁从范因此产生怨恨。李弘冀闻知,秘密支使袁从范毒杀李景遂;八月,庚辰(初二),李景遂打马口渴得很,袁从范送上饮料,李景遂喝下而死去。还没等到收殓,⾝体已经溃烂。南唐主不知详情,追赠皇太弟,谥号为文成。 [35]辛巳,南汉中宗殂,长子继兴即帝位,更名,改元大宝。年十六,国事皆决于宦官⽟清宮使龚澄枢及女侍中卢琼仙等,台省官备位而已。 [35]辛巳(初三),南汉中宗刘晟去世,长子刘继兴即皇帝位,改名为,改年号为大宝。刘十六岁,国事全部由宦官⽟清宮使龚澄枢和女侍中卢琼仙等人裁决,朝廷台、省各部员官只是虚有其名而已。 [36]甲申,唐始置进奏院于大梁。 [36]甲申(初六),南唐开始在大梁设置进奏院。 [37]壬辰,命西上阁门使灵寿曹彬使于吴越,赐吴越王弘骑军钢甲二百,步军甲五千及他兵器。彬事毕亟返,不受馈遗,吴越人以轻舟追与之,至于数四,彬曰:“吾终不受,是窃名也。”尽籍其数,归而献之。帝曰:“向之奉使,乞丐无厌,使四方轻朝命。卿能如是,甚善;然彼以遗卿,卿自取之。”彬始拜受,悉以散于亲识,家无留者。 [37]壬辰(十四⽇),后周世宗命令西上阁门使灵寿人曹彬出使吴越,赐给吴越王钱弘二百副骑兵钢铠甲、五百副步兵钢铠甲和其它兵器。曹彬事情完毕即刻返回,不接受馈赠,吴越人划着轻便小船追送礼品,推辞再三,曹彬说:“我最终仍不接受,这是沽名钓誉啊。”全部登录礼品数量,返归后献上。世宗说:“以前奉命出使的人,索求没个満⾜,使得四方之人轻视朝廷命令。爱卿能够如此,非常好;然而别人既已将此馈赠爱卿,爱卿自可取走。”曹彬这才跪拜接受,全部散发给亲近 ![]() [38]辛丑,冯延鲁、钟谟来自唐,唐主手表谢恩,其略曰:“天地之恩厚矣,⽗⺟之恩深矣,子不谢⽗,人何报天,惟有⾚心,可酬大造。”又乞比藩方,赐诏书。又称:“有情事令钟谟上奏,乞令早还。”唐主复令谟⽩帝, ![]() [38]辛丑(二十三⽇),冯延鲁、钟谟从南唐而来,南唐主亲书表章感谢皇恩,表章大致说:“天地的恩泽真厚啊,⽗⺟的恩泽真深啊,子女无法感谢⽗⺟,人们怎么报答天地,只有⾚诚之心,可以回报大恩大德。”又请求与四方藩镇同列,降赐诏书。又说:“有情况让钟谟上奏,乞求让他早⽇返回。”南唐主又让钟谟禀报世宗,打算传位给太子。九月,丁巳(初九),后周世宗任命冯延鲁为刑部侍郞、钟谟为给事中。南唐主又派遣吏部尚书、知枢密院殷崇义前来祝贺世宗生⽇天清节。 [39]帝谋伐蜀,冬,十月,己卯,以户部侍郞⾼防为西南面⽔陆制置使,右赞善大夫李⽟为判官。 [39]后周世宗谋划伐后蜀,冬季,十月,己卯(初二),任命户部侍郞⾼防为西南面⽔陆制置使、右赞善大夫李⽟为判官。 [40]甲午,帝归冯延鲁及左监门卫上将军许文稹、右千牛卫上将军边镐、卫尉卿周廷构于唐。唐主以文稹等皆败军之俘,弃不复用。 [40]甲午(十七⽇),后周世宗将冯延鲁和左监门卫上将军许文镇、右千牛卫上将军边镐、卫尉卿周廷构送归给南唐。南唐主因许文稹等人都是打败仗的俘虏,弃置不再任用。 [41]⾼保融再遗蜀主书,劝称臣于周,蜀主集将相议之,李昊曰:“从之则君⽗之辱,违之则周师必至,诸将能拒周乎?”诸将皆曰:“以陛下圣明,江山险固,岂可望风屈服!秣马厉兵,正为今⽇。臣等请以死卫社稷!”丁酉,蜀主命昊草书,极言拒绝之。 [41]荆南⾼保融再次给后蜀主去信,规劝他向后周投降称臣,后蜀主召集将相商议此事,李昊说:“听从他就是国君先⽗的聇辱,违背他周朝军队必定到达,众将能够抵御周军吗?”众将都说:“依靠陛下的圣明,江山的险固,岂能望风投降!秣马厉兵长期战备,正是为了今⽇抵御外敌。我们请求用生命来保卫家国!”丁酉(二十一⽇),后蜀主命令李昊起草回信,慷慨陈辞拒绝劝降。 [42]诏左散骑常侍须城艾颍等三十四人分行诸州,均定田租。庚子,诏诸州并乡村,率以百户为团,团置耆长三人。帝留心农事,刻木为耕夫、蚕妇,置之殿庭。 [42]后周世宗诏令左散骑常侍须城人艾颍等三十四人分别视察各州,按地多少均衡确定田租。庚子(二十三⽇),诏令各州合并乡村,一般以百户为一团,每团设置年老的团长三人。世宗留意农事,用木头刻成耕田农夫、养蚕农妇,安放在宮殿庭院中。 [43]命武胜节度使宋延渥以⽔军巡江。 [43]后周世宗命令武胜节度使宋延渥率领⽔军巡视长江。 [44]⾼保融奏,闻王师将伐蜀,请以⽔军趣三峡,诏褒之。 [44]荆南⾼保融上奏,听说王师将要征伐后蜀,请求率领⽔军赶赴三峡,后周世宗诏令嘉奖他。 [45]十一月,庚戌,敕窦俨编集《大周通礼》、《大周正乐》。 [45]十一月,庚戌(初四),后周世宗敕令窦俨编纂《大周通礼》、《大周正乐》。 [46]辛亥,南汉葬文武光明孝皇帝于昭陵,庙号中宗。 [46]辛亥(初五),南汉将文武光明孝皇帝安葬在昭陵,庙号为中宗。 [47]乙丑,唐主复遣礼部侍郞钟谟⼊见。 [47]乙丑(十九⽇),南唐主又派遣礼部侍郞钟谟⼊朝谒见。 [48]李⽟至长安,或言“蜀归安镇在长安南三百余了,可袭取也。”⽟信之,牒永兴节度使王彦超,索兵二百,彦超以为归安道阻隘难取,⽟曰:“吾自奉密旨。”彦超不得已与之。⽟将以往,十二月,蜀归安镇遏使李承勋据险邀之,斩⽟,其众皆没。 [48]李⽟到达长安,有人说:“蜀归安镇在长安南面三百多里,可以偷袭夺取。”李⽟听信这话,投牒给永兴节度使王彦超,索求二百士兵,王彦超认为归安道路险恶狭窄难以攻取,李⽟说:“我自奉有密旨。”王彦超不得已给他二百士兵。李⽟带领士兵前往,十二月,后蜀归安镇遏使李承勋占据险要地形拦击,斩杀李⽟,他的士兵全部覆没。 [49]乙酉,蜀主以右卫圣步军都指挥使赵崇韬为北面招讨使,丙戌,以奉銮肃卫都指挥使、武信节度使兼中书令孟贻业为昭武、文州都招讨使,左卫圣马军都指挥使赵思进为东面招讨使,山南西道节度使韩保贞为北面都招讨使,将兵六万,分屯要害以备周。 [49]乙酉(初九),后蜀君主任命右卫圣步军都指挥使赵崇韬为北面招讨使,丙戌(初十),任命奉銮肃卫都指挥使、武信节度使兼中书令孟贻业为昭武、文州都招讨使,左卫圣马都指挥使赵思进为东面招讨使,山南西道节度使韩保贞为北面都招讨使,领兵六万,分别驻守要害地段来防御后周。 [50]丙戌,诏凡诸⾊课户及俸户并勒归州县,其幕职、州县官自今并支俸钱及米麦。 [50]丙戌(初十),后周世宗诏令所有各种课户和俸户一律统归州县管理,所有幕职官、州县官从今开始一律由州县开支俸钱和粮食。 [51]初,唐太傅兼中书令楚公宋齐丘多树朋 ![]() ![]() ![]() [51]当初,南唐太傅兼中书令楚公宋齐丘大肆拉帮结伙、培植 ![]() ![]() ![]() ![]() 钟谟素与李德明善,以德明之死怨齐丘;及奉使归唐,言于唐主曰:“齐丘乘国之危,遽谋篡窃,陈觉、李徵古为之羽翼,理不可容。”陈觉之自周还,矫以帝命谓唐主曰:“闻江南连岁拒命,皆宰相严续之谋,当为我斩之。”唐主知觉素与续有隙,固未之信。钟谟请覆之于周,唐主乃因谟复命,上言:“久拒王师,皆臣愚 ![]() 钟谟平素与李德明要好,因为李德明的死而怨恨宋齐丘;及至奉命出使回归南唐,对南唐主进言道:“宋齐丘乘家国危难,便马上图谋篡国夺位,陈觉、李征古当他的帮手,天理不容。”陈觉从后周回来,伪造后周世宗命令对南唐主说:“听说江南多年抗拒诏令,都是宰相严续的主意,必当替我斩了他。”南唐主明知陈觉素来与严续有矛盾,本来就不相信他的话。钟谟请求到后周核对,南唐主于是通过钟谟回复命令,上言说:“长时间抗拒王师,都是我的愚昧糊涂,不是严续的罪过。”后周世宗闻悉,大为惊讶,说:“确实如此的话,那严续乃是忠臣,朕为天下之主,岂能教唆人杀害忠臣呢!”钟谟回国,将情况禀报南唐主。 唐主 ![]() ![]() 南唐主打算诛杀宋齐丘等人,又派遣钟谟⼊朝向后周世宗禀报。世宗因为是别国的臣子,不置可否。己亥(二十三⽇),南唐主命令知枢密院殷崇义起草诏书公布宋齐丘、陈觉、李徵古的罪恶,允许宋齐丘返归九华山旧⽇隐居之地,官职爵位全部照旧;陈觉被贬谪授于国子博士,送往宣州安置;李徵古削夺官职爵位,赐命杀自;他们的 ![]() [52]丙午,蜀以峡路巡检制置使⾼彦俦为招讨使。 [52]丙午(三十⽇),后蜀任命峡路巡检制置⾼彦俦为招讨使。 [53]平卢节度使、太师、中书令陈王安审琦仆夫安友进与其嬖妾通,妾恐事怈,与友进谋杀审琦,友进不可,妾曰:“不然,我当反告汝。”友进惧而从之。 [53]平卢节度使、太师、中书令陈王安审琦的车夫安友进同安审琦的爱妾私通,这个侍妾怕事情怈露,就与安友进密谋杀死安审琦,安友进认为不可,侍妾说:“不这样的话,我必定反过来告发你。”安友进恐惧而听从她的主意。 六年(己未、959) 六年(己未,公元959年) [1]舂,正月,癸丑,审琦醉 ![]() [1]舂季,正月,癸丑(初七),安审琦喝醉酒 ![]() ![]() [2]初,有司将立正仗,宿设乐县于殿庭,帝观之,见钟磬有设而不击者,问乐工,皆不能对。乃命窦俨讨论古今,考正雅乐。王朴素晓音律,帝以乐事询之,朴上疏,以为:“礼以检形,乐以治心;形顺于外,心和于內,然而天下不治者未之有也。是以礼乐修于上,万国化于下,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用此道也。夫乐生于人心而声成于物,物声既成,复能感人之心。 [2]当初,有关官吏准备安放正月初一接受朝贺的仪仗礼器,前一天晚上在正殿厅堂上设置悬挂的钟磬,后周世宗前去观看,见到钟磬有挂设在那里却不敲打的,便询问乐工,都不能回答。于是命令窦俨探讨研究古今有关制度,考定校正雅乐。王朴一向通晓音律,世宗询问他雅乐之事,王朴上书,认为:“礼仪是用来规范形体的,音乐是用来陶冶心灵的;形体在外表恭顺,心灵在內部平和,这样而天下还不太平的是没有的。所以礼乐在朝廷上修成实行,天下万国就会感化归服,圣人的教化不峻急而成功,圣人的政令不严厉而大治,就是由于这个道理。那音乐产生于人的心灵而声音形成于物体的振动,物体的声音既已形成,又能反过来感化人的心灵。 昔⻩帝吹九寸之管,得⻩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十二律旋相为宮以生七调,为一均。凡十二均、八十四调而大备。遭秦灭学,历代治乐者罕能用之。唐太宗之世,祖孝孙、张文收考正大乐,备八十四调;安、史之 ![]() ![]() “从前⻩帝吹九寸长的竹管,得到⻩钟的正声,截去一半变为清声,加长一倍变为缓声,用增减三分之一长度的方法产生十二音律。十二音律轮流作为宮音,都可产生七个调,成为一均。总共有十二个均、八十四个调,从而均、调全部齐备。但是遭到秦代消灭学术的厄运,历代研习演奏音乐的人很少有能使用它的。唐太宗的时代,祖孝孙、张文收考定校正雅乐,配齐八十四个调;安禄山、史思明作 ![]() ![]() ![]() 陛下武功既著,垂意礼乐,以臣尝学律吕。宣示古今乐录,命臣讨论。臣谨如古法,以黍定尺,长九寸径三分为⻩钟之管,与今⻩钟之声相应,因而推之,得十二律。以为众管互吹,用声不便,乃作津准,十有三弦,其长九尺,皆应⻩钟之声,以次设竹,为十一律,及⻩钟清声,旋用七律以为一均。为均之主者,宮也,徵、商、羽、角、变宮、变徵次焉。发其均主之声,归于本音之律,迭应不 ![]() “陛下武功既已卓著,开始注意振兴礼乐,因为臣下曾经学过律吕之术,便公布古今音乐著录,命令臣下探讨研究。臣下谨慎地按照古代的方法,用黑黍子粒来定出寸尺,长九寸、直径三分的作为⻩钟律管,与当今⻩钟的声音相互应合,以此推算,得出十二音律。因为做许多律管 ![]() ![]() ![]() 诏从之。百官皆以为然,乃行之。 世宗下诏采用王朴所奏旋宮之法。百官都认为是这样,于是实行。 [3]唐宋齐丘至九华山,唐主命锁其第,⽳墙给饮食。齐丘叹曰:“吾昔献谋幽让皇帝族于泰州,宜其及此!”乃缢而死。谥曰丑缪。 [3]南唐宋齐丘到达九华山,南唐主下令锁上他宅第的全部门窗,在墙上挖洞供给饮食。宋齐丘叹息说:“我从前献计将吴让皇帝家族幽噤在泰州,所以今天应该到达这步田地!”于是上吊而死。谥号为丑缪。 初,翰林学士常梦锡知宣政院,参预机政,深疾齐丘之 ![]() ![]() ![]() 当初,翰林学士常梦锡主持宣政院事务,参预机要政务,深切痛恨宋齐丘一派,多次对南唐主说:“不除去这一帮,家国必定危险灭亡。”同冯延己、魏岑之徒每天都有争论。时间久了,被罢免宣政院职务,常梦锡心情忧郁不能实现抱负,不再参预朝政,纵酒狂饮成疾而去世。到宋齐丘死时,南唐主说:“常梦锡生前总是想杀死宋齐丘,遗憾的是不能让他见到这一天。”追赠常梦锡为左仆 ![]() [4]二月,丙子朔,命王仆如河 ![]() [4]二月,丙子朔(初一),后周世宗命令王朴前往河 ![]() [5]丁亥,开封府奏田税旧一十万二千余顷,今按行得羡苗四万二千余顷;敕减三万八千顷。诸州行苗使还,所奏羡苗,减之仿此。 [5]丁亥(十二⽇),开封府奏报征取租税的田地原为十万二千余顷,如今核查得到多出的田地有四万二千余顷,后周世宗敕令减免租税三万八千顷。各州巡视苗田使者回来,所奏报多出的田地,减免租税的比例仿照开封府。 [6]淮南饥,上命以米贷之。或曰:“民贫,恐不能偿。”上曰:“民吾子也,安有子倒悬而⽗不为之解哉!安在责其必偿也!” [6]淮南闹饥荒,后周世宗命令把粮食借贷给百姓。有人说:“百姓贫穷,恐怕不能偿还。”世宗说:“百姓是我的子女啊,哪有子女倒悬在那里而⽗亲不为他解脫的道理呢!哪个在要求百姓必定偿还呢!” [7]庚申,枢密使王朴卒。上临其丧,以⽟钺卓地,恸哭数四,不能自止。朴 ![]() [7]三月,戊申(初三),枢密使王朴去世。后周世宗亲临他的丧礼,用⽟钺击地,痛哭多次,不能自制。王朴生 ![]() [8]甲子,诏以北鄙未复,将幸沧州,命义武节度使孙行友捍西山路,以宣徽南院使吴廷祚权东京留守、判开封府事,三司使张美权大內都部署。丁卯,命侍卫亲军都虞候韩通等将⽔陆军先发。甲戌,上发大梁。 [8]甲子(十九⽇),后周世宗诏令因北部领土没有收复,将要亲临沧州,命令义武节度使孙行友捍卫西山路,任命宣徽南院使吴延祚代理东京留守、判开封府事,三司使张美代理大內都部署。丁卯(二十二⽇),命令侍卫亲军都虞候韩通等人率领⽔路、陆路军队出先。甲戌(二十九⽇),后周世宗从大梁出发。 夏,四月,庚寅,韩通奏自沧州治⽔道⼊契丹境,栅于乾宁军南,补坏防,开游口三十六,遂通瀛、莫。 夏季,四月,庚寅(十五⽇),韩通奏报从沧州修治⽔道进⼊契丹国境,在乾宁军南面设置栅栏,修补损坏堤防,挖开排⽔口三十六个,于是直通瀛州、莫州。 辛卯,上至沧州,即⽇帅步骑数万发沧州,直趋契丹之境。河北州县非车驾所过,民间皆不之知。壬辰,上至乾宁军,契丹宁州刺史王洪举城降。 辛卯(十六⽇),世宗到达沧州,当⽇率领步兵、骑兵数万人从沧州出发,直奔契丹国境。⻩河以北的州县不是世宗车马所过之处,当地百姓都不知道皇帝出征。壬辰(十七⽇),世宗到达乾宁军,契丹宁州刺使王洪率城投降。 乙未,大治⽔军,分命诸将⽔陆俱下,以韩通为陆路都部署,太祖皇帝为⽔路都部署。丁酉,上御龙舟沿流而北,舳舻相连数十里;己亥,至独流口,溯 流而西。辛丑,至益津关,契丹守将终延辉以城降。 乙未(二十⽇),世宗大力整治⽔军,分别命令众将⽔、陆两路同时而下,任命韩通为陆路都部署,宋太祖皇帝为⽔路都部署。丁酉(二十二⽇),世宗乘坐龙船沿着⽔流北上,船只头尾相接长达数十里。己亥(二十四⽇),到达独流口,又沿⽔道向西。辛丑(二十六⽇),到达益津关,契丹守将终廷辉率城投降。 自是以西,⽔路渐隘,不能胜巨舰,乃舍之。壬寅,上登陆而西,宿于野次,侍卫之士不及一旅,从官皆恐惧。胡骑连群出其左右,不敢 ![]() 从益津关往西,⽔路逐渐狭窄,无法通行大船,于是弃船。壬寅(二十七⽇),后周世宗登陆西进,在野外宿营,侍从警卫的士兵不到一旅五百人,随从的官吏都很恐惧。胡人骑兵成群结队在周围出没,但不敢靠近。 癸卯,太祖皇帝先至瓦桥关,契丹守将姚內斌举城降,上⼊瓦桥关。內斌,平州人也。甲辰,契丹莫州刺史刘楚信举城降。五月,乙巳朔,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天平节度使李重进等始引兵继至,契丹瀛州刺史⾼彦晖举城降。彦晖,蓟州人也。于是关南悉平。 癸卯(二十八⽇),宋太祖皇帝先到达瓦桥关,契丹守将姚內斌率城投降,世宗进⼊瓦桥关。姚內斌是平州人。甲辰(二十九⽇),契丹莫州刺史刘楚信率城投降。五月,乙巳朔(初一),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天平节度使李重进等人开始领兵陆续到达,契丹瀛州刺史⾼彦晖率城投降。⾼彦晖是蓟州人。从此瓦桥关以南全部平定。 丙午,宴诸将于行宮,议取幽州,诸将以为:“陛下离京四十二⽇,兵不⾎刃,取燕南之地,此不世之功也。今虏骑皆聚幽州之北,未宜深⼊。”上不悦。是⽇,趣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先发,据固安;上自至安 ![]() ![]() 丙午(初二),世宗在行宮宴请众将,商议夺取幽州,众将认为:“陛下离开京城四十二天,兵不⾎刃,取得燕南之地,这是罕见的功绩。如今契丹骑兵都集结到幽州北面,不宜继续深⼊。”世宗不⾼兴。当天,世宗催促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首先出发,占据固安;世宗亲自到达安 ![]() ![]() ![]() 戊申,孙行友奏拔易州,擒契丹刺史李在钦,献之,斩于军市。 戊申(初四),孙行友奏报拔取易州,擒获契丹刺史李在钦、献给皇上,在军营的市场中斩首。 己酉,以瓦桥关为雄州,割容城、归义二县隶之;以益津关为霸州,割文安,大城二县隶之。发滨、棣丁夫数千城霸州,命韩通董其役。 己酉(初五),将瓦桥关改为雄州,割出容城、归义二县隶属于它;将益津关改为霸州,割出文安、大城二县隶属于它。征发滨州、棣州壮丁民夫数千 人修筑霸州城,命令韩通监督工程。 庚戌,命李重进将兵出土门,击北汉。 庚戌(初六),命令李重进领兵从土门而出,进攻北汉。 辛亥,以侍卫马步都指挥使韩令坤为霸州都部署,义成节度留后陈思让为雄州都部署,各将部兵以戍之。 辛亥(初七),任命侍卫马步都指挥使韩令坤为霸州都部署,义成节度使留后陈思让为雄州都部署,各自率领所部士兵守卫。 壬子,上自雄州南还。 壬子(初八),世宗从雄州南下返回。 己巳,李重进奏败北汉兵于百井,斩首二千余级。 己巳(二十五⽇),李重进奏报在百井击败北汉军队,斩首二千余级。 甲戌,帝至大梁。 甲戌(三十⽇),世宗到达大梁。 [9]六月,乙亥朔,昭义节度使李筠奏击北汉,拔辽州,获其刺史张丕。 [9]六月,乙亥朔(初一),昭义节度使李筠奏报进攻北汉,拔取辽州,擒获辽州刺史张丕。 [10]丙子,郑州奏河决原武,命宣徽南院使吴廷祚发近县二万余夫塞之。 [10]丙子(初二),郑州奏报⻩河在原武决口,命令宣徽南院使吴延祚征发附近县二万多民夫堵塞决口。 [11]唐清源节度使留从效遣使⼊贡,请置进奏院于京师,直隶中朝,报以“江南近服,方务绥怀,卿久奉金陵,未可改图。若置邸上都,与彼抗衡,受而有之,罪在于朕。卿远修职贡,⾜表忠勤,勉事旧君,且宜如故。如此,则于卿笃始终之义,于朕尽柔远之宜,惟乃通方,谅达予意。” [11]南唐清源节度使留从效派遣使者⼊朝进贡,请求在京城设置进奏院,直接隶属央中朝廷,诏书回复说:“江南新近归服,正在设法安抚,爱卿长久侍奉金陵,不可改变注意。倘若在京城设置进奏院官邸,同金陵相抗衡,接受你而拥有了你的泉州,罪过就在朕⾝上。爱卿远道而来进奉贡品,⾜以表示忠诚勤勉,努力事奉旧⽇君主,应该一切如故。这样的话,对于爱卿来说可以加深始终如一的情义,对于朕来说可以尽到安抚四方的义务,希望你通情达理,体谅明⽩朕的本意。” 唐主遣其子纪公从善与钟谟俱⼊贡,上问谟曰:“江南亦治兵,修守备乎?”对曰:“既臣事大国,不敢复尔。”上曰:“不然。向时则为仇敌,今⽇则为一家,吾与汝国大义已定,保无他虞;然人生难期,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归语汝主:可及吾时完城郭,缮甲兵,据守要害,为子孙计。”谟归,以告唐主。唐主乃城金陵,凡诸州城之不完者葺之,戍兵少者益之。 南唐主派遣他的儿子纪公李从善与钟谟一道⼊朝进贡,世宗问钟谟说:“江南也在 ![]() 臣光曰:或问臣:五代帝王,唐庄宗、周世宗皆称英武,二主孰贤?臣应之曰:夫天子所以统治万国,讨其不服,抚其微弱,行其号令,壹其法度,敦明信义,以兼爱兆光民者也。庄宗既灭梁,海內震动,湖南马氏遣子希范⼊贡,庄宗曰:“比闻马氏之业,终为⾼郁所夺。今有儿如此,郁岂能得之哉?”郁,马氏之良佐也。希范兄希声闻庄宗言,卒矫其⽗命而杀之。此乃市道商贾之所为,岂帝王体哉!盖庄宗善战者也,故能以弱晋胜強梁,既得之,曾不数年,外內离叛,置⾝无所。诚由知用兵之术,不知为天下之道故也。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王环以不降受赏,刘仁赡以坚守蒙褒,严续以尽忠获存在,蜀兵以反覆就诛,冯道以失节被弃,张美以私恩见疏;江南未服,则亲犯矢石,期于必克,既服,则爱之如子,推诚尽言,为之远虑。甚宏规大度,岂得与庄宗同⽇语哉!《书》曰:“无偏无 ![]() ![]() ![]() 臣司马光曰:有人问臣下,五代帝王之中,唐庄宗、周世宗都号称英武,两位君主中谁更贤明?臣下回答说:天子统治万方家国,讨伐不肯降服者,安抚微小虚弱者,实行其号令,统一其法度,敦厚信用、昭明大义,是用以兼爱亿万百姓的。唐庄宗灭亡梁以后,天下震动,湖南马殷派遣儿子马希范⼊朝进贡,唐庄宗说:“近来听人说马氏的家业,终将被⾼郁所夺取。如今他有这样的儿子,⾼郁怎么能得到马氏家业呢?”⾼郁是马氏的优秀辅佐大臣。马希范的哥哥马希声听说唐庄宗的话,结果假造他⽗亲的命令杀死了⾼郁。这只是街市中道路上的行商坐贾所⼲的事,哪里是帝王的风度啊!唐庄宗是个善于打仗的人,所以能以弱小的晋国战胜強大的梁国,但是取得梁国以后,居然不出几年,众叛亲离,没有安⾝之处。实在是因为只知用兵方术,而不知治理天下道理的缘故啊。周世宗以信用驾驭群臣,以正义要求各国,王环因不投降而受奖赏,刘仁赡因坚守不屈而蒙褒扬,严续因尽忠报国获得生存,后蜀士兵因朝三暮四而被杀戮,冯道因丧失臣节被遗弃,张美因人私恩惠而被疏远;江南没有归服,就亲⾝冒着飞失流石,抱定必胜的信念,降服以后,便像对待子女那样地爱护,推心置腹地把话说尽,为之作长远考虑。他的宏伟规制,博大襟怀,哪能与唐庄宗同⽇而语啊!《尚书》说:“不要偏袒不要结 ![]() ![]() ![]() [12]辛巳,建雄节度使杨廷璋奏击北汉,降堡寨一十三。 [12]辛巳(初七),后周建雄节度使杨廷璋奏报进攻北汉,降服十三个堡寨。 [13]癸未,立皇后符氏,宣懿皇后之女弟也。 [13]癸未(初九),后周世宗立符氏为皇后,她是宣懿皇后的妹妹。 [14]立皇子宗训为梁王,领左卫上将军,宗让为燕公,领左骁卫上将军。 [14]后周世宗立皇子柴宗训为梁王,兼领左卫上将军,柴宗让为燕公,兼领左骁卫上将军。 [15]上 ![]() ![]() [15]后周世宗打算任用枢密使魏仁浦为宰相,参预商议的人认为魏仁浦不从科举及第,不可以担任宰相。世宗说:“自古以来任用有文才武略的人作为辅佐,哪里全是从科举及第的呢!”己丑(十五⽇),王溥加官门下侍郞,与范质都参预主持枢密使院事务。任命魏仁浦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枢密使之职照旧。魏仁浦虽然处⾝权力要津而能谦虚谨慎,世宗 ![]() 上尝问大臣可为相者于兵部尚书张昭,昭荐李涛。上愕然曰:“涛轻薄无大臣体,朕问相而卿首荐之,何也?”对曰:“陛下所责者细行也,臣所举者大节也。昔晋⾼祖之世,张彦泽 ![]() 世宗曾经问兵部尚书张昭,大臣中何人可为宰相,张昭举荐李涛。世宗惊愕地说:“李涛为人轻薄没有大臣的风度,朕问宰相人选而爱卿首先荐举他,为什么?”回答说:“陛下所指责的是小事,臣下所荐举的是他的大节。从前晋⾼祖之世,张彦泽滥杀无辜,李涛屡次上疏请求杀他,认为不杀必定成为家国祸患;到汉隐帝之世,李涛也上书请求解除先帝太祖的兵权。家国的安危还没有形成便能预见,这才是真正宰相的人材,臣下因此荐举他。”世宗说:“爱卿之言很好而且极为公正,然而像李涛这样的人,终究无法安置在中书省。”李涛喜 ![]() 上以翰林学士单⽗王著,幕府旧僚,屡 ![]() 世宗因为翰林学士单⽗人王著是从前幕府的僚属,多次想用他为相,但又因他嗜好喝酒不检点而作罢。 癸巳,大渐,召范质等⼊受顾命。上曰:“王著藩邸故人,朕若不起,当相之。”质等出,相谓曰:“著终⽇游醉乡,岂堪为相!慎勿怈此言。”是⽇,上殂。 癸巳(十九⽇),世宗病情加剧恶化,召见范质等人⼊宮接受遗嘱。世宗说:“王著是我在藩镇府第的老人,朕若一病不起,应当起用他为宰相。”范质等人出宮,相互说:“王著终⽇醉生梦死,哪配当宰相!千万不要怈露这话。”当天,世宗去世。 上在藩,多务韬晦,及即位,破⾼平之寇,人始服其英武。其御军,号令严明,人莫敢犯,攻城对敌,矢石落其左右,人皆失⾊而上略不动容;应机决策,出⼊意表。又勤于为治,百司簿籍,过目无所忘,发奷伏,聪察如神。闲暇则召儒者读前史,商榷大义。 ![]() 世宗在藩镇时,很注意韬晦,及至即皇帝之位,在⾼平大破北汉⼊侵之敌,人们开始佩服他的英勇神武。他统率军队,纪律严明,没有人敢违反,攻打城市面对敌寇,飞石流矢落在⾝边,别人都惊慌失⾊而世宗面不改⾊镇定自若;应付机变决定策略,出人意料之外。又勤勉治国,各个部门的簿籍,过目不忘,发现奷人粉碎隐患,洞察秋毫犹如神明。闲暇之时便召见儒生文人诵读前代史书,商榷其中主旨大义。生 ![]() 甲午,宣遗诏,命梁王宗训即皇帝位,生七年矣。 甲午(二十⽇),宣布遗诏,诏令梁王柴宗训即皇帝之位,柴宗训出生至此七岁了。 [16]秋,七月,壬戌,以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领淮南节度使,副都指挥使韩通领天平节度使,太祖皇帝领归德节度使。以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向拱为西京留守;庚申,加拱兼侍中。拱,即向训也,避恭帝名改焉。 [16]秋季,七月,壬戌(十九⽇),后周恭帝任命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兼领淮南节度使,副都指挥使韩通兼领天平节度使,宋太祖皇帝兼领归德节度使。任命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向拱为西京留守;庚申(十七⽇),向拱加官兼任侍中。向拱就是向训,避恭帝名讳而改名。 [17]丙寅,大赦。 [17]丙寅(二十三⽇),后周实行大赦。 [18]唐主以金陵去周境才隔一⽔,洪州险固居上游,集群臣议徙都之。群臣多不 ![]() [18]南唐主因金陵距后周国境只隔一长江之⽔,而洪州地势险要坚固,居于长江上游,便召集群臣商议迁都。群臣大多数不愿意迁都,只有枢密副使、给事中唐镐鼓励迁都,于是命令按照都城的体制来规划豫章。 唐自淮上用兵及割江北,臣事于周,岁时贡献,府蔵空竭,钱益少,物价腾贵。礼部侍郞钟谟请铸大钱,一当五十,中书舍人韩熙载请铸铁钱;唐主始皆不从,谟陈请不已,乃从之。是月,始铸当十大钱,文曰“永通泉货”又铸当二钱,文曰“唐国通宝”与开元钱并行。 南唐自从惟上动用军队和割让长江以北土地,向后周臣服以来,每年按时上贡进献,国库储备空虚耗尽,钱币越来越少,而物价猛涨。礼部侍郞钟谟请求铸造大钱,一当五十,中书舍人韩熙载请求铸造铁钱;南唐主开始都不采纳,钟谟陈述请求不止,于是听从。当月,开始铸造一当十的大钱,钱上文字为“永通泉货”又铸造一当二的钱,钱上文字为“唐国通宝”与唐开元钱同时通行。 [19]八月,戊子,蜀主以李昊领武信节度使,右补阙李起上言:“故事,宰相无领方镇者。”蜀主曰:“昊家多冗费,以厚禄优之耳。”起,邛州人, ![]() [19]八月,戊子(十五⽇),后蜀主任命李昊兼领武信节度使,右补阙李起上奏说:“旧例,宰相没有兼领方镇的。”后蜀主说:“李昊家有许多零碎化费,只是藉以增加俸禄优待他罢了。”李起是邛州人,生 ![]() [20]庚寅,立皇弟宗让为曹王,更名熙让;熙谨为纪王,熙诲为蕲王。 [20]庚寅(十七⽇),后周恭帝立皇弟柴宗让为曹王,改名为熙让;封柴熙谨为纪王,柴熙诲为蕲王。 [21]九月,丙午,唐太子弘冀卒,有司引浙西之功,谥曰武宣。句容尉全椒张洎上言:“太子之德,主于孝敬,今谥以武功,非所以防微而慎德也。”乃更谥曰文献;擢洎为上元尉。 [21]九月,丙午(初四),南唐太子李弘冀去世,有关员官引举他浙西的战功,将谥号定为武宣。句容县尉全椒人张洎上奏说:“太子的德行,主要在于孝敬,如今却 ![]() [22]唐礼部侍郞、知尚书省事钟谟数奉使⼊周,传世宗命于唐主,世宗及唐主皆厚待之,恃此骄横于其国,三省之事皆预焉。 [22]南唐礼部侍郞、知尚书省事钟谟多次奉命出使进⼊后周,将后周世宗命令传达给南唐主,世宗和南唐主都厚待他,钟谟仗恃这些在国中骄横跋扈,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事务都加⼲预。 文献太子总朝政,谟求兼东宮官不得,乃荐其所善阎式为司议郞,掌百司关启。李德明之死也,唐镐预其谋,谟闻镐受赇,尝面诘之,镐甚惧。谟与天威都虞候张峦善,数于私第屏人语至夜分,镐谮诸唐主曰:“谟与峦气类不同,而过相亲狎,谟屡使上国,峦北人,恐其有异谋。”又言:“永通大钱民多盗铸,犯法者众。”及文献太子卒,唐主 ![]() 文献太子总理朝政时,钟谟请求兼任东宮官职没得到,于是荐举与他相好的阎式为司议郞,掌握各个部门奏报文书。李德明之死,唐镐参预其中 ![]() ![]() [23]十一月,壬寅朔,葬睿武孝文皇帝于庆陵,庙号世宗。 [23]十一月,壬寅朔(初一),后周在庆陵安葬睿武孝文皇帝,庙号为世宗。 [24]南汉主以中书舍人钟允章,藩府旧僚,擢为尚书右丞、参政事,甚委任之。允章请诛 ![]() ![]() ![]() ![]() [24]南汉主因中书舍人钟允章是藩镇府第的旧⽇幕僚。故提升他为尚书右丞、参政事,十分重用他。钟允章请求诛杀扰 ![]() ![]() ![]() 辛亥,南汉主祀圜丘,大赦。未几,以龚澄枢为左龙虎观军容使、內太师,军国之事皆取决焉。凡群臣有才能及进士状头或僧道可与谈者,皆先下蚕室,然后得进,亦有自宮以求进者,亦有免死而宮者,由是宦者近二万人。贵显用事之人,大抵皆宦者也,谓士人为门外人,不得预事,卒以此亡国。 辛亥(初十),南汉主在圜丘祭天,宣布大赦。不久,任命龚澄枢为左龙虎观军容使、內太师,军队家国的事情全部取决于他。凡是文武百官有才能的和进士第一名、或和尚道士谈得来的,都先下到施宮刑的蚕室,然后才能进用,也有自行阉割来请求进用的,也有赦免死罪而接受宮刑的,因此宦官接近二万人。尊贵显赫当政的人,大多是宦官,称读书人为门外人,不得参预政事,结果南汉因此亡国。 [25]唐更命洪州曰南昌府,建南都,以武清节度使何敬洙为南都留守,以兵部尚书陈继善为南昌尹。 [25]南唐将洪州改名叫做南昌府,建立南都,任命武清节度使何敬洙为南都留守,任命兵部尚书陈继善为南昌尹。 [26]周人之攻秦、凤也,蜀中汹惧;都官郞中徐及甫自负才略,仕不得志, ![]() ![]() ![]() ![]() [26]后周人进攻秦州、凤州时,后蜀国中人心惶惶;都官郞中徐及甫以有雄才大略而自负,仕途坎坷不得志,便暗中勾结 ![]() ![]() ![]() ![]() [27]端名殿学士、兵部侍郞窦仪使于唐,天雨雪,唐主 ![]() [27]端名殿学士、兵部侍郞窦仪出使到南唐,天下大雪,南唐主准备在廊檐下接受诏书。窦仪说:“使者奉持诏书而来,不敢有失从前旧礼。倘若害怕雪花沾上⾐服,请求等待他⽇。”南唐主于是在殿前庭院拜受诏书。 [28]契丹主遣其舅使于唐,泰州团练使荆罕儒募客使杀之。人唐夜宴契丹使者于清风驿,酒酣,起更⾐,久不返,视之,失其首矣。自是契丹与唐绝。罕儒,冀州人也。 [28]契丹主派遣他的舅舅出使到南唐,泰州团练使荆罕儒招募刺客杀他。南人唐夜晚在清风驿宴请契丹使者,酒喝到酣畅时,使者起⾝出去解手,许久不回,前往探视,使者已失去了头颅。从此契丹与南唐断绝关系。荆罕儒是冀州人。 N6zWw.CoM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没有了 ) |
司马光的最新历史小说《资治通鉴》由网友提供上传最新章节,逆流中文网只提供资治通鉴的存放,我们仅是一个广大网友免费阅读交流的小说平台,尽力最快速更新资治通鉴的最新章节,用心做最好的全本小说网站。 |